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宋帅  黄赵刚  沈陈林 《中国药师》2020,(9):1677-1681
摘要:目的:基于"性味药理"研究思路,选取麻黄挥发油和生物碱作为其辛温解表主要功效成分,从药物吸收转运角度研究麻黄解表发散的作用原理。方法:采用Caco-2细胞转运模型,HPLC同步对比分析麻黄挥发油加入对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从板顶端(AP)→底端(BL)及BL→AP的双向转运过程的影响,计算表观渗透系数,并分析挥发油对其转运特征的影响。结果: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Caco-2细胞表观渗透系数(Papp)与浓度无显著关系。麻黄碱的Papp(AP→BL)约为19×10-6cm·s-1,伪麻黄碱的Papp(AP→BL)约为16×10-6cm·s-1,吸收作用均较好,外排率均值为0.72,推测其转运过程主要为被动转运过程。麻黄挥发油促进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转运吸收,其对伪麻黄碱促进吸收作用更为显著。结论:挥发油和生物碱在麻黄解表发散功效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7,(6):807-810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参须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含量的HPLC-MS/MS方法,测定10批参须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含量。方法采用液质联用(HPLC-MS/MS)法,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0~3 min,60%乙腈;3~5 min,90%乙腈),流速0.5 m L·min-1,柱温40℃。质谱条件:正离子检测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人参皂苷Rg1 m/z 823.3→643.6,人参皂苷Re m/z 969.7→789.6和人参皂苷Rb1 m/z1131.5→365.3。结果人参皂苷Rg1在0.43~27.6μg·m 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50,平均回收率为94.0%(RSD=1.5%);人参皂苷Re在0.46~29.6μg·m 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5.3%(RSD=1.1%);人参皂苷Rb1在0.41~26.4μg·m 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80,平均回收率为93.4%(RSD=1.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参须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罗明琍  黄松  吴新荣 《中国药房》2013,(21):1950-1952
目的:研究根皮苷和3-羟基根皮苷在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与吸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分别考察50、100、200μmol/L的根皮苷和3-羟基根皮苷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双向(AP→BL、BL→AP)转运;并通过两药配伍同时混合转运与两药单独转运比较,考察两药转运的相互作用。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加,根皮苷AP→BL和BL→AP的Papp均有一定的上升趋势;3-羟基根皮苷AP→BL的Papp有下降趋势,BL→AP的Papp却略有上升趋势。与单独转运比较,混合转运中根皮苷和3-羟基根皮苷的转运量和Papp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根皮苷和3-羟基根皮苷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状况良好,两药配伍转运时存在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4.
三七茎基总皂苷的提取及人参皂苷Rg1和Rb1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LC-MS/MS,建立同时测定三七茎基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和Rb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BDS HYPERSUL C18柱(150 mm×2.1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质谱条件: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方法(MRM)测试,用于定量分析的对照品离子对分别为:人参皂苷Rg1 m/z 799.6→475.5;人参皂苷Rb1 m/z1 107.9→783.7;内标物紫杉醇m/z 852.5→525.3。结果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73~17.3μg.mL-1和0.159~16.0μg.mL-1,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均符合样品分析的要求。结论该法准确、灵敏、特异性强,适用于三七茎基总皂苷及其制剂中人参皂苷Rg1、Rb1浓度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5.
