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性椎管硬膜内血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性椎管硬膜内血肿(SSD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5、58岁;均以突发性腰痛伴有双下肢疼痛、无力就诊,MRI示分别于脊柱腰段及胸腰段椎管硬膜内血肿。明确诊断后均于以手术治疗,行血肿清除术。结果:术后2例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经过6个月~1年的随访,2例患者完全康复.结论:自发性椎管硬膜内血肿发病急,症状重;MRI是确诊最可靠的手段;有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需要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2.
1988年3月~1996年6月,笔者用舒筋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O例中男90例,女170例;年龄36~70岁;发病时间3个月~1年248例,1年以上32例;左侧156例,右侧94例,双侧10例;有扭伤、牵拉伤或其它外伤原因者52例;所有病人均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和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治疗方法1.舒筋手法:病人取坐位,顺序进行:(1)水平牵引;(2)上举;(3)摸肩;(4)腋下摸背;(5)屈肘外旋;(6)伸肘外展;(7)后伸摸背;(8)旋转;(9)痛点按压弹拔;(10)按摩松解。以上10种舒筋手法医生每日或隔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根据CT显示出血量的不同,小骨窗手术23例,骨瓣开颅7例,均在发病7h内超早期采取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方法,清除壳核区的血肿。结果术后24~28h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90%者17例,〈60%8例。随访6~12个月ADL分级:生存25例,随访恢复良好11例,占36.7%;中残者8例,占26.7%;重残者7例,占23.3%;植物生存1例,占3.3%;死亡3例,死亡率10.0%。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确切保护血管、神经及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损失,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组〈7h手术者死亡率为10.0%,低于国内外报道。  相似文献   

4.
巢玉柳 《中国骨伤》1997,10(2):51-51
笔者自1989年以来采用髌顶提捺法治疗6例肩关节后脱位,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中男5例,女五例;年龄21~45岁;5例为新鲜脱位,1例为陈旧性胜位;左4例,右2例。6例均表现为伤后即有肩后剧痛,肩前方空虚,肩峰突出,常可如及凹陷的肩盂,但肩后肽骨头不易摸到,方肩畸形不明显,患臂呈内收内旋位,Dngas征阳性.肘不能贴近胸壁。X线正位片,肱骨内旋位,大结节消失,肩呷颈与防骨头下缘弧线中断;轴位片:防骨头后移。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先用理筋手法按摩患肩,理顺筋络以减轻疼痛和局部肌筋紧张度,然后术者…  相似文献   

