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许淑君  孟晶  周炜炜  王朋倩  张淼  吴茵  杨秀娟  隋峰 《中草药》2021,52(7):1994-2002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小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吴茱萸发挥生物效应的代谢途径和有关靶点,研究吴茱萸发挥疗效的分子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吴茱萸组,给予吴茱萸进行干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2组小鼠血样,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使用Cytoscape及Metscape软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网络模块化分析,筛选可能的作用靶点。结果数据模式识别显示吴茱萸组与对照组血清样本完全分离;共获得13个差异表达代谢物;通路分析共获得4条通路;网络模块化分析共获得11个模块,其中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和亚油酸代谢通路是最大的2个模块;在整个模块中,烟酰胺、花生四烯酸、棕榈酸、亚油酸节点度均大于均值,涉及的通路包括烟酸和烟酰胺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及饱和脂肪酸β-氧化;通过筛选获得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CYP450)酶系相关的26个基因。结论吴茱萸可能通过作用于CYP450酶系,影响花生四烯酸、亚油酸、烟酸和烟酰胺等代谢途径,调控机体能量代谢,进而实现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采收期党参根部代谢组测定,探索党参适应干旱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单变量统计分析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对党参干旱胁迫下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结果 ①轻度干旱胁迫(LD)与正常(CK)组显著差异代谢物274个,其中142个上调,132个下调;中度干旱胁迫(MD)与CK组显著差异代谢物284个,其中157个上调,127个下调;重度干旱胁迫(SD)与CK组显著差异代谢物317个,其中133个上调,184个下调。②差异代谢物被注释到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得到82条差异代谢通路,其中鞘脂类代谢为极显著富集的差异代谢通路(P<0.01),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丙氨酸代谢、半乳糖代谢、烟酸及烟酰胺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亚麻酸代谢和甘油脂类代谢为显著富集的差异代谢物通路(P<0.05)。③对富集前后3个对比组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分类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脂肪酰基、羧酸类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物3类,其次在鞘脂类、吲哚类及其衍生物、有机氮化合物、甘油磷脂、嘧啶及其衍生物、类肽、甘油酯等类;与糖类相关的代谢物在党参干旱胁迫中表现为上调,脂类相关的代谢物脂肪酰基表现为下调,其余均表现为上调。结论 阐明了干旱胁迫下党参根中代谢物的变化,其中糖类和脂类相关代谢物是党参受干旱刺激后的主要产物,且此类物质可能是提高党参抵御干旱能力的主要原因,这为后期深入研究党参抗旱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吴昊  于小红  马光朝  马致洁  章从恩 《中草药》2020,51(21):5501-5508
目的 观察甘草炮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后对小鼠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降低肝毒性的可能代谢通路。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雷公藤(Raw)组、甘草炮制雷公藤(Pro)组,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肝功能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利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结合代谢组学方法,对各组间的代谢差异进行表征。结果 与Raw组相比,Pro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显著改善,肝功能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表明甘草炮制雷公藤后可以降低小鼠肝毒性;共筛选出脂肪酸、磷脂酸、甘油酯、磷脂酰胆碱、胆酸等1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脂肪酸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9个代谢通路。结论 甘草炮制雷公藤可有效降低小鼠的肝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肪酸代谢等通路相关,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董宇  赵丽沙  邱萍  吴人照  陈伟  柴可群 《中草药》2020,51(21):5478-5486
目的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生物通路分析(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探讨益胃饮干预胃癌前病变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并表征大鼠血清代谢物,筛选模型组和益胃饮组大鼠血清中具有显著变化的代谢物,并通过IPA软件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与机制。结果 益胃饮可有效干预大鼠胃癌前病变进程;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血清中有23个代谢物有显著变化(P<0.05),益胃饮可显著回调其中13个代谢物趋于正常水平(P<0.05),主要涉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鞘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类固醇激素合成等代谢途径;益胃饮干预胃癌前病变与抑制体内皮素-1(ET-1)和白介素-8(IL-8)信号途径密切相关。结论 益胃饮可通过回调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代谢途径和抑制ET-1、IL-8信号传导途径改善炎性环境,从而抑制胃癌前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桔梗叶提取物干预小鼠抑郁症模型进行研究,探讨抑郁症小鼠的发病机制及桔梗叶对其干预作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方法诱导小鼠抑郁症模型(1 mg/kg),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另选8只同批次的健康小鼠作为空白组。给药组灌胃给与桔梗叶进行干预[400 mg/(kg·d)],连续1周,空白组和模型组给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尿液代谢组学技术综合评价桔梗叶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结果] 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前额皮质IL-6、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各项指标具有显著回调趋势(P<0.05)。尿液代谢组学研究发现,3组小鼠代谢轮廓聚类明显,且给药组更趋近于空白组的代谢分布,证明在整体代谢水平上,给药组的代谢更趋近于健康小鼠状态。