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亚临床症状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亚临床症状型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肺隐球菌病患者10例。结果本组肺隐球菌病的X线、CT表现可归纳为以下5种:①单发结节或肿块5例;②累及一个肺叶多发结节或肿块2例;③累及两个以上肺叶多发结节1例;④斑片与结节影混合病灶1例;⑤多发斑片影1例。病灶分布以两下肺叶为主:左下叶5例;右下叶3例;左上肺1例,右中肺1例。结论亚临床型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以单发或多发结节影病灶为主,可伴有斑片影和空洞,诊断时需与肺癌、肺转移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特点.结果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临床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咳嗽及胸痛.无症状8例.影像表现为多发结节团块影10例,孤立不规则团块影5例,单发结节2例,实变影3例.病灶多位于肺野外带及胸膜下区.经过治疗,短期内(2~6个月)结节病灶可快速进行性缩小,数目减少;随后病灶吸收消散较慢,约1~2年,部分长达5年.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肺部影像表现多样,CT检查有助于PPC的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特征性表现。结果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及胸痛,无症状8例。CT上根据病灶形态分三型为:①结节、团块或片状影27例,其中单发病灶(结节或团块影)6例,多发病灶(包括多发结节、结节并团块或片状影)21例;②浸润实变影6例;③弥漫混合型3例。36例病灶中位于两肺下叶21例(58.3%),位于肺外带及胸膜下区22例(61.1%),伴有空洞11例(30.6%),晕征7例(19.4%)。结论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以结节、团块或片状型多见;病灶多分布于肺外周,可伴空洞、晕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肺隐球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与胸部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7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和低热。CT主要表现单发结节影1例;多发结节影5例,其中4例与斑片状实变影混合存在;多发的段或叶实变影1例。2例在结节影和实变影有厚壁空洞。上述病灶多位于肺外带及胸膜下。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肺部异常影像表现多样性,CT表现也缺乏特异性。当肺部阴影诊断不明时在鉴别诊断上应考虑此病,是早期诊断的关键;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的12例肺隐球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隐球菌肺炎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咳少量血丝痰、气喘、低热和胸背痛;2例隐球菌肺炎患者因合并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期临床症状较重;另4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影像表现为①结节或肿块病变;②单发或多发斑片状肺实变影;③混合型病变。经皮肺穿刺术前确诊2例,10例误诊断为其它疾病,误诊率为83.33%。结论:新型隐球菌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通常不符,影像学对肺隐球菌的误诊率较高,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有价值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分析肺内经病理证实的33例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与31例肺癌的CT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关键,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复杂多样,尤其孤立结节型难与肺癌鉴别,我们将被误诊为肺癌的33例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挑选出来与CT表现类似的31例肺癌进行比较,分析其影像特征,总结二者的CT鉴别诊断关键。结果 33例肺隐球菌病:左肺6例、右肺27例,上叶15例、下叶18例,胸膜下26例,分叶征4例、毛刺征7例、支气管充气征28例、晕征11例、支气管穿过征22例;31例肺癌:左肺13例、右肺18例,上叶21例、中叶2例、下叶8例,胸膜下14例,分叶征20例、毛刺征20例、支气管充气征10例、晕征3例、支气管穿过征11例。结论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与肺癌难以鉴别,但分叶、毛刺、支气管充气征或穿过征、晕征对于其鉴别诊断可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他资料综合分析,配合支气管镜、穿刺活检等其他的检查方法,以做出正确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2例肺隐球菌病诊治经过。结果例1无诱因发热20 d入院;例2体检时发现肺部阴影,有鸟类接触史,近1月有活动后气促、体重减轻。2例病初经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诊断为肺炎,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后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PC,给予抗真菌治疗后症状及肺部病灶均有好转。结论 P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样,易误诊。对肺部感染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应警惕PC,积极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确诊。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启良  郑光圃 《新医学》1989,20(2):62-63
本文报道并复习国内文献共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除1例根据痰菌阳性而诊断外,9例术前误诊为肺癌或胸腔肿瘤,后经手术确诊。最常见的病理表现是形成隐球菌结节;X线表现是局限性团块,直径在3厘米以上者8例。10例均作手术切除治疗,其中6例随访3个月~4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9.
