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对抢救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和呼吸抑制行气管插管是建立呼吸道最有效、最确定的方法。结果: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迅速恢复呼吸及供氧,保持气道通畅,提高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速开放气道,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和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步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我们经过实际护理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一些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临床危重及重症患者挽救生命中,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是抢救重症患者和治疗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重要和有效方法,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最基本、最普通的操作术[1]。经口气管插管是呼吸抑制、气道分泌物多,重大手术后危重、呼吸及心脏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等为保持呼吸道通畅而建立的人工开放气道常用的方法。在我  相似文献   

4.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对呼吸衰竭和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患儿建立有效通气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的关键点[1]。对需保持较长时间的人工通气道或需呼吸器辅助呼吸的患儿,究竟是行气管切开好还是气管插管好一直是争论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长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有效避免或减轻了插管时间长所导致的相关并发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5.
建立人工通道进行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因各种原因所致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正确及有效的机械通气对挽救患儿生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6.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哮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传统机械通气常合并气压伤而影响预后.我们在机械通气中应用肌肉松弛剂卡肌宁及麻醉镇静药异丙酚可明显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气体交换及其内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2例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气道管理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实施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后,本组患者拔管后痊愈181例。结论:实施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可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促进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8.
<正>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机械通气是抢救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建立人工气道,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抢救,以挽救其生命~([1])。经口气管插管为机械通气建立人工气道的首选途径,而气管插管的安全、妥善固定对保持机械通气的通畅、连续、有效及紧密等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9.
虞萍  黄燕洁  夏菊芳 《全科护理》2011,(14):1263-1263
机械通气是用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治疗呼吸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作用是增加肺泡通气,减少肺泡通气,减少呼吸做功和改善氧合。现将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的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机械通气是抢救ICU危重症患者的关键性措施,它主要是通过建立人工气道实现紧急通气的一种抢救方式[1],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机械通气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但由于气管插管与牙垫的摩擦,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局部溃疡、糜烂,特别是下唇最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是用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治疗呼吸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作用是增加肺泡通气,减少肺泡通气,减少呼吸做功和改善氧合.现将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的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问题:什么是预防人工通气道并发症的关键措施?抽吸充分抽吸经常以临床需要为基础,目的是为了减少应用人工通气道的潜在并发症(例如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平均动脉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气管组织损伤),它不是人工通气道的固定程序。在抽吸前后充分氧合,可以减低动脉的去饱和作用。为了避免低氧血症,可使用带有补充氧气的人工复苏包或使用换气机两种方法。在有限的研究中,有些数据表明,用换气机比用人工复苏包更能增加氧分压和/或氧饱和度。抽吸压力的数值或水平取决于实际需要(按照闭合抽吸装置厂家的建议),该压力大小以能有效清除分泌物和最短…  相似文献   

13.
高红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949-5950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在救治婴儿捂热综合征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28例婴儿捂热综合征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并行人工机械通气,应用多功能呼吸机先采用IPPV(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待病情稳定后改为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SV(压力支持通气),最后用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脱机。结果成功救治24例,并发症4例。结论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是救治危重婴儿捂热综合征呼吸衰竭患者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迅速准确地建立人工气道是实施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是应用呼吸机行人工通气,治疗呼吸功能不全是一种有效方法,其重要作用是增加肺泡通气,减少病人呼吸做工,如改善缺氧状态,但只有在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的保证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现将个人对比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工通气是心肺复苏(CPR)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在行胸外按压的同时,尽快做气管内插管行合理的人工通气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我科2004—01-2006—12在心肺复苏中,人工通气时采用限制性通气,有效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在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2 86例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口的方式进行气管插管并行人工机械通气 ,多功能呼吸机先采用持续麻醉和辅助 /控制 (A/C)通气模式 ,待病情稳定后再改为间歇指令通气 (SIMV) 压力支持通气 (PSV) ,最后单用SIMV脱机。结果 成功救治 2 34例 ( 81 8% ) ,死亡 5 2例 ( 18 2 % ) ,并发症 72例 ( 2 6 9% )。结论 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是救治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工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致死性呼吸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38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致死性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急性致死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成功救治29例(80.6%),死亡7例(19.4%),并发症5例(13.9%),结论:人工机械通气是救治急性致死性呼吸衰竭唯一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报告5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中间综合征引起呼吸肌麻痹患者的抢救及护理经验。体会到在胆碱能危象消失后,仍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中间它合征,对有呼吸肌麻痹者最有效措施是迅速建立人工机械通气,加强通气期间呼吸道护理,严格掌握停止机械通气指征。  相似文献   

19.
正ICU患者病情危重,通常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急救手段和治疗方法~([1-3])。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与人工气道相关的护理问题,如: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呼吸管路冷凝水堆积、气囊漏气、呼吸管路漏气~([4])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气道分泌物的清除问题,其不仅对患者的通气效果造成影响,还会导致肺部感染的发  相似文献   

20.
胸外提-压法复苏对肺潮气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于心搏骤停患者而言,当无条件即刻建立人工气道,尤其是在经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器通气尚未实施前,尽早维持有效的肺通气极为重要。但目前有关心肺复苏(CPR)早期应急人工通气尚缺乏满意的方法。本研究中应用自行研制的杠杆吸盘式心肺复苏器,采用吸盘吸附胸廓主动提拉与按压相结合,即胸外提-压方法,对12例心跳、呼吸停止后的患者进行了潮气量的测定研究,为进一步探讨CPR早期新型通气方法和机制、提高CPR成功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