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眼科开展玻璃体切除(简称玻切)手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RD)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116例124眼,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6例124眼(8例为双眼),男75例,女41例,年龄5岁-81岁,平均42.6岁。孔源性RD54例54眼,其中黄斑裂孔4眼,巨大裂孔6眼。血管世视网膜病变29例35眼:Eales病10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RVO)17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8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8例28眼。其它5例7眼:综合征及Marchesani综合征各1例4眼,全葡萄膜炎2眼,眼内炎1眼。按美国视网膜学会…  相似文献   

2.
应用眼科血症分期治法治疗玻璃体积血10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玻璃体积血是眼科的常见病.玻璃体本身无血管,不会发生出血.玻璃体积血多因眼部疾患或损伤等因素引起,也可由全身性疾患引起.眼局部因素有:1.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等;2.眼外伤或手术: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眼球钝挫伤、内眼手术、视网膜手术等;3.其他眼底病:视网膜脱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瘤、先天性视网膜皱襞等.致盲率高[1].应用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王明芳教授对眼科血症的分期治法治疗玻璃体积血104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2年9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患者13例18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期为7个月~4年,平均23个月。18只眼视网膜均在位,16只眼(88.9%)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视力≥0.3者11只眼(71%),最好视力为1.0。术后玻璃体再出血2例,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吸收。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结合术中及术后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预防玻璃体再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平  张欣 《国际眼科杂志》2006,6(3):731-731
1临床资料2002-05/2005-01我院共治疗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患者64例(75眼),其中眼钝挫伤10例(10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5例(30眼),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20例(25眼)。视网膜静脉阻塞8例(8眼),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2眼)。男性40例(48眼),女性24例(27眼),年龄19m o~67岁,平均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氪激光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的临床疗效、适应证及治疗时机.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接受氪激光治疗的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患者15例15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接受激光治疗的15只眼,11只眼(73.33%)治疗成功.13只眼出血呈舟状者,11只眼(84.61%)病程少于21d者治疗成功;其中1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恢复至出血前水平,平均0.67.2只眼出血呈不规则弧形或环形者和2只眼病程超过28d的舟状出血者治疗失败.结论 氪激光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经济、简单、安全、有效.其中病程少于21d、出血呈舟状者激光治疗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810nm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患者45例45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25眼和对照组20例20眼,治疗组采用810nm激光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随访6mo,观察视力、眼底出血吸收情况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13眼,稳定12眼;对照组视力提高2眼,稳定13眼,下降者5眼,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22眼视网膜出血吸收明显,3眼出血吸收不明显;对照组有8眼出血明显吸收,12眼出血吸收不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FFA有效20眼,无效者5眼;对照组FFA有效者9眼,无效者11眼,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810nm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能够显著促进出血吸收,稳定和提高视力,防止新生血管产生,可能成为目前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激光治疗的时机、治疗参数的选择及可能的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新 《临床眼科杂志》2009,17(5):448-450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眼底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眼科45例(48只眼)DR合并RVO的患者的眼底图像及FFA特征。结果45例DR合并RVO的患者中,双眼同时发病3例,其余为单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最多,31只眼(64.6%);其次为颞上分支静脉阻塞,8只眼(16.7%);其它分支静脉阻塞9只眼。FFA表现为:静脉阻塞区视网膜有大量神经纤维层出血遮蔽荧光,静脉迂曲扩张和管壁渗漏,相应黄斑区荧光渗漏,掩盖了患眼DR的改变,对侧眼见DR不同级别的改变。结论糖尿病并发RVO是又一特殊体征,也是严重损害视力的因素之一,应与单发的DR或RVO相鉴别,并应长期定时对眼底进行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8.
徐剑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4):299-299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又称Eales病、青年复发性视网膜玻璃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视网膜血管异常性疾病。其早期视网膜病变若未波及黄斑,中心视力不受影响。晚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常合并玻璃体出血、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甚至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而严重影响视力。我院1997年6月以来,采用氩激光对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的眼底病变血管周围行视网膜光凝,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经扩瞳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确诊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5例(23只眼)(对增生期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合并玻璃体积血( )以上或合并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激光治疗后发生玻璃体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年来门诊11例(11眼,CRVO:2眼;BRVO:9眼)激光后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生玻璃体出血的病例。结果:11例RVO中:少量玻璃体出血5例;中-多量玻璃体出血6例,其中2例作玻璃体切除术,其余激光治疗后出血停止而治愈。由初次激光治疗到玻璃体出血时间6月-11年,再次激光或/和手术后视力均有改善。结论:不规范或不完全的视网膜光凝是导致RVO激光治疗发生玻璃体出血的主要原因,规范的视网膜光凝、定期随诊和眼底荧光造影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6月-1999年6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出血31例31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9-45个月。随访时31眼视网膜均在位,视力提高者27眼(占87.1%),其中≥0.1者22眼,最好视力为0.8,有4眼视力无改变。术后玻璃体再出血2例,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吸收。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结合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预防玻璃体再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累及黄斑部的非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激光光凝时机。方法 对75例(75只眼)累及黄斑部的非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分组进行氩激光光凝治疗。A组38例(38只眼)于发病1~2个月行视网膜光凝;B组37例(37只眼)于发病3个月以上才行视网膜光凝。均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治疗后3个月,A组Ⅱ度以上出血吸收者33只眼,占86.84%,Ⅳ度吸收者5只眼,占13.15%;B组分别为19只眼(51.35%)和18只眼(48.64%);A组视力增进32只眼(84.21%),不变4只眼(10.52%),下降2只眼(5.26%);B组视力增进者22只眼(59.45%),不变10只眼(27.02%),下降5只眼(13.51%);A组黄斑水肿吸收32只眼(84.21%),而B组为13只眼(35.13%)。结论 早期激光光凝治疗累及黄斑部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可促进黄斑水肿和视网膜出血吸收,同时可增进视力。  相似文献   

12.