通过Progenesis QI软件深度挖掘,对比数据库鉴定出29个尿液生物标记物,涉及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鞘脂代谢、能量代谢等,并给予桔梗叶后上述代谢通路均出现回调趋势。[结论] 桔梗叶提取物对抑郁症小鼠有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多成分多径路的调节方式可能是其有效性的关键,通过调节亚油酸代谢、花生三烯酸代谢等机制间接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方法,通过分析多条代谢通路,从氨基酸代谢、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等方面揭示附子炮制减毒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品组、炮制品组(附子醋制后蜜制),每组8只,生品组和炮制品组每天分别灌胃0.64 g·kg-1的附子生品和附子炮制品,空白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后,收集大鼠尿液、血清及心脏组织,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对心脏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微板法和免疫抑制法分别对血清和心脏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活性检测,比较附子炮制前后对大鼠心脏的影响;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进行尿液代谢组学分析,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与附子炮制减毒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探究附子炮制减毒的作用机制。结果 大鼠心脏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生品组大鼠的心脏组织可见明显的浆细胞、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的现象,表明生附子具有心脏损伤性;炮制品组大鼠的心脏组织HE染色结果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表明经过炮制之后附子毒性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生品组大鼠血清及心脏组织中LDH和CK-MB活性明显上升(P<0.05),炮制品组大鼠血清及心脏组织中LDH和CK-MB活性明显下降(P<0.05),提示炮制后附子的心脏损伤性降低。尿液代谢组学共筛选了108个附子生品明显影响的内源性代谢物,其中附子炮制品明显回调了其中51个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与生附子毒性相关的通路主要包括色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炮制品附子减毒相关的体内代谢通路主要包括氨酰tRNA生物合成代谢,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咖啡因代谢等。结论 龟龄集中所载附子醋制后蜜制的炮制工艺可明显减弱作用生附子的心脏损伤性,减毒机制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等方面,为附子炮制减毒机制及临床安全应用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青蒿鳖甲汤对肝细胞癌模型小鼠血浆代谢物的影响,由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来探究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注射鼠源肝癌细胞株H22细胞对小鼠进行造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青蒿鳖甲汤组,运用UHPLC-Q-Exactive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的代谢物变化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筛选出差异性代谢物及对应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多元分析结果显示,3组的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寻找出肝癌模型组及给予青蒿鳖甲汤干预后模型小鼠的差异代谢物15个,涉及31条相关的代谢通路,经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重要性得分在前三的代谢通路分别是胆汁分泌、鞘脂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结论 青蒿鳖甲汤能有效改善部分紊乱的代谢物水平,为进一步对青蒿鳖甲汤改善肝癌及后期发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康辉  陈天朝  姬海南  隋峰 《中草药》2020,51(23):6006-6014
目的 以虚寒大鼠为模型,观察吴茱萸汤对模型大鼠血清代谢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虚寒呕吐证可能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法(大黄+顺铂)制备虚寒呕吐模型。通过超高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技术非靶向获取虚寒呕吐大鼠血清的高通量代谢组数据,结合多元变量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对不同组别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分析,筛选鉴定出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etabo Analyst软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血清代谢谱对照组和模型组完全分离,吴茱萸汤给药组靠近对照组,表明从机体内源性物质变化的水平模型复制成功,且吴茱萸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干预大鼠的虚寒呕吐症状,提示吴茱萸汤干预后机体具有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趋势。对筛选出来的35种差异性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发现虚寒呕吐证的机制可能与体内脂代谢、氨基酸代谢通路异常相关,且吴茱萸汤对其通路可能具有调控作用;网络模块化分析发现7个模块之间关系密切,焦谷氨酸、花生四烯酸、5-羟基色胺、异柠檬酸、三酰甘油等生物靶点可作为虚寒呕吐证的生物标志物。结论 吴茱萸汤能够改善虚寒呕吐模型的生理特征,机制可能与吴茱萸汤调节虚寒呕吐大鼠体内紊乱的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代谢等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技术,考察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白兔,雄性,每组10只,随机分为4组,包括空白组、模型组、通阳化浊方组与四妙勇安汤组。空白组给予8周正常饮食;模型组和两个给药组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用球囊法手术损伤实验兔的右侧颈总动脉;两个给药组在术后,分别每日1次灌胃给予通阳化浊方和四妙勇安汤至第8周。模型组与实验组每组抽取3只家兔,采集粪便后,用LC-MS技术进行粪便代谢组学检测,运用PCA与OPLS-DA分析法来寻找差异性表达的代谢物和代谢途径。