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上呼吸道梗阻且通气困难时,环甲膜穿刺通气是应急处理的重要手段[1-3]。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纤支镜气管插管等通气方式需要相应的操作技术和设施。目前已有环甲膜穿刺针的文献报道,但都是自制的,不规范的,临床上国内尚无成熟的产品[4-5]。国外的穿刺套管针需要高频喷射呼吸[6-7]。根据简捷、有效、安全的原则[8-9],作者就环甲膜穿刺的器材作出改进设计——经皮环甲膜穿刺套管针。  相似文献   

2.
环甲膜穿刺注入局麻药行气管声带表面麻醉时,常用的方法是注射器直接接穿刺针穿刺.我科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注射器接头皮针进行环甲膜穿刺注射局麻药行气管声带表面麻醉,获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经环甲膜穿刺置管湿化排痰法,用于20例痰液粘稠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效果较好。一、操作方法1.用带外套管的环甲膜穿刺针,行环甲膜穿刺。2.拔出金属针芯,将外套管留入气管腔内。用折叠、剪口的纱布包扎外套管和创口。  相似文献   

4.
急诊有创呼吸支持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在急诊抢救危重患者的呼吸阶梯化管理中应用有创呼吸支持方法的效果.方法 总结1994年至2004年中对实施有创呼吸通路方法的292例急诊抢救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环甲膜穿刺术、气管切开术、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气管穿刺旋切术四种有创呼吸支持方法.结果 采用气管切开术203例(69.5%)、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58例(19.8%)、环甲膜穿刺术25例(8.6%)、气管穿刺旋切术6例(2.1%);使用呼吸机占95例(32.5%).常规气管切开术常需两个人以上操作,15~30 min完成;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只需单人操作,最快可在90 s以内完成,一般在3~5 min内完成,出血少,损伤小,对生命体征影响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伤口愈合快.结论 急诊快速建立有创呼吸通路应该视病情紧急程度按时间标准决定选择不同的方法.从速度由快到慢顺序是:环甲膜穿刺术、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气管穿刺旋切术、气管切开术;从安全可靠性推荐: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气管穿刺旋切术、气管切开术、环甲膜穿刺术.  相似文献   

