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在妊高征产妇全麻诱导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60例妊高征产妇,随机分为2组:A组瑞芬太尼组、B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2组产妇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切皮时(T2)、胎儿取出时(T3)的BP、HR的变化,是否有术中知晓情况,胎儿娩出时间(从切皮开始到胎儿取出)和新生儿1 min、5 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在T1时BP、HR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中均无知晓.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用于妊高征产妇剖宫产全麻诱导时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对新生儿呼吸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赵娜  李有长 《重庆医学》2006,35(21):1976-1977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诱导的安全性及其适当的剂量。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需要行全身麻醉的孕妇36例.平均分为瑞芬太尼0.5μg组、瑞芬太尼1μg组和对照组。比较全身麻醉诱导至气管插管/切皮、气管插管/切皮至胎儿娩出时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研究以及新生儿体重、1min及5min Apgar评分,娩出时脐动、静脉血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瑞芬太尼1μg组气管插管/切皮后血压、心率较对照组和瑞芬太尼0.5ptg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1μ/kg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的诱导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无明显对新生儿呼吸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汪鑫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3):307-308,315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依托咪酯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比较两种方法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近3年来我院6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B组)、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记录产妇不同时间点(诱导前、插管后、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10min)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知晓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B、C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B组插管后HR、BP变化高于C组(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P<0.05);B组新生儿1min和2min Apgar评分高于C组(P<0.05),2min以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胎儿娩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及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均可安全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ASAⅠ~Ⅱ级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P组n=20);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组(E组n=20).两组诱导均采用血浆靶控静脉输注,复合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胺0.1mg/kg,选择BIS在40~60之间做气管插管,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气管插管前1min、气管插管后1min、气管插管后5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P组病人麻醉前MAP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后1min 和插管后5min,E组病人前管插管前后1min和插管后5minMAP较麻醉前轻度降低(p>0.05) 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在全麻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较小,而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在全麻诱导中更能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丙泊酚和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诱导全麻剖宫产手术时,不同的麻醉方法对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6例拟行剖宫产术产妇,分为两组。A组23例,在切皮前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快速诱导气管插管;B组23例,在切皮前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快速诱导气管插管。两组在切皮后均使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新生儿1min及5minApgar评分和产妇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A、B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1rain及5rain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全身麻醉诱导时,选择合适的药物,严格遵循全身麻醉操作规程并加强术中监测管理,不同的全身麻醉方式对新生儿及产妇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在清醒盲探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气管插管困难全麻手术患者,随机静脉给予芬太尼2~3μg/kg+咪达唑仑0.03mg/kg(C组)和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0.2ng/mL+咪达唑仑0.03mg/kg(R组)麻醉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测定麻醉诱导前(T1)、静脉给药后(T2)、气管插管时(T3)及气管插管后3min(T4)时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均能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插管过程SpO2均无显著变化,C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VAS评分均显著大于R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TCI用于清醒盲探气管插管能显著减轻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射,呼吸、循环平稳,能安全用于困难插管患者。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全麻诱导使用瑞芬太尼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产妇和新生儿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的检测及对新生儿的观察,研究剖宫产全麻时瑞芬太尼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90例,分成3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单纯异丙酚全麻组(P组: 异丙酚2 mg/kg)、瑞芬太尼-异丙酚全麻组(RP组: 瑞芬太尼1.5 μg/kg+异丙酚1.5 mg/kg),每组30例.记录3组母体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新生儿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并检测RP组产妇和新生儿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等指标.结果 RP组新生儿出生即刻、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分别是9.03±0.73、9.69±0.48、10.00±0.00,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静脉注射1~2 min母体桡动脉及胎儿娩出时胎儿脐静、动脉瑞芬太尼血药浓度分别是(2.22±0.86)、(1.01±0.22)、(0.66±0.33) ng/mL,脐动脉(UA)与脐静脉(UV)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的比值(UA/UV)为0.68±0.23.其他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能快速透过胎盘屏障,采用1.5 μg/kg的瑞芬太尼来进行麻醉诱导,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可以安全用于产科全麻.  相似文献   

8.