结果 相较于模型组,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组分别存在59和48个差异化合物,通阳化浊方组涉及20条代谢通路,5条主要代谢通路分别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视黄醇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四妙勇安汤组涉及15条代谢通路,4条主要代谢通路包括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亚油酸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结论 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的过程中,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在粪便代谢组学方面存在差异性代谢产物,干预相应的代谢通路,可能会对药物的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构建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大鼠模型,分析该模型大鼠的血清代谢物,阐释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大鼠模型的代谢特征。方法 采用纯化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硝基-L-精氨酸(L-NNA,剂量7.625 mg·kg-1)的方式构建模型,正常组大鼠喂养普通生长繁殖饲料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观察两组大鼠一般情况,测量大鼠体质量和尾动脉血压,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对模型进行评价;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大鼠血清代谢物变化,采用流动相0.05%甲酸水溶液(A)-0.05%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0~3 min,2%B;3~9 min,2%~40%B;9~18 min,40%~98%B),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检测,采集范围m/z 80~1 000;结合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毛色较暗、懒动、便溏,血压稳定保持在160/88 mmHg左右(1 mmHg≈0.133 kPa),体质量、血糖、TG、TC、LDL-C、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1);正、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15个,其中45个上调,70个下调[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1,P<0.05且差异倍数(FC)≥2],包括吲哚乙醛、5-羟色胺、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黄嘌呤等,主要通过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色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途径调控血压。结论 采用纯化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L-NNA的方式可以成功构建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大鼠模型,吲哚乙醛、5-羟色胺、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黄嘌呤可作为该模型大鼠特征性血清差异代谢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及其在旋覆花不同部位分布的差异性。方法: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旋覆花根、茎、叶、花的代谢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鉴定出675个代谢物,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350个差异代谢物。其中,在23个黄酮类化合物中筛选出15个显著差异代谢物。代谢途径分析表明,淀粉和蔗糖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代谢途径显著富集。结论:旋覆花不同组织中代谢物分布不同,不同组织间差异代谢物重要代谢途径的解析为旋覆花的合成生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靖  许振鹏  刘艳  康立欣  杨炳友  匡海学 《中草药》2021,52(10):2987-2995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补阴药(百合、天冬、麦冬)对正常大鼠能量代谢及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ig百合、天冬、麦冬水煎液,1次/d,连续21 d,收集尿液和肝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三合一组合式质谱仪(UHPLC-Orbitrap-MS)对大鼠尿液样品进行数据采集;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discriminantanalysis,OPLS-DA)模型,并采用CompoundDiscoverer3.1软件通过对照品、mz Cloud、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umanmetabolome database,HMDB)、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等数据库对筛选的代谢物进行鉴定及通路分析;结合通路分析结果选择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相关的关键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补阴药组大鼠尿液中鉴定出共有差异代谢物26个,表达趋势一致的差异代谢物有16个,其中15个差异代谢物显著下调,补阴药抑制糖代谢、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等11条能量代谢相关通路。补阴药能够下调糖代谢、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上调脂代谢相关酶活性,从而抑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结论补阴药能够通过下调正常大鼠体内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从而发挥抑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乌头的6个器官组织,主根、侧根、茎、叶、花、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研究参与其萜类次级代谢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谱,挖掘其功能基因。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 2500平台测序、组装得unigenes,与公共数据库NR,Swiss-Prot,GO,COG,KOG,KEGG比对、注释以获得差异基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验证参与萜类次级代谢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结果:本研究共获得156 967 635条Clean Reads(28 254 174 300 bp),经序列合并拼接后获得103 337个unigenes,通过核苷酸和蛋白序列等方面的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中37.31%(38 554个unigenes)与其他生物的已知基因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通过功能分类研究和代谢途径分析(KEGG)获得参与萜类合成158个unigenes(编码5个关键酶)。结论:这些发现的基因将为乌头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宫文霞  宋亚鹏  王艳丽  周玉枝  秦雪梅 《中草药》2023,54(19):6314-6322
