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为科学开展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7年8-10月对某社区117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患病情况,并采用SF-36量表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调查患者生命质量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信息,分析患者的生命质量、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及关系。结果 117例调查对象生命质量总分为(620.09±113.95)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理职能(87.39±26.99)分、生理功能(85.98±13.59)分、社会功能(85.47±17.88)分、活力(82.91±29.88)分、情感职能(75.21±15.91)分、精神健康(74.94±15.63)分、躯体疼痛(66.47±17.67)分、总体健康(61.71±16.88)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得分率为62.61%,各维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营养行为72.02%、人际支持行为62.61%、生命欣赏行为61.54%、健康责任行为61.0%、压力处置行为60.85%、运动行为60.75%。 经逐步回归分析,在调整了年龄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影响后,生命欣赏行为(β=6.388,P=0.008)和运动行为(β=5.298,P=0.024)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正相关。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执行不理想;运动行为及生命欣赏行为影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应采取健康教育干预重点提高运动行为及乐观心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健康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知信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海南省中医院就诊且建立健康档案的20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干预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健康管理,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脑卒中知信行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结果 干预前两组脑卒中知信行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健康管理干预后,干预组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和KAP总分分别为(26.65±3.89)、(36.86±5.33)、(34.67±5.26)、(98.18±15.16)分,对照组分别为(14.17±1.94)、(22.81±3.11)、(23.59±3.49)、(60.47±8.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91、23.313、17.802、22.107,P<0.05)。健康管理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55.24±5.67)分,对照组为(46.42±4.7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02,P<0.05)。知信行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总分呈正相关关系(r对照组=0.187,P<0.05;r干预组=0.198,P<0.05)。 结论 健康管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相关知识,改变其态度和行为,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医院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朱瑞芳  杨利民  刘炜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2):1513-1515
目的 通过了解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现状及特点,探索健康促进行为与社会资本两者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旨为开发符合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社会环境特征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问卷调查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62名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是否患共病、烟酒史、社会资本及健康促进行为模块。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探索影响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因素,并利用Person相关分析探索社会资本与健康促进行为间的相关性。 结果 262名调查对象健康促进行为平均得分为(114.95±11.99),社会资本平均得分为(42.76±6.41);且社会资本总分(r=0.387, P<0.001)、社会资本各维度得分均与健康促进行为总分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个人社会资本(b'=0.179)、家庭社会资本(b'=0.241)与社团社会资本(b'=0.135)会影响健康促进行为(P<0.05)。 结论 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社会资本水平与其采取健康促进行为的可能性变化方向一致,且个人、家庭及社团社会资本会通过人际支持及人际网络等形式作用于患者的健康信息获取方式,进而促进其采取健康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提高该人群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青岛市接受CD4+T细胞检查的HIV感染者中MSM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和中文版生活质量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抽取98名MSM中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中生理领域评分(15.41±2.79)分,心理领域评分(16.06±2.96)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15.63±3.04)分,环境领域评分(16.01±2.99)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在生活质量的不同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研究因素在生活质量的不同领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利用度是MSM中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应加强对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较低的MSM中HIV感染者的关注和帮助,重视其自我效能感建立,加大对其社会支持的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而提高该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安徽省六安老区学龄前儿童生活质量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有效指导儿童保健工作。方法 2016年5-7月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OL 4.0中文版对2 512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生理、情感、社会和角色功能四维度及总得分5~6岁均高于3~、4~岁年龄组(P<0.05);2)正常儿童生活质量指标得分高于患慢性病和近两周患病或受伤儿童(P<0.01);3)有母亲陪伴的儿童所有生活质量指标都高于没有母亲陪伴的儿童(P<0.01);4)有住房的儿童得分高于租房的儿童(P<0.01);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生活质量4个维度有显著影响的有 4个因素,分别为最近两周是否患病或受伤、慢性病、年龄以及是否与母亲住一起(P<0.05或<0.01)。