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1月采用新辅助化疗(NACT)+手术+放疗的44例ⅠB2期~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并选择同期52例ⅠB2期~ⅡB期行手术+放疗的患者(对照组)做对比研究。结果44例行NACT患者中,CR 6例(13.64%),PR 21例(47.73%);SD 13例(29.55%),PD 4例(9.09%),总有效率为61.36%(27/44);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毒性、脱发等,均可耐受,未影响手术治疗。96例术后全部作病理检查,治疗组2例(4.55%)切缘阳性,7例(15.91%)盆腔淋巴结阳性;对照组14例(26.92%)切缘阳性,20例(38.46%)盆腔淋巴结阳性,两项指标两组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9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组44例患者中,41例(93.18%)存活3年,38例(86.36%)存活5年;对照组52例患者,45例(86.54%)存活3年,35例(67.31%)存活5年,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ⅠB2期~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且NACT+手术+放疗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IL-17和Foxp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原发初诊经病理证实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实验对象,术前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IL-17与Foxp3所占比例及CD3、CD4、CD8、CD56的表达。组织标本为术中立即取材,SP法测定IL-17及Foxp3表达。选取20例良性肿瘤患者瘤旁正常口腔黏膜作组织对照。实验分为A(Ⅰ、Ⅱ期鳞癌患者)、B(Ⅲ、Ⅳ期鳞癌患者)、C(健康者)三组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A、B组外周血CD4+IL-17+ 细胞、CD4+Foxp3+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C组, IL-17+、Foxp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72,P<0.05),其中B组CD4+IL-17+、CD4+Foxp3+细胞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5)。与C组相比,A、B组外周血中CD3+和CD4+细胞的百分率、CD4+/CD8+的比值降低,CD8+细胞的百分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17、Foxp3在A、B组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组,在A组中阳性表达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癌组织中IL-17与Foxp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86,P<0.05)。结论 IL-17及Foxp3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CD44v6、survivin和β-Catenin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两步法检测7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蜡块标本的中CD44v6、survivin和β-Catenin的表达状况,行生存分析研究各因素对BAC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CD44v6、survivin在Ⅲ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β-Catenin在低分化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的阳性率(P<0.05)。CD44v6和survivin表达阳性的BAC患者总体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CD44v6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7,P<0.05)。单因素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均显示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TNM分期、N分期和肿瘤直径均为BAC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分层分析显示CD44v6阳性的有淋巴结转移组BAC患者生存期低于阴性者;CD44v6阳性的Ⅲ期BAC患者生存期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CD44v6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 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和N分期都是BAC预后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有营养风险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期间中性粒细胞缺乏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有营养风险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337例。随机分为未预防性使用药物组112例(对照组)、预防性使用rhG-CSF治疗组112例(rhG-CSF治疗组)和预防性使用PEG-rhG-CSF治疗组113例(PEG-rhG-CSF治疗组)。观察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的比值。结果 对照组、rhGCSF治疗组和PEG-rhG-CSF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67.97%、41.57%和37.98%(P<0.05);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2.39%、14.25%和11.14%(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分别为3.55%、1.84%和1.21%(P<0.05);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1.27±0.44、1.32±0.52和1.49±0.25(P<0.05)。PEG-rhG-CSF治疗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和中性粒细胞值从最低值到2.0×109/L以上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和rhG-CSF治疗组(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PEG-rhG-CSF能降低有营养风险的局部晚期NSCLC化疗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CEA mRNA及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对胃肠道癌转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和S-P免疫组化法进行研究。结果62例胃、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EA mRNA RT-PCR检测阳性表达率为43.5%(27/62),对照组测定均为阴性。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46.7%(29/62)。Ⅰ+Ⅱ与Ⅲ+Ⅳ期胃肠道癌患者之间CEA mRNA、CD44v6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D44v6、CEA mRNA的表达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1)。