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66例结直肠癌术后临床可疑复发或转移的患者行全身PET/CT显像, 根据病理诊断、临床随访结果计算PET/CT诊断复发及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CT平扫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PET/CT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94.6%,CT平扫分别为82.3%、85.8%;诊断术后转移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0%、91.7%,CT平扫分别为83.5%、76.6%. 半定量法示复发者标准摄取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最大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者(P﹤0.01).认为 PET/CT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结直肠癌术后理想的影像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与三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联合检查卵巢癌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研究75例卵巢癌治疗后患者,平均年龄(45±9.3岁),行PET/CT检查同期行肿瘤标志物(CEA、CA125)检测。判定转移或复发标准:(1)是经PET/CT和(或)肿瘤标志(CEA、CA125)检测,结合临床及其他相关检查,判定为转移或复发者;(2)进行随诊PET/CT和(或)肿瘤标志(CEA、CA125)检测,治疗后肿瘤标志物和(或)标准摄取值(SUV)明显缩小者;(3)病理活检结果。结果本组卵巢癌治疗后复发或转移PET阳性率为92.3%(48/52),其中术后PET/CT诊断阳性率38.5%(20/52),非术后PET/CT诊断阳性率53.8%(28/52),CEA、CA125阳性率分别是26.9%(14/52)、67.3%(35/52),PET/CT阳性率与CEA和CA125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PET/CT准确率为94.7%(71/75)。结论CEA与CA125联合测定诊断卵巢癌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测量CEA和CA125。在监测CEA和CA125的同时,如果出现异常增高,而其他检查结果阴性时,行PET-CT扫描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较准确地评估CEA及CA125升高的原因,为及时准确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诊断妇科肿瘤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2011年在该院肿瘤中心诊治的63例妇科肿瘤患者,其中初诊患者21例,经综合治疗后的患者42例,根据是否应用PET/CT显像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分为观察组(应用PET/CT显像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和对照组(应用MRI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结果观察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预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可以早期发现可疑复发或转移病灶,在检测远处转移和小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监测妇科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8F-FDG PET/CT显像判断乳腺癌复发及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判断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手术治疗后临床疑有肿瘤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判断结果(标准摄取值,SUV).结果病理、活检、细胞学检查等证实17例有局部复发和(或)转移,^18F-FDG PET/CT显像正确诊断16例,检测灵敏度、特异性(94.12%,90.91%)明显高于传统影像学方法;在62个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灶中,PET/CT及常规影像学检查检出率分别为91.94%(57/62)、72.58%(45/62),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是早期诊断乳腺癌复发和(或)转移良好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联合血清CA125检测对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卵巢癌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CA125检测随访复发转移灶,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其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对卵巢癌复发、转移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45/47)、100%(9/9)、96.4%(54/56)、100%(45/45)、81.8%(9/11),血清CA125检测分别为93.6%(44/47)、100%(9/9)、94.6%(53/56)1、00%(44/44)和75.0%(9/12)。PET/CT显像联合血清CA125检测对卵巢癌复发、转移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与术后病理对照,PET/CT对于复发、转移病灶数目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24/30)9、0.9%(20/22)8、4.6%(44/52)、92.3%(24/26)和76.9%(20/26)。血清CA125≤70 U/ml者单发病灶者(14/23)高于CA125〉70 U/ml者(7/24),P=0.029。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CA125检测对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术前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两种检查方法对于前哨淋巴结诊断直肠癌患者T分期、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8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包含90例受试者,两组术前分别采用螺旋CT、MRI两种方式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采用螺旋CT与术后病理学检查两种方法的T分期、N分期的一致性均为中等,其中术前螺旋CT对患者T分期、N分期的总准确度分别为74.4%(67/90)、64.4%(58/90)。