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黄庆宁  谢峥  韦炳能 《右江医学》2012,40(3):379-380,455
目的分析35例肺部厚壁空洞CT表现,探讨肺部良恶性厚壁空洞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厚壁空洞CT资料。结果恶性病变16例(均为周围型肺癌),其余19例良性病变中结核10例、慢性肺脓肿5例、肺霉菌病4例;肺部癌性厚壁空洞常见的CT表现有偏心厚壁空洞、内壁凹凸不平、壁结节,边缘分叶、棘状突起、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癌性厚壁空洞均无卫星灶、钙化及空洞内液气平面;良性病变中结核性厚壁空洞大都有卫星灶且两肺多发灶,慢性肺脓肿厚壁空洞内可出现液气平面,且周围有渗出性炎性灶;4例肺霉菌病厚壁空洞均为曲菌病,空洞内壁凹凸不平,部分可见空气新月征。结论认识并掌握肺部良恶性厚壁空洞常见特征性CT表现对工作中遇到肺部厚壁空洞,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良恶性的鉴别,同时拓宽诊断思路,减少错漏诊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经过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 14例均表现为双肺散在斑片状感染灶,其中11例伴空洞,7例伴结节灶,6例伴实变,空洞内合并曲菌球6例,曲菌球形成"空气新月征"或"气环征"4例;2例表现为单纯肺实变伴少许结节灶。结论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的规律特点,CT能够有助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肺癌空洞形成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临床、实验室及手术确诊的37例肺癌空洞及的资料完整,及其它良性空洞与空腔性病变34例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空洞主要CT表现有:厚壁偏心性空洞,可有壁结节,内壁凹凸不平可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恶性肿瘤征象增强扫描空洞壁中等至明显强化;结核性空洞壁薄、厚度较均匀,内壁光滑周围有卫星灶,多位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增强扫描空洞壁,可有轻至中等强化。肺脓肿脓腔:多为厚壁空洞,内壁光滑,内可出现液平面,周围有渗出性炎性灶,临床症状典型。肺霉菌病空洞可为薄壁亦可为厚壁,多发常见,内壁亦可凹凸不平,部分可见空气新月征,其它良性病变空洞形成有各自特点,与肺癌空洞有相应鉴别诊断要点。结论认识并掌握肺部良恶性空洞常见CT表现,认真分析病灶形态、密度、边缘与大小并测量空洞区域的CT值变化,空洞壁的强化程度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查,综合分析判断,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以双肺多发空洞为主要表现的曲菌病及肺结核的CT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确诊的肺部多发空洞病例57例,其中肺结核36例,肺曲菌病21例,分析其肺部多发空洞的CT征象,比较两组空洞的分布、晕征、空气新月征、空洞内菌丝、偏心空洞、虫蚀样空洞、引流支气管、卫星灶等出现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比较两者肺内伴随影像学表现及病灶动态变化。结果两组病例肺部多发空洞在分布、形态、肺内伴随影像学表现及病灶动态变化均有差异,对空洞形态相关征象出现率行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肺曲菌病空洞的特点主要是晕征、空气半月征、空洞内菌丝,肺内伴随曲菌感染表现,病灶变化快;肺结核空洞的特点主要是多分布于两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偏心空洞、虫蚀样空洞、引流支气管、卫星灶,肺内伴有结核感染表现,病灶变化较慢。结论 CT检查有助于鉴别以双肺多发空洞为主要表现的肺曲菌病和肺结核,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方红伟  王健 《新疆医学》2012,42(2):51-52,54
目的:研究肺癌和肺结核空洞CT形态学差异。方法:收集2008年~2011年病理证实为肺结核或肺癌的肺部空洞性病变86例,其中肺癌45例,肺结核41例,分析评价空洞壁结构、厚薄程度、伴或不伴有液化,及病灶伴随影像包括分叶、边缘毛刺、蜂窝征、血管聚集征、胸膜凹陷征、卫星灶等胸部影像变化。结果:结核性空洞多见卫星灶及钙化,多为薄壁空洞。癌性空洞除多为厚壁空洞外更常见血管聚集征、胸膜凹陷征。结论:空洞型病变的形态学差异对鉴别癌性空洞和结核引起的空洞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于肺结核空洞、肺癌空洞两者鉴别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肺结核空洞患者49例为结核鉴别组,另选取同期的肺癌空洞患者49例为肺癌鉴别组。使用安科螺旋CT对肺部进行扫描。行仰卧位实施常规扫描。随后,观察肺癌鉴别组和结核鉴别组的空洞壁厚薄、病灶(是否存在卫星灶、钙化以及分叶、胸膜凹陷征)情况。结果:在结核鉴别组的49例患肺结核空洞者中,25例厚壁空洞,24例薄壁空洞;11例壁结节;6例分叶;17例钙化;39例周围有卫星灶;11例胸膜凹陷征。在肺癌鉴别组的49例患肺癌空洞者中,40例厚壁空洞,9例薄壁空洞;35例壁结节;44例分叶;3例钙化;12例周围卫星灶;36例胸膜凹陷征。