结论 影响3~6岁儿童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儿童的健康和有无母亲陪伴。因此,加强儿童保健,宣传亲子关系对提高老区儿童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东莞外来工生理健康生存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东莞740名外来工,采用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测量量表(36-Item Short Form, SF-36)调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东莞市外来工生理健康生存质量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东莞市外来工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得分为(57.99±10.63)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营养状况、饮酒、熬夜、居住条件满意度、疾病及经历负性事件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10)。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检验(F=11.172,P<0.000 1,R2=0.243)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满意度和疾病(P<0.05)影响生理健康生存质量。 结论 家庭人均月收入、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满意度和疾病为外来工生理健康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兰州市和陇西县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形成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对3~8岁学生家长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及学生食品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总形成率为67.45%,各行为形成率在22.41%~90.18%之间。兰州市的学生行为得分[(7.57±0.94)分]高于陇西县[(6.98±1.15)分],女生[(7.39±1.04)分]高于男生[(7.27±1.09)分],少数民族[(7.67±0.85)分]高于汉族[(7.30±1.0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家长知识得分、家长行为得分、居住地和学生性别与学生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学生的年龄和民族与学生行为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总形成率较低,家长应丰富食品安全知识,规范自身食品安全行为,与学校一起督促学生形成健康的食品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兰州市和陇西县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形成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对3~8岁学生家长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及学生食品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总形成率为67.45%,各行为形成率在22.41%~90.18%之间。兰州市的学生行为得分[(7.57±0.94)分]高于陇西县[(6.98±1.15)分],女生[(7.39±1.04)分]高于男生[(7.27±1.09)分],少数民族[(7.67±0.85)分]高于汉族[(7.30±1.0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家长知识得分、家长行为得分、居住地和学生性别与学生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学生的年龄和民族与学生行为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总形成率较低,家长应丰富食品安全知识,规范自身食品安全行为,与学校一起督促学生形成健康的食品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上海市大学生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3所大学高血压患者,对抽中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经过改良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II(HPLP-II)。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健康促进方式总得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582例上海市在校大学生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其中A大学184例、B大学202例、C大学196例,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0.12 ± 1.63)岁。男女比例为3.41∶1。大学一年级232例、二年级147例、三年级165例、四年级38例。以汉族为主,550例,占94.5%。上海市大学生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得分为(129.01 ± 21.02)分,得分为一般者312例,占54.6%。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分别为运动锻炼行为(17.82 ± 4.84)分、健康责任行为(19.14 ± 5.30)分、压力管理行为(20.29 ± 4.30)分、饮食营养行为(21.72 ± 4.45)分、自我实现(24.74 ± 4.67)分和人际关系行为(25.31 ± 4.72)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接触健康促进类相关课程(标准回归系数=0.226)和母亲文化程度(标准回归系数=0.335),可共同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19.7%的变异量。结论 上海市大学生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一般水平,母亲文化程度、接触健康促进类相关课程为影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普及健康促进相关知识改善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月采取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并调查了徐汇、长宁、黄浦、闵行和奉贤5个区的5所普通公立初级中学学生3 108名,采用自编问卷和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情况以及生活方式等。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 021份,上海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问卷因子分均大于3分,除睡眠状况评分以外,其余各因子优于全国水平(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个人特征中,男生在睡眠状况、体育锻炼以及生活满意度的评分优于女生(P<0.01),而女生则在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方面优于男生(P<0.01);独生子女的饮食、卫生习惯评分优于非独生子女(P<0.01)。家庭因素方面,核心家庭学生的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均高于非核心家庭者(P<0.01);父母无不良嗜好的初中生在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均要优于有不良嗜好者(P<0.05)。学校因素中,不同学习压力、不同学习氛围的学生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学习氛围、年级、学习压力、学校所在区县、家庭经济、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父母不良嗜好等因素对初中生生活方式有较强的影响作用(P<0.05),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122.413,P<0.01,R2=0.374)。 