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5 — 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疫情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015 — 2019年泰安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监测和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5 — 2019年泰安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22例,其中恶性疟85例(69.67%)、间日疟12例(9.84%),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病例以40~49岁年龄组最多(45.08%,55/122),患者发病当天确诊率达35.25%(43/122)。 病例居住地主要集中在3个区(县)(90.16%,110/112)。 输入来源地主要集中于非洲和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国家。  结论  泰安市输入疟疾病例在病例地区分布和输入来源地及病例类型上均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应继续加强重点国家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巩固疟疾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2.
杨栋  陈秋兰  王哲  陈宁  朱曼桐 《疾病监测》2021,36(6):561-565
  目的  了解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东盟国家输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我国调整针对东盟国家入境人员COVID-19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基础信息。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输入我国病例数据,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获取全球各国报告的COVID-19病例数据。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东盟输入我国COVID-19病例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分型、三间分布及诊断及时性。  结果  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东盟国家输入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COVID-19病例1 585例,占全球输入我国病例的18.51%。 病例男、女性别比为3.95∶1,年龄为(35.21±11.09)岁;职业分布以工人(21.26%)、家政家务(13.56%)、商业服务(12.93%)为主。 输入病例以无症状感染为主(921例,58.11%),其次为普通型(407例,25.68%)和轻型(256例,16.15%)。 输入病例发病高峰为2020年8 — 10月(940例,59.46%)。 病例感染来源国主要为菲律宾(775例,48.90%)、印度尼西亚(301例,18.99%)和新加坡(279例,17.60%),入境后目的地分布在24个省份,主要为广东省(420例,26.50%)、福建省(255例,16.09%)和上海市(137例,8.64%)。 83.85%的输入病例能在发病后3 d内得到诊断。  结论  东盟国家输入COVID-19病例以男性青壮年无症状感染者为主。 鉴于东盟国家近期仍对我国构成较大的输入风险,各入境点仍应严格落实我国现有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输入性疟疾疫情动态趋势,为疫情监测及实现2020年全国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管理系统2011 — 2016年中国境外输入性疟疾实验室确诊病例,利用ArcGIS、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 — 2016年,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确诊病例18 385例,死亡117例。 死亡病例94.87%由非洲输入,恶性疟占96.58%,死于恶性疟的病例发病到诊断的平均时间(6.92 d)长于存活病例(4.93 d)(F=15.21, P<0.001)。 输入病例以男性(94.57%)为主,26~45岁输入病例占全国累计输入病例数的60.92%,输入性病例中农民工占输入病例的70.82%。 输入来源主要为非洲(72.98%)和亚洲(24.87%,以缅甸为主),非洲输入病例主要集中在加纳(16.70%)、安哥拉(14.44%)、尼日利亚(11.58%)、赤道几内亚(10.79%),非洲输入病例从2011年的48.71%上升至2016年的84.02%,其中2013年加纳输入1 333例。 我国输入病例以云南省(18.43%)、广西壮族自治区(12.55%)等地区为主。 中国输入性疟疾主要以恶性疟和间日疟为主,间日疟所占比例从2011年的43.81%降至2016年的21.46%,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占比分别从2011年的52.71%、0.67%、0.63%升至2016年的65.25%、2.15%、10.47%。结论当前我国境外输入性疟疾中恶性疟上升比例较快,主要是由于非洲输入病例占比逐年上升。 建议将劳务输出群体作为重点监测人群,提高临床医生能力及时诊断减少死亡病例,防止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010 — 2019年我国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诊断间隔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信息系统”之“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数据,分析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来源国、病例发现途径及发病诊断间隔情况。  结果  2010 — 2019年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报告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94例,其中2019年报告68例。 83.0%的病例的发病时间为7 — 11月。 男、女性别比为1.5∶1,平均年龄为(36.4±14.2)岁,中位数为35.0岁。 中国籍病例67例(71.3%),其他国籍病例27例(28.7%)。 输入病例主要分布在云南(37.2%)、广东(30.0%)和浙江省(10.6%)。 病例主要来源于缅甸(53.2%)、泰国(11.7%)、孟加拉(9.6%)、印度(7.4%)和菲律宾(5.3%)。 经入境口岸检疫发现38例(40.4%),病例入境后就诊发现56例(59.6%)。 就诊发现的病例的发病诊断间隔明显长于前者[(5.0±6.5) d vs. (2.8±2.5) d,t=5.090,P=0.026]。 2010 — 2019年输入病例曾引起4起境内本地暴发。  结论  我国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呈增多趋势,建议在云南、广东和浙江等重点省份开展国际旅行健康教育、培训发热门诊医生,夏秋季节加强自东南亚国家入境人员的口岸检疫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疟疾全球流行状况以及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口岸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检索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疟疾报告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2010 — 2019年全球疟疾和2017 — 2019年我国输入性疟疾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和统计分析,研究全球疟疾流行态势和我国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从全球疟疾风险分布和疟疾流行情况看,非洲仍然是全球疟疾疾病负担最高地区,疟疾报告病例数占全球报告病例数均在90%以上。 