外周血CEA mRNA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CEAmRNA是判定胃肠道癌微转移的敏感指标,与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密切相关,均可作为胃肠道癌的预后判断指标,对临床正确分期及综合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化疗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状态的关系及其对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分别检测紫杉醇、顺铂对A549与HCC827细胞的24 h半数抑制浓度(IC50);比较紫杉醇、顺铂单独及联合作用于A549与HCC827细胞杀伤作用的差异;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紫杉醇、顺铂作用前后A549与HCC827细胞化疗相关基因(BRCA1、ERCC1、TUBB3)的表达水平。结果 紫杉醇对A549与HCC827细胞24 h的IC50分别为100和70 μg/ml,顺铂对两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40和50 μg/ml。单独作用时,紫杉醇对HCC827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A549细胞(P<0.05);顺铂对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HCC827细胞(P<0.05);紫杉醇和顺铂联合作用对A549和HCC827细胞的杀伤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表现为单纯相加作用(Q=1.03, 1.06)。HCC827细胞中BRCA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A549细胞(P<0.05);顺铂作用于A549细胞后,其ERCC1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紫杉醇、顺铂单独作用对EGFR野生型与突变型肺腺癌细胞杀伤作用有明显差异,而两者联合无明显差异,可能与BRCA1基因的表达有关;EGFR野生型比突变型肺腺癌细胞更容易对顺铂出现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行胃癌D2根治术+No.14v组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因素,Cox回归分析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5.0%(18/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orromann分型Ⅲ~Ⅳ型(OR=81.508,95%CI:4.805~1 382.635,P=0.002)、远处转移(OR=11.494,95%CI:1.085~121.723,P=0.043)和TNM分期Ⅲ~Ⅳ期(OR=8.101,95%CI:1.355~48.437,P=0.005)是影响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No.14v组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低于非转移组(22个月 vs 33 个月,χ2=22.737,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o.14v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2.881,95%CI:1.222~6.793,P=0.016)。 结论 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Borromann分型Ⅲ~Ⅳ型、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Ⅲ~Ⅳ期是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nm23-H1与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nm23-H1与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7例NSCLC 标本中nm23-H1、CD44v6的表达.结果全组nm23-H1阳性率为62.6%(92/147),其中Ⅰ+Ⅱ期与Ⅲ+Ⅳ期,N0组与N1~3组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腺癌与鳞癌,生存期低于3年组与生存期超过3年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D44v6阳性率为63.9%(94/147),其中Ⅰ+Ⅱ期与Ⅲ+Ⅳ期,N0组与N1~3组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鳞癌与腺癌,生存期低于3年组与生存期超过3年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nm23-H1(+)CD44v6(-)者的预后明显好于nm23-H1(-)CD44v6(+)(P<0.01).结论 nm23-H1和CD44v6的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预后密切相关,与P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nm23-H1(+)CD44v6(-)者比nm23-H1(-)CD44v6(+)的预后佳.  相似文献   

9.
CD44v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宫鳞癌,32例宫颈腺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CD44v6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类型无关;无论宫颈腺癌或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灶大小无关(P>0.05)。结论:CD44v6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对早期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判断宫颈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ruppel样因子6(KLF6)、p21蛋白表达与中晚期(Ⅱb-Ⅲb)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08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均行同步放化疗,根据病变好转情况分为放化疗敏感组81例和放化疗不敏感组27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组织中KLF6、p21蛋白水平,分析二者表达与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敏感性及3年总生存率(OS)的关系。结果:放化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化疗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LF6蛋白低表达患者同步放化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高表达患者(P<0.05),p21蛋白低表达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KLF6、p21蛋白表达与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放化疗敏感性有关(P<0.05)。KLF6低表达患者OS明显低于高表达患者(P<0.05);p21高表达患者OS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LF6、p21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KLF6高表达、p21低表达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敏感性强,其放化疗总有效率及3年OS均较高,可作为预后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44v6(sCD44v6)检测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5例肺癌患者和30名正常健康者(正常组)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定量法检测sCD44v6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为(314.77±84.83)ng/ml,显著高于正常组(101.10±9.18)ng/ml(P<0.000)。肺癌患者根治术后血清sCD44v6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0);化疗后血清sCD44v6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00)。早期(Ⅰ期+Ⅱ期)肺癌患者血清sCD44v6显著低于晚期(Ⅲ期+Ⅳ期)患者(P<0.01)。不同组织类型的肺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CD44v6检测在肺癌的辅助诊断、手术疗效和化疗疗效以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宇琨  邱氟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2):1265-1267
