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102例HBeAg和HBsAg阳性孕产妇纳入研究,60例妊娠28周前检测出HBeAg和HBsAg阳性的孕产妇为研究组,42例临产前入院HBeAg和HBsAg检测阳性的孕产妇为对照组。研究组从妊娠28周开始一次性肌注HBIG200U,每间隔4周肌注1次,共3次。对照组未进行HBIG注射。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脐静脉血进行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研究组60例新生儿中,有5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8.3%;7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1.7%,7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6.6×10^2 copies/m1)明显低于母亲(7.4×10^2 copies/ml),P〈0.05。对照组42例新生儿中,有30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71.4%;33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78.6%,33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7.0×10^2copies/m1)与母亲相似(7.2×10^2copies/m1)。研究组新生儿病毒平均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从孕28周开始给予HBIG注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一种有效方法,临床上应对HBeAg阴性但HBV—DNA阳性的孕产妇给予HBIG注射以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第二受体表达与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监测提供依据。方法45例HIV-1阳性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发生机会性感染16例,无机会性感染29例。正常对照11例。比较机会性感染与无机会性感染HIV各期第二受体CCR5、CXCR4在CD4^+T、CD8^+T细胞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D4^+/CD8^+比值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机会性感染组CD4^+/CCR5、CD8^+/CCR5、CD8^+T细胞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CD4^+/CXCR4、CD4^+T细胞明显下降(P〈0.01)。机会性感染组CD8^+/CCR5[(43.4±22.4)%]明显地高于无机会性感染组[(29.9±20.8)%,(P〈0.05)],CD8^+T细胞[(1095.6±476.7)×100/L]明显高于无机会性感染组[(773.3±464.0)×10^6/L,(P〈0.05)]。CD4^+/CXCR4表达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06,P〈0.05),CD8^+/CCR5与CD8^+呈正相关(r=0.432,P〈0.01)。结论HIV感染者第二受体CCR5表达增高,CD4^+/CXCR4表达下降,机会性感染者第二受体CD8^+/CCR5表达增高更为明显。检测第二受体CCR5、CXCR4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第二受体检测仍需要结合CD4^+T细胞动态检验,以提高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疼痛时对产妇外周血CD3^+、CIM^+、CI)8^+细胞的影响。方法5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2组,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C组)各25例。A组行CSEA分娩镇痛,选L3-4间隙为穿刺点,腰麻用药为20μg芬太尼,硬膜外用药为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C组不做镇痛处理。两组产妇在宫口开大2-3cm(T1),胎儿娩出时(T2)、分娩后24h(T1)采血,用放免法检测皮质醇,流式细胞仪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分别记录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与C组比较,A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177.64±67.98)minVS(219.40±67.37)min,t=2.812,P〈0.05]而第二、三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32.92±11.59)min,(7.56±2.47)min,9.204-0.82;C组:(31.44±13.93)min,(7.28±2.25)min,8.84±1.31](P〉0.05)。(2)皮质醇浓度在T2时点A组[(548.11±75.67)ng/m1]明显低于c组[(789.32±96.07)ng/m1](P〈0.05)。(3)两组母血CD3^+、CD4^+、CD8^+/CD8’在各时点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且在L时点A组和C组均降低显著(P〈0.05),C组[分别为(48.43±6.46)%,(31.35±8.93)%,(0.96±0.21)%]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52.38±5.62)%,(36.90±7.91)%,(1.16±0.25)%](P〈0.05)。结论CSEA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能够减轻疼痛等应激反应对产妇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88岁。因突发意识不清入院。检查:T37℃,P30次/min,R20次/min,BP90/60mmHg,瞳孔直径2.5mm,两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心音低钝,腹软,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7.0×10^9/L,L36%,N70%,PLT54.0×10^9/L。血生化:K^+1.9mmol/L,Na^+142mmol/L,C1^-117mmol/L。血气分析:PH7.27,PCO229mmHg,HCO3^1-13.6mmol/L,BE^-11.4mmol/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CD19+CD5+B细胞数量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本院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验组),29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行流式细胞术、Q—PCR检测患者外周血、腹腔冲洗液及子宫内膜组织中CD19+CD5+B细胞的数量及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中CD19+CD5+B细胞数量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腹腔冲洗液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D19+CD5+B细胞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3.1±1.9)%、(12.1±2.0)%、(11.7±1.7)%vs(2.9±0.8)%、(2.6±0.9)%、(2.8±1.1)%,P〈0.01],CD19+CD5+B细胞的IFN-1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7.2±1.0)×10^3、(7.9±1.3)×10^3、(7.4±1.1)×10^3拷贝vs(1.9±0.7)×10^3、(2.2±0.8)×10^3、(2.0±0.5)×10^3拷贝],IL-10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6.4±0.9)×10^3、(6.8±1.2)×10^3、(6.1±0.8)×10^3拷贝vs(1.7±0.5)×10^3、(2.1±0.9)×10^3、(1.6±0.4)×10^3拷贝,P〈0.01]。