5.
环甲膜穿刺后气管切开术抢救急性喉梗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环甲膜穿刺改善通气功能后再行气管切开术抢救急性喉梗阻的经验.方法:对16例急性喉梗阻患者行紧急环甲膜穿刺给氧,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紫绀、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并及时行气管切开术进一步改善通气,对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及后遗症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行环甲膜穿刺后给氧,呼吸困难立即明显缓解,紫绀明显减轻,血氧饱和度监测均升至90%以上.环甲膜穿刺器拔管后无声嘶、出血及喉狭窄等并发症.16例病人全部痊愈,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环甲膜穿刺快速、易行,能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紧急环甲膜穿刺后气管切开术对于抢救急性喉梗阻,提高抢救成功率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朱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2):1286-1286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上呼吸道梗阻或困难气管插管失败的应急情况时,为了能快速提供氧供,常应用环甲膜穿刺通气.我科自行设计制作的环甲膜穿刺针在临床急救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爱各 《护理研究》2005,19(28):2616-2616
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病人的常规护理.目前不使用呼吸机的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方法有气道里注射器注入法、连接输液装置滴入法、微量泵泵入法.注射器注入法,注入不均匀,工作量大;连接输液装置气道内滴入法易脱出,套管内置有氧气管、输液滴入管,影响通气,不利于操作.现介绍一次性头皮针连接氧气管滴入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增强扫描不同注射速率和穿刺针对造影剂外渗的影响。方法:将平扫后需增强的150例患者按照单双日选择不同种类穿刺针(单日使用螺旋头皮针20G,双日使用套管针20G)和不同注射速率(常规增强速度1ml/s≤速度〈3ml/s;血管成像的注射速度3ml/s≤速度≤5ml/s;灌注成像注射速度5ml/s≤速度〈8ml/s)分为两组,观察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渗几率。结果:当高速度(3ml/s≤速度≤8ml/s)时,头皮针组更容易引起外渗,与套管针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套管针组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渗的几率明显小于头皮针组(P〈0.05)。结论:MSCT增强扫描时使用套管针可减少造影剂血管外渗,有效提高cT增强的成功率,从而提高疾病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爱各 《护理研究》2005,19(12):2616-2616
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病人的常规护理。目前不使用呼吸机的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方法有气道里注射器注入法、连接输液装置滴入法、微量泵泵入法。注射器注入法,注入不均匀,工作量大;连接输液装置气道内滴入法易脱出,套管内置有氧气管、输液滴入管,影响通气,不利于操作。现介绍一次性头皮针连接氧气管滴入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50例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穿刺针直接穿刺、穿刺针连接5 ml注射器进行穿刺、穿刺针连接2 ml注射器进行穿刺。结果:C组穿刺成功率高于A、B组,均(P<0.05);A、B两组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穿刺针连接2 ml注射器进行穿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Twenty-four patients underwent endoscopic procedure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high-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 provided by a catheter inserted through the cricothyroid membrane and connected to an IDC-VS600 ventilator. The arterial blood gas values, arterial blood pressures, and heart rates observed were within acceptable clinical levels. In some patients, blockage of the airway by the surgeon required shutting off the ventilator to prevent a pneumothorax. With the rapid rate jet ventilation, we found that laryngeal bleeding after biopsy passed outward from the larynx into the hypopharynx. It was necessary for the surgeon to wear protective eye and face shielding when performing endoscopies to avoid getting blood and secretions on his face. The unobstructed surgical field is an advantage of the jet ventilation, which can be continued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until the patient is fully recover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提高静脉留置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36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情况。结果: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见问题包括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套管针堵塞、局部药液渗漏等,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对策。结论:针对小儿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发生原因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可提高静脉留置成功率,最大限度避免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16G和18G针穿刺肺活检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16G针和18G针经皮穿刺肺活检(US-PCNB)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两种针型在肺活检术中的取材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二维超声引导下对79例声像显示清晰的肺肿块患者使用粗针行US-PCNB,其中使用16G针穿刺取材58例,使用18G针穿刺取材21例。结果使用16G针穿刺取材获取肺病变组织条块较粗大,1~2次进针活检取材的成功率为84.5%(49/58)明显高于使用18G针的成功率38.9%(7/21),两种针型肺活检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8G针比较,16G针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两种针型穿刺活检的安全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16G针能在保证获取足够肺病变标本基础上明显减少进针次数,从而降低了肺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职称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项目上的差别。方法:应用临床护理操作指导对不同职称的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评价,并使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病人对静脉输液操作的满意程度,结果:使用留置套管者和头皮针穿刺的平均时间分别是467.5+/-82.9秒和316。3+/-78.5秒。进行头皮针穿刺时,护师所用时间较护士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护理操作中的最常见的失误是操作前后未洗手或未使用免洗消毒液(34%).排气时未能保护好针头,违反无菌原则(26%)。护师出现操作失误的次数要少于护士,而对病人资料的收集护师要多予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对护士,护师的静脉输液操作满意度没有差异。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操作的培训,完善对病人的整体护理,提高病人满意度,节约护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45  
目的 :探讨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 ,分别在家犬颈外静脉、右前臂头静脉、左前臂头静脉留置 2 0G、2 2G、2 4G套管针 ,并模拟输液 ,3d后取局部血管送病理检查 ,光镜下观察血管及周围组织变化。结果 :同型号静脉留置针中 ,颈外静脉发生炎性反应程度较轻 (u =9.5 4,P <0 .0 0 1) ,不同型号留置针在同血管中 ,2 4G引起的炎性反应程度较轻 (u =2 .39,P <0 .0 5 )。结论 :留置针直径与血管直径比例同静脉炎发生率有关。临床护士使用静脉留置针时 ,在不影响病人治疗情况下 ,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留置针 ,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的物理刺激 ,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头皮动脉置管取血气标本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为提高机械通气患儿动脉采血气工作效率,减少因反复动脉穿刺引起并发症发生。方法:将机械通气患儿予头皮动脉套管针留管,肝素稀释液封管,按需经肝素帽取血,取血时先弃去含封管液血样0.8ml,再取血0.3ml作血气分析,与直接动脉穿刺取血气结果比较。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此法方便有效,无1例置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总结和分析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57例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经验。[结果]经BiPAP呼吸机治疗后顺利出院54例,2例中途放弃治疗,1例病情恶化,改用气管内插管接多功能呼吸机机械通气。[结论]合理治疗和系统化护理对提高呼吸衰竭病人的治疗效果、增加病人舒适度和降低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方法:对335例患者留置静脉针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置时间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肝素封管、加强固定、选择手背血管、血管充盈、输注等渗(含钾或不含钾)液体、一次穿刺、依从性高较盐水封管、一般固定、选择其他部位血管、血管不充盈、输注高渗液体、多次穿刺、依从性低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长。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留置时间达到3天与封管液选择、固定方法、血管部位、输注液体种类、穿刺次数、依从性6个条目有关。结论:留置时间达到3天的影响因素有封管液选择、固定方法、血管部位、输注液体种类、穿刺次数、依从性等。  相似文献   

19.
Ultrasonically guided puncture of ovarian follicles was attempted in 125 menstrual cycles to collect oocytes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The punctures were performed through a full urinary bladder under local anesthesia on out-patients. A sector scanner with a puncture transducer guided a stainless steel needle and the follicular fluids were aspirated either in a chamber connected by tubings to a controlled vacuum and the needle or in a syringe attached directly to the needle. Follicles were punctured in all but 2 cycles and oocytes were collected in 80% of the cycles. A total of 287 follicles with diameters ranging from 14 to 30 mm were punctured. The oocyte recovery rate per follicle was 64%. The only complication was transient hematuria in 7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头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8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各自优缺点,寻求最佳置管途径。按年限和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鞘内的超声穿刺针穿刺置管,观察组应用7号头皮针替代塞丁格套件中的22G套管针穿刺置管,比较2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患儿置管依从性方面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置管中出血或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选择7号头皮针穿刺成功率大于塞丁格包内配置的穿刺针,且患儿置管依从性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取材方便,临床运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