郑彬武  吕品  邱念  杨天德 《重庆医学》2015,(16):2258-225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产科全身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lt<7.0×109/L ),术前无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须行剖宫产手术患者42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局部麻醉+全身麻醉)采用局部麻醉下剖宫取胎后改为全身麻醉12例;B组(全身麻醉)切皮前开始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30例。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维库溴铵、瑞芬太尼,B组胎儿剖出后再加用咪达唑仑2 mg ,全身麻醉维持均用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和娩出后即刻、1、5、10 min时的Apgar评分和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胎儿娩出时间均在10 min内,娩出后Apgar评分均高于8分,B组较A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产妇痛苦少。结论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用于剖宫产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与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40例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诱导后2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in及插管后2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插管务件由操作者给予评分。结果两组诱导后MAP和HR较诱导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两组间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在押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瑞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剖宫产术不适宜常规椎管内麻醉的孕妇151例,分为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5),观察组给予异丙酚1.5 mg.kg-1、瑞芬太尼1.0μg.kg-1、阿曲库胺0.8 mg.kg-1,缓慢静脉推注,术中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泵入维持;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5 mg.kg-1、芬太尼1.0~2.0μg.kg-1、阿曲库胺0.8 mg.kg-1,缓慢静脉推注,术中以丙泊酚靶控泵入和间断静脉推注芬太尼维持;2组均面罩给氧3 min后气管插管,比较2组产妇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及2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诱导时、诱导后3 min、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MAP与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MAP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诱导时、胎儿娩出时产妇心率较术前加快(P<0.05),诱导后3 min、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时、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心率较术前加快(P<0.05)。对照组在胎儿娩出时和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的MAP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在诱导时、胎儿娩出时和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的心率明显快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产妇,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实施全身麻醉,对产妇的循环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2018年6-12月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实施择期全麻剖宫产的6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纳布啡组(Ⅰ组,n=30)、瑞芬太尼复合生理盐水组(Ⅱ组,n=30),在不同时段观察比较两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MAP)、Narcotrend指数、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结果:两组胎儿娩出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诱导后1 min(T2)和插喉罩后1 min(T3)时点MAP、HR较基线值(T0)均有所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产妇切皮时(T4)和胎儿娩出时(T5)HR、MAP均较Ⅱ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复合瑞芬太尼有效地钝化了全麻剖宫产期间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不良影响,复合使用纳布啡可以减少过量使用瑞芬太尼对新生儿呼吸抑制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对慢性吸烟患者气管插管(ET)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普外科择期腹部手术的慢性吸烟患者8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43例和瑞芬太尼组43例,比较2组入室平静后(T0)、注药完毕即刻(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完成后3 min(T3)、气管插入管完成后10 min(T4)血流动力学、插管完成时间、诱导后闭眼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意识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插管完成时间、闭眼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意识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T1、T2、T3点心率较T0均减慢,瑞芬太尼组T2较T0增快(P<0.05)。瑞芬太尼组T1、T2、T3点心率快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压乘积(RPP)无变化(P>0.05);瑞芬太尼组T2点MAP、RPP较T0点升高(P<0.05),瑞芬太尼组T2点MAP、RPP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时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0、5%、0和9%,瑞芬太尼组分别为12%、0、14%、0、2%和28%;右美托咪定组高血压、心动过速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均能满意完成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但右美托咪定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方面优于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中维持喉罩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3月15日至2017年6月12日收治的60例手术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30例,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各时间点的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进入手术室时,两组患儿的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麻醉诱导后、喉罩置入、手术结束时、喉罩取出时、面罩取出30 min各时间点中,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麻醉维持喉罩通气中的效果要优于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简称依托咪酯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简称异丙酚组),采用静脉靶控输注系统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前后各1min、切皮后3min、探查后3min、病灶切除后3min以及气管导管拔除后3min等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值。结果气管插管前、后1min时点依托咪酯组SBP与DBP均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SBP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异丙酚组DBP、HR麻醉前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气管插管后1min两组患者SBP、DBP、HR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P〈0.01)。探查后3min,依托咪酯组SBP、DBP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病灶切除后3min,依托咪酯组DBP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能平稳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时的最适用量.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3组瑞芬太尼诱导剂量分别为1 μg/kg组(Ⅰ组),1.5 μg/kg组(Ⅱ组)和2 μg/kg组(Ⅲ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 mi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诱导全麻剖宫产对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诱导全麻;对照组单纯给予瑞芬太尼,观察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前胎心率、记录分娩期间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88%(31/32),对照组为68.75%(22/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92,P=0.003);两组新生儿分娩时间及出生后1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中及术后2h、6h、24h出血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联合瑞芬太尼全麻诱导用于剖宫产全麻的诱导麻醉效果好,对新生儿及产妇术中术后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方法 开腹行直、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BIS监测下以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导,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诱导;Ⅱ组仅以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导恒速推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诱导.记录入室静卧10 min(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 min(T3)、3min(T4)、5min(T5)的HR、SBP、DBP;并测定上述时点血糖(Glu)及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变化.结果 T1、T2时两组HR、SBP、DBP明显低于T0时(P <0.05);T3、T4时Ⅰ组SBP、DBP明显低于Ⅱ组,HRⅡ组明显快于Ⅰ组(P<0.05);T2时两组Cor浓度明显低于T0时(P<0.05),T3、T4时Ⅱ组Cor浓度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 BIS监测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CI应用于开腹行直、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能较好地控制麻醉深度,降低插管应激反应,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剖宫产全身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期间75例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n=38,全麻时应用氯胺酮和异丙酚)和观察组(n=37,全麻过程中应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比两组产妇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p H值。结果两组产妇插管后和手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存在较大差别(P0.05),观察组产妇呼吸恢复时间(8.61±2.67)分、意识恢复时间(20.26±3.57)分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p H值差别不大(P0.05)。结论剖宫产全身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对新生儿影响较小,对产妇具有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被评估为气管插管困难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以1ug·kg-1泵入(10min)。P组给予丙泊酚1.5mg·kg-1经静脉推注(3min)。两组均同时给予瑞芬太尼(以0.5ug·kg-1泵入3min),输注结束后立即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观察入室时(T1),给药结束时(T2),插管时(T3),插管完成后即刻(T4),插管完成后1min(T5),5min后(T6)的HR,MAP,Sp O2,RR。并记录患者插管过程中的呛咳,恶心,躁动等发生的情况。结果:D组T1,T5,T6时的HR明显减慢(P0.05)T2,T3,T4时,MAP,Sp O2明显升高(P0.05):T2,T3,T4,T5,T6 RR明显增快(P0.05)。D组患者呛咳,恶心,躁动以及插管知晓率明显低于P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对困难气管患者清醒插管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王勇  任建奇 《中外医疗》2013,32(8):129-129,131
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全麻)中使用瑞芬太尼在剖腹产术中的作用效果和对妊娠结局(包括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5月—2012年6月足月妊娠的产科住院行剖腹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全麻组(A组)和普通全麻组(B组),每组60例产妇,观察产妇的苏醒时间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产妇的脐带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及分娩出胎儿后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同时对A组测定脐动脉以及脐静脉的瑞芬太尼药物浓度。结果两组在剖腹产全麻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苏醒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脐带血中的瑞芬太尼药物浓度很低,对呼吸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产科麻醉诱导中,使用瑞芬太尼可使产妇平稳快速苏醒,对新生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