5.
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后路手术后复治患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后路内固定术后复治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2月共收治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后路手术后复治患者15例,其中神经症状未缓解或加重、结核中毒症状持续6例,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1例,D级2例;切口窦道形成9例。经调整抗结核用药2-8周后.5例一期取出椎弓根内固定,同时行标准前路手术(经胸或经胸腹入路病灶清除、肋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1例患者未取出椎弓根内固定,直接行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术;9例先行窦道切除、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取出术,伤口愈合2周后再行标准前路手术。术后根据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的化疗1-1.5年。随访观察患者病灶有无复发、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切口均一期愈合。7例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疼痛或麻木。术中清除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测均确诊脊柱结核。8例培养出结核杆菌(57.1%),4株耐药.其中1株耐多药。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6例有神经损害的患者中2例由术前Frankel B级恢复到D级.其余神经症状均完全恢复,随访期内结核未见复发,8例随访1年以上者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结论:对后路手术后复治的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在有针对性的化疗基础上行前路彻底地病灶清除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肩肘弹力带外固定结合练功疗法治疗外伤性肩关节松弛症的治疗效果,并与肩肘吊带固定结合练功疗法进行比较。方法:80例外伤性肩关节松弛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完成随访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7~74岁,平均(48.4±21.3)岁;肩峰-肱骨头间距(acromio—humeralinterval,AHI)15—38mm,平均(22.7±10.2)mm;行肩关节肩肘弹力带固定并肩部肌肉锻炼、理疗、按摩、中药治疗。对照组(完成随访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21~72岁,平均(45.8±23.4)岁;AHU15~35mm,平均(19.4±8.1)mm;行肩肘吊带固定并结合练功、理疗、按摩、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9例(763%),好转7例(18.4%),未愈2例(5.3%);对照组治愈15例(40.5%),好转15例(40.5%),未愈7例(19.0%)。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HI平均(11.9±5.1)mm(8—19mm),对照组平均(14.2±5.4)mm(8-27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25,P〈0.01)。结论:肩肘弹力带固定并加强肩周肌肉锻炼,是治疗外伤性肩关节松弛症的安全、有效方法,疗效优于肩肘吊带固定。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淋巴结核可行内科治疗,但患者常因腹痛,腹内包块首诊外科。我院自1991~1996年7月共经外科收治肠系膜淋巴结核12例,并经病检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7~25岁。均为农民。无卡介疫苗接种史。体温:36.8℃以下2例;37.4~37.6℃8例;38℃以上2例。慢性病容,营养差7例,贫血貌6例,痛苦病容4例。体征:腹部隐痛7例,胀痛2例,绞痛2例。部位以脐周痛7例,右下腹痛2例,腹痛不固定3例。腹痛最长3个月,最短7天,均由阵发性腹痛发展为持续性。食欲下降,逐日消瘦,乏力9例;慢性腹泻2例;午后潮热,夜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诊治经验。方法患者均头部CT检查,首次检查于伤后1~3 h。正常8例,脑挫裂伤伴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7例,颅内积气5例。复查头部CT发现血肿时间22例于伤后3~6 h,4例于伤后3~7 d,4例伤后7d以后发现。其中脑内血肿22例(额叶10例、颞叶12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2例。血肿与受力点关系,直接着力12例,对冲部位18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指首次检查(CT扫描)未发现,经过一定时间后复查发现的血肿,或手术、尸检在原无血肿部位发现血肿。其产生的机理尚不清楚。结果 30例中14例有颅骨骨折及硬脑膜中动脉破裂,5例原发血肿,11例迟发性血肿发生在颅骨骨折部位。可能与血肿清除后填塞现象解除及骨折线渗血加速有关。结论对有颅骨骨折的颅内血肿患者,如血肿不在骨折线附近,或骨折线较长,原发血肿位于骨折线的一端,血肿清除后,颅内压仍高或脑膨出者,首先应排除远隔部位骨折线附近迟发血肿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SEH)及硬膜下血肿(SSSH)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自1995~2002年收治的4例SSEH及2例SSSH患者.均在静息或轻微活动后发病,发病前均无感染或服药史,其中1例63岁患者诉有高血压病史.1例65岁患者入院检查后发现患有Ⅱ型精尿病.余均否认患有其他疾病。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突发性的颈、肩、胸、背部疼痛,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大小便障碍及潴留,5例患者有抻经根放射痛症状.有3例行腰穿,压力无明显增高.均行手术治疗.手术距发病时间10~16d.平均12.5d,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4例SSEH患者行患部全椎板切除血肿清除术.2例SSSH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并硬静膜切开血肿清除,硬脊膜修补术。结果 均经MR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MRI显示椎管后方或后外方占位性病变,T1加权能特征性地反映血肿随时间发生的信号变化而最有价值.T22加权可很好地判断血肿的位置,患者预后与术前的神经功能状态及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密切相关,本组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6例患者除大、小便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外.5例患者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无明显恢复,1例SSSH患者感觉消失平面下降,右上肢肌力较前增强,结论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少见病,MRI是其首选的检查方法,应当注意的是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是治疗SSEH和SSSH.防止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关健。  相似文献   

10.
自1985年至今,我们采用手法复位,弹力松紧带肩“人”字缠绕法结合局部垫以垫因固定治疗新鲜外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病人22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8例;年龄7岁~65岁;左侧9例,右侧13例;完全性脱位15例,不完全性脱位7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0分钟~9天。材料和方法1.材料:以市售弹力松紧带,宽3~6cm,长1.5~4m,垫圈制作:取一细铁丝,外以宽胶布反复缠绕8~16层(胶布宽度与铁丝等长),再以胶布粘成一圆环状,直径1~3cm,环周再缠以纸绵或海绵。垫圈直径的大小及弹力松紧带的宽度均根据不同年龄…  相似文献   

