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丽娣  李乐之 《护理研究》2012,26(19):1735-1737
综述了运动减轻癌因性疲乏的理论基础、运动改善癌因性疲乏的机制、癌因性疲乏的运动干预方式及运动处方在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基于运动强度和方式的运动处方模型的研究缺乏。  相似文献   

2.
运动疗法已经成为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手段。本文对癌因性疲乏的概念、运动疗法在缓解癌因性疲乏中的作用机制及常用的运动方式进行综述。旨在寻求缓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最佳运动方式,为临床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综述运动缓解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机制、患者对运动辅助治疗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态度、癌因性疲乏患者的运动方式及安全性。旨在为CRF患者的运动治疗与护理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护理学报》2016,23(15):22-24,25
就运动疗法在缓解癌症患者疲乏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其要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频率及强度、干预时间、实施方法、注意事项、运动效果评价方法,总结归纳了提高癌症患者运动依从性干预策略。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对癌因性疲乏引起足够重视,建议今后研究重视运动疗法在癌因性疲乏中的作用,建立癌因性疲乏评估管理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减轻癌症患者疲乏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从简要概述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与运动干预、阐述运动干预缓解癌因性疲乏的可能机制、归类运动干预的两大基本形式、分析运动干预癌因性疲乏落实困难的相关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为运动干预癌因性疲乏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动处方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效果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应用运动处方对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进行干预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标准根治术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身体状况自行运动,实验组按护士为其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规律锻炼.分别在入院时.术后1、5、9周对患者进行疲乏量表,定量负荷运动试验(台阶试验)的测定.结果 实验组的疲乏分数在运动后的4周、8周较之对照组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其术后心功能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系统的个体化的运动处方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惠者的疲乏,提高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陈亚梅  王维利  周利华 《护理研究》2012,26(27):2499-2501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以及乳腺癌病人生存期的延长,癌因性疲乏的干预越来越受到肿瘤护理人员的重视,而运动干预是缓解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针对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运动干预形式、强度、时间及频率等进行综述,为肿瘤护理人员实施运动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运动肿瘤学处方框架,检索、评价、整合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欧洲临床肿瘤协会等数据库和专业学会网站。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5篇,总结出29条最佳证据。结论: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证据,医护人员可从完善运动前评估体系、遵循运动方案制定原则、推动运动干预方案处方化3个方面提高运动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同时结合病人活动意愿,遵循个体化和循序渐进原则,推动癌症病人科学运动干预,提高病人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家属对癌因性疲乏的认知状况和应对方式,以期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给予正确的引导,提高癌症患者家属对癌因性疲乏的科学认识,以给予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改善生活质量.方法:主观抽样癌症患者家属143名,采用自制问卷表调查其对癌因性疲乏的认知和应对方式.结果:在认知方面,本组143名癌症患者家属中,94.41%没听说过癌因性疲乏,认为癌症患者出现疲乏属于正常现象;只有9.09%的家属认为癌因性疲乏会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有必要告知医师采取措施治疗.在应对方式方面,91.61%的家属认同癌因性疲乏与日常生活中的疲乏一样可通过休息、睡眠等方式缓解;93.71%的家属认为癌因性疲乏主要由放化疗引起,待放化疗结束癌因性疲乏会自然消失,无需干预.结论:癌症患者家属对癌因性疲乏存在认知错误、重视不够和应对不良的情况,应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给予正确引导,督促癌症患者家属与患者协同积极对抗癌因性疲乏,将癌因性疲乏对患者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宏  童茜  杨凌艳 《全科护理》2021,19(4):537-539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认知及护理行为情况,从而针对性开展相关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我科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方法]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我科108名护士进行癌因性疲乏认知调查。[结果]本研究调查显示,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的认知情况,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的定义与疾病的关系、常见的症状、测量方式、程度分级及干预方式认知程度分别为75.00%、50.93%、68.52%、31.48%、75.00%、59.26%。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的态度,88.89%的护士认为癌因性疲乏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病人产生癌因性疲乏后72.22%及以上妇科肿瘤护士会及时进行相关各项处理,但其中50.93%的护士不会对病人的疲乏建立记录。[结论]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认识不足,需加强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知识了解,组织开展癌因性疲乏护理的学习,从而提高我科癌症病人生存质量及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5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干预组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在运动前、后癌因性疲乏的差异。结果:有氧运动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癌因性疲乏得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氧运动后,干预组癌因性疲乏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为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2):464-469