结论 初中生生活方式受个体、家长和学校等多维度影响,应建立综合性的干预机制,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黄石、荆门地区产后妇女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母乳喂养率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7年12月—2018年3月在湖北省黄石市、荆门市的三所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产妇社会人口特征、孕产相关资料、母乳喂养相关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1 023名产妇纳入分析,平均年龄(29.0±5.7)岁。已婚占98.3%,初产占54.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3.9%。研究对象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45.5±12.3)分。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当前不存在乳腺问题(B=2.08,P=0.036)、有母乳喂养经历(B=3.62,P<0.001)、家人提供母乳喂养指导或经验(B=3.20,P=0.001)、丈夫支持母乳喂养(B=5.87,P=0.001)及产后30 min内有医护母乳喂养帮助(B=3.02,P=0.003)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更高。结论 产后妇女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可能与其健康状况、母乳喂养经历、社会支持及母乳喂养卫生服务有关。应对产后妇女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加强母乳喂养卫生服务提供,以提高其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西安市新城区社区学龄前儿童常见不健康饮食行为特征,并系统分析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因素,为规范学龄前儿童良好的进食行为、促进学龄前儿童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8-12月选取西安市新城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6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进行,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饮食行为影响的因素。结果 西安市社区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不健康饮食行为是挑食、主动进食能力差、不良进食习惯等。不同性别的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及过饱响应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0,2.024,3.707,P<0.05)。抚养人教育背景不同,儿童挑食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6,P=0.026)。抚养人身体状况不同,儿童主动进食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2,P=0.007)。家庭常住人口数不同,学龄前儿童的挑食行为,不良进食习惯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2,3.515,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因素依次为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常驻人口数、体重指数及抚养人教育背景。结论 加强抚养人知识储备和健康抚养观念的建立,家庭成员统一抚养观念,减少肥胖/超重儿童不良进食习惯,是培养学龄前儿童健康饮食行为,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及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改善留守儿童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20年9月抽取本地区某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208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评价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评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 留守儿童PedsQL4.0量表结果总分为(80.52±9.58)分,MHT测验结果显示总分为(8.27±0.99)分。留守儿童生存质量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总分的因素有照顾者受教育程度、有无兴趣爱好、与父母联系频率、父母外出务工时间(β=3.122、4.057、2.524、-2.018,P<0.05)。结论 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照顾者受教育程度、有无兴趣爱好、与父母联系频率、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晚期癌症患者抑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应用自编病情知晓情况条目、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中国生活质量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PHQ-9)对湖南省肿瘤医院宁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27名居家晚期癌症患者的病情知晓情况、疼痛、生活质量、抑郁状况进行评估。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晚期癌症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果 227名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平均为(33.09±5.37),疼痛评分平均为(6.76±1.35),有164例(72.3%)晚期癌症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质量和是否知情目前已处临终关怀阶段是晚期癌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对于生活质量差、知情目前已处临终关怀阶段的患者,需加强对抑郁情绪的关注、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躯体伤害恐惧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其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幼儿园中3~6岁全部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共969例,其中男504例,女465例。研究工具为自编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结果 躯体伤害恐惧阳性检出75例(7.73%),其中男性33例(6.5%),女性42例(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1,P>0.05);躯体伤害恐惧得分女性(7.15±4.89)显著高于男性(6.50±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0,P=0.028)。多因素分析显示,非剖宫产(OR=2.063,95%CI:1.128~3.772,P=0.019)、母亲焦虑得分(OR=1.074,95%CI:1.024~1.125,P=0.003)是学龄前儿童躯体伤害恐惧的危险因素,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的语言认知因子得分(OR=0.912,95%CI:0.873~0.952,P<0.001)、社会生活能力总分(OR=0.961,95%CI:0.936~0.988,P=0.00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躯体伤害恐惧在学龄前儿童较常见,与母亲焦虑、家庭养育环境及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有关。因此,早期进行家庭养育干预可以防止幼儿躯体伤害恐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中晚期胃癌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化疗耐受性的关系。 方法 通过应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PHQ-9)对唐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203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抑郁情绪进行评估。