11.
冻结肩的治疗方法较多.均有一定疗效,我们自1988年到1994年,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关节内注药加手法一次性松解治疗冻结肩3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共41肩;其中男26例,女12例;右肩27例,左肩8例,双肩3例;年龄46—68岁,平均56岁;病程4月一18月,其中4~6月22例,7-12月12例,13~18月4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肩部疼痛,不能坚持工作.影响生活;肩关节外展,外族,上举,后伸活动受限;噪突和肩峰下方有压痛,互线片示有轻度骨质密度减低改变.拍颈椎线光片排除颈源性肩关节疾患.手指端无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2.
孙国绍 《中国骨伤》2004,17(8):461-463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的原因,探讨促进愈合的方法。方法:依据我院1988年6月至2002年12月42例脊柱手术切口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对延迟愈合的原因、表现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类及讨论。结果:9例结核患者再次手术后6例愈合,1例窦道形成,2例死亡;切口裂开2例中1例经切口再缝合愈合良好,另1例经10个月长期换药切口愈合;7例切口感染者均在1个月内控制感染;9例脑脊液漏,其中8例经保守治疗愈合,1例行脑脊膜再次修补术;1例硬膜外血肿清除后愈合良好;霉菌感染2例,其中1例经病灶清除后切口愈合,另1例演变成复发性窦道炎;4例压疮去除压迫后溃疡愈合;另外8例切口延迟愈合者中止血水引起者4例,脂肪液化2例,皮肤过敏2例,均经红外线照射后切口愈合。结论:脊柱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的主要因素为医源性,大部分切口延迟愈合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存在3个月以上的窦道或溃疡需手术处理去除影响愈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横窦处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由于同时累及中颅窝和后颅窝,一般病情发展较快,不及时处理往往容易威胁生命。本院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10例骑跨横窦处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5~55岁;外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跌倒伤2例;外伤着力部位均为后枕部;血肿类型: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脑内血肿2例;10例患者中5例同时合并有对冲性额颞部的硬膜下及脑内血肿。2.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外伤后均有原发昏迷,并伴有剧烈头…  相似文献   

14.
异体骨关节移植在胫骨上段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胫骨上段骨肿瘤患者接受同种异体骨父节移植的方法并评价该办法在胫骨七段保肢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1998年9月~2003年6月埘15例胫骨上段骨肿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异体骨关节移植。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14~56岁。7例胫骨上段进展性骨巨细胞瘤.未接受化疗;8例胫骨上段恶性骨肿瘤,分别为骨肉瘤6例、梭形细胞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均接受新辅助化疗.术前1~2个疗程、术后4~6个疗程。Enneking分期:IB期7例、ⅡA期2例、ⅡB期6例。所有患者采用广泛性边缘切除.移植异体骨关节长度6~16cm,平均12c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58个月.平均27个月。接受化疗的8例胫骨上段恶性骨肿瘤无骨折,5例骨性愈合,3例骨不连,其中2例合并感染.局部复发1例,均行股骨下段截肢;Mankin评分:优2例,良2例,一般1例,差3例,优良率为50%。7例胫骨上段进展性骨巨细胞瘤,无感染和局部复发;2例骨小连.关节不稳2例,戴膝关节支具行走;Mankin评分:优3例,良2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71%。结论胫骨上段肄体骨父节移植有较高的许发症,但优势不可忽视,为胫骨上段进展性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提供可选择的保肢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为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术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有颅内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其它部位发现血肿首。DTICH发病率为1.37%。7.4%.死亡率为25%~55%。手术前后患者的意识水平、临床症状的变化和及时的CT复A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与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1例DTICH.占同期颅脑损伤患者的2.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仅占骨恶性肿瘤的4.6%[1],而脊柱的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则更为少见,国内仅个案报道。我院自1987年12月至1995年8月收治7例脊柱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25~58岁,平均43.8岁;发病部位:胸根1例,腰椎4例,骶椎2例。临床表现:全身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及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均有腰背痛史并逐渐加重。6例患者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的放射痛。典型X光片显示病变椎体压缩,密度减低或清骨性破坏。入院时诊为脊柱肿瘤3例,脊柱结核2例,腰椎间盘突出2例。入院后均手术活俭或穿…  相似文献   

