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价态饮水砷暴露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价态的饮水砷暴露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饮用蒸馏水)、300 mg/L iAs3 暴露组(iAs3 组)和300 mg/L iAs5 暴露组(iAs5 组),饮水砷暴露10个月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肝功能、肝组织总砷含量,H-E染色及胶原特殊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PCR测定各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6、GSH-Px、MMP-8、Col Ⅰ和Col Ⅲ mRNA的表达.结果:iAs3 组小鼠肝组织中砷蓄积量高于iAs5 组(P<0.05);iAs3 组小鼠肝功能差于iAs5 组(P<0.05);H-E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表明iAs3 组小鼠肝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重于iAs5 组.与对照组相比,iAs3 、iAs5 组小鼠肝组织TNF-α、IL-6、Col Ⅲ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 MMP-8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iAs5 组相比,iAs3 组小鼠肝组织TNF-α、IL-6、Col Ⅰ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长期饮水砷暴露可能通过促进肝脏炎症介质及ECM分泌诱导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肝损伤程度与砷的价态及蓄积量有关,且iAs3 损伤作用强于iAs5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可舒胶囊对酒精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酒精灌胃辅以高脂饲料法复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以血清谷酰转肽酶(GGT)、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为模型参考指标.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可舒胶囊低、中、高剂量(0.78、1.56、3.12 g/kg)干预组,每组10只.检测小鼠肝组织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8活性.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清GGT[(4.52±0.26)U/L]、ALT [(173.09±8.79) U/L]、AST[(141.90±7.82)U/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可舒胶囊高、中、低剂量干预组小鼠血清GGT水平分别为(1.42±0.10)、(2.65±0.41)、(3.25 ±0.56) U/L; ALT分另为(72.19±8.19)、(78.52±9.72)、(98.95±10.70)U/L;AST水平分别为(70.27±8.19)、(77.46±5.94)、(94.57±5.26)U/L;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肝组织Caspase-3活性为(6.54±0.43) U/mgpro,Caspase-8活性为(2.71±0.23)U/mgpro,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1);可舒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肝组织Caspase-3活性分别为(2.57±0.33)、(3.20±0.30)、(4.32±0.35) U/mgpro; Caspase-8活性分别为(1.13±0.25)、(1.43±0.29)、(1.98±0.31) U/mgpro,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酒精肝损伤小鼠肝组织Caspase-3与Caspase-8活性显著升高,可舒胶囊对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新疆奎屯高砷地区水砷含量及当地居民健康状况,分析砷对人体肝脏的损害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砷的肝毒性作用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在新疆奎屯水砷监测点进行调查,调查对象377例,其中砷暴露组137例,内对照组126例,外对照组114例;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及样品采集,比较3组肝B超检查结果、尿砷含量及肝损伤血清标志物的差异。结果砷暴露组居民尿砷含量为(121.25±18.70)μg/L,高于内对照组的(22.47±19.21)μg/L和外对照组的(18.52±15.98)μg/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491,P<0.001)。B超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正常者325例,异常者52例。砷暴露组和内对照组、外对照组发生肝脏异常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0,P=0.040)。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显示砷暴露组的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及Ⅳ型胶原含量与内对照组、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Ⅲ型前胶原肽与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对照组与外对照组的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奎屯高砷地区居民饮用高砷水与当地居民肝病高发有一定的联系,砷暴露可能是导致肝功能损害尤其是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肝损伤发生率,以促进高砷地区各族居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噬在白藜芦醇(Res)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8周建立小鼠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予高脂饲料+生理盐水10m L/kg灌胃,观察组予高脂饲料+Res100mg/kg灌胃,1天1次,连续2周。