目的:探讨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正常对照组(C组)、宫颈癌组和癌前病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期,CIN 组)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分别给予聚肌胞或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检测刺激前后的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反应以及CD11c+/CD 86+的表达水平。结果:1)宫颈癌组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比例(0.12+ 0.007)% 显著低于C 组(1.13+ 0.056)% 和CIN 组(0.25+ 0.012)% ,P 均<0.01;CIN 组树突状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宫颈癌组(P<0.05)。 2)与聚肌胞比较,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能够显著提高C 组、CIN 组和宫颈癌患者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反应(P 均<0.01)。 C 组树突状细胞对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的增殖反应显著高于宫颈癌组和CIN 组(P 均<0.01)。 3)宫颈癌组树突状细胞的CD11c+/CD 86+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 组和CIN 组(P<0.01,<0.05),C 组CD11c+/CD 8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IN 组(P<0.05)。 4)与聚肌胞比较,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能够显著提高C 组、CIN 组和宫颈癌患者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的CD11c+/CD 86+的表达水平,P 值分别<0.01,<0.05,<0.05。结论:聚肌胞联合E7(44-62)通过提高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功能,同时促进其活化反应,从而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调强放疗治疗盆腔淋巴结阳性的Ⅲ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科收治90例Ⅲ期宫颈癌患者,其中44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联合组),46例患者接受顺铂单药周疗同步放疗(单药组)。[结果] 紫杉醇联合顺铂组有效率为97.73%,顺铂单药组有效率为82.60%(P<0.05)。联合组和单药组患者3年PFS分别为29.55%(13/44)和4.35%(2/46)(P<0.05)。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组和单药组患者Ⅲ/Ⅳ°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8.64%和19.57%(P<0.05),Ⅲ°以上胃肠道反应分别为22.72%和43.48%(P<0.05),体重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1.36%和28.26%(P<0.05);而血红蛋白下降、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疗盆腔淋巴结阳性的Ⅲ期宫颈癌,疗效较好,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不同化疗敏感程度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hMSH2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80例新鲜卵巢上皮癌组织均由手术中取得,采用ATP-TCA技术检测卵巢癌组织对八种药物:紫杉醇、卡铂、拓泊替康、多西他赛、吉西他滨、环磷酰胺体内代谢产物、依托泊苷及博来霉素的体外敏感性。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80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hMSH2 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紫杉醇耐药的卵巢上皮癌组中,hMSH2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敏感组(P<0.01),在对卡铂、拓泊替康、多西他赛耐药组中hMSH2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敏感组(P<0.05);hMSH2基因的相对表达值与卡铂、拓泊替康、多西他赛的敏感度系数有显著相关性(P≤0.05)。早期卵巢癌患者组织的hMSH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晚期卵巢癌组织(P<0.05)。高、中分化卵巢癌组织hMSH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低分化卵巢癌组织(P=0.000)。原发卵巢癌患者组织的hMSH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复发卵巢癌患者组织(P<0.01)。结论 hMSH2基因的高表达与卵巢癌化疗耐药及预后相关,化疗可能诱导hMSH2基因的高表达;下调hMSH2基因的表达或许是逆转肿瘤耐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一般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常规方法体外扩增CIK细胞,分三次回输患者体内,流式细胞仪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次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差异,并观察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一般情况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3+ T 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 比值显著下降(P<0.05),CD3+CD8+ 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CD3+ T 细胞比例、CD3+CD4+ T细胞比例、CD4+/CD8+ T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CD3+CD8+ 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CD3+ T 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下降(P<0.05)。CD3+CD4+ T细胞比例、CD3+CD8+ T细胞比例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治疗前Treg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regs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 CIK细胞输注治疗可以增强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iR-7及其下游靶点特异性蛋白1(specific protein 1,SP-1)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7月—2020年9月收治的116例原发性NSCLC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并采集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组织和外周血血清中miR-7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SP-1蛋白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放射敏感性的因素。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中miR-7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01),SP-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R-7与癌组织中的miR-7表达呈正相关(r=0.492,P<0.001),SP-1表达阳性患者血清中的miR-7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05)。