17.
肩周炎亦称粘连性关节囊炎。一般与老年性组织变性。合并慢性损伤或受凉有关。由于向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关节囊组织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而导致肩痛和肩活动受限U]。近年来,X以不m运动疗法配合远红外治疗肩周炎47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IIB床资料本组患者共472例,男204例,女268例,男女之比为1:1.3。年龄:3O%以F8例;30~40岁20例;40~50岁154例;50~60岁214例;60岁以上70例。部位:右肩208例;左肩212例;双肩52例。共524肩。观察时根据病程分为:小于6个用;6~12个月;大于12个月。根据肩关i?功…  相似文献   

18.
李驱虎 《中国骨伤》2000,13(10):627-627
自 1993年 7月至 1998年 5月 ,采用拔伸牵引配合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 48例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   48例中男 2 8例 ,女 2 0例 ;年龄 2 3~ 6 7岁。神经根型 2 5例 ,椎动脉型 11例 ,交感型 6例 ,混合型 8例。病程最长 14年 ,最短 1周。2 治疗方法2 1 放松肌肉 患者取坐位 ,医者站于患者身后。先以指压法点压风池、风府、肩、肩井、曲池、颈根等穴 ,然后用按、揉、、拿捏、拍打等手法对颈肩背部进行分筋理筋 ,使肌肉放松。2 2 拔伸牵引 医者双手托住患者下颌及后颈处用力向上拔伸 ,以患者臀部刚好离开坐椅为度 ,体重太重者可…  相似文献   

19.
骨盆肿瘤的切除与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盆不同部位肿瘤的最佳切除术式及其功能重建方法。方法1999年1月-2006年12月,对48例骨盆肿瘤患者进行骨盆肿瘤切除及重建手术。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4~72岁,平均45.1岁。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36例。肿瘤累及Ⅰ区14例,Ⅱ区11例,Ⅲ区12例,Ⅳ区3例:肿瘤侵犯2个及以上区域8例。手术治疗术式选择:良性肿瘤予以刮除或边界切除,或加植骨;恶性肿瘤予以广泛切除或边界切除,植骨或不加植骨;对于累及髋臼部位肿瘤,采取肿瘤切除后行半盆置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关节功能。结果12例骨盆良性肿瘤术后获随访12~72个月,均恢复较好的行走功能,1例半年后局部复发,放弃治疗。36例恶性肿瘤术后获随访6~72个月,其中生存6~12个月2例(5.6%),12~24个月2例(5.6%),24~36个月6例(16.7%),36~72个月14例(38.8%),72个月以上12例(33.3%)。21例行边界切除患者,未出现局部复发。28例(77.8%)恢复正常行走功能。21例行边界切除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静脉血栓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半盆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1例,经相应治疗已明显好转。结论根据肿瘤部位确定切除及重建手术,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喻利萍 《护理学杂志》1997,12(6):344-344
税器刺伤脊髓致不全截瘫,传统治疗方法是以尽早手术清除椎管内与血肿,解除脊髓压迫,恢复功能。我院1986~1995年用硬膜外封闭注射治疗锐器刺伤脊髓致不全截瘫8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8例男患者,年龄22~54岁,平均38岁。被匕首、冲担、水果刀和钢针等锐器刺伤。部位L1-L21例,L2~L35例,L4-L52例,均伴有肢体不全截瘫。其中2例排尿困难,1例双下肢剧痛,5例双下肢麻胀,常出现肢体抽搐。下肢肌力1级2例,Ⅱ级1例,Ⅲ级3例,Ⅳ级2例。皮肤病触觉过敏5例,迟钝3例。2例MRI示肯髓部分裂伤,谁管内血肿。根据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