结论:CT于肺结核空洞、肺癌空洞两者鉴别之中的诊断价值很大,可用于肺癌空洞、肺结核空洞的有效鉴别,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CT诊断单发肺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咸宁市结核病防治院经病理与临床证实的50例单发肺结核性空洞患者、48例肺癌性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检查,对比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肺结核性空洞主要表现为厚壁且厚度均匀,周围有卫星灶,癌性空洞多表现为薄壁,内缘凹凸不平,可见壁结节,分叶与胸膜凹陷征;肺癌性空洞者空洞部位为肺下叶、空洞呈偏心性、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壁结节、薄壁空洞、胸膜牵拉比例高于单发肺结核性空洞(P<0.05),而周围卫星灶、钙化率低于单发肺结核性空洞(P<0.05),两组空洞平均直径、壁CT强化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肺结核空洞与癌性空洞均有一定价值,可依据空洞部位、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壁厚度、胸膜牵拉、卫星灶等征象对两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陈建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0):2101-2101
目的:通过对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的分析,能对肺转移瘤特殊CT表现有进一步认识.方法:对6例病理证实,1例临床证实有原发肿瘤,肺部出现转移病例的分析.结果: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为结节、结节中心液化坏死,厚壁不规则空洞(癌性空洞)和薄壁规则空洞(空泡样空洞).结论:对肺转移瘤的CT表现和形成过程有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肺部孤立结节的 CT 影像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期间收治的60例肺部孤立结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学 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扫描时使用螺旋 CT 机,形成的影像片通过三位具有高年资放射诊断的医师进行审阅,从而确定结节是否存在以及存在时所显现的特点。结果:肺部孤立结节病变患者的 CT 特征包括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空泡、胸膜凹陷征、钙化以及空洞等;肺错构瘤、结核瘤以及炎性假瘤这三种疾病的发生率低于周围性肺癌分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发生率;结核球钙化、空洞比率高;炎性假瘤病灶空泡、邻近胸膜反应多;肺错构瘤表现为爆玉米花样钙化。结论:利用 CT 可以较好的区分出肺部孤立结节病变特点,对于治疗良性或者恶性病变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颖颖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50-50,5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应用于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方法采用GE Synergy螺旋高分辨率CT扫描机,对50例肺内孤立结节扫描,观察各层高分辨率CT图像中结节的类型、形态及分布特点等征象。结果周围性肺癌空泡征、毛刺征、分叶、纵隔淋巴结增大与其他三种疾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出现不规则厚壁空洞;结核瘤卫星灶、钙化、空洞发生率高(P0.05),表现为薄壁空洞、环形及沙粒状钙化、增强后典型的环形强化;炎性假瘤病灶表现为空气支气管征、邻近胸膜反应性;肺错构瘤表现为爆玉米花样钙化。结论高分辨率CT显示肺内孤立性结节内部结构、形态等方面优于常规螺旋CT扫描,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孤立性肺结节平扫加强化的CT表现分析,探讨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扫描资料,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CT检查资料得出:良性结节一般边缘清晰,可呈浅分叶及长毛刺,结节中有脂肪密度及爆米花样钙化,若出现空洞则呈薄壁且内壁光滑;而恶性结节多数边缘不规则,深分叶,短毛刺,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磨玻璃征,若出现空洞则是后壁空洞且有壁结节。结论: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多排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学志  刘瑛 《河北医学》2010,16(3):322-325
