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V感染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液四项参数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M ) ,血小板计数 (PCT)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的检测能及时反映肝病状况。为进一步探讨血液四项参数对HBV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 ,我们对 618例HBV感染患者进行血液四项参数的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618例HBsAg阳性的HBV感染患者为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2月份在我院就诊者 ,男 3 2 0例 ,女 2 98例 ,年龄最小者 6岁 ,最大者 76岁 ,平均年龄 3 8岁 ,其中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1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和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与病情的关系及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肝病患者90例,非重症肝病患者60例,使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所有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同时采用SYSMEX SF-3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0例,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重型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只有P L T、P C 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他6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 T、APTT、TT明显延长,并表现出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同时FIB、PLT、PCT显著减少,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相关,MPV增大.结论 凝血四项指标和血小板四项指标是检测肝病患者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变化的程度与病情的进展和预后有重要联系,全面分析凝血四项指标和血小板四项参数在重症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腹腔感染时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各54例一般腹腔感染组、重症腹腔感染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结果:重症感染组治疗前PLT明显下降,MPV及P-LCR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应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感染组治疗后及一般感染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各指标作相应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测定对腹腔感染严重程度及疗效判定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小板4项指数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sysmex公司SF-3000全自动血液计数仪检测164例肝病患者和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①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急性肝炎组PLT、PDW、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PLT、PDW、PCT之间成正相关关系。肝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同肝病严重程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为肝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初步评价提供了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饶丽华  夏海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244-324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四项指数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血小板参数应用美国库尔特公司JT-TR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PT、APTT用手工法测定,F IB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检测对象有110例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者。结果:在肝脏疾病时,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同肝病严重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T、APTT、F IB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论:在肝脏疾病时,凝血象检查可视为肝功能受损指标之一,特别是对有明显出血倾向或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均应作凝血象检查,而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为肝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初步评价提供了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含量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CD- 170 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 79例肝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肝癌组和肝硬化组的血小板计数 ( PL T)和血小板压积 ( PCT)两项参数均值显著低于正常人组 ( P<0 .0 0 1)。肝硬化组 PL T和 PCT水平又显著低于肝癌组 ( P<0 .0 0 1)。结论 :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对肝癌和肝硬化的鉴别 ,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云峰  许峰  徐秀林 《当代医学》2009,15(33):48-4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 ACT.diff三分群全自动血球仪以及配套试剂检测42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的四项参数,并与50例健康人结果做对照比较。结果肝硬化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重视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结果,可以早期发现患者的凝血机制受损,有助于对肝硬化并发出血的预防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采用法国MS9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 172例不同类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PLT、PDW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提示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免疫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孕妇血小板四项参数(PLT、MPV、P-LCR、PDW)及凝血四项指标(PT、APTT、Fbg、TT)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30例妊高征孕妇,40例正常孕妇和40例正常妇女外周静脉血标本分别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和凝血四项指标,血小板四项参数采用SYSMEX KX21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采用SYSMEX CA53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结果:妊高征组的血小板四项参数(PLT、MPV、P-LCR、PDW)与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比较,妊高征组的血小板数量(PLT)降低,血小板其他参数(MPV、P-LCR、PDW)升高。妊高征组的凝血四项指标(PT、APTT、Fbg、TT)与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比较,妊高征组凝血指标(PT、APTT、TT)比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缩短。妊高征组的血小板四项参数(PLT、MPV、P-LCR、PDW)和凝血指标(PT、APTT、TT)与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征孕妇的血小板四项参数和凝血四项指标分析,对于早期诊断和预测妊高征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0,7(5):321-322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50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总结出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产HEMACELL HCT522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结果: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的MPV PCT PDW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小板四项参数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早期预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为此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含量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XT-18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6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并与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比较.结果:肝硬化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四项参数均值显著低于正常人组.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凝血机制障碍,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预后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西宁地区4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对照组为58例同期本地某单位健康体检人群,对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四项指标作回顾性分析,并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的PLT无明显变化,而MPV、PDW较对照组升高,PCT则明显降低。结论:西宁地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MPV与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促凝活性增强,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因此,临床中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可作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和适时实施抗凝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MEK-6108K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1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各型肝炎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比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且随着病情进展,PLT、PCT降低愈明显,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增大。结论血小板卤项参数的测定对估计病毒性肝炎的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烧伤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原因。方法通过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50例烧伤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血小板参数(PLT计数、MPV、PDW、PC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烧伤程度越重,PLT数量减少越大,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第7天,MPV、PDW较正常对照组普遍极显著升高(P〈0.001),而PCT则普遍显著下降(P〈0.01)。结论儿童烧伤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规律能够准确地反映烧伤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动态进程。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参数对化疗患者骨髓功能状态评估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梅英  黄妍  秦冰 《广西医学》2008,30(9):1338-133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对化疗患者骨髓功能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5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4周期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根据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调整化疗用药时间;以35例同期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根据血小板计数情况决定化疗用药时间.两组患者均采用日本sysm ex XT-1800 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化疗前后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47例能完成4周期化疗,化疗剂量不变,但有10例患者(20%)化疗间歇期延长3~11 d;对照组有4例患者(11.4%)不能完成4周期化疗.结论 分析化疗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化疗药物对患者骨髓功能状态的影响程度,对决定下一周期化疗时间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I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调查分析,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四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2009年我院收治的12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作为试验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EDTA-K2抗凝)检测血小板参数,包括PIT、PCT、MPV、PDW.对所得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试验组各病期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参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血小板四参数变化在肾综合征出血热中有重要作用,对其病情分析和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原因。方法采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50例正常人,50例急性肝炎患者,55例慢性肝炎患者及5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3组患者的PL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DW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意义(P〈0.01);MPV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肝脏功能受损程度有关,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84例腺瘤、135例腺癌患者及87例参加体检并行肠镜检查的健康人(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分析。结果腺癌组的PLT、PCT和PDW高于对照组和腺瘤组(P〈0.05);腺癌组的血小板增多例数多于对照组和腺瘤组(P〈0.05)。对照组与腺瘤组的四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炎后肝硬化脾栓塞术后血小板参数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昌军 《青海医药杂志》2003,33(8):14-14,51,16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脾栓塞术后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3 0例健康体检者及 72例肝炎后肝硬化脾栓塞术患者的血小板四项参数。后者的检测分别在脾栓塞术前、术后一周末、术后二周末进行 ;结果 :7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脾栓塞术后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 (PCT)较术前明显升高、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明显降低 (P <0 .0 1 )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变化不明显 (P >0 .0 5)。术后一周及术后二周的上述参数均接近健康对照组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术后二周较术后一周的血小板参数改善明显 ,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动态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 ,对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疟原虫感染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3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2例首次来我院就诊的疟原虫感染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针对血小板参数进行分析并和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疟原虫感染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下降(P<0.05),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疟原虫感染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