秦枫  于生兰  高彦慧  郑义 《中国药房》2010,(31):2922-2924
目的:建立以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三七须根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和Re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BDS HYPERSUL C18(150mm×2.1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为30℃;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方法(MRM)测试。用于定量分析的对照品离子对分别为人参皂苷Rg1:m/z799.6→475.5;人参皂苷Re:m/z945.8→783.7;内标物紫杉醇m/z:852.5→525.3。结果: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73~17.3μg·mL-1和0.156~39.1μg·mL-1,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均符合样品分析的要求。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特异性强,适用于三七须根总皂苷及其制剂中人参皂苷Rg1、Re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研究远志皂苷水解物主要活性成分3,4,5-三甲氧基肉桂酸(TMCA)、对甲氧基肉桂酸(PMCA)和细叶远志皂苷(TF)的肠转运特性,预测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利用Caco-2细胞模型,以及所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研究上述3个成分在不同浓度下从顶侧(AP)到基底侧(BL)以及从BL到AP2个方向的转运特性.结果 TMCA和PMCA 2个酚酸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膜通透性,在不同浓度下从AP到BL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均>10×10-6cm·s-1,而三萜皂苷TF的通透性较差,Papp值均<1×10-6cm· s-1.3个化合物的转运量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Papp值保持基本一致,且各自2个方向的Papp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TMCA和PMCA具有良好的肠通透性,属吸收较好的化合物,而TF则通透性较差,口服吸收可能很有限;3个化合物均以被动扩散形式转运,且无外排转运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左旋紫草素肠道及Caco-2细胞转运特征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翻转肠囊法和Caco-2细胞模型考察时间、浓度对左旋紫草素转运吸收特性的影响,应用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左旋紫草素转运吸收机制进行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左旋紫草素的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在Caco-2细胞模型,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左旋紫草素的累积转运量逐渐增加;加用维拉帕米后,使AP侧到BL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AP→BL)显著增加,而从BL侧到AP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BL→AP)显著降低。在翻转肠囊模型,100μmol·L-1左旋紫草素中加入维拉帕米后Papp显著增加。结论左旋紫草素的转运存在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2种形式,P糖蛋白参与主动转运过程;该药经肠道吸收中等,加入维拉帕米可能促进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探讨人参水提物的吸收特征。方法将Caco-2细胞以1×105个/cm2的密度接种于Millicell小室,培养21 d,以TEER值、阳性对照药荧光黄和普萘洛尔的P app值来评价模型的完整性、紧密性和通透性。进行人参水提物AP-BL和BL-AP两个方向的转运实验,用HPLC/MS对标志性成分进行分析,计算P app、外排比(Efflux ratio)和转运量。结果 TEER值和阳性对照药的P app值均达到要求。水提物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c和人参皂苷Ro的P app AP-BL分别为(4.97±1.28)×10-6、(3.88±0.93)×10-6、(2.54±0.18)×10-6、(2.51±0.44)×10-6、(2.21±0.46)×10-6和(0.65±0.09)×10-6cm·s-1,P app BL-AP分别为(4.61±0.67)×10-6、(4.32±0.83)×10-6、(3.05±0.37)×10-6、(3.53±0.27)×10-6、(3.24±0.24)×10-6和(1.45±0.16)×10-6cm·s-1。人参皂苷Rg1单体的P app AP-BL为(0.39±0.02)×10-6cm·s-1,P app BL-AP为(0.47±0.01)×10-6cm·s-1。结论 Caco-2细胞单层模型建立成功。水提物中三醇型人参皂苷的吸收优于二醇型,吸收一般;齐墩果烷型人参皂苷Ro吸收差,可能存在主动外排作用。水提物中其它成分可促进人参皂苷Rg1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基于固相萃取技术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兔血浆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e和三七皂苷R1的浓度,并研究家兔肌内注射血塞通注射液后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色谱柱CAPCELL CORE C18柱(150 mm×2.1 mm,2.7μm),以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1。采用多重反应监测(MRM)的扫描方式,离子源为ESI源,选择离子对m/z 823.5+→643.4+(人参皂苷Rg1)、m/z 1131.6+→789.4+(人参皂苷Rb1)、m/z 969.4+→789.5+(人参皂苷Rd)、m/z 969.4+→789.5+(人参皂苷Re)和m/z 955.6+→775.4+(三七皂苷R1)用于定量检测,进样量为1.0μl。家兔血浆样本通过固相萃取法(SPE)处理后进样。