正常对照组始终予基础饲料。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空腹血糖(FBG)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及通路蛋白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观察组血清TG、TC、ALT、AST水平及HOMA-IR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1.86±0.18)mmol/L比(4.55±0.28)mmol/L,(5.36±0.31)mmol/L比(8.79±0.35)mmol/L,(55.62±4.35)U/L比(154.18±8.33)U/L,(86.54±5.26)U/L比(297.47±8.96)U/L,(1.64±0.22)比(2.26±0.23),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p62、PI3K、磷酸化(p)-Akt、p-m TOR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1.04±0.07)比(1.45±0.08),(0.96±0.07)比(1.52±0.06),(0.94±0.08)比(1.64±0.08),(0.59±0.02)比(1.12±0.04),P0.05]。结论 Res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自噬,最终发挥改善NAFLD小鼠脂代谢、IR和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价态和剂量的NaAsO2(iAs3+)和Na2HAsO4(iAs5+)染毒对大鼠脏器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探讨砷毒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 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iAs3+低(AL)2、中(AM)、高(AH)剂量组,iAs5+低(BL)、中(BM)、高(BH)剂量组,共7个组.高、中、低染毒剂量为20.0 mg/kg、6.67 mg/kg、2.33 mg/kg、.采用自由饮水法染毒,根据每组每周平均体重调整水中受试物的浓度,连续染毒90 d.处死动物,取肝、脑、肾,组织进行匀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λ=412 nm)测定肝、肾、脑中GSH-Px的活力.结果 各组大鼠肝脏、脑和肾脏中GSH-Px活力不全相同(P<0.01),各实验组GSH-Px活性与正常对照组均不同(P<0.05);AH组低于AL组相应脏器中GSH-Px的活力(P<0.01);脑组织中BH组GSH-Px的活力低于BL组(P<0.01),iAs3+组和iAs5+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s3+或iAs5+染毒后大鼠脏器中抗氧化酶活力均降低,破坏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机体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2只昆明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后给予如下治疗:腹腔注射异烟肼和利福平(肝损伤组)、腹腔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NAC)30min后再腹腔注射异烟肼和利福平(NAC保护组)、腹腔注射NAC(NAC对照组)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14d后处死小鼠,取眼球血,测量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取小鼠肝组织并测量肝指数(肝指数=肝重/体重),部分肝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结构特征;部分肝组织均浆,检测其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肝损伤组小鼠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水变性和脂肪变性及局灶性坏死溶解,NAC保护组小鼠肝细胞呈轻度水变性和脂肪变性,未见肝细胞坏死。肝损伤组及NAC保护组小鼠肝指数(64.38±0.63及60.54±0.57)、血清ALT(82.81±4.75及68.70±5.81)U/L及AST活性(173.56±6.30及119.92±4.58)U/L显著高于对照组[57.48±0.53,(33.58±5.68)U/L、(85.84±5.20)U/L](P<0.01);NAC保护组小鼠肝指数、血清ALT及AST活性明显低于肝损伤组(P<0.01);与对照组(0.83±0.12、125.56±5.36)比较,肝损伤组小鼠MDA含量[(3.22±0.17)nmol/mgprot]显著升高,SOD活性[(88.44±5.52)U/mgprot]显著降低(P<0.01);与肝损伤组比较,NAC保护组MDA含量[(1.78±0.27)nmol/mgprot]明显降低,SOD活性[(106.85±3.66)U/mgprot]明显升高(P<0.01)。结论:异烟肼与利福平联合应用能引起小鼠较严重的肝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减轻这种损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机体谷胱甘肽(GSH)含量,从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卵巢切除 (OVX)的去势小鼠脂蛋白脂酶 (LPL)和肝脂肪酶 (HL)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 30只成年的雌鼠随机分 3组 ,每组 10只。A组为正常饲料 OVX 生理盐水 ,B组为高脂饲料 OVX 生理盐水 ,C组为高脂饲料 OVX 雌激素。喂养 10周后取血 ,分别检测甘油三酯 (TG)、血清脂蛋白脂肪酶 (LPL)、肝脂肪酶 (HL)水平。结果 A、B和C组的TG分别是 (0 2 7± 0 14 )mmol/L、(0 2 8± 0 10 )mmol/L和 (0 30± 0 14 )mmol/L。A、B和C组的LPL分别是 (1 6 7±0 35 )mmol/L、(1 5 3± 0 32 )mmol/L和 (1 0 0± 0 2 8)mmol/L。A、B和C组的HL分别为 (0 4 5± 0 11)mmol/L、(0 4 3± 0 11)mmol/L和 (0 2 9± 0 13)mmol/L。各组的TG差异无显著性 ,但C组的LPL及HL均比对照组低 (P <0 0 5 )。结论 雌激素能降低去势小鼠LPL、HL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破壁灵芝孢子粉对Co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谷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0只,模型组、低剂量破壁灵芝孢子粉组(低灵组)、高剂量破壁灵芝孢子粉组(高灵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Con A 5mg/kg尾静脉注射,隔天1次,共2周,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用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低灵组及高灵组小鼠分别给予破壁灵芝孢子粉1.0g/kg、2.0g/kg灌胃。