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中CD19+CD5+B细胞数量低于治疗前[(13.1±1.9)%vs(7.3±1.2)%,t=16.12,P〈0.01],仍高于对照组[(2.8+-0.7)%,t=18.51,P〈0.01],CD19+CD5+B细胞中的IFN-y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7.2±1.0)×10^3拷贝vs(3.3±0.6)×10^3拷贝,t=20.89,P〈0.01],仍高于对照组[(2.4±0.5)×10^3拷贝,t=6.702,P〈0.01],IL-10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6.4±0.9)×10^3拷贝vs(3.2±0.7)×10^3拷贝,t=17.53,P〈0.01],仍高于对照组[(2.1±0.4)×10^3拷贝,t=7.79,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CD19+CD5+B细胞数量的增加,通过高分泌IFN-γ、IL-10,其参与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参考值: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当红细胞〉6.8×10^12/L时,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3.5×10^12/L为诊断贫血的界限,应继续寻找病因;〈1.5×10^12/L时,应考虑输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CD34^+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54例ALL患儿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相关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学检查,采用吉姆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儿童ALL CD34^+表达59.26%(32/54)。CD34^+表达与ALL免疫分型无关,临床上与初诊时的WBC,Hb,PLT无关,而与肝、脾或淋巴结肿大等髓外浸润有关。细胞遗传学异常患儿CD34^+表达发生率较高。但CD34^+与CD34^- ALL患儿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2,P=0.396)。结论 采用强烈的化疗方案治疗ALL,CD34^+表达对化疗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防治颈动脉斑块形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23例患者,其中492例伴有颈动脉斑块(斑块组),231例无颈动脉斑块(无斑块组)。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并用彩超检查颈动脉斑块,将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C、LDL、TG和HDL多个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斑块组平均年龄(72.20±11.12)岁,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9,P〈0.01);且血清TC、TG和LDL分别为(5.38±1.41)、(1.63±0.91)和(3.56±1.18)mmol/L,也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5、2.785、5.261,P均〈O.01),而两组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I.571,95%CI:1.116±2.212)、年龄≥65岁(0尺=3.116,95%CI:2.201~4.410)、高血压(0R=1.699,95%Ch1.184-2.438)、LDL≥3.3mmol/L(DR=1.779,95%Ch1.161~2.726)和TG≥1.8mmol/L(0R=1.575,95%CI:1.064~2.333)5种因素可能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相关。结论男性、年龄≥65岁、高血压、LDL≥3.3mmol/L和TG≥1.8mmol/L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特点和传染性。方法在确定手术患者中HBV感染剂量(ID)的基础上,探讨病毒感染的特点和传染性。结果HBsAg阴性组、HBeAg阴性和阳性组患者中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00%、67.20%和100.00%;HBV传染性范围分别为0~10^4ID/ml、0~10^4ID/ml、10^2~10^9ID/ml;HBV复制者的ID均值分别为10^1.80±1.30、10^2.16±1.35和10^5.10±1.62ID/ml。HBV浓度≥10^5ID/ml者分别为0、3.20%和83.87%。53.60%的HBeAg阴性患者血清病毒水平≤10^0ID/ml,45.16%的HBeAg阳性患者≥10^7ID/ml。结论手术患者中存在三种类型的HBV携带状态,他们的病毒携带率、经手术感染的传染性和手术中手套的防护效果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脓毒症患者自诊断成立第1、3、5天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并与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脓毒症患者19例生存,17例死亡。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2±3.26)%、(12.96±3.00)%比(16.97±3.66)%,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第3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分别为(24.47±4.62)%和(26.61±3.85)%,均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18.28±4.28)%,较第3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36.19±5.33)%,较第3天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生存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持续上升提示出现免疫功能麻痹,伴随病死率的升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临床评价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中免疫功能状态和预后的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在颅脑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绍强 《现代医院》2009,9(3):11-14