结果:5种皂苷质量浓度分别在9.43~603.40 ng·ml-1(人参皂苷Rg1)、10.00~640.04 ng·ml-1(人参皂苷Rb1)、4.91~157.32 ng·ml-1(人参皂苷Rd)、4.84~81.89 ng·ml-1(人参皂苷Re)及4.64~148.70 ng·ml-1(三七皂苷R1)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7.80%,各成分提取回收率介于81.75%~106.83%之间,基质效应介于86.57%~97.40%之间。Rg1主要药动学数半衰期(T1/2)=(2.61±1.0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17.41±17.43)μg·ml-1·h,平均滞留时间(MRT0→∞)=(3.48±0.76) h;Rb1主要药动学参数:T1/2=(18.04±6.77) h,AUC0→∞=(2393.82±594.47)μg·ml-1·h,MRT0→∞=(25.28±8.98) h;Rd主要药动学参数:T1/2=(54.52±23.33) h,AUC0→∞=(1 373.61±398.35)μg·ml-1·h,MRT0→∞=(76.64±32.98) h;Re主要药动学参数:T1/2=(2.28±1.24) h,AUC0→∞=(27.27±4.94)μg·ml-1·h,MRT0→∞=(3.47±0.63) h;R1主要药动学参数:T1/2=(2.61±1.05) h,AUC0→∞=(47.14±6.16)μg·ml-1·h,MRT0→∞=(3.55±0.67) h。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家兔血浆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e、三七皂苷R1的浓度,并提供药动学参数。药动学参数显示5种皂苷成分在家兔体内呈现两种不同的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蜕皮甾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摄取和跨膜转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Caco-2细胞单层模型,首次研究了蜕皮甾酮的口服吸收与转运特性。方法采用普通Caco-2细胞模型、表达活性CYP3A4酶的Caco-2细胞模型,分别从AP→BL方向和BL→AP方向研究蜕皮甾酮的摄取和跨膜转运规律。结果蜕皮甾酮在2种模型中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在0.1×10-6~1×10-6cm.s-1之间,药物吸收情况为1%~10%;在4 h的实验过程中,4种浓度蜕皮甾酮的ER值均小于1.5。结论研究表明,蜕皮甾酮主要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被细胞摄取和转运,其跨膜转运特性未受到CYP3A4-介导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丁素在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特征。方法利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白花前胡丁素的双向转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药物的转运量,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考察时间和药物质量浓度对其转运的影响。结果白花前胡丁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双向转运量在120min内均随时间与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从肠腔侧(AP)向基底侧(BL)和从BL向AP的Papp介于2.0×10-6cm/s~5.0×10-6cm/s,Papp(BL-AP)/Papp(AP-BL)<1.5。结论白花前胡丁素为吸收较差的药物,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经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12.
肠道转运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用于药物转运研究。方法按照常规的细胞培养方法,将Caco-2细胞接种到Millicell小室内(接种密度1×106个·mL-1),培养21 d。定期用细胞电位仪监测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评价细胞单层的紧密性与完整性;通过荧光黄转运实验检查Caco-2细胞单层模型细胞旁路转运通透性;通过普萘洛尔转运实验验证Caco-2细胞单层模型跨细胞被动转运通透性。结果培养21 d后,TEER值达到(981±123)Ω·cm2,荧光黄和普萘洛尔的表观通透系数分别为0.33×10及16.7×10-6cm·s-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Caco-2细胞单层模型紧密、完整,具有良好通透性,可用于药物转运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舍曲林浓度,并使用该方法评价2种盐酸舍曲林制剂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HPLC—MS/MS梯度洗脱法测定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盐酸舍曲林50mg后不同时间血浆中舍曲林的浓度。以去甲基托伐普坦为内标,Luna C18(50mm×2.0mm,3μm)为色谱柱。梯度洗脱条件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用于监测的离子质荷比分别为m/z306.1→m/z159.0(舍曲林)和m/z435.2→m/z238.1(内标去甲基托伐普坦)进行测定。结果舍曲林和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0和3.2min。血浆中舍曲林检测浓度在0.210~26.8μg·L^-1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RSD均〈15%。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舍曲林的‰。。分别为(5.25±2.61)、(5.15±2.37)11;Cmax分别为(13.4±4.51)、(13.2±5.16)μg·L^-1;t1/2分别为(27.0±4.4)、(28.9±6.2)h;AUC0~t为(408.6±157.2)、(418.3±141.0)μg·h·L^-1;AUC0~∞分别为(452.5±188.5)、(469.3±169.5)μg·h·L^-1试验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6±18.8)%。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主要药动学参数无差异。结论梯度洗脱HPLC-MS/MS法可用于测定人血浆中舍曲林的浓度;盐酸舍曲林片两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4.