目的 研究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解郁”功效与“活血”功效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复制大鼠抑郁模型,以行为学指标及血流变指标评价当归对CUMS大鼠抑郁样症状及血液黏度的调节作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量化抗抑郁指标和血流变指标间的相关性。应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检测CUMS大鼠肝脏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指认相关差异代谢物并构建代谢通路。结果 造模4周后,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实验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均显著降低(P<0.01),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显著升高(P<0.01)。给予当归干预后,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和血流变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行为学综合指标与血流变综合指标呈显著负相关。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在筛选得到的1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中,当归能显著回调异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柠檬酸等8种差异代谢物,涉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及甘油脂代谢等5条代谢通路。结论 当归的“解郁”功效与其“活血”功效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等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当归不同品种间差异代谢物,为当归新品种育种、引种、区划栽培和生态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同一产地、同期采收的5个当归品种岷归1号(MG1),岷归2号(MG2),岷归4号(MG4),岷归5号(MG5)和岷归6号(MG6)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综合分析。取各品种药材50%甲醇提取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软件Progenesis QI,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方法找出各品种间差异代谢物;依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碎片,KEGG数据库和HMDB数据库以及相关文献信息,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5个当归品种的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P 0. 05),MG2,MG4,MG5和MG6中的绿原酸、阿魏酸、色氨酸、阿魏醛等含量显著低于MG1含量(P 0. 05),而藁本内酯、香豆素、牛角苷、棕榈素、原儿茶醛、亚麻酸等含量显著高于MG1(P 0. 05)。MG2,MG5及MG6中的代谢物相近,与MG4的代谢物差异较大,此外,还鉴定出38个显著差异代谢物,涉及7种潜在的靶向代谢通路,不同品种当归都可能通过苯丙素类生物合成、类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的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类胡萝卜素、亚麻酸、亚油酸等代谢途径调节代谢物的合成。结论:应用UPLC-Q-TOF-MS和Progenesis QI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比较不同品种当归的化学成分,发现其中的差异性及其规律,为当归质量控制、引种、栽培及当归育种和生态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与铁皮石斛炭疽病病程相关的代谢物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铁皮石斛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集铁皮石斛正常叶片与经胶孢炭疽菌处理的感病叶片,经样本前处理、GC-MS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找出差异代谢物,初步探讨参与病程的差异代谢物并分析代谢通路。结果成功建立了各分析组的多维统计分析模型,选取VIP1.0的分散点为潜在差异物质,同时结合单维统计分析(test)中P0.05为标准加以验证,从鉴定出的305个代谢物中共筛选出84个差异代谢产物,被认为是病程相关代谢物;通过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共有34个差异代谢物参与了代谢途径,且获得的正常-感病代谢通路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基于GC-MS技术对铁皮石斛不同处理组(正常/感病)样本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并找出与铁皮石斛炭疽病病程相关的代谢物,可为从分子水平研究铁皮石斛病害及培育抗病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赵丹萍  张建军  贺成  王莎  汤如莹  侯燕  王林元 《中草药》2017,48(16):3412-3418
目的通过分析血虚肝郁模型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白芍对异常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探讨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辐照复合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大鼠血虚肝郁模型,以液质联用为核心技术,以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为数据分析的主要手段,筛选出可能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白芍的干预机制。结果白芍通过影响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脱氧胞苷、甜菜碱等21种小分子代谢物,对体内代谢轨迹的扰动起到一定的回调作用,能够改善大鼠因外界刺激因素(如辐照、束缚、孤养)诱发的血虚肝郁状态。结论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油酸代谢等相关代谢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定羊踯躅花、茎、叶的全部代谢物和不同部位间含量有差异的代谢物,分析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广泛非靶向代谢组学对羊踯躅不同部位的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鉴定出535个代谢物,其中包括金合欢素、落新妇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去甲蟛蜞菊内酯、补骨脂定、秦皮素、络塞维等49个在其他植物中分离鉴定出的具有药用活性的化合物;鉴定出差异代谢物202个,包括β-氰基丙氨酸、蜀黍苷和黄曲霉毒素G23个有毒代谢物,且这3个有毒代谢物分别在花、茎、叶中含量最高;鉴定出百里香酚、丹皮酚、欧芹酚、东莨菪内酯、异泽兰黄素、野鸢尾黄素、石蒜碱和豆甾醇8个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其在花、茎、叶中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名前4位的差异代谢物通路中,花、茎、叶共有的通路为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通路,其中涉及花的通路还包括氰基氨基酸代谢通路。结论:羊踯躅中存在丰富的天然药用活性产物,使其药用价值并不限于毒性成分;氨基酸的合成与代谢是不同部位代谢物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解析羊踯躅中药用价值较高的关键代谢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