目的探讨颅脑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与白细胞(WBC)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31名住院患者血样,作hs-CRP浓度、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分类检测,计算出各自均值、异常率,各项指标异常率的显著性差异及hs-CRP浓度、WBC计数、NEU百分比三者的相关性。结果WBC计数大于10×109/L时,患者hs-CRP的浓度为(36.3±40.2)mg/L,与WBC计数小于10×109/L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31名患者hs-CRP浓度、WBC计数及NEU百分比分别为:(22.53±31.91)mg/L、(10.49±4.64)×109/L、(69.10±14.66)%。hs-CRP浓度与WBC计数及NEU百分比的异常率分别为:90.3%、43.6%、51.0%。hs-CRP浓度异常率较WBC计数及NEU百分比两者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hs-CRP浓度与WBC计数及NEU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r=0.346,r=0.401),相关关系不密切。WBC计数与NEU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r=0.577),相关关系密切。结论在脑颅疾病中,hs-CRP浓度与WBC计数及NEU百分比呈正相关,Hs-CRP浓度大于36.3mg/L并持续升高时,提示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同一周期单次授精和双次授精对供精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的供精人工授精( AID)共568人次864个周期。回顾性分析同一周期单次授精、双次授精及首次注入不同精子数对供精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结果在568人次864个供精人工授精周期中,单次授精、双次授精妊娠率分别为29.77%和36.29%,双次授精妊娠率高于单次授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38,P<0.05)。首次注入精子数≥1000万条和<1000万条的两组患者,前者单双次授精妊娠率分别为19.80%和34.93%,后者单双次授精妊娠率分别为10.00%和31.95%,双次授精妊娠率高于单次授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首次注入精子数≥1000万条:χ^2=8.863,P<0.05;首次注入精子数<1000万条:χ^2=9.759,P<0.05)。结论围排卵期首次注入精子数≥1000万条或<1000万条,同一周期行双次人工授精可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艾滋病病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病人机体免疫重建的作用。方法以前瞻性队列研究方式对48例人组治疗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半年、1年后检测病人的外周血CD4^+T细胞和血浆RNA。结果经半年和1年治疗后,外周血CD4^+T细胞≥200/mm^3的病例分别为30.23%和32.56%;血浆RNA≤5×10^2copies/ml的病例分别为62.50%和94.29%;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增量与血浆RNA病毒载量的下降幅度呈正相关关系(r=0.647,P〈0.001),78例艾滋病病人治疗满1年并存活的比例为91.03%。结论通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得到了重建。  相似文献   

14.
王厚照  田艳  许博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28-2430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 pillomavirus,HPV)16、18型在宫颈病变进展中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fluorescence qaantitativePCR,PQ-PCR)分别对健康检查妇女480例、宫颈炎11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aeoplasia,CIN)Ⅰ级(轻度宫颈不典型增生)48例、CINⅡ级(中度宫颈不典型增生)56例、CINⅢ级(重度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52例进行HPV16、18型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健康检查者以及宫颈炎、CINⅠ、Ⅱ、Ⅲ级患者感染HPV16阳性率分别为0.63%、25.8%、30.6%、60.7%、71%,HPV16型阳性标本平均拷贝数分别为6.3×102、4.1×104、8.9×105、5.6×106、3.8×107;随着宫颈病情的进展HPV16型阳性率逐渐升高(P0.01),感染率和病毒载量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s=1,P0.01);HPV18阳性率分别为0.41%、7.8%、14.6%、10.7%、7.7%,HPV18型阳性标本平均拷贝数分别为1.2×103、4.6×104、5.4×104、3.6×103、6.9×104,宫颈炎、CINⅠ、Ⅱ、Ⅲ级患者HPV18阳性率均比健康检查者明显增加(P0.01),宫颈炎、CINⅠ、Ⅱ、Ⅲ级患者HPV18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率和病毒载量之间无正相关关系(rs=0,P0.05)。结论宫颈病变程度与HPV16、18型感染密切相关,且宫颈病情进展和HPV16型病毒DNA负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室内装修污染对儿童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 2011年6月选取泰安市城区五所小学的2~4年级(7~9岁)学龄儿童200名,其中,男105名,女95名,按1年内家里有无室内装修分为装修组和无装修组各100名,进行室内污染物甲醛、苯及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指标的监测。结果外周血象RBC、Hb、WBC、Plt异常率:装修组分别为15.00%、20.00%、11.00%和6.00%;未装修组分别为4.00%、6.00%、1.00%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装修组苯浓度超标家庭儿童的外周血象各项指标RBC(3.88±0.30)×1012/L、Hb(115.60±9.81)g/L、WBC(5.72±2.59)×109/L、Pl(t 140.60±43.84)×109/L与未超标家庭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室内装修污染尤其室内苯暴露对儿童的外周血象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红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56-1858