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感染主要来源地为非洲,占87.81%,且以恶性疟为主。  结论  非洲是全球疟疾防控的重点区域。 我国大陆消除疟疾本土病例后,来自非洲的输入性疟疾,特别是恶性疟成为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严重挑战。 要在现有措施基础上加强口岸查验、联防联控、重点人群干预和预警监测,进一步提升输入性疟疾病例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和分析我国报告的外籍登革热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时空分布特征,为登革热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05 — 2017年全国确诊报告的外籍登革热病例的基本信息,描述外籍登革热病例的人口学、时间和地理分布,并比较云南省与我国其他省份的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5 — 2017年,我国共报告外籍登革热病例2 106例,占全国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数的3.08%。 登革热发病随年度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报告省份区域不断扩大。 云南省外籍病例最多(1 751例),占全部病例数的83.14%。 其次为广东省(140例),占6.65%。 外籍人群以输入性登革热为主,由缅甸经我国云南省入境。 云南省与我国其他省份登革热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流行趋势以及来源国等均有差异。结论近年来,外籍人群对我国,特别是云南省的登革热的流行存在一定影响。 应进一步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增强对登革热的防控,在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外籍登革热病例的监测、筛查和医疗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2014-2018年山西省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疟疾监测系统的敏感性,防止疟疾再传播、减少疟疾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8年山西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所有病例按血涂片疟原虫形态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或混合感染,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报告疟疾75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53例、间日疟13例、卵形疟5例、三日疟和混合感染各2例。病例以男性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4.67%(71/75)。21~5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达85.33%(64/75),病例主要职业为工人/农民,占54.67%(41/75)。输入性病例全年均有分布,并且无明显发病高峰。报告病例感染来源以非洲为主,占90.67%。从发病到就诊间隔时间和从就诊到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 d和2 d。结论 2014-2018年山西省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加强对非洲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四川省成都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开展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11月30日成都市入境航班及境外输入病例相关信息,采用Epidata Manager、WPS 2019和R 4.0.3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  截至2020年11月30日,成都市累计入境航班677班次(含包机44班次),来自36个国家或地区,累计入境90 900人。 病例主要来自亚洲地区(63.98%,58 154/90 900),非洲地区来成都航班人员患病率(1.09%,141/12 890)较高(χ2=133.137,P<0.001)。 136班次航班报告COVID-19病例,单次航班最多报告36例,单日最高报告病例数为25例。 成都市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占全国同期境外输入病例的6.88%(266/3 866),多数病例症状轻微,有60.90%(162/266)的病例无自觉临床症状,多以肺部CT异常而确诊。 成都市73.97%(324/438)的境外输入病例由入境口岸检疫初筛阳性后确诊,共涉及38起聚集性疫情,以男性(82.89%,373/450)、年龄20~50岁(80.00%,360/450)、工人(40.89%,184/450)病例为主。  结论  成都市境外输入病例较多,病例大多症状轻微,多来自非洲和亚洲国家(或地区),加强入境口岸筛查和密切接触筛查对控制成都市乃至全国疫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轩  阮卫  余可根  陈华良  姚立农 《疾病监测》2014,29(12):973-976
目的分析2010 2013年浙江省疟疾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推进消除疟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直报收集2010 2013年浙江省疟疾病例基本信息,结合个案调查数据,分析病例流行特征。结果 20102013年浙江省共报告603例疟疾病例,其中间日疟200例,恶性疟395例,卵形疟6例,三日疟1例,混合感染1例。本地感染病例10例,均为间日疟,占病例总数的1.66%,输入性病例593例,占病例总数的98.34%。2012年开始无本地病例报告。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流行季节(5 10月)和非流行季节报告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4,P=0.354)。金华、杭州、温州、丽水和宁波等地区报告病例数较多,占病例总数的76.45%(461/603)。20~49岁人群占病例总数的80.10%(483/603);男女性别比为6.9∶1。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和亚洲等疟疾流行区,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0.98%和16.92%。结论浙江省本地感染病例已经控制,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以青壮年外出劳务人员为主,应加强风险人群的疟疾监测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王凤英  朱军礼 《疾病监测》2017,32(4):342-345