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观察肝组织炎症程度。结果低灵组、高灵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ALT:(129.62±44.65)U/L、(92.76±33.78)U/L比(201.78±62.47)U/L,P0.05;AST:(134.38±42.67)U/L、(101.76±34.56)U/L比(223.63±77.31)U/L,P0.05];高灵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炎症程度明显低于低灵组(P0.05);低灵组及高灵组小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比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破壁灵芝孢子粉能改善Co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2)对小鼠肝肾的毒性损伤,探讨亚硒酸钠对亚慢性砷暴露小鼠肝肾的氧化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SPF级昆明种小鼠40只,体重18~22 g,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砷模型组、亚硒酸钠对照组、亚硒酸钠+砷组,分别自由饮用蒸馏水、5 mg/kg亚砷酸钠水溶液、0.8 mg/kg亚硒酸钠的水溶液、5 mg/kg亚砷酸钠+0.8 mg/kg亚硒酸钠的水溶液,于60 d取材。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硫代巴比妥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紫外分光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砷模型组小鼠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脏器系数升高;亚硒酸钠+砷组体重、脏器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砷模型组小鼠肝、肾中SOD、MPO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亚硒酸钠+砷组小鼠肝、肾中SOD、MPO含量高于砷模型组,MDA含量低于砷模型组。结论亚硒酸钠对砷造成小鼠肝、肾的脂质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脂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30只,按体重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干预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高脂组分别喂饲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并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干预组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溶解的白藜芦醇灌胃,第16周解剖分离小鼠肝脏,制作HE切片,测定肝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结果肝脏HE切片可见高脂组肝细胞有大量脂肪空泡形成,而干预组与对照组相似,肝细胞未见脂肪变性改变;肝脏TG和TC含量,高脂组(TG为5.78±1.69 mmol/L,TC为2.69±1.20 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G为4.22±1.41 mmol/L,TC为0.96±0.35 mmol/L)和干预组(TG为4.63±1.70 mmol/L,TC为1.65±0.89 mmol/L)(P<0.05),而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脏FFA含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降低高脂喂养C57BL/6J小鼠肝脏TG、TC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亚砷酸钠亚慢性染毒对小鼠不同脏器的毒性作用及砷在不同脏器中的蓄积情况.方法 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方法.昆明种小鼠60 只,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低剂量组(L)、中剂量组(M) 和高剂量组(H) 4组,每组15只,分别自由饮用蒸馏水及0.125 mg/kg、0.5 mg/kg 和2.0 mg/kg 的亚砷酸钠水溶液,连续染毒90 d,实验结束后光镜下对各组小鼠肝脏和肾脏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小鼠肝、肾组织砷含量.结果 不同剂量的亚砷酸钠能破坏小鼠肝、肾脏器的正常结构,肝脏和肾脏组织砷含量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 小鼠经不同剂量的亚砷酸钠染毒90 d后,可出现肝脏、肾脏等脏器损伤,推测砷在脏器的蓄积是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不同价态染砷大鼠尿液中砷形态含量及比例的分析,寻找不同价态砷代谢和转轨间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砷代谢产物与砷中毒作用机制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7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亚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70只大鼠分别经口摄入去离子水、亚砷酸钠和砷酸钠1个月后,采集各组大鼠尿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各组染砷大鼠尿液中砷形态的含量,并比较不同价态染砷组的构成比.结果 中剂量组,亚砷酸钠染毒大鼠尿液中iAs3+∶iAs5+∶DMA为36.1%∶3.0%∶60.8%;而砷酸钠染毒大鼠尿液中iAs3+∶iAs5+∶DMA为55.9%∶0.8%∶4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3,P<0.05).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价态无机砷的体内代谢和转轨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3.
