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乙肝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阻挡病毒宫内入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接受乙肝治疗的妊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妊娠患者利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相关的治疗对照组妊娠患者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宫内感染。观察两组妊娠患者对出生后婴儿的病毒感染的结果;结合孕妇HBV-DNA的检测结果将50例妊娠患者分为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每组各25例。对两组孕妇的感染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妊娠患者中,23例出生的婴儿未感染乙肝病毒,阻断的有效率为97%,阻断的效果非常好;对照组妊娠患者中仅有3例婴儿没有感染乙肝病毒,阻断的效果明显差于观察组;HBV-DNA阳性组妊娠患者中,11例受到感染,HBV-DNA阴性组妊娠患者中,3例受到感染,HBV-DNA阳性组妊娠患者感染的几率要大于HBV-DNA阴性组。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阻断怀孕期间乙肝病毒侵入到子宫内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乙肝患者的宫内感染几率与孕妇的HBV-DNA是否为阳性有着非常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易善复联合苦参素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易善复与苦参素联合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病毒性肝炎乙型合并肝纤维化患者8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易善复加苦参素,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病毒学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易善复与苦参素联用可以明显改善乙肝肝纤维化,并且对乙肝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PreS1抗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检测乙肝病毒PreS1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临床送检的1000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PreS1抗原检测,同时用FQ-PCR进行HBV-DNA测定. 结果:PreS1总阳性率为52.0%,HBV-DNA阳性率为50.8%,HBeAg阳性率为21.0%. PreS1总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 PreS1与HBV-DNA的总符合率为94.4%. 结论:PreS1抗原作为乙肝感染和复制的血清学指标敏感性高于HBeAg,对提示乙肝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转归有重要临床意义. PreS1可以作为一项新的乙肝病毒复制的传染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方军 《吉林医学》2013,(33):6924-6924
目的: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在临床检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20例HBsAg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前S1抗原和乙肝二对半进行检测,采用荧光PCR探针检测法对HBV-DNA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96例HBsAg、HBeAg均为阳性的患者中乙肝病毒前S1阳性者为247例,HBV-DNA阳性者251例;424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中乙肝病毒前S1阳性者为208例,HBV-DNA阳性者219例。结论:乙肝病毒前S1与HBV-DNA的检测符合率非常高,该项指标可以作为对乙肝病毒感染进行判定、乙肝疾病诊断、乙肝治疗效果评价的一项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5.
张建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189-219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将9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保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恩替卡韦0.5 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3次/d,5粒/次,疗程24周。结果在Child-Pugh评分、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改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等方面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脾门厚度的下降值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能够明显降低HBV-DNA载量,逆转乙肝后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肝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肝组织病理情况,探讨其肝损伤程度及是否需要治疗.方法 收集56例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肝穿刺病理标本,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同时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结果 91.1%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病变,且统计学处理显示肝脏的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与外周血病毒复制情况、肝纤维化指标及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判断一个长期感染乙肝病毒而肝功能正常患者的肝损害程度、是否需要治疗,不能完全依靠血清转氨酶、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及肝纤维化指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是最可靠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的滴度与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ELISA法同时检测420份血清的HBV-DNA和血清标志物(HBV-M),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肝功能ALT,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5例HBsAg+、HBeAg+、HBcAb+组的血清HBV-DNA平均拷贝数为3.16×1010/m l,检出率为95.23%,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HBsAg+、HBeAg+、HBcAb+组ALT异常率为64.76%(68/105),显著高于HBsAg+、HBeAb+、HBcAb+组ALT异常率36.96%(34/92)(P<0.01)。45例HBsAb+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0,38例HBV-M全阴性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7.89%。HBV-DNA阳性组ALT异常率为57.84%(107/185),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ALT异常率31.06%(73/235)(P<0.01)。结论定量PCR方法可以作为确认乙肝病毒感染不同状态的一种有效手段,血清标志物HBV-M阴性患者仍可有HBV-DNA阳性,HBV-DNA与HBV-M、肝功能同时检测,对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结合中药复方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Alb和TbiL,以及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水平和治疗后的转阴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lb和TbiL,以及HBV-DNA水平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肝功能指标ALT、Alb、TbiL和HBV-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结合中药复方在治疗乙肝肝硬化,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HBV-DNA水平,促使HBV-DNA转阴,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丁蔚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459-1460
目的:探讨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治疗方法。方法: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34例与同期单用扶正化瘀胶囊28例,疗程1年,作对照,于治疗前、治疗3月、6月、1年分别检测肝功能、肾功能、HBV-DNA、HBVM,肝纤四项。尿常规、血常规。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组相比有更好的疗效。结论: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经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肝纤维化指标改善,肝功能稳定,乙肝病毒复制指标抑制,与单用扶正化瘀胶囊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是活动性乙肝硬化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种常见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与乙肝病毒DNA(HBV-DNA)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1022例乙肝患者进行血清标志物(两对半)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为94.1%,明显高于其他模式,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HBcAb(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阳性率54.3%).结论:HBeAg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HBV-DNA与HBeAg的存在明显正相关;HBV-DNA病毒载量可真实反映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