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应用多股腘绳肌腱双束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ACL损伤患者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5.4(17~50)岁,全部经膝关节镜最后确诊。并在关节镜下分别于ACL股骨胫骨附着处建立两骨隧道,重建ACL的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股骨侧以带袢钢板(Endo-buttons)悬吊固定,胫骨侧以生物型阻滞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5.8(13~23)月。术前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均为阳性,Lachman试验19例阳性。术后屈膝90°时前抽屉试验20例阴性,1例阳性;Lachman试验19例阴性,1例弱阳性,1例阳性。Lysholm评分术前36~58分,术后71~95分,术后总优良率95.2%。结论:双隧道多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能更好地有效恢复膝关节动态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李战宁  焦杨  李毅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487-148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与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并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并采用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IKDC评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估。结果:3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周期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无伸膝受限;屈膝90°时前抽屉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屈曲活动度<120°。Lachman试验术前阳性30例,阴性5例;术后阳性2例,阴性33例。术后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取自体半腱肌与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并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能够重建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手术技术,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ACL损伤并接受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手术患者的资料,平均随访24.1个月,探讨其手术特点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抽屉实验、拉赫曼试验(Lachman试验)和内外侧应力实验分析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X线片观察重建韧带隧道愈合情况,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观察患者手术前后ACL形态及韧带重建情况,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全组患者无创伤性关节炎、感染和血栓等并发症。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内外侧应力试验由阳性转阴性,提示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患者术后IKDC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X线片显示,骨隧道模糊或者消失,基本达到腱-骨愈合。MRI显示,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后的韧带信号均匀、无迂曲,部分韧带强度得到加强。结论:精准的自体韧带移植修复重建治疗ACL损伤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有助于快速恢复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单束重建术和双束重建术重建ACL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0-05~2012-08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4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例采用的单束重建术(A组),18例采用的双束重建术重建ACL(B组).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征检查以及轴移试验的比较,并采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前抽屉试验,Lachman征检查以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②每组患者经治疗后的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进行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显示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束前交叉韧带和双束韧带前交叉韧带重建均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关节镜下行单束前交叉韧带和双束韧带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止点原位缝合袢钢板悬吊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患者38例,均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止点原位缝合袢钢板悬吊固定术治疗。术前后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采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级评分评价患者满意度。 结果 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65.08±13.67)min。各组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5.6年,平均(3.10±0.89)年。末次随访时,患者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前抽屉试验阴性2例,其余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 试验均阴性。膝关节Lysholm 评分和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患者满意度评价获非常满意16例,比较满意20例,一般2例,总体满意度94.7%。 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止点原位缝合袢钢板悬吊固定修复ACL部分损伤可以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中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INTRAFIX联合FEMORAL 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肌腱(4SHG)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应用INTRAFIX联合FEMORAL 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肌腱(4SHG)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33例?术后以膝关节的活动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参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术前Lachman试验、前抽屉实验均为阳性?术后所有患者前抽屉实验为阴性?Lachman试验32例阴性?1例Ⅰ度阳性?术后与术前相比阳性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Lysholm评分(36.76±3.69)分、膝关节IKDC评分(27.67±4.43)分?术后Lysholm评分(91.28±4.75)分、膝关节IKDC评分(82.16±3.13)分?术后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RAFIX联合FEMORAL 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操作简易?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Intrafix联合Femora-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关节镜下应用Intrafix联合Femora-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33例,术后以膝关节的活动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参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前Lachman试验、前抽屉实验均为阳性。术后所有患者前抽屉实验为阴性。Lachman试验32例阴性,1例Ⅰ度阳性,术后与术前相比阳性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Lysholm评分(36.76±3.69)分、膝关节IKDC评分(27.67±4.43)分,术后Lysholm评分(91.28±4.75)分、膝关节IKDC评分(82.16±3.13)分,术后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rafix联合Femoral-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操作简易,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反应性滑膜炎的护理。方法 2005-2008年ACL重建患者302例,其中8例发生反应性滑膜炎,男7例,女1例,发生率为2.65%。对术后滑膜炎的患者采用关节镜清理、灌注置管冲洗,术后专科护理、指导康复训练。结果 Lysholm膝关节评分(81.6±9.5)分,膝关节活动度(88.8±8.3)度;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阳性1例,但无临床症状。结论精心护理及针对性康复锻炼可促进术后反应性滑膜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肌腱辅以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多发韧带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5例,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后交叉韧带(PCL)损伤4例,ACL、P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4例,ACL、PCL损伤合并外侧副韧带(LCL)损伤2例。均一期行关节镜下自体腱肌辅以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多发韧带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记录手术时间,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等情况。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复查X线片、CT、MRI,进行膝关节活动度检查,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内外翻应力试验检查膝关节稳定性。末次随访时进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时间75~120 min,平均90.2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4.2个月。所有患者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内外翻应力试验阴性,影像学检查提示膝关节对合关系良好、重建的韧带显影良好。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恢复正常活动,末次随访时根据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优4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辅以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创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 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 Mckeever Ⅲ、Ⅳ 型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该院2011 年6 月-2015 年6 月收治胫骨远端闭合性 骨折患者10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分别采用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 与Orthocord 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HSS 评分、 Lysholm 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Lachman 试验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 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止血带应用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SS 评分、Lysholm 评分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与对照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Lachman 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微创关节镜下 Orthocord 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Mckeever Ⅲ、Ⅳ型胫骨髁间棘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提高术后关 节功能恢复效果,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价值优于医用钢丝。  相似文献   

11.