术前采用MRI检查与术后病理学检查两种方法的T分期一致性为满意,MRI检查对患者T分期的总准确度为75.6%s(68/90),MRI用于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88.0%(44/50)、67.5%(27/4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4%(42/55)、82.9%(29/35),Youden指数为0.549;术前采用MRI检查与术后病理学检查两种方法的N分期一致性为中等,MRI检查对患者进行N分期的总准确度为62.2%(56/90),MRI用于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84.4%(27/32)、62.1%(36/58),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1%(27/49)、87.8%(36/41)。结论基于前哨淋巴结的状况,采用MRI对直肠癌患者进行T分期效果较好,但螺旋CT与MRI对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且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与增强CT(contrast enhance CT,CECT)同机融合(PET/CECT)检查对胰腺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未行过增强CT检查、临床及影像检查发现可疑胰腺病变的患者行常规PET/CT检查,同时在PET延迟扫描后立即行同机增强CT检查(PET/CECT),将两者图像融合并对胰腺病变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以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PET/CECT、常规PET/CT对胰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测定病灶早期及延迟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18F-FDG的滞留指数(RI).以接受手术的24例患者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为依据,比较PET/CECT与常规PET/CT对胰腺癌TNM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52例胰腺病变患者中,PET/CECT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88.2%、96.2%,常规PET/CT分别为94.3%、70.6%、86.5%.恶性组(35例)的早期SUVmax、延迟SUVmax、RI分别为8.4±3.4、10.1±4.3、(24.1±22.6)%,良性组(17例)分别为4.5±3.9、5.0±4.3、(10.9±14.9)%,胰腺良、恶性组间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24例手术患者中17例为恶性,PET/CECT和PET/CT诊断胰腺恶性肿瘤T分期准确性为82.3%和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诊断胰腺恶性肿瘤N分期准确性为91.7%和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80).结论 18F-FDG PET/CECT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优于常规PET/CT,判断胰腺恶性肿瘤侵犯周围血管及脏器的准确性高于常规PET/CT,可以作为一站式检查对胰腺病变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8.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在肺癌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在肺癌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998年9月1日至2000年3月1日期间就诊的肺癌或拟诊为肺癌的患者,均行PET及胸腹部CT、骨显像检查。结果共收集88例患者,其中肺癌患者68例(77.3%),良性疾病者20例(22.7%)。CT与PET共发现125个肺内病灶,其中恶性病灶80个(64.0%),良性病灶45个(36.0%),恶性病灶的标准摄取比(SUR)值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ET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与病灶是否经过放化疗无关,但与病灶大小相关。对肺内病灶PET所见及SUR值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CT,其中PE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0%、95.6%及95.2%;SUR值诊断分别为65.0%、91.1%及74.4%。SUR值诊断直径≥1.5cm的肺内病灶的准确性高于直径<1.5cm的病灶。在诊断肺癌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远处淋巴结转移中,PET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CT。SUR值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小细胞肺癌经过放化疗后SUR值显著下降。结论PET在判断肺内病灶的良恶性程度上有优势,且能准确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直径<1.5cm的病灶及放化疗后的病灶,PET诊断的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在肺癌淋巴结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82例肺癌患者术前PET/CT及增强CT检查者对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效能。结果82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564枚,其中78枚(13.8%)证实为转移。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增强CT,P均0.05。PET/CT与增强CT对区域淋巴结分期总的准确性分别为[87.8%(72/82)及70.7%(50/82)],P0.05;对区域淋巴结N0、N1、N2期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83.3%(20/24)、90.0%(27/30)]vs[85.7%(24/28)、50.0%(12/24)、73.3%(22/30)]。结论 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高于增强CT,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提高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软组织肿瘤患者65例,静脉注射18↑F-FDG后PET/CT显像。经衰减校正后行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测定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 ax)进行图像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根据病理结果目测法发现局部软组织病灶47例,其中良性5例、恶性42例,淋巴结转移6例、骨转移10例、软组织转移7例、肺转移10例。目测法发现局部病灶的准确性、灵敏性均为100%,诊断转移病灶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96.9%、100%、95.1%。36.9%的病例根据PET/CT结果改变肿瘤分期。半定量分析对鉴别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85.1%、92.9%和20%。