目的 分析浙江省金华市1991-2015年疟疾流行特征,为消除疟疾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金华市1991-2015年间疟疾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表等,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自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后,2010-2015年全市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31例,年均发病率为0.77/10万,低于启动前0.91/10万的年均发病率(2=5.04,P=0.02)。231例病例中, 间日疟44例,占19.05%;恶性疟173例,占74.89%;输入性病例230例,占99.57%,高于启动前88.48%的占比(2=26.82,P0.001);平均年龄为(3710.71)岁,男女性别比为9.5∶1;全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义乌市报告病例数最多,为147例(占63.64%);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人员最多,占54.55%;本市人口境外感染占73.59%,位居前3位的感染地依次为安哥拉(占16.96%)、加纳(占10.87%)和尼日利亚(占9.13%),位居前2位的感染原因为外出经商(占56.09%)和外出旅游(占36.96%)。结论 2011-2015年,金华市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应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7 — 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基孔肯雅热(CHIKF)病例流行特征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V)E1基因特征,为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 — 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CHIKF病例流行特征,并以CHIKV的E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广州市输入性CHIKF病例报告40例,其中经广州市中转病例15例(37.50%,15/40),归属广州市处置病例25例(62.50%,25/40)。 报告时间主要分布于5 — 10月,占全部病例的85.00%(34/40)。 所有病例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分布为14~68岁,中位数为33.5岁;主要为商务、经商相关人士,占52.50%(21/40)。 病例输入来源国主要为亚洲国家(90.00%,36/40),其余病例均来自非洲(10.00%,4/40)。 CHIKV分离株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34%~100.00% 和 93.82%~100.00%。  结论  5株广州市输入性CHIKV分离株属于亚洲基因型, 应继续加强联防联控机制,重视开展早期诊断并采取正确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疟疾(malaria)是因疟原虫寄生人体组织而引起的寄生原虫病。临床上以发冷、发热、肝脾大为主要特征[1]。主要包括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在我国主要存在于云南、海南、广西、贵州的局部地区,其他地区的病例基本上是输入性的病例[2]。现就本院发现1例输入性间日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20年我国狂犬病流行分布特征,为下一阶段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20年狂犬病疫情数据和国家级监测点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20年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狂犬病病例202例,报告发病率较2019年下降30.34%。 我国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湖南(59例)、河南(27例)、四川(20例)、江苏(17例)报告发病数排前4位,共占全国发病总数的60.89%。 8月为狂犬病全年发病最高月份,4月为最低月份。 狂犬病病例以农民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93∶1,中老年病例居多。 本研究共收集85例病例个案用于分析,结果显示致伤动物以犬为主(97%),近60%致伤犬为自养犬或邻居家养犬,多数通过主动袭击和咬伤致人感染;65%的病例为Ⅲ级暴露,上肢暴露居多,66%伤者的伤口未处理; 8例Ⅲ级暴露者接种了疫苗(其中5人注射了被动免疫制剂),但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即发病死亡;病例潜伏期大多在1年以内。  结论  2020年狂犬病疫情明显下降,保持13年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 湖南、河南等省份疫情较突出,应重点防控。加强犬只尤其是农村犬只的管理和免疫工作,弥补猫的管理漏洞,是保障防控成果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我国2005 — 2017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网络直报质量,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报告质量的提高,提出措施建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按终审日期导出2005 — 2017年的全部布病个案卡,对个案卡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南北地区、不同年份与不同省份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  2005 — 2017年全国累计报告布病个案卡499 421张,13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14%。 及时报告率为95.97%,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61.90%上升至2017年99.47%,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中位数为0.08 d(1.92 h);及时审核率为99.41%,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95.25%上升至2017年99.70%;报告卡准确率为99.8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 — 2017年准确率均为100.00%。 报告病例中,多数病例集中在北方地区(98.22%),但南方地区(1.78%)报告病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在病例及时报告方面有一定延迟,病例及时审核率略高。 不及时、不准确病例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布病高发省份。  结论  2005 — 2017年我国布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升明显,能够很好地反映全国布病疫情流行趋势情况。 但仍存在病例报告不及时,报告信息不准确问题,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可通过持续开展布病疫情报告要求地培训、加强对重点地区报告质量的督导、以及改进监测系统信息报告设置等方面持续改进布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20年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贵州省报告的COVID-19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及疫情特征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20年1月22日至12月31日,全省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173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16%。 其中确诊病例147例(84.97%),无症状感染者26例(15.03%);重症病例31例(21.09%);本地病例84例(48.55%)、境内输入病例87例(50.29%)、境外输入病例2例(1.16%)。 疫情曲线呈双峰型,两个高峰间隔7 d,第1个发病高峰以境内输入病例为主,第2个发病高峰以本地病例为主。 