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沙参及其伪品丝石竹的鉴别杨望生(江西省新干县药检所新干331300)关键词南沙参,丝石竹,鉴别南抄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lora,tetra-phyLLa(Thunb.)Fisch.或杏叶沙参Adenophorastric-taMiq...  相似文献   

2.
经调查鉴定,川产商品天南星原植物有7种1变种,主流品种是天南星Arisaemaerubescens及异叶天南星A.heterophylum,其次是刺柄南星A.asperatum、川中南星A.wilsoni和螃蟹七A.fargesil,并制订了原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由跋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搞清古本草中由跋的植物基原,经本草考证,认为唐代《新修本草》与明代《本草纲目》的由跋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掌叶半夏)Pineliapedatisecta的幼小块茎(四周无子块茎),而清代《植物名实图考》的由跋则为同科植物的滇南星Arisaemayunnanense。  相似文献   

4.
剑叶龙血树含树脂木材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剑叶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的树脂作为血竭使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表明本品与目前的进口血竭作用相似,作为广西血竭,已批准试产(一癸新药)。本文对其资源,形态组织学、理化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茶芎中两个二聚苯酞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伞形科植物茶芎Ligusticumsinensecv.chaxiong的根茎中首次分离到2个二聚苯酞类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分析鉴定为Z,Z'-6,6'7,3'a-diligustilide和Z-6,8',7,3'-diligustilide。  相似文献   

6.
当归饮片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袁久荣  容蓉  杨东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0):601-603
目的:研究当归Angelicasinensis饮片挥发油成分的组成,为四物汤配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当归饮片挥发油,以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成分。结果:自当归头饮片挥发油中检测到88个峰,鉴定了其中42种成分,占挥发油组成的51.34%;全当归饮片挥发油中检出94个峰,鉴定了其中54种成分,占挥发油组成的90.86%。结论:首次研究了当归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7.
张嘉岷  陈耀祖 《中草药》1996,27(A09):48-49
从拟缺刻乌头Aconitum sinonapelloides W.T.Wang根中首次分得6个二萜生物碱,鉴定为crassicaulineA(I)、展花乌头碱(chasmanine,Ⅱ)、foresaconitine(Ⅲ),滇乌碱(yunaconitine,Ⅳ)、沙柯乌头碱(sachaconitine,V)、塔拉替胺(talatisamine,Ⅵ),均属C19类型二萜生物碱。  相似文献   

8.
四种商品菟丝子的性状鉴别研究郭澄,苏中武中药菟丝子来源于菟丝子属(CuscutaL.)植物的种子,性状相似。对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收集到的69件菟丝子商品进行了鉴定,国内形成商品的来源于4个种: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南方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杨属Populus3种中药进行正本清源。方法:本草考证。结果与结论:白杨的原植物是杨属植物山杨P.davidiana;胡桐泪是胡杨P.euphratica的树脂在土中存留多年后而形成的块状物;青杨的原植物为青杨组Sect.Tacamahaca植物。同时纠正了现代文献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大蒜素对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氚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和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前列环素(PGI)及环磷酸腺苷(cAMP)的测定,观察了大蒜素对SM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素有抑制SMC增殖的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大蒜素可能通过增加SOD活性,降低LPO水平,升高PGI,cAMP水平(均<0.05~0.01),从而抑制SMC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国家资源普查收集的产自10个省市的58批桔梗样品进行性状鉴别,测定其浸出物、桔梗皂苷D的含量,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梯度洗脱,建立不同产地桔梗样品HPLC指纹图谱。结果:58批桔梗样品中有2批表面色泽,7批大小,11批断面特征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浸出物、桔梗皂苷D的含量的总不合格率为36.20%;建立了58批桔梗样品的特征指纹图谱,共找到17个共有峰;四川省桔梗样品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3个方面均较高,重庆市、湖南省桔梗样品3个方面均较低;对58批不同产地桔梗进行了聚类分析及性状、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和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不成正向相关,但样品中浸出物含量以及各成分含量的差异与样品性状特征(皮部)具相关性。结论:所鉴别的性状特征,测定的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以及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为优质桔梗的筛选,新版《中国药典》标准的修订以及桔梗质量评价,提供更全面、真实、具代表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细辛商品药材的基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28省市收集到细辛商品药材158份,发现其中仅3/4来源于中国药典品种,其余1/4来源于非中国药典品种。11l份来源于北细辛,在26省市使用;25份来源于单叶细辛,在10省区使用;另22份来源于华细辛、杜衡等9种植物。  相似文献   

