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第三腰椎后关节错缝为腰部常见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也是难治愈的腰痛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般治疗方法难以奏效,近年来,笔者应用小针刀、理脊手法配合枕垫等治疗第三腰椎后关节错缝,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单穴电针、四维牵引联合调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练功疗法基础上,观察组56例采用单穴电针、四维牵引联合调脊手法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传统针灸牵引推拿疗法.两组治疗时间与次数均相同,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三步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5,P=0.041)。结论: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强骨固松汤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服用强骨固松汤,观察两组各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发生显著变化,P < 0.0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8.3%,P <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得分分别为(112±8)分、(135±9)分,P < 0.01.结论 强骨固松汤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疗效,患者生化指标有明显变化,大幅度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简版:目的:探讨并分析系统中医整脊法治疗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外侧型LDH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骶管注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系统中医整脊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的效果;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情况;2组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情况的比较;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笔者应用调脊手法联合补肾强筋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44.81岁。病史0.5~7个月,平均2.76个月。突出部位L3~410例,L4~521例,L5~S116例。两个间隙以上突出10例。以上病例均经CT或MRI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笔者2008-07~2011-04采用调曲、牵引、仰枕及功能锻炼治疗青少年颈椎椎曲异常35例,并与传统调曲疗法作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就诊的青少年颈椎椎曲异常患者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20岁,平均15.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9个月,平均4.7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鲑鱼降钙素针剂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中药熏洗配合鲑鱼降钙素针治疗4周,然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64.3%。结论中药熏洗配合鲑鱼降钙素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L4/5融合术后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21年9月因后路L4/5融合术后ASD于我院接受翻修手术的26例患者,纳入ASD组;采用1∶2匹配的方法,从同期接受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且末次随访时未发生ASD的患者中,按性别、手术时年龄、手术节段、随访时间匹配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节段性前凸(segmental lordosis,S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L3/4、L4/5、L5/S1的椎间隙相对高度;在初次术前MRI上,采用Pfirrmann分级对融合节段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进行评估。将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影像学资料(包括腰椎矢状位参数和初次术后腰椎矢状位参数矫正值)进行比较,将有差异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对ASD的最佳预测阈值。结果:ASD组与对照组在术前第一诊断、术前邻近节段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合并症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SD组患者初次接受手术后5.4±2.3年行二次手术,二次手术融合节段L3/4 16例,L5/S1 10例。两组术前SL、SS以及L4/5、L3/4和L5/S1椎间隙相对高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SD组患者初次术前LL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31)。初次融合术后3d,ASD组SL和LL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ASD组SL和LL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ASD组的L3/4椎间隙相对高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2)。两组初次手术各参数的矫正值相比,ASD组的SL相对差值(relative △SL,r△SL)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01),两组间LL相对差值(relative △LL,r△LL)、L4/5椎间隙高度相对差值(relative △disc height,r△DH)、L3/4 r△DH、L5/S1 r△DH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ASD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小的初次r△SL是发生ASD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31,95%置信区间0.005~0.209),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31(95%置信区间0.615~0.848),最佳预测阈值为-10.5%。结论:后路L4/5融合术中局部曲度纠正不足可能会导致远期邻近节段高度的丢失,是融合术后发生A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MRI和(或)CT测量及其联合测量对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术前骨质量评估的诊断效能及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颈椎退变性疾病行手术治疗且具有术前X线、CT、MRI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ule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结果的患者。进行基于颈椎MRI T1WI的骨质量评估(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 VBQ)及CT Hounsfiled(HU)值测量, 通过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联合诊断公式。将患者分为正常骨量组(T ≥-1.0)与低骨量组(T<-1.0)。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合并症、DEXA T值、颈椎VBQ值及CT HU值, 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DEXA T值、颈椎VBQ值及CT HU值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颈椎VBQ值、CT HU值及其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71例患者(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