无机砷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u G  Cai Q  Zhang W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38-1241
目的 观察亚砷酸钠(NaAsO2)和胂酸肽(Na3AsO4)对人支气管上皮BEP2D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及RT-PCR等技术观察分析BEP2D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和表达水平。结果 (1)NaAsO2(0.016-2μmol/L)和高浓度组Na3aSo4(80和160μmol/L)具有促进BEP2D细胞p16基因二核苷酸CpG岛甲基化作用;而低浓度组Na3AsO4(20和40μmol/L)不能使BEP2D细胞p16基因CpG岛发生甲基化。(2)无机砷可使BEP2D细胞p16基因表达下降,且NaAsO2较Na3AsO4更为明显。结论 无机砷可引起BEP2D细胞p16基因CpG岛甲基化程度增高和表达水平下降,提示p16基因高甲基化是无机砷致癌的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含砷的复方黄黛片、雄黄与砷酸钠的毒性。方法小鼠一次性灌胃给药,8h后检测血生化及肝肾病理变化;测定肝肾组织中的砷蓄积量及砷毒性敏感基因的表达。结果砷酸钠组肝肾砷蓄积量显著增加,并伴肝肾功能和病理损伤,MT-1、MT-2、HO-1和IL-1β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复方黄黛片组和雄黄组的肝肾功能及病理检查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未见异常。二者砷蓄积量仅为砷酸钠组的1/25;上述基因表达仅轻微升高。结论复方黄黛片与雄黄的急性毒性远小于砷酸钠,不宜单用总砷含量评价含砷中成药的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价态及剂量砷染毒对大鼠血清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的影响,为阐明砷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70只,采用喂饲法染毒,暴露于不同价态无机砷.动物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即正常对照组(C);亚砷酸钠低 (AL)、中 (AM)、高 (AH) 剂量组;砷酸钠低 (BL)、中 (BM)、高 (BH) 剂量组.大鼠饲养至第3个月末,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大鼠在不同价态及剂量砷染毒后血清PK活性变化.结果 血清PK活性在亚砷酸钠和砷酸钠高剂量组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砷酸钠和砷酸钠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亚砷酸钠和砷酸钠与对照组比较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价态高剂量无机砷染毒,可导致PK活性降低,并且机制不完全相同.PK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影响砷代谢及其毒作用的重要环节,低剂量染砷未见PK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五味子醇提取物减轻丙戊酸钠所致肝损伤的作用及协同抗癫痫作用。方法第一部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五味子醇提取物低剂量组,五味子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连续给药14 d后检测动物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等含量。第二部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五味子醇提取物组,丙戊酸钠组,丙戊酸钠联合五味子醇提取物组。实验动物连续给药7 d后,按照经典癫痫发作行为标准评价五味子醇提取物的协同抗癫痫作用。结果五味子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血清ALT、AST含量分别为(45.60±10.54)、(154.60±33.46)U/L,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五味子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肝组织中的SOD,GSH含量分别为(4.50±1.16)U/mL、(47.53±5.11)g/L,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五味子醇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加肝脏中的GSH及SOD含量来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五味子醇提取物能够减轻小鼠癫痫发作症状。  相似文献   

17.
不同价态形态砷与砷中毒患者病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砷中毒患者血样与尿样进行砷价态形态、肝肾功等指标的检测,初步探索砷不同价态形态与患者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150例新疆奎屯农七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山西省山阴县等地对照组及患者的血样与尿样,分别检测样品中总砷、As(Ⅲ)(三价无机砷)、DMA(二甲基砷酸盐)、MMA(一甲基砷酸盐)的浓度,以及患者皮肤损害、相关酶和肝肾功的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对于重度砷中毒患者,iAsⅢ、MMA和DMA的浓度与GST0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NP20(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51的浓度密切相关;其中MMA与PNP51之间呈正相关,r值为0.72334,P<0.01;iAsⅢ和DMA与PNP51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496和0.56569,P<0.05;而iAsⅢ和DMA与GST01之间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r分别为-0.42833和-0.47226,P<0.05;iAsⅢ和DMA与AS3MT(砷甲基转移酶)呈负相关,r分别为-0.50329和-0.65320,P<0.05。iAsⅢ、MMA和DMA含量则表现出与皮肤损害包括色素缺失、色素减少及皮肤角化的弱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弱,r为0.32389,P<0.05。Logistic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AsⅢ、DMA、MMA的回归系数β在α=0.05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砷不同价态形态与患者病情程度相关,主要表现为影响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有肝毒性的栀子治疗小鼠急性肝损伤时会否加重肝损伤和健脾保肝方是否有助于栀子的药效。方法:c57bl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栀子组、健脾保肝组、栀子合健脾保肝方组。正常组小鼠灌胃饮用水,其余小鼠均以相应药物灌胃,连续5天。第6天,除正常组小鼠,其余各组小鼠给予0.5%CCl4/橄榄油溶液,0.01mL·g-1腹腔注射,17h后处死。标本作病理和生化检测。结果:模型组肝细胞普遍变性,有散在的点状或灶状的坏死及炎细胞浸润;栀子组肝细胞损伤情况较模型组轻;健脾保肝组的变性肝细胞更少;栀子合健脾保肝组肝细胞的变性为4组中最轻者,未见肝细胞坏死。生化检测示栀子组和栀子合健脾保肝组的ALT活性明显较模型组轻[(597.89±364.17)、(466.90±222.26)vs(1008.30±460.73)U·L-1,P〈0.05,P〈0.01],栀子组、健脾保肝组、栀子合健脾保肝方组的AST活性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974.56±146.55)、(1033.13±137.01)和(721.33±127.2)vs(1238.7±260.51)IU·L-1,P〈0.01或P〈0.05]。结论:相当于临床成人剂量18g的栀子能够减轻CCl4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健脾保肝方与栀子配伍,增效或减毒,治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