全省9个(100%)市/州44个(50%)县(区)均有病例报告,主要分布在贵阳市、毕节市及遵义市(占全省总病例的70.70%)。 男、女性别比为1.06∶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年龄中位数为37岁。 82例(47.40%)病例是通过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发现,55例(31.79%)是通过主动就诊发现,36例(20.81%)是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来黔等重点人员主动筛查发现。 暴露因素以密切接触者(42.77%)和武汉市旅居史人员(38.73%)为主。 29起聚集性疫情均为家庭聚集病例。  结论  贵州省COVID-19病例以境内输入及密切接触感染为主。 对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及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的早期排查、集中隔离管理及对发热病例的监测是早发现和防止疫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2022年6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6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5月略有下降,仍以传染病事件为主。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总体呈稳定下降态势,但局部地区仍有小幅波动且有新增疫情省份。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将持续上升,报告病例数可能达到自该病发现以来历史新高,病例以散发为主,医护人员和/或患者家属需警惕续发感染的风险。 食物中毒事件处于高发期,毒蘑菇中毒造成死亡的风险将上升。 猴痘在全球传播风险为中等,需关注经入境人员输入疫情及其续发风险。  结论   对新冠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食物中毒、猴痘予以一般关注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河南省濮阳市119例疟疾病例国内外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疟疾防治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濮阳市2005-2015年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疫点处置、血检登记表、医院有关的病例资料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濮阳市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病种齐全,恶性疟84例,间日疟16例,卵形疟16例,三日疟3例;输入地广泛,涉及19个国家,非洲101例,占84.87%,东南亚18例,占15.13%;国外居住10~1097 d不等,期间发病次数0~10次不等;回国多集中在麦收前、秋收前、春节前三个高峰期,共93例,占总回国人员的78.15%;报告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濮阳县最多,为62例,占52.10%;患者中95.80%为20~49岁青壮年;民工96例,占总病例数的80.87%;回国至发病的时间间隔平均为9 d, 30 d者16例,恶性疟患者中有6例 30 d,占7.14%,其他型疟疾10例 30 d,占28.57%。患者自发病至确诊的时间平均为3.71 d,30 d内确诊者107例,占总数的89.92%。结论 自2010年加强监测以来境外输入性疟疾逐年增多,应加强高疟区回国人员的疟疾筛查和健康教育,提高县级医疗和疾控部门诊治能力,避免死亡病例发生和继发性传播风险,确保疟疾消除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李焕枝 《疾病监测》2008,23(8):495-495
目的 掌握陕西省西安市2007年疟疾流行动态和趋势。方法 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疟疾病例与西安统计年鉴的同期人口资料,用Excel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西安市2007年疟疾发病率为0.2/10万,其中间日疟占21.4%,恶性疟占14.3%,疟疾(未分型)占64.3%;患者大部分是男性,占总发病数的92.9%; 输入性病例8例,占57.1%,本地感染6例, 占42.9%;该年无死亡病例。结论 目前西安市疟疾发病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疟疾IFAT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惠庆  莫根强 《疾病监测》2004,19(9):341-343
洪合镇地处杭嘉湖水网地带,拥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2002年总人口26980人,市场经济活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量来自高疟区的外来人员进入洪合镇,造成疟疾输入病例增多,2003年洪合镇发生间日疟病人14例,为了解洪合镇疟疾流行程度,我们于2003年7月、11月对洪合镇1891名外来流动人员及215名7—9岁在校儿童进行了IFAT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2021年全国夏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为进一步做好夏季重点传染病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方法  根据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感专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监测数据,在对2021年1—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以及2017 — 2020年同期疫情形势进行分析基础上,采用专家会商法,研判我国2021年夏季重点传染病的疫情形势。  结果  2021年截至5月23日,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7万例,较2020年同期(260万例)下降5%;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报告发病数较2019年同期(426万例)下降42%,较2017 — 2019年同期平均水平(324万例)下降24%;死亡7162例,较2020年同期(11671例)下降39%,较2017 — 2019年同期平均(7639例)下降6%。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数(2.7万)较2020年同期上升73%,较2017 — 2019年同期平均上升70%,内蒙古布鲁氏菌病发病率自2017年开始迅猛上升,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自2018年呈上升趋势。 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43万例)和重症数(433例)较2020年同期分别上升985%和1070%。 全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5例,较2020年同期(110例)下降86%。 报告炭疽病例59例,较2020年同期(47例)略有增加。 流行性感冒报告病例数(10.7万例)较2020年同期下降90%。 2021年我国内地共报告11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较往年略有增加,均为散发。  结论  2021年1 — 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总体低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夏季仍将继续维持总体平稳态势。 预计夏季布鲁氏菌病、手足口病、登革热、炭疽的发病水平将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这些夏季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