13.
18种瓜蒌皮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搞清全国瓜蒌皮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资料及到全国30省、市、区实地调查。结果:弄明全国使用过的瓜蒌皮,计栝楼属植物15种,木鳖属及西瓜属植物各1种,西番莲科蒴莲属植物1种。结论:市场的主流商品为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或双边栝楼T.rosthorni的果皮;主要混淆品为湖北栝楼T.hupehensis的果皮。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绿体psbA-trnH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宏意  袁林林  饶秋红  李威  严寒静 《中草药》2018,49(5):1146-1149
目的采用叶绿体基因psbA-trnH间隔区序列探讨不同产地何首乌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分别提取7省区15个居群116份何首乌样品的总DNA,经PCR扩增psbA-trnH间隔区序列,纯化后测序,采用MEGA 6.06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何首乌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0.187,最大似然法系统树中何首乌15个居群样品聚为2支。结论何首乌的遗传变异较显著,psbA-trnH序列可作为道地种源德庆种源与其他种源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特异性PCR方法鉴别乌梢蛇及其混淆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的乌梢蛇药材DNA分子标记鉴别方法。方法根据乌梢蛇及10种常见混淆品线粒体12SrR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专用于乌梢蛇的鉴别引物HWL-1和HWH-1,用不同的复性温度PCR扩增,确立特异性反应条件,并利用此方法鉴别从市场上购买的各种乌梢蛇药材。结果PCR结果是在65℃复性温度下,正品乌梢蛇得到约320 bp的扩增带,而混淆品在同样的条件下无扩增带。为检验该方法的准确性,对市售乌梢蛇炮制品随机选取13块进行PCR鉴别验证,其中正品9块,混淆品4块,检出率达100%。结论所设计的鉴别引物对正品乌梢蛇有高度的特异性。PCR方法稳定性高,同种不同个体间的种内差异对鉴定结果无影响。本方法简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
含当归中成药的DNA提取及其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含当归中成药的DNA提取方法,并利用叶绿体trn L-F基因及当归特异分子标记对当归中成药进行鉴定。方法:采用传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法,磁珠法以及改良CTAB法对10种含有当归成分的中成药进行DNA提取,利用微量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所得总DNA的完整性、纯度和浓度。对10份当归中成药的trn L-F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当归特异鉴别分子标记对10种当归中成药中的当归成分进行分子鉴别。结果:利用改良CTAB法获得了纯度较高,质量较好的DNA。10种中成药中当归的trn L-F序列与正品当归序列相似度为99.88%~100%,系统发育树显示10份中成药中的当归与正品当归聚为一类。利用当归特异性鉴别分子标记进行验证,10种中成药DNA样品均能得到明亮的扩增条带。结论:改良CTAB法可以有效提取当归中成药中的基因组DNA。利用trn L-F序列和当归特异性鉴别分子标记,成功对10份市售当归中成药进行了分子鉴别,为当归类中成药的分子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丹参药材农药残留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并为制定丹参农残含量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建立检测144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85种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所收集的来源于安徽、山西、河南、河北及四川省的40批丹参样品中农药残留量,并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丹参项下含量测定的规定对其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SAS 8.2软件分析研究丹参农药残留量与丹参酮类、丹酚酸B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40批丹参样品中有20批检测出有农药残留,均为非禁用或限用农药。其中19批检出草克净/嗪草酮,3批检出氟乐灵,8批丹参样品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成分含量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草克净/嗪草酮的残留量与丹参酮类、丹酚酸B均没有相关性。结论:丹参药材栽培过程中存在非常普遍的农药使用情况,使用地区广泛,农药的种类趋于一致。草克净/嗪草酮的使用对丹参中丹参酮类、丹酚酸B的生成和代谢没有影响。该研究为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及为丹参农残含量标准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个不同品种甘草多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甘草多糖含量定量的测定方法,为评估甘草药材的质量提供方法.[方法]甘草样品经95%乙醇除去小极性的杂质后,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再通过多步除杂质得精制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甘草多糖与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并以此测定不同品种甘草药材中多糖的含量.[结果]三个不同品种间甘草生药中甘草多糖的含量为光果>胀果>乌拉尔.乌拉尔甘草多糖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3%,RSD为1.63%.[结论]此方法简便可行,甘草多糖供试液在4h内显色稳定,重复性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高,可作为甘草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长年限野生与栽培黄芩的药材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鉴别黄芩的生长年限、区别野生及栽培黄芩的依据,为黄芩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性状组织学研究方法,对5个省(区)12个产地45个编号共87份不同生长年限的栽培和野生黄芩标本和7个省(区)共22份黄芩商品药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野生黄芩与一、二年生栽培品(商品多见)横切面观的导管排列方式不同。野生黄芩导管为切向排列;栽培一年生品为径向排列,二年生为团状排列。首次发现黄芩根中存在年轮结构。根据主根形状、色泽、栓皮、残留茎基和枯心等性状特征,以及导管的排列方式、木质部木栓细胞环、年轮等组织学特征可区别野生和栽培黄芩并判断其生长年限。结论:建立了不同生长年限的野生和栽培黄芩的性状组织学鉴别方法,并首次发现黄芩组织中可观察到年轮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远志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AFB1、AFB2、AFG1、AFG2)的污染情况及贮藏过程中黄曲霉菌的变化。方法 收集12批不同产地的远志药材,采用性状、显微及DNA分子鉴定方法对其表面的黄曲霉菌进行鉴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其黄曲霉毒素含量;通过稀释平板法观察远志在北京贮藏6个月以来其表面黄曲霉菌的变化情况。结果 12批远志药材表面均分离鉴定出了黄曲霉菌,且全部检出黄曲霉毒素,其中33.3%的样品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远志项下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总量的限定标准。结合北京的气候条件分析,在温度、湿度较高的夏季,远志表面的黄曲霉菌数量最多,在温、湿度较低的秋冬季节,远志表面的黄曲霉菌数量较低。结论 远志表面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贮藏条件的温度、湿度变化对远志表面的黄曲霉菌数量有很大影响,可作为优化远志贮藏条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