Eales’病又称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一种累及视网膜静脉的炎性疾病,引发反复的视网膜玻璃体出血,继发新生血管、无灌注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了3例合并有活动性肺结核的Eales’病患者,报告如下:例1男28岁主因右眼反复视物遮挡感,于2002年3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眼科。眼部检查:右眼视力光感,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大量暗红色凝血块,眼底无法窥及,指测眼压Tn:左眼视力1.0,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透明,视网膜周边部静脉周围可见白鞘,可见散在片状出血及棉絮斑,未累及黄斑,指测眼压Tn。视网膜荧光造…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出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又称青年性复发性机网膜玻璃体出血,多发于青年男性,女性患者年龄稍大。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本文对46例55眼采取玻璃体切除术及术后激光治疗的方法,疗效显著,特报告如下:一般情况:46例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30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4年。单眼37例,双眼9例。均为单纯性玻璃体积血,不伴有白内障及视网膜脱离。术前除全身检查外,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现功能、视网膜电生理及B超检查,并详细询问首次玻璃体出血时间、出血次数、间隔时间。对视力影响及出血后缓解…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血管疾患并发症的玻璃体切割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9例83只眼视网膜血管性疾患合并玻璃体出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眼进行了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与视网膜疾患的种类有关。视网膜血管炎、静脉阻塞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视力改善率分别达87.2%、83.3%。糠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视力改善率为68%,并且出血、高眼压、虹膜红变和视网膜脱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李春芳 《眼科学报》1995,11(4):224-226
目的:探讨伴玻璃体出血的视网膜脱离的及时诊断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68例68眼伴玻璃体出血的视网膜脱离病列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伴玻璃体出血的视网膜脱离发生PVR的危险性大,用单纯巩膜扣压术成功率低,往往要结合玻璃体切除术来提高成功率。结论:玻璃体出血影响眼底观察,易造成诊断困难,加之易引起眼内炎症反应和发生严重的PVR,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眼科学报 1995;11:224—22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视网膜脱离21例(21眼)的手术治疗效果,随访6~18个月,观察视力、眼底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以颞侧分支尤其是颞上支静脉为主;视网膜裂孔为圆形及马蹄形,均位于牵引点附近,沿血管分布.进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及眼内激光光凝.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视网膜均复位,19眼(90.5%)视力改善明显,3眼(9.5%)保持不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及时进行视网膜脱离复位及激光光凝术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青海省玛沁县40岁以上世居藏族人群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患病率及相关高危因素。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青海省玛沁县的世居藏族人群进行视力及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抽样调查。 结果:受检人数为2511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29例37眼,患病率为1.15%,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21例23眼(0.8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例10眼(0.20%)、视网膜血管炎3例4眼(0.12%)。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盲及低视力为23眼(0.92%)。 结论:高原地区高血压、高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海拔和体质量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高危因素;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眼底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视盘及盘周视网膜出血(intrapapilary and peripapillary hemorrhage)的临床特点和分析出血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视盘及盘周视网膜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视力、屈光及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视野检查、B超。结果18例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3例,年龄14至85岁(平均44±21.45岁)。有屈光不正(近视)14例,视盘直径小13例。出血部位在视盘鼻侧9眼,上方5眼,颞侧4眼,视盘出血形态多为裂隙样、扇样,盘周视网膜出血多为新月形。矫正视力无变化13眼,轻度下降5眼,视野检查8眼,正常5眼,局部I级暗点3眼。18例均行FFA检查,晚期视盘荧光轻度增强4眼,B超检查4眼,未见玻璃体牵引和视盘隆起。患者随访2-25月,出血吸收时间3周-8月,未见再出血。结论视盘及盘周视网膜出血多于女性、近视患者,出血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与视盘水肿、Valsalva动作、玻璃体牵引有关,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红 《眼科新进展》2002,22(2):132-132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于 1882年首次由 Eales描述 ,故又称 Eales病。由于常发生在青年 ,并有反复玻璃体出血的特征 ,故又称青年性复发性视网膜玻璃体出血。自 1991~ 1999年我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患者 9例 9眼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9例 9眼 ,均为初发 ,男性。年龄 2 0~38岁 ,平均 30岁。左眼 4例 ,右眼 5例 ,发病时间 1~ 10 d,平均 6 d。治疗前视力 :光感者 1例 ,0 .1~ 0 .4者 4例 ,0 .5~ 0 .7者 3例 ,0 .8者 1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5例 ,玻璃体混浊者 3例 ,静脉旁白鞘色素紊乱者 3例 ,无自觉症状者 3例。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临床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06-09/2009-09我院收治的72例72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治疗,Ⅰ组为和血明目片(38例38眼);Ⅱ组为复方血栓通胶囊(34例34眼)。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最佳矫正视力恢复到出血前病例记录或患者陈诉的视力水平;(2)显效: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较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就诊时的病例记录提高3行以上;(3)有效: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较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就诊时的病例记录提高1行以上;(4)无效: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较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就诊时的病例记录未提高或下降。结果:随访6mo后,72眼观察病例中,最佳矫正视力68眼有不同程度提高,总有效率94%;显效率31%(72眼,22眼显效),治愈率10%(72眼,7眼治愈)。其中,Ⅰ组总有效率为97%(38眼,37眼有效);显效率39%(38眼,15眼显效),治愈率13%(38眼,5眼治愈)。Ⅱ组总有效率为91%(34眼,31眼有效);显效率21%(34眼,7眼显效),治愈率7%(34眼,2眼治愈)。Ⅰ组与Ⅱ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治疗静脉栓塞性眼底出血临床有效,能明显消除积血,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