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藿香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晓玲  冯毅凡  罗集鹏 《中药材》2004,27(12):903-908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用于广藿香的品质控制及产地鉴别.方法:采用GC法对高要、石牌、吴川、遂溪、雷州及海南万年产广藿香挥发油进行GC图谱的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分析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广藿香的主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其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以11个共有峰作为广藿香挥发油特有的指纹图谱,以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峰面积比值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的广藿香的指标参数,建立了可用于广藿香道地性鉴别及品质评价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标准.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马尾松针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马尾松针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不同产地样品的成分组成及含量差异。方法:采集全国5个省份的马尾松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5种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五地的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等7种总含量超过挥发油20%的成分为共有组分。结论:不同产地马尾松针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较为相似,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但在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马尾松针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不同产地样品的成分组成及含量差异。方法:采集全国5个省份的马尾松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5种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五地的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等7种总含量超过挥发油20%的成分为共有组分。结论:不同产地马尾松针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较为相似,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但在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当归藤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当归藤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3个不同产地当归藤中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13个产地当归藤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差异,并将10个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总离子图谱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建立其指纹图谱。结果:不同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成分中共鉴定出124种化合物,共有的成分有正十三烷、十六烷、十八烷、2,4-二叔丁基苯酚。10个不同产地当归藤挥发油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10个产地当归藤药材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相似度>0.9。结论:不同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不同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成分指纹图谱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郁金茎叶的GC-MS指纹图谱,以期为郁金茎叶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0个不同产地郁金茎叶中挥发油成分,运用GC-MS分析10个产地郁金茎叶挥发油成分的组成与含量差异,建立指纹图谱,所得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软件进行分析并计算相似度。结果:10个批次郁金茎叶挥发油指纹图谱有11个共有峰,其中参照峰为桉叶油醇。除了四川产黄丝郁金、广西产桂郁金、乐清虹桥2号、瑞安湖岭产温郁金茎叶指纹图谱相似度0.9,浙江瑞安马屿、乐清白石、瑞安陶山、永嘉乌牛、乐清虹桥1号、丽水云和6个产地温郁金茎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结论:不同品种的郁金茎叶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不同产地的温郁金茎叶挥发油成分指纹图谱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尹莲  钱俊 《中成药》2007,29(5):634-637
目的:研究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配伍药效物质基础特征,表征君药挥发油部位化学-配伍-药效的相关性。方法:评价不同工艺全方及不同组合有效部位抗炎、镇痛及降尿酸作用,并测定GC指纹图谱,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将药理数据与指纹图谱各共有峰相对面积相关联;比较挥发油部位、有效部位群及全方GC指纹图谱有效共有峰的变化特征。结果:挥发油指纹图谱25个共有峰中,除1、4、6、12号共有峰外,均与抗炎、镇痛、降尿酸活性相关;挥发油部位在与全方及有效部位群配伍组合后,有效共有峰减少,大多数共有峰峰面积比值减小,少数共有峰峰面积比值增大。结论:用指纹图谱谱效关系是表征复方整体成分-配伍-药效的相关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金莲花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指纹图谱,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金莲花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进行分析,为金莲花全面质量控制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HPLC、GC法对27批不同产地的金莲花药材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色谱指纹图谱。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不同产地金莲花药材的成分差异进行比较。结果:金莲花HPLC指纹图谱有15个共有峰,指认出4个色谱峰。GC色谱指纹图谱有8个共有峰,确认了5个色谱峰。基于PLS-DA分析及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IP)值,标记出9个对差异贡献较大的成分。结论:此研究建立的HPLC及GC指纹图谱可为金莲花的整体质量评价及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肉桂GC特征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肉桂挥发油GC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肉桂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方法采用GC法对广东、广西不同产地以及基地栽培肉桂的挥发油进行主要成分比较分析,从中归纳出11个主要共有峰。色谱条件: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CrosslinkedMehylsiloxame,30m×0.321mm×0.25μm);柱温:100℃,以20℃.min-1升至140℃,再以2℃.min-1升至200℃;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FID)温度300℃;流速为0.4mL.min-1;分流比为50∶1。结果以1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结论GC法建立肉桂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特征明显,可用作肉桂挥发油质量控制和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柴胡药材GC-MS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蓉  张志斐  韩学静  李德强  张兰桐 《中草药》2006,37(8):1248-1252
目的对不同产地柴胡药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GC-MS指纹图谱比较研究。方法利用GC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以道地产区河北省主产的7批北柴胡药材为基准,对比不同产地柴胡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色谱条件:HP-1非极性柱,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FID)温度270℃,程序升温50~270℃,体积流量为0.9mL/min,分流比为10∶1。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EI,离子源温度300℃,电子能量70eV。结果从7批道地产区柴胡药材挥发油GC指纹图谱中提取19个共有峰,用质谱分析鉴定出其成分,并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相似度的比较。结论柴胡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中各成分均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可作为柴胡药材质量评价的专属性的指纹图谱,并以此评价不同产地柴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鱼腥草超微粉挥发油气相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鱼腥草超微粉体中挥发油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有效控制鱼腥草超微粉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法测定了12个不同产地的鱼腥草超微粉样品;色谱条件:SPDTM-1 Capillary Column(30m×0.32mm×0.25μm),程序升温,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ionization detector)检测器。结果:建立了鱼腥草超微粉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对不同产地的样品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鱼腥草超微粉挥发油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用于鉴别不同产地的鱼腥草药材,并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11.
