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其治疗方式有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许多文献报道了非手术治疗方法令人振奋的治愈率,但遗憾的是,其研究结果大多未经严谨科学的论证。在手术治疗方面,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易复发等缺点;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使微创手术更受青睐。随着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臭氧髓核消融术、胶原酶溶解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等新方法的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有了新的进步,但因以上方法的适应症较窄、疗效不确定等因素,以至于临床应用不甚广泛。随着脊柱外科微创和内镜技术的发展,经皮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践越来越多,本文从经皮内镜技术的发展史、临床应用、并发症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开拓了新思路,手术方法包括椎间盘减压术,化学溶解术,射频消融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等,各技术均有其优缺点,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人数众多。在保守治疗无效后,多数患者都接受了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常需切除病变侧关节突关节,并辅以内固定,完成髓核摘除,重建脊柱稳定性,创伤较大。随着微创理念和技术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但术后仍会有部分患者残留腰部疼痛。笔者应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是指腰椎问盘突出症(LDH)患者未经手术治疗、化学融核、经皮穿刺髓核切吸、椎间盘镜髓核切除等治疗而发生的突出髓核(PNP)自发消失或缩小的现象。这是Guinto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随访时通过CT观察首次发现的。  相似文献   

5.
曹媛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4):141-142
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 T E D)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操作,术中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具有安全、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小等优点[1-3]。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进步,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日趋成熟,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是在经皮椎间盘自动切吸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微创技术,该技术仅在局麻下行腰椎侧后路经皮穿刺,将直径7.5mm的手术工作通道经椎间孔入路直接行椎间孔内置入,在内窥镜可视下直接取出致压物。由于手术在局麻下操作,手术中不破坏腰椎间的关节韧带结构,对腰椎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不需要牵拉神经根和硬脊膜囊,对椎管内神经组织无明显骚扰,不会导致椎管内明显的出血和粘连。应用此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33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使用消髓化核汤治疗的作用。方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椎间孔镜微创技术进行治疗,配合术后消髓化核汤加减辨证治疗,将手术前与手术后不同阶段JOA评分进行测定。结果 50例患者均得到很好的2~10个月的随访,平均6月,评分评定术前及术后1d、2周、1个月,2个月时实施配对t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月依据Mac Nab标准临床效果评定成效,优良率可达到90%。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手术指征的病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配合术后消髓化核汤治疗属于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侧后路椎间镜孔下髓核摘除术配合补气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两组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镜孔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加用补气活血汤治疗。结果:住院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研究组VAS及ODI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镜孔下髓核摘除术配合补气活血汤能减轻LDH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开展及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日趋成熟。与传统手术相比,其具有手术创伤小、对脊柱的稳定影响小、出血量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现简要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状况、技术操作、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对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是目前世界上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优越性已为众多骨科医生所肯定。镇万新等1997年4月在国内首次采用该系统进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通道清理,取得满意疗效。2004年1月-2007年1月,本院骨科采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疗效较好,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随着现代医学对"微创"的理解逐渐深入,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已经成为针对LDH的首选治疗方案。该术式较传统手术方法而言,具备独特的优势,如术后恢复过程快、出血量少、对人体的损伤少等。尽管该术式在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得到了相当好的疗效,但仍无法避免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出现的复发危险因素成为各个学者的研究热点,而且研究出来的复发因素多种多样。该文章对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出现的常见复发因素及其预防对策进行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非手术疗法以往一直被视为首选治疗方法。但随着脊柱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非手术治疗的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应首选非手术疗法?如何预测突出物的重吸收?如何处理巨大(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技术、显微内窥镜技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经郑州市骨科医院确诊从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保守治疗无效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两组,对照组24例仅做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24例利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对比不同手术方法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的外周血肌酸激酶(CK)值、术末的椎旁肌肉组织内CK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纤维环成形术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临床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椎间盘镜下进行髓核摘除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组织损伤小、不破坏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2005年6月-2007年5月共实施椎闻盘镜下髓核摘除手术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小切口开窗手术,观察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67%(P=0.0365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更佳,患者创伤小,且术后恢复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创椎间盘镜(MED)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从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44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患者的选择确定手术方式,其中94例施行单节段微创MED,346例施行单节段传统椎板开窗手术。分别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分析;术后随访按Macnab疗效标准统计术后优良率。结果:微创MED手术组优良率为95.3%,传统椎板开窗组优良率为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式,其中微创椎间盘镜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其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尤其适合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传统椎板开窗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但其对手术技术要求较低,适应证宽,更适合合并复杂椎管情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筋骨并重”理论强调“筋束骨,骨张筋,筋骨相连,骨折筋损”。中医治疗骨科疾病重视骨与软组织的关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病理状态下重塑了紊乱的脊柱内部生物平衡。其中,内镜下临床2种常用微创入路技术重视软组织保护,术后进行积极适当的功能锻炼,已成为现代脊柱骨科手术中“筋骨并重”理论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国内应用后路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11)、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及维普期刊网关于后路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或者非随机对照研究.其中,试验组行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对照组行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疗效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椎间盘后路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间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椎间盘后路镜治疗腰椎间盘间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缓解,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9%.结论:经椎间盘后路镜行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间突出症的较好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但需注意手术定位、适应症及术后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占骨科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0%-15%,占骨科因腰腿疼住院的20%-40%[1],其治疗方法有多种.保守方法有卧床休息、牵引、推拿按摩、封闭等;手术方法有髓核摘除、椎间盘镜下髓核切吸术、髓核摘除与椎间融合术、髓核摘除与人工髓核移植等,疗效不一且费用昂贵.自体髓核或髓核细胞移植尚在实验研究阶段[2-4].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方法:搜集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对照组接受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0 d、90 d的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开窗手术比较,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更为突出,术后康复效果佳,有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