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I)新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HRT各指标与传统高危预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MI后3-4周的患者97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65例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入选者经24 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HRT的三个参数: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其中AMI组按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合并心衰组与未合并心衰组,按发生持续性室速、室颤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AMI组与对照组及AMI各亚组之间HRT等指标的差异,及其与传统预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TT、TO高于对照组,TS低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TS低于非心衰组(P<0.0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T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01),TS低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AMI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TO正相关,与TS负相关,平均心率与TS负相关(P<0.05);HRT各指标中TO与TS负相关(P=0.002);TT与各指标及HRT与SDNN、LVEF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AMI组HRT明显减弱,心衰组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减弱更甚,尤以TT和TS变化显著;TT新指标在测量时不受年龄、平均心率等因素影响,提示与TO、TS相比,TT可提供更客观预测价值;HRT可作为独立于SDNN及LVEF的又一项新的高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阐明其对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及25名正常对照者。测定CHF患者入院后24 h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取震荡初始(TO)值和震荡斜率(TS)值;比较心衰组、对照组研究对象的TO、TS、LVEF、LVEDD值、BNP水平和HRT分级,随访患者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因心衰加重入院等不良预后;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死亡与HRT分级的关系。结果:CHF组患者TO和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1)、TS值和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CHF组患者TO值、BNP水平和LVEOD值高于轻度CHF组(P<0.05或P<0.01),中、重度CHF组患者TS和LVEF值明显小于轻度CHF组(P<0.01)。预后良好的患者TS值明显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TO值明显低于预后不良者。TO值与BNP水平和LVEDD值呈正相关关系(r=0.330,r=0.349,P<0.05),与LVEF值呈负相关关系(r=-0.44,P<0.05);TS值与BN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03,P<0.05),与LVEF值呈正相关关系(r=0.326,P<0.05)。死亡患者的TO值和BN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的患者,TS值和LVEF值明显低于生存患者(P<0.05)。死亡与HRT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153,P<0.05)。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对CHF患者心源性猝死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赖丽娅  刘涛 《重庆医学》2007,36(14):1426-1428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 选择DCM患者12例,正常健康对照者12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计算TO、TS与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CM组TO值(3.84±5.65)显著高于对照组(-5.78±4.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M组TS值(5.49±5.47)ms/RR间期显著低于对照组(12.98±6.02)ms/RR间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 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作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危险性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择2012-2013年我院AMI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非AMI者40例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评估其对危险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者TO值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危险性的评价价值较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振荡现象和其他临床预测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NYHA分级Ⅱ~Ⅳ级,行24动态心电图测量窦性心率振荡(HRT)参数,振荡起始(TO)和振荡斜率(TS),计算心卒变异性(HRV)参数.24小时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三角指数.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HRT(TO,TS)显著增强现象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级Ⅲ组>心功能级Ⅳ组(p均<0.01).LVEF≥30%组较<30%组显著(p<0.01).② 50例患者住院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其HRT变化为显著增强(TO减小,TS增大.p均<0.01);LVEF、HRT的SDNN和三角指数显著增加;LVESV和LVEDV显著减少(p均<0.01);③HRT(TO,TS)变化的增强与减低和LVEF、LVESV、LVEDV和HRV(SDNN,三角指数)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窦性心率振荡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度分层及病死率预测的一项临床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率振荡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80例CHF患者(CHF组)及8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测量心率振荡的两个参数:振荡初始(TO) 和振荡斜率(TS),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D),并对CHF组患者TO、TS与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CHF组TO、LVEDV较对照组高,TS、LVEF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CHF组患者TO与LVEF呈负相关(P <0.05),与LVEDV呈正相关(P <0.05),TS与LVEF呈正相关(P <0.05),与LVEDV呈负相关(P <0.05).结论 心率振荡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度分层及病死率预测的一项临床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叶金枝 《吉林医学》2015,(5):894-895
目的:探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AMI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HRT两个指标震荡初始(TO)与震荡斜率(TS)的变化。并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HRT指标差异。结果:生存组TO与TS值分别为(-0.61±0.04)%,(5.68±1.29)ms/RR间期,TO低于死亡组,TS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AMI患者心率震荡对患者心源性死亡具有预测作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98例)与对照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组(75例)与死亡组(23例)的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各组间的心律震荡(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①与对照组TO、TS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TO值高、TS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组TO、TS比较,死亡组TO值高、TS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预测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heart rate turbulence(HR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MI). Methods HRT onset (TO) and HRT slope (TS) were calculat ed based on holter recorded in 75 survivors of AMI,23 cases died of AMI and 30 normal subjects.Results ①TO was higher and TS was lower in AMI patients than in normal subjects. ②TO was higher and TS was lower in cases died of AMI than in survivors of AMI. Conclusions HRT is relative to death and prognosis of with AM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源性猝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CHF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HRT组:TO和TS均异常,即TO>0,和TS<2.5 ms/RR;对照组:TO或T5中1项异常或均无异常.终点事件是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HRT组占入选患者总数的39.0%,HRT异常组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HRT与LVEF具有相关性;在18月的随访时间内,6例死亡,10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共占19.5%,与HRT异常密切相关.结论 HRT与LVEF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CHF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总结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矫正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手术的经验。方法:126例先天性心脏病均在浅低温(32℃-34℃)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施行心内畸形矫正术。结果:全组均无气栓发生,术后低心排血量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1例,死亡率0.79%。结论: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手术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环抱霉素A等免疫抑制剂广泛运用于心脏移植,心脏移植的效果显著提高,心脏移植迅速发展.在左心辅助系统等人工心脏进一步发展并能取代心脏移植之前,心脏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1 供心的保存原则及特殊性 供心的保护措施应针对心肌结构的保护、能量状态的保护和能量资源的保护[1].其原则是:(1)供心快速地停搏并均匀地降温,从而减少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5.
心脏移植供心的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剑非 《华夏医学》2002,15(2):261-262
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远期生存率是心脏移植研究的主要方面 ,而如何提高供心的保存技术 ,改善供心质量是其关键。供心离体保存有其独特的特点。移植供心的保存方法主要有两种 :单纯低温保存和持续灌注保存。不停跳行心肌保护的方法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供心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机械瓣替换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4年在体外循环下机械瓣替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80例.结果:均在充分术前准备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机械瓣替换术.术后17例出现并发症但病人无围术期死亡.所有病人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近期效果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机械瓣替换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术前、术中、术后广义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防止术后出血、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夏雨  张权宇  裴建明 《医学综述》2008,14(14):2091-2093
随着心脏移植手术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供心保护所面临的难题。本文总结了各种心脏移植供心保护方法及其优缺点,从保护离体心脏功能、组织、细胞的角度分析各种方法的操作和机制,介绍了目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且有望应用于临床的新方法如Na+-H+交换抑制剂和阿片类物质等。  相似文献   

18.
19.
The Heart     
Bowman  Phil 《JAMA》2003,290(4):4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