桑叶挥发油气相色谱 质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建立各地产桑叶药材挥发油的指纹图谱,为桑叶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个不同地区的桑叶样品中挥发油进行GC-MS指纹图谱研究,采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10批次桑叶药材的指纹图谱中归纳出17个共有特征峰,构成桑叶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结果将10个产地的桑叶药材分为两类,其中,阿克苏、吐鲁番、哈密、和田洛普、江苏、四川、陕西、广州的药材列为一类;而伊犁、乌市列为一类.结论:建立的桑叶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靠,指纹图谱直观明确,特征明显,可作为桑叶质量评价和品种鉴别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腰肾膏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其膏团内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使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腰肾膏膏体中挥发性成分,用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钠脱水后进行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提取后膏体弃去水液并干燥,加50%甲醇超声提取60 min,提取液滤过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气相色谱指纹图谱以水杨酸甲酯作为参照峰,得到了51个共有峰,对其中20个共有峰进行了药材归属;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以蛇床子素作为参照峰,得到了52个共有峰,对其中20个共有峰进行了药材归属。结论: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指纹图谱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腰肾膏中有效成分的组成,有助于腰肾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鱼腥草中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鱼腥草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TRACE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结果:对12个产地的鱼腥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鱼腥草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气相色谱指纹图可用于鱼腥草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云南松松针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12个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成分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利用SPSS 20.0软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从12个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成分中共分离鉴定出137种化合物,其中1号样品鉴别出57种,2号样品鉴别出57种,3号样品鉴别出54种,4号样品鉴别出48种,5号样品鉴别出58种,6号样品鉴别出60种,7号样品鉴别出53种,8号样品鉴别出55种,9号样品鉴别出56种,10号样品鉴别出58种,11号样品鉴别出54种,12号样品鉴别出50种,挥发油成分由烃、酸、醇、酯、醛、酮、酚、醚8类化合物组成,其中共有成分有11种,包括α-蒎烯,β-蒎烯,β-石竹烯,7,10,13-十六碳三烯酸,棕榈油酸甲酯,棕榈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植物醇,硬脂酸,山嵛酸,木焦油酸。结论:该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FE-CO2)法提取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发现云南松松针挥发油成分主要是烃类、酸类、酯类、醇类化合物,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成分的含量及种类相差较大。为云南松松针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青银注射液指纹图谱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建立青银注射液指纹图谱检测标准。方法 :采用气相 (GC)、液相 (HPLC)色谱法 ,分别检测青银注射液所含挥发性及非挥发性化学成分 ,以樟脑、绿原酸对照品为参照物 ,按“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计算相对保留时间及峰面积比值 ,标定共有指纹峰。结果 :在全面方法学研究的基础上 ,先后对 13批注射液供试品进行检测分析 ,从而建立了该注射液的GC ,HPLC指纹图谱。结论 :GC指纹图 15个共有峰、HPLC指纹图 6个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及峰面积比值 ,可作为青银注射液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热毒宁注射液GC指纹图谱,比较注射液与药材之间指纹图谱的相关性,为该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过程及成品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采用氢火焰检测器及质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测定热毒宁注射液挥发性成分,标出其中8个共有峰,说明了其药材归属,并采用GC/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定性。结论:建立了GC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的方法,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为热毒宁注射液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党参挥发油及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党参挥发油及脂溶性物质提取和分析。方法 建立乙醚冷浸-索氏提取-水蒸汽蒸馏的方法,提取物化学成分经GC分离,用GC-MS进行鉴定。结果 本法收率是其它方法的20~50倍;分离出268种化合物,利用加标定性,GC-MS联用和计算机数据库检索鉴定出67种物质。结论 本方法适于天然植物药物挥发油及脂溶性物质定性定量分析。所获数据,为党参药理药效作用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种源、产地及采收树龄对厚朴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以厚朴酚类和挥发油类成分为指标,对影响厚朴药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厚朴和凹叶厚朴主产区所产的不同树龄厚朴/凹叶厚朴为研究对象,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指纹图谱定性和β-桉叶醇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厚朴酚类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定性和含量测定.结果:厚朴和凹叶厚朴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有7个相同的特征峰,气相色谱-质谱图谱中有20个相同的特征峰.厚朴样品中厚朴总酚的含量均达到药典要求.同产地不同树龄厚朴/凹叶厚朴样品中厚朴总酚的含量差别不大.湖北恩施产厚朴中厚朴总酚的含量较其他产地厚朴样品高,浙江丽水产凹叶厚朴中厚朴总酚的含量较其他产地凹叶厚朴样品低.厚朴中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的比例基本上大于0.7,凹叶厚朴基本上小于0.7.厚朴中和厚朴酚质量分数(平均值2.89%)明显比凹叶厚朴(平均值0.78%)高.在挥发油方面,树龄小的厚朴和凹叶厚朴样品中β-桉叶醇含量较树龄高者少.结论:产地和生长年限的不同对厚朴质量影响不大,种源是影响厚朴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