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中晚期胃癌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不良反应分度标准评价中晚期胃癌患者化疗耐受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抑郁情绪与化疗耐受性的关系。 结果 203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抑郁情绪PHQ-9平均得分为(12.62±3.19)分,其中82例存在抑郁情绪,占比40.3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居住地、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分期、是否存在远处转移、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是中晚期胃癌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P<0.05);中晚期胃癌患者抑郁情绪PHQ-9得分与化疗耐受性食欲减退、恶心、骨髓抑制评分呈正相关(P<0.05)。 结论 中晚期胃癌患者存在高抑郁发生率,对于居住在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家庭月收入较低、自费支付医疗费用、疾病晚期、存在远处转移、伴有自我感受负担、焦虑的患者应注意加强对抑郁情绪的评估与干预,有利于增强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与主观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方法 在2017年1月至12月,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全区30家社区服务中心的602例精神分裂症居家患者进行一般问卷调查、生活质量及自我病耻感调查。根据自我病耻感总分均分为界,所有患者分为自我病耻感高组及自我病耻感低组,采用SPSS17.0分析两组人口学特征构成的差异,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自我病耻感得分差异,分析自我病耻感与主观生活质量关系。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男:女,53.4% vs.45.0%,t=4.096,P=0.043)、婚姻状况(离婚鳏寡:未婚:已婚,9.1% vs.55.2% vs.35.7%, χ2=6.310,P=0.043)、病程 (<6年:6~10年:11~15年:16~20年:>20年,4.5% vs.16.5% vs.19.27% vs. 20.1% vs. 39.7%, χ2=12.063,P=0.007)、住院次数 (0次:1次:2次:3次:4~次,36.9% vs.23.6% vs.17.8% vs.12.5% vs.9.3%, χ2=12.087,P=0.017)等方面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状况、发病年龄、精神科药物等方面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社区患者主观生活质量得分与自我病耻感得分呈正相关(r=0.462,P<0.001),即自我病耻感越高生活质量越低。依据自我病耻感总分均值分为自我病耻感高组和低组,病耻感高组的主观生活质量得分(38.28±13.12)均高于病耻感低组(25.50±11.15)(t=12.51,P<0.001);依据生活质量总分均值分为生活质量低(得分高)组和高(即得分低)组,生活质量低组的自我病耻感高于高组(t=10.79,P<0.001)。 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越高,主观生活质量越低,当考虑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时,要考虑自我病耻感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150例进行社会支持量表(SSRS)测定,根据评分结果将其分为高社会支持组(总分>45分)与低社会支持组(总分<35分),测定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问卷(MCMQ)、治疗依从性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SSRS总分处于常模35~45分之间者23例,占15.33%;>45分的高社会支持者35例,占23.33%;<35分低社会支持者92例,占61.33%。高社会支持组SAS评分(29.00±5.81)、SDS评分(54.36±6.31)、回避(16.10±2.58)及屈从(10.90±3.06)评分均显著低于低社会支持组的SAS评分(39.30±7.54)、SDS评分(61.27±6.73)、回避(20.02±2.91)及屈从(14.10±2.68)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93、5.257、6.989、5.778,均P<0.05)。面对评分、SF-36各项因子评分(躯体疼痛除外)均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82、6.666、2.423、2.391、2.039、2.959、4.184、4.741,均P<0.05);高社会支持组治疗总依从率94.29%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组的76.09%(χ2=5.479,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程度密切相关,加强社会支持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积极应对态度及治疗依从性,促其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广州市特殊儿童社会能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354名特殊儿童父母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市特殊儿童社会能力偏低,总社会能力得分平均为(8.10±4.30) 分。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照顾者文化程度(β=-0.213,P<0.001)、儿童性别(β=0.118,P=0.018)及是否在普校就读过(β=-0.214,P<0.001)对社会能力总分有影响;是否在普校就读过(β=-0.183,P<0.001)、家庭结构(β=-0.135,P=0.010)对活动能力有影响;照顾者文化程度(β=-0.224,P<0.001)、儿童性别(β=0.130,P=0.011)及是否在普校就读过(β=-0.169,P=0.001)对社交能力有影响;儿童年龄(β=0.268,P<0.001)、家庭居住地(β=0.264,P<0.001)及是否在普校就读过(β=-0.143,P=0.003)对学校能力有影响。结论 针对特殊儿童社会能力各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活动、社交、学校等方面着手,制定有效的社会能力培养方案,可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提高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研究乌鲁木齐市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联,为强化育人阵地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高校学生管理人员547人,运用职业倦怠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其心理状况、应对策略及社会支持情况。 结果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检出率80.44%,积极应对得分(23.40±7.61)分,社会支持得分(33.20±14.77)分,年龄、工龄、学历、岗位、职务、职称、平均下班时间、每月休整日、社会支持水平、应对倾向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以及总分上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支持、积极维度、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得分均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r=-0.946~-0.612,均P<0.001),消极维度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r=0.701~0.742,均P<0.001);逐步线性回归显示工龄、学历、应对倾向、平均下班时间、岗位、职务、每月休整日、职称、社会支持水平是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虽普遍存在,但其所处的社会支持情况及应对策略比较良好,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及组织关怀,优化考核内容,促进健康心态,进而保障高校育人质量及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