本文对肺癌幸存者体力活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表明,肺癌患者体力活动可降低肺癌风险、改善心肺和疲劳状况、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及改善睡眠等。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生活习惯、医务人员引导及其他相关因素。临床常采用6分钟步行距离、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肺癌治疗功能评价表等相关的测量工具评估肺癌患者体力活动。为肺癌幸存期的患者制定运动安全策略,选择理想的运动方案,关注肺癌患者运动障碍因素及需求,是完善肺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最佳活动处方,可为制定有效的体力活动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术后疲乏病人运动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海霞  朱玉梅  徐晓丽 《护理研究》2009,(10):2655-265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疲乏病人运动干预效果。[方法]将24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病人于术后1周开始按照运动处方锻炼8周,对照组病人根据各自身体状况采取自行运动方式。分别在入院时、术后1周、术后5周、术后9周对病人进行关于疲乏的主客观评价。[结果]两组病人术后5周、9周疲乏评分、台阶试验运动后即刻心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动处方可有效改善乳腺癌病人的体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有氧运动对喉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喉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6例喉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出院后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自行运动;干预组按护士为其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规律运动,分别在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及术后2个月采用中文版的Piper疲乏修订量表对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的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居家有氧运动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存在癌因性疲乏症状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研究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接受医院常规护理,试验组(36例)在接受医院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24周的居家有氧运动干预.于干预前、第4、8、12、16、20和第24周对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量表测定.结果:试验组的疲乏分数在有氧运动干预第4、8、12、16、20、24周较之对照组呈显著性下降趋势.结论:实施早期居家有氧运动可延缓化疗导致的癌因性疲乏加重.  相似文献   

16.
丁春花  屠德敬  金林红   《护理与康复》2017,16(8):823-826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晚期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Ⅰ组40例、观察Ⅱ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温水足浴、适当运动以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等;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Ⅰ组加用中药足浴,观察Ⅱ组予中药足浴并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疲乏评估量表和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评估,比较3组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及程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Ⅰ组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疲乏程度较对照组和观察Ⅰ组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和观察Ⅰ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干预能有效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早期有氧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疲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有氧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按床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化疗前1周开始有氧锻炼,对照组在化疗开始后进行有氧锻炼。应用简易疲乏量表对两组在化疗前1周和化疗后2周的癌因性疲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化疗前1周疲乏程度无明显差异,化疗后2周观察组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资料经秩和检验-H检验法,Hc=4.30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有氧锻炼可减轻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国内有关有氧运动对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性研究的现状及文献质量。方法以"肿瘤OR癌症""有氧运动""癌因性疲乏OR疲乏"为检索词,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进行检索;纳入文献采用改良后的Jadad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NSORT声明2010版本对文献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检索出18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只有1篇文献Jadad评分为3分,5篇为2分,其余均低于2分;纳入研究报告书写欠规范。结论有氧运动能缓解癌因性疲乏的严重程度,但运动方式缺乏规范性;相关研究方法学质量较低,研究报告书写欠规范。因此,应进一步寻找最佳运动方式,同时,重视方法学研究,改善文献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检索、提取、汇总和分析癌因性疲乏患者瑜伽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制订基于证据的癌因性疲乏患者瑜伽运动决策和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指南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国际网络、医脉通、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美国癌症研究学会网站和美国肿瘤护理学会网站中关于癌因性疲乏患者瑜伽运动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临床决策、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根据主题进行证据提取、归纳和汇总。结果 最终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1篇指南和6篇系统评价。通过2名研究人员共同讨论,提取归纳癌因性疲乏患者瑜伽运动管理相关证据共22条,汇总9个主题,分别为运动认知、运动效果、瑜伽类型、运动评估、运动指导与监督、运动对象、制订原则、运动参数、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