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并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某定点医院收治的26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各种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结果:77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前五位分别为防护用品过敏和面部压力性损伤、N95口罩松紧中断、执行医嘱错误、护患语言沟通不良、留取标本不合格;主要原因为沟通和评估不够完善以及操作不规范,新冠肺炎患者交流沟通欠佳,未完全掌握新冠患者护理的特殊性;护理不良事件以白班居多,且8∶00、12∶00交接班时易发生,不良事件与护士年资、学历、职称有关。结论:应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考核,规范新冠肺炎患者护理措施,增强医护人员风险把控意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综合护理效果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实施ECMO治疗,转运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流程、应用《ECMO转运核查单》、加强防护和预防感染等措施,转运团队在合适的时机送患者外出检查。结果:7例危重症患者均成功完成了转运,未发生医护人员感染事件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结论:组建专业的团队、制定规范的转运流程是安全转运的前提,采用《新冠肺炎ECMO患者转运核查单》是安全转运的关键,转运前对患者的评估、转运途中接受优质化的护理,是安全转运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隔离病房感染防控是预防新冠肺炎院内感染的重要一环,加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感染防控对于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的传播、杜绝医护人员的感染有着显著作用。通过岗前培训、物管护理小组、物表消毒、地面消毒、空气消毒等对新冠肺炎隔离病房进行针对性感染防控,同时加强相关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将病房感控的管理措施运用于新冠肺炎护理风险管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针对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策略,包括护理工作流程制定、岗前培训内容、根据患者年龄差异采取个性化护理等,以期为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经验证据。方法:分析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模式,探讨其优缺点,总结经验。结果:123例患者均达到出院标准,医务人员零感染。结论:护理小组通过规范护理制度,优化护理流程,因地制宜,对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促进作用,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7例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及感染防控对策。方法:2020年1月23日~3月2日收治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7例,住院期间实施严密病情观察、机械通气护理、液体目标管理、体外膜肺氧合(ECMO)护理、镇静镇痛管理、营养支持、用药观察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及感染防控管理等,总结护理及感染防控经验。结果:本组7例患者中,5例重型患者治愈出院,住院时间(25.2±6.0)d,治愈率71.4%;2例危重型患者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无死亡病例,无院内交叉感染及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结论:规范治疗和护理流程、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是成功抢救重症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文章总结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对原有动脉血气的采集、送检、分析流程优化及护理工作调整的相关做法。具体措施包括统筹人员安排、设置血气分析检测区、调整血气分析结果的传递方式、加强人员培训等。动脉血气采集流程经优化后,2020年1月20日—4月5日医院感染科负压病房共收治留观患者241例(包括新冠肺炎确诊患者31例),动脉血气分析采集与检测702次。动脉血气采集期间,护士均未发生职业暴露,患者均未出现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级综合医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文件特征,为促进三级综合医院完善新发重大传染病的医院管理政策文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以某三级综合医院为例,检索院办公网2020年1月20日至3月30日的新冠肺炎相关政策文件。基于政策工具类型、时间序列和三级综合医院应对新冠肺炎的防控要素构建三维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不同时间阶段和防控要素在政策工具使用上的特点。结果 共纳入13个行政职能管理部门的72份政策文件,全部编码数量为233条。该三级综合医院十分重视新发重大传染病的应对工作,各政策发布主体协同性较强,使用了较多的权威型政策工具;在启动防疫模式的第一阶段便出台了涵盖各个防控要素的政策文件,第二阶段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防疫政策文件体系。在保持一定医疗业务工作量的同时,实现了院内新冠肺炎“零感染”。结论 该三级综合医院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医院护理管理体系并运行,以期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防控新冠肺炎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合理统筹医疗资源、多维度培训各类人员、完善优化工作流程、严格预防院内感染、积极实施心理干预等。结果截至2020年2月10号,某院疫情防控保持无一例感染患者漏诊、无一例疑似患者被感染、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的记录。结论紧抓人、物、训、制四个要素构建的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医院护理管理体系能有效应对突发疫情,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本埠     
《康复》2021,(2):4-5,7-11,后插16
上海公卫中心设立新冠科近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设立“新冠科”。该科将实现新冠肺炎病例“专病专收”,形成确诊病例从随访门诊、应急病区、影像检查到检验检测全流程闭环管理。据市公卫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介绍,新冠科将延续中西医联合、心理疏导、出院随访等成熟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科学、规范、精准的治疗方案,提升新冠肺炎治疗效果,降低危重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预检分诊管理模式,以期减少疑似患者漏检、院内交叉感染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方法 将预检分诊关口外移,分别在门诊、急诊、住院部关键入口搭建帐篷,设置预检分诊点;加强预检分诊人员及物品的精细化管理和预检分诊流程及信息的精准化管理。 结果 2020年1月25日—2月20日,累计预检分诊37 698例次,其中新冠肺炎发热门诊患者301例,普通发热门诊患者639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收住隔离区160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并转诊3例。在此期间,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零漏检,院内交叉感染零发生,患者及家属零投诉。 结论 “1移2精”预检分诊管理模式行之有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起到控制疫情传播的作用,将来可推广和应用于其他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全方位建立病房疫情防控管理方案并实施,为疫情防控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胃肠外科病房在新冠肺炎防控过程中,采取的管理模式,包括人员管理、病室环境管理、防控物资管理、防疫培训管理、督查管理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6日,我院胃肠外科病房疫情防控过程中,转运3例体温>37.3℃患者至发热门诊,无一例新冠肺炎病患及疑似病例、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结论 紧抓人员管理、病室环境管理、防疫物资管理、防疫培训管理、督查管理后,能有效防控疫情。