T3~4分期、TNM分期ⅢA~B期、有吸烟史、发生放射性肺损伤者血清和癌组织中的miR-7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癌组织中SP-1阳性表达率升高(均P<0.05)。与放射敏感组比较,放射抵抗组血清和癌组织中miR-7相对表达量降低(均P<0.001),SP-1阳性表达率升高(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miR-7预测NSCLC患者发生放射抵抗的曲线下面积为0.822 (95%CI:0.746~0.897)。血清miR-7表达水平降低是放疗敏感性的危险因素(P=0.009)。结论 血清miR-7在预测放疗抵抗中具有良好的效能,miR-7及其下游靶分子SP-1可能是潜在的放疗增敏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TERT 、CD44v6 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hTERT 及CD44v6 在大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TERT 及CD44v6 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3% 、53.66% ,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中的10.53% 、10.53%(P<0.01);hTERT 及CD44v6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 、86.67% ,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53.85% 、38.46%(P<0.01);hTERT 及CD44v6 在TNMⅢ、Ⅳ期大肠癌患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12% 、82.35% ,明显高于TNMⅠ、Ⅱ期的54.17% 、33.33%(P<0.01);在生存期<5 年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1% 、77.27% ,明显高于生存期≥5 年的47.37% 、26.32%(P<0.01);hTERT 和CD44v6 在性别、年龄、肿物大小、肿物位置及浸润深度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TERT 和CD44v6 在大肠癌组织中具有高表达,特别是在有淋巴结转移、TNMⅢ、Ⅳ期和生存期<5 年组中有较高表达,说明两者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联合检测hTERT 和CD44v6 可以作为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判断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用药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肺腺癌的176例EGFR突变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靶向治疗方案分为埃克替尼组和吉非替尼组,并依据RECIST 1.1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 埃克替尼组和吉非替尼组客观缓解率(60.0% vs 63.2%),疾病控制率(94.0% vs 9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5个月 vs 8.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21.7个月 vs 18.5个月),药物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31.0% vs 3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细胞免疫指标(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自然杀伤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吉非替尼组体液免疫指标IgG和IgA水平高于埃克替尼组(均P<0.05)。结论 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在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相似。用药后两组细胞免疫功能亦相似,但吉非替尼组治疗后体液免疫IgG和IgA水平略优于埃克替尼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榄香烯同步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2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调强放疗+氟尿嘧啶+顺铂)和观察组(调强放疗+氟尿嘧啶+顺铂+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500 mg/d)。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外周血淋巴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记录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所有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71.74%)与观察组(82.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观察组(34.37±1.97)与对照组(31.35±2.39)相比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例观察组(0.98±0.18)与对照组(1.37±0.03)相比显著下调(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60.3±5.3)与对照组(57.2±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血液学毒性、皮肤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在消化道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榄香烯同步放化疗可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RR11(priline-rich 11)和SKA2 (spindle and kinetochore associated complex subunit 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诊治的289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RR11和SKA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总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PRR11和SKA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0.21% vs 16.96%,χ2=114.081,P<0.001; 69.55% vs 37.37%,χ2=60.143,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RR11与SKA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25,P<0.001)。PRR11和SKA2蛋白表达均与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RR11、SKA2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78.16% vs 94.78%,P=0.002; 82.09% vs 90.91%,P=0.036)。FIGO分期Ⅲ~Ⅳ期、PRR11阳性表达和SKA2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98,95%CI1.369~2.876,P<0.001;HR=2.392,95%CI:1.294~3.596,P<0.001;HR=1.597,95%CI:1.024~2.302,P<0.001)。结论 PRR11和SKA2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呈正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宫颈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