目的探讨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发病的危硷因素,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深圳某街道2007年10月—2009年12月,5岁以下的RV实验室确诊病例166例作为病例组,按照1∶1匹配随机选择同期未出现呕吐或腹泻症状,且与确诊病例同一或相邻楼层、相同性别、相同月龄段者作为对照。自行设计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儿童家长进行面访调查,收集相关信息。采用EPI INFO 3.3软件建立数据库,然后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6例病例中,腹泻占98.80%(164/166),发热(≥37.5℃)的占55.42%(92/166),呕吐的占48.80%(81/166)。曾口服RV疫苗的56例病例中,服苗14 d内发病的占32.14%(18/56),服苗超过1年后发病的占58.93%(33/56)。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触过呕吐(腹泻)病人和到过某医院门诊部的是危险因素,口服RV疫苗、母乳喂养和喂孩子之前洗手是保护因素(均P〈0.05)。口服RV疫苗的疫苗效力(VE)=(1-0.57)×100%=43%。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触过呕吐(腹泻)病人是危险因素,口服RV疫苗每年二三次和喂孩子之前洗手是保护因素(均P〈0.05)[1]。口服RV疫苗2次/a的VE=(1-0.48)×100%=52%;口服RV疫苗3次/a的VE=(1-0.35)×100%=65%。结论腹泻、发热、呕吐是轮状病毒感染主要的症状;口服RV疫苗需要经过2周后方可产生抗体,免疫力只能维持1 a;避免接触呕吐(腹泻)病人,每年口服RV疫苗二三次和喂孩子之前洗手等可减少感染RV。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技术治疗56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的精液质量并随访观察1年内配偶的妊娠率。结果56例患者术前精子浓度为(16.1±6.3)×10^6个/ml,术后1、3和12个月的精子浓度分别为(32.3±12.3)×10^6个/ml、(38.3±14.7)×10^6个/ml和(39.9±14.2)×10^6个/ml;术前精子总数为(54.2±18.3)×10^6个,术后1、3和12个月的精子总数分别为(112.5±48.8)×10^6、(125.7±47.7)×10^6和(126.7±49.5)×10^6个;术前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为(7.3±1.5)×10^6个,术后1、3和12个月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别为(53.8±9.0)×10^6、(66.2±10.2)×10^6和(68.3±11.9)×10。个,术后3项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妊娠率为60.7%。结论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可显著改善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的精液质量,提高奸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HCV)感染水平,研究HCV感染者的传染性及影响感染的危险因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出入境人员抗-HCV,并对150份抗-HCV阳性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CV RNA病毒载量,以性别、年龄、抗-HCV阴性、HCV RNA阴性、1∶4比例为匹配条件,选择600例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781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检出抗-HCV阳性150例,检出率为0.63%。男女间感染HCV的几率均等;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65,P<0.001);外籍人员抗-HCV阳性率显著低于中国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6,P<0.005);78.67%抗-HCV阳性者HCV RNA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抗-HCV滴度≥1∶64感染者HCV RNA病毒载量均≥1.02×104copy/ml,各抗体滴度间病毒载量有显著性差异(χ2=136.593,P<0.001);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国籍、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BUN)、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8个因子均有统计学意义,对这8个因子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年龄、ALT、LDL等3个因子进入模型。结论78.67%出入境人员HCV感染者具有传染性,抗-HCV滴度≥1∶64指标可作为HCV具有传染性的判断指标;影响HCV感染的危险因子有年龄、国籍、ALT、AST、DBIL、BUN、CHOL、LDL等8个。  相似文献   

19.
柴琴  安东建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69-2471
目的研究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34例晚期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入含有IFN-γ、IL-2、抗CD3单抗等细胞因子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扩增后的CIK细胞总数在4.5~6×109之间,分三次回输给患者。检测患者回输前后瘤体变化,免疫学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改变,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毒副反应。结果 34例接受CIK治疗的患者中,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和NK细胞(CD16、CD56)均显著上升(P0.05),CD8+下降。有效率(CR+PR+MR)为79.4%。24例CEA升高者19例下降,8例CA125升高者6例下降,4例CA199升高者均下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毒副反应轻。结论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能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 49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2 496例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21例,447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6.87%,例次率为17.91%;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为手术部位(42.06%,188例),其次是下呼吸道(33.56%,150例)和泌尿道(10.51%,47例)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疾病、手术持续时间、气管插管/切开、输血、术后二次手术、术前高血糖7项因素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OR 95% CI:1.19~2.06)、手术时间≥3 h(OR 95% CI:1.61~2.87)、气管插管/切开(OR 95% CI:2.90~5.50)、输血(OR 95% CI:1.58~2.63)及术前高血糖(OR 95% CI:1.52~2.79)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重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