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诊推拿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及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炎症指标(TNF-α、IL-6、IL-1β)、免疫指标(IgM、IgG、补体C3)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8%)显著高于对照组(7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及炎症指标、免疫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VAS、ODI评分及TNF-α、IL-6、IL-1β、IgM、IgG、补体C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诊推拿联合针灸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利于降低患者炎症指标水平,促进免疫指标改善,可缓解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军涛  邹亮  孙国栋 《新中医》2016,48(3):117-119
目的:观察骨盆牵引联合穴位推拿、中药热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给予骨盆牵引治疗,B组给予骨盆牵引联合中药热熏治疗,C组给予骨盆牵引联合穴位推拿、中药热熏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4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下腰痛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A组70.0%,B组75.0%,C组95.0%。临床疗效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JOA、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JOA、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JOA、VAS评分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牵引联合穴位推拿、中药热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5,P=0.041)。结论: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杨朱洁  王雪梅 《新中医》2016,48(11):93-94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80例仅采用针刺治疗。2组以针刺10次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M-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6.25%,对照组6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有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M-JOA评分均有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给予热敏灸联合腰椎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和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V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俯卧位顺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例数均等的两组,对照组给予仰卧位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俯卧位顺势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及JOA评分基本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VAS得分显著下降、JOA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良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顺势牵引可显著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其腰椎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传统推拿手法联合脏腑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9例瘀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传统推拿手法联合脏腑推拿治疗作为治疗组,对照组38例瘀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则应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JOA和VAS评分,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2两组治疗前后的JOA与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的JOA与VAS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且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传统推拿手法联合脏腑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腰三针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腰三针为主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麦肯基疗法联合腰三针为主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SF-MPQ、VAS评定患者疼痛指数,采用CODI、JOA下腰痛评价表评定患者腰部功能,检测患者血清中IgM、IgG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SF-MPQ、VAS、C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IgM、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联合腰三针为主的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应用针刺疗法效果更佳,腰部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间歇性牵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均予间歇性牵引治疗措施,治疗组同时给予法、一指禅、腰椎斜扳法等推拿手法。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牵引结合推拿可有效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腰椎牵引温针灸联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行腰椎牵引治疗对照组(n=41)与并行温针灸联合推拿干预实验组(n=41),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下肢功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下肢功能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常规腰椎牵引治疗的基础上,以温针灸联合推拿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有助于其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均予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积分变化情况,并对治疗结束后4个时间点(3、6、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19%、40.43%,总有效率分别为89.02%、85.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临床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牵引和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2.
崔瑾  向开维  梁永瑛 《中国针灸》2004,24(7):445-448
目的:探讨头针及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自身免疫机制.方法:将50例LDH病人随机分为头针推拿组、推拿组各25例,同时设立正常组20例.测定治疗前后和正常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gM、IgG.结果:头针及推拿治疗LDH临床疗效优于推拿组(P<0.05).50例LDH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下调,血清IgG、IgM浓度增高,经头针及推拿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上调(P<0.05),血清IgG、IgM恢复正常(P<O.O1),与推拿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及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提示本法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对自体免疫反应和化学炎症的调节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腰椎牵引联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方法:选取108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予以腰椎牵引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38%、81.48%,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腰椎活动度均显著提升(P<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活动度更大(P<0.05); 观察组复发率为3.70%、对照组为27.78%,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腰椎牵引联合推拿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症状,提升腰椎活动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复发情况较少,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牵引疗法与脊柱手法推拿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牵引治疗;B组患者采用脊柱手法推拿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年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随访比较,其平均VAS腰腿痛评分与Birdwell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VAS腰腿痛评分为(2.1±1.5)分,明显高于B组的(1.5±1.2)分;A组的平均Birdwell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为(60.8±6.8)分,明显高于B组的(38.4±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法推拿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牵引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简化McGill量表评定“项八针”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每周均治疗3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及治疗2个疗程后运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的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VAS以及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高度显著差异( P<0.01);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PRI情感项及PPI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组的PRI感觉项、PRI总分及VAS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PPI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及VAS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 P<0.01)。结论:“项八针”能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痛程度,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临床治疗作用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部拔伸微调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期间两组各脱落1例,对照组终止治疗1例,最终各纳入30例。对照组患者颈部仅采用传统推拿手法联合颈部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传统推拿手法基础上以颈部拔伸微调扳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IL-6、IL-8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血清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26/30)(P <0.05)。结论:颈部拔伸微调扳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较传统中医颈部推拿手法联合牵引法能更快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黄风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风湿内扰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加味黄风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48%、7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83.33%;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第8周、治疗第4周与治疗前分别比较,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治疗第8周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Scr、G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风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风湿内扰型IgA肾病的疗效满意,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876-878
目的 :观察尚德正骨手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尚德正骨手法组和枕-颌式卧位牵引组各40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VAS评分及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尚德正骨手法组和枕-颌式卧位牵引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德正骨手法组治疗后VAS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德正骨手法组的VAS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明显优于枕-颌式卧位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德正骨手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手法操作安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胡英 《四川中医》2013,(7):137-139
目的:对比针灸加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与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加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组(47例),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组(47例),两组均使用ATA-ⅡD型腰椎自动牵引床行间歇牵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在4个疗程后观察评定疗效。结果:针灸加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3%,推拿正骨手法配牵引组总有效率为80.8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加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较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白汤加钙剂肠腔内滴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以二白汤肠腔内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白汤内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92%.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纤维结肠镜复查积分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血清IgM、IgG有明显改善.结论:二白汤能够清热燥湿,通腑泻浊,解除泄泻,缓解腹痛、腹胀,阻止结肠粘膜损伤,促进溃疡修复,增强机体免疫调节机能,作用优于单纯内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