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缘型人格障碍生物学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国外近几年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脑神经生物学改变的研究进展,包括电生物学、结构影像学、功能影像学和发病机制的探讨。并简单综述了BPD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总结催眠镇痛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催眠镇痛的生物学机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2014年第3和4期报道专题为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研究,重点内容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昨天、今天与明天;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重视神经影像学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为更早识别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行动(ADNI)简介;非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脑老化及相关神经疾病新进展;认知与脑功能老化;风险框架情境下决策理性的老化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脑脊液(或体液)生物学标志物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垂体腺瘤是人类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可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仅凭临床特点和组织类型,甚至CT及Mm影像学特点均难以反映其生物学行为特性。本文就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生机制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流行病学、症状学、遗传学、药理学、影像学方面对双相障碍(BP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特点及差异。方法纳入未经治疗的发作期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双相障碍抑郁发作(bipolar disorder,BPD)患者各22例及15名健康对照,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进行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并比较各组的局部血流灌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DD、BPD患者均存在双侧颞叶、顶叶、基底节血流灌注降低(P0.001),MDD患者基底节灌注低于BPD患者(P0.001)。结论 MDD、BPD患者均存在静息状态脑血流灌注下降,基底节灌注不同是BPD与MDD患者脑血流灌注特征的主要差异。该差异或许可视为鉴别MDD与BPD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BPD)先证者及其家属在神经发育、神经心理学损害和眼球运动范式等方面比较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BP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现复习了其治疗的研究进展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丘脑功能和结构的异常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生理机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参与了疾病核心症状的发生发展。大量研究指出丘脑的神经影像学指标有望成为预测疾病发展的生物学标志物,为精神分裂症早期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文对丘脑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中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具有发展为痴呆的高度危险性。本文将对近年MCI的转化及转化率,转化的认知功能评估、生物学指标、神经影像学、危险因素及药物干预等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早期诊断的意义在于早期干预并推迟或阻止其发展.神经影像学是VCI诊断标准的组成部分,在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痴呆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客观的生物学指标.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在VCI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世纪 6 0年代Leonhard等将躁郁症区分为单相抑郁 (unipolardisorder ,UPD )和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 ,BPD) ,并提出它们在生物学上是两个异源体。这一观点得到了精神医学界的正式认可 ,并反映到精神疾病分类诊断系统中 ,促进了情感障碍的临床和研究。抗抑郁剂的不断推陈出新 ,使抑郁障碍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 ,同属情感障碍的BPD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近 2 0多年来 ,欧美对双相障碍进行研究的少数先驱者们 ,特别是美国的Akiskal,自 70年代以来对BPD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 ,受到了国际精神医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散发的、迅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帕金森病样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不同组合。对此疾病早期识别的研究进展导致了诊断标准的修订,包含首次将神经影像学特征列入诊断标准。例如MRI显示壳核、小脑中脚、脑桥、小脑萎缩;FDG-PET显示壳核、脑干、小脑代谢减退;SPECT或PET显示突触前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失神经支配。MSA的影像学特征可以作为临床生物学标记物用于早期识别MSA。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回顾血管性痴呆的提出及争议,引出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提出的背景及其必要性,阐述了其诊断标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新近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比较血管性痴呆到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定义的演变说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这一定义的重要性,指出寻找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特异性的神经心理学表现、影像学特点、生物学标记以及病理学特点将是今后。  相似文献   

15.
既往研究表明不良认知加工过程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维持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与作为BPD核心特征的情绪失调关系密切。这些不良认知加工方式涉及注意、记忆、思维和信念等方面。文章回顾和总结了BPD患者的情绪相关认知过程的有关文献,旨在为深入理解BPD的病理机制及发展BPD的有效治疗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亲附类型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灿  施琪嘉 《上海精神医学》2006,18(6):327-329,332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 isorder,BPD)的亲附类型及该人格障碍的父母养育方式。方法收集BPD病例30例,采用成人亲附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测量工具。结果BPD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安全和不安全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PD组男性与女性在安全型和不安全型的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BPD组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2个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BPD亲附类型以不安全型为主,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是BPD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刊2011年第2期报道专题为脑血管病,重点内容包括:中国脑缺血治疗现状与对策;神经血管单元在脑缺血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加强血压、血糖和血脂管理是防治脑卒的关键;应加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脑卒中影像学研究进展;脑卒中药物治疗循证医学证据;脑卒中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脑卒中炎性反应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脑卒中生物学标志研究进展;内源性脑保护的诱生:从缺血预适应到缺血后处理;脑卒中康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相关问题;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极重型基底节区出血神经内外科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半暗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脑缺血半暗带的定义、基因表达、病理生理变化和影像学变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类型,临床中多出现进行性运动功能缺失为主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目前,BAD的早期识别手段较为匮乏。本文主要从外周血生物学和影像学标志物方面对BAD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加深临床对疾病的认识,并为BAD的早期预防诊治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脑白质疏松及其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有关脑白质疏松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该文从定义、影像学特点、相关因素及发病机制、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临床意义等几方面回顾了近年国内外有关脑白质疏松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