结论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18↑F-FDG PET/CT显像是一种无创性、高灵敏性的检查,特别是对确定软组织肉瘤的分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1C-胆碱(11C-CHO)PET/CT在脑胶质瘤手术、放疗或化疗后残存肿瘤或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脑胶质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脑内残存病灶行^11C-CHOPET/CT显像和MR I检查,并再次切除瘤灶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或进行长期随访。肿瘤残存病灶以CT所示病灶部位^11C-CHO异常浓聚,超过周围正常脑组织为阳性。其摄取量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表示。结果 22例脑胶质瘤患者经手术及随访证实共有16例残存或复发,6例未复发。^11C-CHO显像真阳性16例,真阴性5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0例。11C-CHO PET/CT显像诊断脑胶质瘤复发的敏感度100%(16/16),特异度83.3%(5/6),准确性95.5%(21/22)。ROC分析显示^11C-CHO PET/CT显像诊断脑胶质瘤复发曲线下面积为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95%C I为0.840-0.994)。结论 ^11C-CHO PET/CT对脑胶质瘤残存或复发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肿瘤源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及手术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对TIO的认识.方法收集并整理2008年1月至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14例肿瘤源性骨软化症患者的病史、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及术后情况.结果患者平均病程为(3.0±3.8)年,临床症状以骨痛(14/14,100%)和乏力(6/14,42.9%)最常见,部分患者有病理性骨折,在确诊前均有误诊病史.生化特点以低血磷(0.43±0.12)mmol/L、高尿磷(13.71±5.32)mmol/L 24 h、血碱性磷酸酶升高(309.30±146.41)U/L和正常血钙(2.19±0.13 mmol/L)为主.定位诊断中,99Tcm-奥曲肽SPECT/CT扫描和68 Ga-DOTA-TATE PET/CT阳性率均较高(100%),并经相应部位的CT、MRI或超声检查证实.肿瘤分布在全身不同部位的软组织(4/14,28.6%)或骨组织(10/14,71.4%)中.手术切除肿瘤后,血磷平均恢复时间为(6.4±2.3)d.1例因病灶难以完全切除,术后未缓解.2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结论TIO起病隐匿,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误诊.99 Tcm-奥曲肽SPECT/CT扫描或68 Ga-DOTATATE PET/CT检查对定位诊断效率较高.手术治疗可以治愈TIO,但远期仍可能复发,需要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蔡亮  张春银  陈跃  张莉  刘安敏 《山东医药》2009,49(51):31-32
目的 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检查诊断卵巢肿瘤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40例临床疑有复发和转移的卵巢癌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并将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病理检查证实36例均复发或转移.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检查29例阳性,血清CA125示22例升高,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前者监测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6%、100.0%、82.5%;后者为61.1%、100.0%、72.5%,二者灵敏度、准确性比较,P均<0.05.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监测卵巢癌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CA125检测,可提高隐匿性复发或转移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99mTcO 4-/99mTc-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联合显像与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或颈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甲状腺癌术后疑似复发或颈部转移而行二次手术的患者21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分别对99mTcO 4-/99mTc-MIBI联合显像、颈部CDU检查,对87个疑似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或颈部转移灶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术后甲状腺癌复发或颈部转移灶的诊断中颈部CDU检查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44.78%,40.00%,43.68%),均低于99mTcO 4-/99mTc-MIBI联合显像(64.18%,80.00%,6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mTcO 4-/99mTc-MIBI联合显像在诊断术后甲状腺癌复发或颈部转移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的摄取值与肿瘤标志物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结肠占位患者69例,均行PET/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55例患者病理诊断为结肠癌,测定55例老年结肠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的摄取值,并分析其与肿瘤标志物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PET/CT诊断图像特点为结肠壁增厚,代谢局限性升高;PET/CT的诊断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78.6%,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73.3%,正确指数为71.3%,诊断符合率为89.9%。