目的:探讨CT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创伤性湿肺68例CT表现特点及动态变化。结果:病变累及一侧肺27例,累及两侧肺41例,累及多个肺叶者54例。CT表现呈支气管束征阳性、小片状磨玻璃影、大片实变影、肺气囊及肺不张等多种影像改变。常伴有肋骨、四肢骨骨折及脑、内脏复合损伤。肺内渗出性病变吸收迅速,肺内血肿吸收缓慢。结论:CT检查在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评价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表现,评价CT对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肺结核空洞32例和周围型肺癌空洞46例,78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肺结核空洞常位于上叶尖后段,以薄壁相对多见,洞壁厚薄较均匀,周围常有卫星灶,纵膈肿大的淋巴结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以肺结核最常见。而癌性空洞一般为位于上叶前段,厚壁,内缘凹凸不平,有壁结节,分叶及胸膜凹陷征多见,纵膈肿大淋巴结平扫有中心坏死。结论空洞的部位,空洞壁的厚薄及其是否有壁结节,周围有无卫星灶、空洞外缘分叶的深浅、空洞壁CT强化的幅度、胸膜凹陷征及纵膈淋巴结情况是其鉴别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析肺曲菌病的MSCT表现,提高对肺曲菌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对20例经病理和治疗随访证实的肺曲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13例为曲菌球,7例为侵袭性肺曲菌病。双肺多发4例,右肺9例,左肺7例。CT表现为13例曲菌球均表现为空洞性结节,10例呈新月征,空洞壁厚薄不均,伴周围条索影。7例侵袭性肺曲菌病中,表现为不规则斑片、斑块浸润影或磨玻璃影4例,伴有节段性实变2例;表现为结节影和楔形实变影3例,周边有晕圈征。结论肺曲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认识其在不同时期具有的相应某些特征性表现,有利于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EBTB的CT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纤支镜、病理证实EBTB的胸部CT的不同表现,探讨支气管本身异常及周围结构的改变。结果:60例EBTB患者肺野内有肺结核灶者56例。主要征象是肺叶或肺段支气管不同程度阻塞或狭窄、支气管壁增厚,肺门区无肿块及反S征。支气管狭窄共72处,狭窄段超过3 cm有38处,狭窄伴肺叶或肺段不张40例,其中不张或实变区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及支气管扩张28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或钙化16例,支气管壁钙化11例,合并胸膜病变24例。结论:EBTB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高场3T MRI上沉积于肺泡内的含有磷脂蛋白样物质的沉积物有无信号特点及其在肺泡蛋白沉积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确诊,先行肺部64层CT检查影像作为标准,再行3T MRI检查并与CT对照。结果:沉积在肺泡的含有蛋白样物质的沉积物呈稍长或等T1、稍长T2信号,无特殊信号特点,无强化。T2WI显示病变的分布、形态、数目、大小与CT一致。动态增强病灶内可见与肺动脉、肺静脉强化一致的增粗肺小动脉、肺小静脉,以肺小静脉增粗明显。结论:3T MRI T2WI容易发现沉积于肺泡内的含有蛋白样物质的沉积物,与CT一样能反映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形态学特征,但不能显示含有蛋白样物质的沉积物的信号特征,高场3T MRI可作为肺部疾病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周围型小肺癌征象的分析,评价基本征象与其它征象对其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分析。其中普通CT薄层(3mm)扫描11例;螺旋CT常规加薄层扫描(层厚3mm,进床速度为3mm/s,重建3mm)25例,常规加高分辨率CT扫描(层厚1mm,间距3mm)12例,常规加增强9例。结果周围型小肺癌征象有:毛刺征,占89.5%;分叶征,占86.0%;胸膜凹陷征,占80.7%;血管集聚征,占56.1%;空泡征,占57.9%;空洞征,占5.3%;支气管充气征,占22.8%;瘤灶胸膜侧条片状影,占22.8%;引流支气管截断征,占7.0%;磨玻璃征,占1.8%。结论用薄层扫描或高分辨率CT扫描是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合并肺内肿物的单纯肺结核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表现,记录CT检查时肺内肿物的形态、部位、肿物边界征象,分析两组CT影像特征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均以反复咳嗽、痰中带血、胸闷、气短、胸痛、消瘦、低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观察组未出现明显特异性表现;观察组CT影像以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并发肺不张、棘状突起、空洞、血管束聚集征、胸膜凹陷等为主要表现;影像学特征对比发现,观察组CT影像中肿块70.00%、分叶征60.00%、毛刺状结节32.50%、胸膜凹陷75.00%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7.50%、35.00%、10.00%、32.50%,观察组空洞比例12.50%低于对照组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条索影比例5.00%、12.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空泡征并发肺不张、空洞、胸膜凹陷,临床应根据该特点并结合临床表现与病史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