对12例膝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采用关节镜下骨-骸腱-骨(BPTB)重建ACL,挤压螺钉固定。术后获随访3~48个月,平均23.17个月。结果:术后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转阴。膝关节功能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定,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关节镜下BPTB重建ACL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双固定法固定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8例ACL损伤患者,取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作为ACL的移植物,关节镜下采用股骨端en—dobutton、Rigidfix固定与胫骨端Intrafix、U型钉固定。术后随访3~11个月,对患者进行膝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等检查,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58例均获3-11个月随访,平均7.0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前抽屉试验、Lanchman均阴性。Lysholm术前评分为45±17,术后增加至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双固定法固定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膝关节ACL,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以及整体的功能恢复都很令人满意,术前术后的统计分析都充分证明了双固定法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牢靠的韧带重建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反应性滑膜炎的发生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我科2005年3月-2008年8月关节镜下重建ACL术后发生反应性滑膜炎8例,采用置管灌注冲洗,其中4例行关节镜清理。结果Lysholm膝关节评分(81.6±9.5)分,膝关节活动度(88.8±8.3)°,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阳性为1例。结论ACL术后反应性滑膜炎,早期采用置管灌注冲洗及关节镜清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与异体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CL)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膝关节ACL损伤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自体肌腱(取自体半腱及股薄肌腱)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对照组48例,采用异体肌腱(同种异体胫前肌腱)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发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1、3、6、12个月Lachman与ADT试验阴性率、Lysholm与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免疫排斥反应3例,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与异体肌腱重建ACL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同种异体材料更容易出现免疫排斥风险,且价格较为昂贵,对于单纯性膝关节ACL损伤患者优先采用自体肌腱重建AC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病房在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将30名骨科专业型研究生随机分为日间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分别在日间手术病房和普通病房完成为期6个月的临床技能培训。对2组研究生参与的356例膝关节镜半月板手术进行基本信息和疗效比较,并对2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进行考核。 结果 日间手术病房手术病人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 < 0.05)。2组病人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 0.05),术后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生理论知识、体格检查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研究生术中操作得分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日间手术病房在研究生临床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左金增  史福东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0):3718-372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术治疗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重建术的老年急性ACL断裂患者8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关节镜下行自体腓骨长肌腱双股单束移植重建术;对照组(40例),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四股单束移植重建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6、12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随访12个月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和前抽屉试验结果。结果 组别与时间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均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6、12个月治疗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116.3°±21.5°)与(102.7°±22.1°),P<0.05〕;两组前抽屉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248,P=0.041)。结论 老年急性ACL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术,能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且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8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分为A组:自体肌腱移植重建25例,B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21例.术后进行临床体检及前/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关节应力X线片、髌骨轴位片及MRI等相关检查,Lysholm评分,IKDC评分,AKS评分.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2.4个月.结果两组病例术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AKS评分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与自体肌腱重建ACL的疗效相近,是重建ACL良好的移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术中保留残端在鞘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9月本院关节外科收治的6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观察组患者实施ACL损伤术中保留残端在鞘内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ACL损伤术中不保留残端治疗,移植物均选用自体腘绳肌腱。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情况、膝关节稳定性改善情况及膝关节个体感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9、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achman试验与轴移试验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被动活动察觉阈值高于对照组,而被动角度实验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损伤术中保留残端在鞘内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有助于恢复膝关节功能、改善膝关节稳定性及促进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关节镜对2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双柬重建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行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抽移试验检查,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比较术前与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膝关节IKDC评分。结果术前Lachman试验阳性24例(92.3%),前抽屉实验阳性20例(76.9%),抽移试验阳性19例(73.1%)。术后所有患者I。achman试验、前抽屉实验、抽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与术前相比阳性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ysholm评分(66.1±6.3)、Tegner评分(3.8±1.9)、膝关节IKDC评分(67.3±6.4)。术后Lysholm评分(95.1±2.3)、Tegner评分(6.6±1.5)、膝关节IKDC评分(92.5±3.1),术后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能更好地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日间模式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ETS)治疗手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1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8例手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方式分为普通病房组与日间手术组,各39例。普通病房组采用常规ETS管理,日间手术组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ETS管理。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咽喉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手术组住院时间短于普通病房组,医疗费用、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普通病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中出血、心脏骤停、乳糜胸、霍纳综合征发生。日间手术组术后咽喉发生率低于普通病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ERAS理念下的日间模式ETS治疗手汗症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