老年结肠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在CA199、癌胚抗原(CEA)、CA424升高患者和CA199、CEA、CA424正常患者之间无差异(P0.05);男性患者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低于女性患者(P0.05);病灶垂直厚度≥1 cm患者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高于病灶垂直厚度1 cm患者(P0.05);有远处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分别高于无远处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老年结肠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与肿瘤标记物CA199、CEA、CA242及病灶沿肠长度之间无相关性(P0.05),与病灶垂直厚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对老年结肠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肠癌患者~(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与性别、病灶垂直厚度、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病灶垂直厚度正相关,与肿瘤标志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与血清糖类抗原(CA)125水平的关系及在老年卵巢癌早期诊断、分期及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70例老年卵巢癌患者,针对~(18)F-FDG PET/CT显像与血清CA125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早期诊断、分期以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18)F-FDG PET/CT与CA125在老年卵巢癌患者的复发、转移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升高组与正常组PET/CT检测复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Ⅰ期14例(20%)、Ⅱ期32例(45.71%)、Ⅲ期24例(34.29%);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86%、21.23%和27.14%。结论~(18)F-FDG PET/CT与CA125在老年卵巢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分期以及随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肿瘤源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及手术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对TIO的认识。方法收集并整理2008年1月至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14例肿瘤源性骨软化症患者的病史、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及术后情况。结果患者平均病程为(3. 0±3. 8)年,临床症状以骨痛(14/14,100%)和乏力(6/14,42. 9%)最常见,部分患者有病理性骨折,在确诊前均有误诊病史。生化特点以低血磷(0. 43±0. 12) mmol/L、高尿磷(13. 71±5. 32) mmol/L 24 h、血碱性磷酸酶升高(309. 30±146. 41) U/L和正常血钙(2. 19±0. 13 mmol/L)为主。定位诊断中,99Tcm-奥曲肽SPECT/CT扫描和68Ga-DOTA-TATE PET/CT阳性率均较高(100%),并经相应部位的CT、MRI或超声检查证实。肿瘤分布在全身不同部位的软组织(4/14,28. 6%)或骨组织(10/14,71. 4%)中。手术切除肿瘤后,血磷平均恢复时间为(6. 4±2. 3) d。1例因病灶难以完全切除,术后未缓解。2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结论TIO起病隐匿,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误诊。99Tcm-奥曲肽SPECT/CT扫描或68Ga-DOTATATE PET/CT检查对定位诊断效率较高。手术治疗可以治愈TIO,但远期仍可能复发,需要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定性及半定量显像技术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可疑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显像,将显像结果与病理组织学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比。结果病理组织学及临床随访证实,局部复发15例。采用定性方法诊断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60%。采用半定量法显示恶性肿瘤的标准摄取值(SUV,范围为2.7~17.2,平均9.9)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者(SUV为1.3~4.0,平均2.6),诊断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80%。结论全身^18F—FDGPET-CT显像有利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定性及定位诊断;半定量方法较定性法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进展期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临床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同时行B超和骨扫描检查.结果①9例未经治疗者中^18F-FDG PET/CT确诊8例;全雄激素阻断治疗(MAB)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较稳定者及逐渐升高者共5例,PET/CT均准确显示;6例MAB反应良好者,^18F-FDG PET/CT示其病灶均无放射性浓聚(即阴性).②6例盆腔淋巴结转移和6例骨转移者中^18F-FDG PET/CT分别发现5例和4例,假阴性者均为MAB后反应良好患者.结论^18F-FDG PET/CT显像是评估进展期前列腺癌激素治疗效果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有利于未治疗、激素治疗有部分反应及激素难治性进展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18F-FDG PET/CT)判断胃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5至7月对24例临床疑诊胃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PET/CT显像检查,根据初次胃镜及病理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确诊组(胃镜和病理检查均提示恶性,9例)和未确诊组(胃镜下疑似恶性但病理检查提示良性,15例).确诊组行PET/CT以助术前评估,之后行手术治疗.未确诊组行PET/CT以判断病灶良恶性,之后再行胃镜和活检病理复查,符合手术指征者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者临床随访.最终诊断以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为准.分析18F-FDG PET/CT对胃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对腺癌患者l临床分期的作用.结果 18F-FDG PET/CT检出胃恶性肿瘤患者16例(确诊组9例、未确诊组7例),胃部原发灶16处,腔外增殖性病灶1处侵犯肝脏、胰腺及腹膜,肝转移1处,肺转移1处,空回肠病变3处,累及淋巴结13处,均获术后病理确诊.另有1例未确诊组患者PET/CT疑似恶性病变,术后病理确诊为良性间质瘤;1例未确诊组腺癌患者PET/CT漏诊.PET/CT诊断胃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16/17,特异度为6/7,阳性预测值16/17,阴性预测值6/7.对Ⅲ、Ⅳ期胃癌患者的分期正确率为6/6.结论 18F-FDG PET/CT为简单易行、安全、无创及有前景的检查方法,对胃恶性肿瘤的检出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胃镜检查的补充手段和制定手术方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