在确保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开展病房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定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应急护理管理策略,探讨其实施效果,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提供建议和指导。方法 基于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病区筹备、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培训、新冠定点医院相关护理常规和操作技术的培训、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医疗废弃物处理、合理排班、心理支持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实施疫情防控应急策略及护理管理。结果 2022年4月8日-6月5日,我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阳性患者956例,其中重症203例,重症患者好转率(从重症转为普通型或轻型)达到97.8%。结论 新冠肺炎在上海流行期间,制定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护理管理策略、应急体系的构建有效地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有效地治愈重症患者和避免疫情地蔓延和扩散。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6S管理模式在新冠肺炎隔离病房的应用效果,认为通过6S(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在新冠肺炎隔离病房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隔离病房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工作效率及医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武汉方舱医院在定点医院床位紧缺的情况下,大规模集中收治确诊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将患者与家庭和社会隔离,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目标,在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方舱医院平稳高效的运行,离不开护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本文总结了方舱医院护理工作的要点,包括规范制度流程、全员培训、安排护理岗位、护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护患沟通渠道、发挥广播电台作用、加强感染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应急隔离病区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方法 2020年2月14日—3月14日,本院援鄂医疗队在接管重症应急隔离病区期间共收治83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在隔离病区通过采用完善应急隔离病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优化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标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措施进行全面病房管理。结果 1个月内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出院42人,转院、转科40人;危重症、重症转为轻症52人。未发生医务人员感染事件。结论新冠肺炎重症应急隔离病区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将整体护理融入到护理服务过程中,取得患者的配合,帮助患者康复。储备适当的人力资源是保证启动应急预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观察及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防护救治措施,并进一步总结护理经验.本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了14例肺部感染患者,通过进行新冠肺炎与其他类型肺部感染的鉴别诊断,加强防疫监控,对症治疗等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整体护理.通过持续鉴别诊断,所有患者均非新冠肺炎患者,且预后良好,并在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综合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重大疫情的护理管理策略,重点包括护理管理者应具备并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性、做好充分的准备、启动应急机制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策略、实施防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制度与流程再造、关注一线医护人员心身健康等,为综合医院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防控期间,科学系统化评估上海市某大型发热定点医院急诊科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提高急诊护理应急管理能力。方法:以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急诊科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护理风险事件为主题,根据Kaiser模型组织急诊科护理骨干成员识别和评估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事件。结果:经评估和分析共识别出20项急诊护理相关的风险事件,其中风险值排名前五位的护理风险事件依次是就诊新冠患者漏检43.62%、科内新冠交叉感染事件41.57%、暴力伤医40.67%、护理人员职业暴露39.8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38.35%。结论: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应用Kaiser模型对急诊科护理系统进行风险矩阵分析,能够帮助管理者识别和评估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风险环节,优化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提高疫情防控和应对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护理部根据护士层级和培养目标组建了12个专科学组。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期增设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和重危病房等场所的护理岗位,并开展心理支持项目,同时要完成援外的紧急任务。护理部根据新冠肺炎疫期护理岗位设置及职责,遵循责-能匹配的原则,选择相应专科学组护理人员进行调配,在满足医院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完成4批次的新冠肺炎护理人力调配,累计调配专科学组152名护士。各诊疗单元均未发生新冠肺炎院内感染,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心理援助者满意度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针对县市级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任务特点及疫情期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经验。主要包括:制定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建立新冠肺炎防控人员库;防控点位的护理人力资源动态调整;对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普通病区医务人员的同质化管理等,使各项工作良性运转。认为县市级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重点为确诊患者的转运和进入医院人员的新冠肺炎排查与诊治工作。针对工作模块与特点,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调配预案,达到精准化调配人力资源,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提高了医院在灾难事件中的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