赖菁  林云崖  黄丽芬  陈幼明  徐启桓 《新医学》2011,42(10):691-692,F0003
空洞型肺隐球菌病并脑膜炎临床少见,且无特异性表现,易误诊为结核病。该文报告1例以空洞为突出表现的肺隐球菌病并发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文献对比,结果提示:①空洞型肺隐球菌病的发生率低,肺结核误诊率较高;②隐球菌肺炎和脑膜炎的临床和影像学均无特异性,早期病原学或病理组织检出新生隐球菌是提高该病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3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均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确诊.1、2例为轻症,第3例为重症.痰培养和支气管镜检查均阴性,血清隐球菌荚膜乳胶凝集实验均阳性,第3例脑脊液压力升高,乳胶凝集实验阳性.1、2例应用氟康唑治疗,第3例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均临床治愈.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误诊率高.采用血清隐球菌荚膜乳胶凝集实验和经皮肺穿刺活检相结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诊断率.对于免疫功能正常和轻症患者,首选氟康唑,对于免疫受损和重症患者,首选两性霉素B.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2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989年1月—2001年12月本所确诊的1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肺部隐球菌病以中青年(8例,66.7%)和男性(9例,75.0%)多见。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咳嗽(7例,58.3%),咳痰(6例,50.0%),胸痛(4例,33.3%),发热(3例,25.0%),气促(2例,16.7%)和消瘦(2例,16.7%),5例(41.7%)无症状。病变分布呈下肺(8例,66.7%)多于上肺(4例,33.3%),右肺(6例,50.0%)多于左肺(3例,25.0%,余3例双侧)的特点。病变表现多为孤立性肿块影,共6例(50.0%)。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或足疗程氟康唑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绪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多发于无基础肺疾患的中青年,以肺部阴影为主要表现,易被漏诊、误诊,足疗程氟康唑可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减少延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9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结果12例肺隐球菌患者中,4例患有基础病,8例有咳嗽、咳痰、胸痛、气促、发热等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肺单发或多发结节,或片状渗出影。7例行肺叶切除,仅2例术后接受抗真菌治疗。4例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1例未抗真菌治疗。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活检。治疗手段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部分病例需行手术。氟康唑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该病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肺隔离症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肺隔离症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4例,其中肺内型13例,肺外型1例。全部病例均有X线资料,其中做支气管碘油造影3例,CT检查9例。结果:X线表现为肺内肿块4例,大片状阴影10例,病灶内可见透光区者8例;CT主要表现为实质性团块和具有含气囊腔或液气平面的囊肿,发现异常动脉供血2例。结论:根据本病的临床与影像特征,术前易于做出正确诊断;CT在肺隔离症的各种影像检查方法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2例疑肺隔离症病人接受了螺旋CT扫描。临床表现为痰血(2例),肺部感染症状(8例);无症状者(2例),螺旋CT扫描层厚3mm,床进4.5mm/s,重建间隔1.5mm者5例;层厚2.5mm,床进2.5mm/0.75s者1例,造影剂注射速率2.5ml/s,延时20s启动扫描,上述6例的扫描资料交工作站行3D重建,另5例扫描层厚5mm,床进5mm/s;仅1例扫描层厚10mm,床进10mm/s。结果:病灶位于右下肺2例,左下肺10例,表现肿块者9例,边缘清楚的结节者3例,12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发自腹主动脉10例,胸主动脉2例,上述异常供血动脉均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在肺隔离症定性诊断中,螺旋CT,尤多层螺旋CT是一种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肺部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10例FES,其中行肺部影像检查者6例,全部6例作过胸部x线摄片,5例经CT扫描。结果:胸部x线摄片的6例中,3例两侧肺纹理增粗或散在斑片状影,1例双肺野弥漫病灶,2例无异常发现:CT检查的5例,均显示多灶性实变、磨玻璃影、结节及坠积现象。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为FES的肺部改变诊断提供直接的证据,疑有肺部FES者应尽早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4年间28例PC的临床、相关检查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对所有PC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28例PC,男性19例,女性9例,中青年为24例;7例有基础疾病;9例无任何症状,其余18例有咳嗽、咳痰、低热等轻度呼吸道症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肺穿刺、经纤支镜肺活检(TBLB)病理和细菌学确诊,其中26例行苏木素伊红和组织化学染色,均有隐球菌阳性提示;13例行核医学肺显像检查,12例诊断为恶性病变。28例PC影像学表现分为3种类型:肺结节、肿块(16例),肺炎样改变(7例),混杂性改变(5例);临床和影像学分析:(1)PC影像学表现为结节、肿块病变者临床症状较轻,而表现为炎症样改变和混杂性改变者临床症状较重。(2)有基础病变的PC患者多呈炎症样改变或混杂性改变,并且其临床症状相对较重。结论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临床应重视PC的存在,认识此病的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能力,并应积极开展病灶经皮肺穿刺及TBLB检查,减少开胸手术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SCT)超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检查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异位引流(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APVC)的诊断准确率,探讨DSCT超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对婴幼儿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拟诊APVC患儿46例,均行姑息或根治手术,术前1周内行心脏大血管DSCT造影和TTE检查。DSCT采用Flash-70kV超低管电压结合SAFIRE迭代重建技术,评价DSCT图像质量并计算扫描剂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CT与TTE检查诊断APVC的准确率。结果 DSCT图像质量优25例,良19例,差2例;患儿有效辐射剂量为(0.20±0.07)mSv。46例患儿经手术证实均为完全性APVC(total APVC, TAPVC),其中心上型16例,心内型18例,心下型6例,混合型6例,共152支畸形引流肺静脉,合并其他畸形82处。DSCT发现146支畸形引流肺静脉,诊断准确率为96.1%(146/152);发现其他合并畸形78处,诊断准确率为95.1%(78/82),除2例混合型TAPVC误诊为单纯心上型外,其余分型诊断正确。TTE检查发现130支畸形引流肺静脉,诊断准确率为85.5%(130/152);发现其他合并畸形80处,诊断准确率为97.6%(80/82),漏诊1例合并多种复杂畸形的TAPVC患儿,3例心下型TAPVC不能明确分型,6例混合型TAPVC均误诊为单纯型TAPVC,其余分型诊断正确。DSCT对异常引流肺静脉的诊断准确率(96.1%)及在心下型、混合型TAPVC的分型诊断准确率(100.0%、66.7%)高于TTE(85.5%、50.0%、0)(P<0.05)。结论与TTE检查相比,DSCT Flash-70kV超低管电压结合SFIRE迭代重建技术对婴幼儿TAPVC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CT导向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肺真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真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真菌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23例平扫,3例直接增强,26例行细针抽吸及切割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CT显示单发肺结节7例,多发肺结节11例,结节伴斑片状影5例,3例呈实变样表现,26例经细针抽吸活检3例确诊曲菌,3例可疑真菌,26例切割活检病例均确诊为真菌,其中曲菌11例,隐球菌11例,马内菲青霉菌1例,毛霉菌1例,球孢子菌1例,未分类真菌1例,发生少量气胸3例,少许出血2例。结论:对于肺部难以确诊的肺真菌病例,CT导向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