李旭波  铁茹  刘水冰  侯颖  耿征  刘菁菁 《中国药师》2009,12(8):1058-106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蓝玉簪颗粒中三七皂苷R1与人参皂苷Rg1、Rb1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mm×416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5℃。结果:三七皂苷R1在0.56—3.54峙、人参皂苷Rg1在0.41—8.12μg、人参皂苷Rb1在0.40~5.3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为0.9999。三七皂苷R1与人参皂苷Rg1、Rb1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99.45%、99.11%、99.84%;RSD值分别为0.97%、0.56%、0.24%(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蓝簪这颗粒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丁美跃  李卓  谭洁 《中国药师》2011,14(10):1423-1426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倍他米松17-丙酸酯(B17P)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其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C18(2.1 mm×100 mm,3.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88:12)为流动相,流速0.15 ml·min-1;电喷雾(ESI)离子源,正离子电离模式,多反应离子监测(MRM)的扫描方式,B17P和二丙酸倍氯米松(内标,IS)的检测离子对分别选择为m/z 471.1→397.1和543.2→433.1。结果:B17P的线性范围为0.02~2.0 ng·ml-1(r=0.999 3,n=5),定量下限为0.02 ng·m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9%,提取回收率在70%左右,方法回收率均在94.5~106.6%范围内。B17P的t1/2为(82.5±17.3)h,Cmax为(0.73±0.18)h,AUC0~1为(63.9±13.6)ng·h·ml-1。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B17P血药浓度测定及其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对人肝微粒体CYP3A4酶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肝微粒体体外孵育法,在孵育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与探针底物睾酮共孵育,用LC-MS /MS 法测定代谢产物6β-羟基睾酮的生成量反映CYP3A4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1在2~1 000 μmol·L-1的测试浓度范围内对CYP3A4未见剂量相关的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b1在2~200 μmol·L-1的测试浓度范围内对CYP3A4未见剂量相关的抑制作用,在1 000 μmol·L-1的测试浓度下对CYP3A4具有轻微抑制作用;三七皂苷R1在2~1 000 μmol·L-1的测试浓度范围内对CYP3A4的IC50为126 μmol·L-1(>100 μmol·L-1).结论:三七总皂苷3个主要有效成分单体对CYP3A4酶的体外抑制作用不同,人参皂苷Rg1无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b1高浓度下有轻微抑制作用,三七皂苷R1有弱抑制作用,三七总皂苷制剂与CYP3A4酶代谢相关的药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硫酸沙丁胺醇浓度的方法,并研究其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血浆样品碱化后经乙酸乙酯萃取,再进样测定,以甲醇-5%甲酸(85∶15)为流动相,苯海拉明为内标,AgilenTC-C18柱进行分离。多反应方式检测,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240.3→m/z148.1(硫酸沙丁胺醇)和m/z256.1→m/z167.2(苯海拉明)。结果:沙丁胺醇检测浓度在0.2~2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8),定量下限为0.2ng·mL-1;回收率为95.3%~98.2%,日内、日间RSD分别为3.75%~5.94%、3.15%~9.31%。健康受试者口服硫酸沙丁胺醇口腔崩解片后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硫酸沙丁胺醇的临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HPLC-MS-MS方法定量测定人血浆中多潘立酮浓度。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采用甲醇:0.5%乙酸=80:20为流动相,以Inerstil C18(2.1mm×100mm,3.0μm)色谱柱为分析柱,通过电喷雾离子源(ESI),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多潘立酮和地西泮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H]^+m/z426.2→m/z175.2和[M+H]^+m/z285.0→m/z193.0。结果:多潘立酮线性范围为1~80μg·L-1,定量下限为1μg·^L-1(n=6)。日内、日间的RSD均〈15%,平均回收率〉75%。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样品处理方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多潘立酮临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