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丹参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持续阻塞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染色方法观察假手术组和缺血后不同时间阳性染色神经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及丹参的影响。结果 cyclinD1蛋白表达自缺血后 6h开始出现 ,缺血后 48h达高峰 ;丹参组各相应时间点cyclinD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凋亡细胞自缺血后 12h开始出现 ,缺血后 72h达高峰 ;丹参组各相应时间点凋亡细胞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相邻切片可见cyclinD1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染色区域基本相同。结论 脑缺血后cyclinD1的异常表达可能诱发了缺血神经细胞的凋亡 ,丹参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1的表达而减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40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小剂量 GBE治疗组 (小剂量组 )、大剂量 GBE治疗组 (大剂量组 )。应用 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 TUNEL染色检测 Bcl- 2、Bax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 大、小剂量组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组 (P<0 .0 1 ) ,Bcl-2明显多于缺血组 (P<0 .0 1 ) ,小剂量组 Bax少于缺血组 (P<0 .0 5) ,大剂量组 Bax明显少于缺血组 (P<0 .0 1 )。大剂量组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少于小剂量组 (P<0 .0 5) ,Bcl- 2多于小剂量组 (P<0 .0 5)。大、小剂量组 Bax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BE可通过上调 Bcl- 2蛋白表达 ,下调 Bax蛋白表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 ,疗效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48例新生Wistar大鼠为HIBD组,并选择12只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6)和正常对照组(n=6).HIBD制模后3h、6h、12h、24 h、48 h、72 h、7 d、14 d处死取材,每次处死6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海马CA1区XIAP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缺氧缺血后3h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即开始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缺氧缺血后12h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48 h时达高峰,72 h时开始下降,7d时明显低于高峰水平(P<0.05),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14 d时基本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有极少量XIAP阳性表达细胞.HIBD组于缺氧缺血3h时XIAP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之后逐渐升高,在48 h时达到高峰,72 h时开始逐渐下降,7d时已明显低于高峰水平(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水平,在14 d时略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IAP蛋白表达与HIBD后各时间点阳性凋亡细胞出现呈负相关(r=-0.564,P<0.05).结论 XIAP蛋白的过度表达在脑缺氧缺血后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HIBD损伤的脑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DD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模型组(n=16).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Bcl-2、Bax、FADD蛋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神经细胞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再灌注后24 h表达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Bcl-2、Bax、FADD蛋白表达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缺血再灌注6 h后Bcl-2蛋白表达达高峰;缺血再灌注24 h后Bax蛋白表达达高峰;缺血再灌注72 h后FADD蛋白表达达高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cl-2、Bax 、FADD表达在脑缺血半暗带区,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与细胞凋亡表达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Bcl-2蛋白在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2 h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的表达以及神经细胞的凋亡,探讨NF-κB和Bcl-2蛋白在高血压大鼠脑缺血损伤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双肾双夹法制成高血压大鼠模型后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以及缺血2h再灌注0h组、3h组、6h组、24h组、48h组、72h组,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和Bcl-2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各个时间点都有NF-κB表达,其部位为神经元核内为主,以6 h组最为显著;Bcl-2蛋白的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24 h达高峰;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数量于脑缺血2h再灌注3h-72h显著增加,24h-48h达高峰。结论凋亡是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死亡的一种方式;NF-κB和Bcl-2参与脑缺血损伤,NF-κB早于Bcl-2 18h表达,Bcl-2与凋亡时程变化基本一致;恰当时间窗内对NF-κB和Bcl-2的干预将是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方法 36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Bcl-2/Bax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6 h,12 h,24 h,72 h.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Bcl-2、Bax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显著减少(P<0.05).药物治疗组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缺血半暗带区Bcl-2表达逐渐增强、以及Bax表达逐渐减弱,缺血2 h再灌注12 h后,Bcl-2/Bax比值达到高峰,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干预治疗,通过上调Bcl-2表达,以及下调Bax表达,能够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分子C/EBP同源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该分子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测定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再灌注后不同时相C/EBP同源蛋白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C/EBP同源蛋白mRNA表达于再灌注后12h达高峰,其蛋白表达于再灌注后24h达高峰,与神经细胞凋亡变化趋势相平行。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C/EBP同源蛋白表达,C/EBP同源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细胞凋亡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小剂量葛根素治疗组(小剂量组)、大剂量葛根素治疗组(大剂量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大、小剂量组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Bcl-2明显多于缺血组(P〈0.01),小剂量组Bax少于缺血组(P〈0.05),大剂量组Bax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大剂量组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少于小剂量组(P〈0.05),Bcl-2多于小剂量组(P〈0.05)。大、小剂量组Bax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疗效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8只,采用链脲佐菌素(5560 mg/kg)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在糖尿病基础上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MCAO组、MCAO+生理盐水组、依达拉奉干预组(0.5 g/kg,2次/d);术后3 d处死动物取出海马组织,固定后进行石蜡切片,通过TUNEL评价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蛋白Fas的表达。结果 TUNEL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MCAO+生理盐水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多,而依达拉奉干预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MCAO+生理盐水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蛋白Fas表达明显增多,而依达拉奉干预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蛋白Fas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减少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神经元凋亡蛋白Fas表达、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凋亡,起到对海马区神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病变侧缺血至再灌注期亚低温(32~33℃)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两个缺血组各分为5个亚组:分别于缺血后2、3、6、8、12h进行再灌注4h后处死,其中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min实施病灶侧脑部亚低温并持续至再灌注期。处死大鼠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TC染色及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β表达,末端脱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常温缺血组比较,亚低温缺血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A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凋亡的神经细胞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亚低温缺血组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常温缺血组(P〈0.05或P〈0.01)。结论病变侧亚低温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亚低温抑制Aβ表达,进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 h和3、5 d 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Bcl-2及Bax蛋白表达,TUNEL法观察相应区域神经元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再灌注6 h Bcl-2、Bax阳性细胞明显增加,随时间延长,Bcl-2阳性细胞逐渐下降,48 h最低;而Bax阳性细胞则逐渐增加,于48 h达到高峰;Bcl- 2/Bax比值变化趋势与Bcl-2阳性细胞相一致;各时间点均可见神经元凋亡,48 h达高峰(P<0.01)。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元凋亡与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5),与Bcl -2和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r=-0.517,r=-0.529,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存在大量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比值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组、预处理(BIP)组,每组按照再灌注后12 h、1、2、3 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4个亚组,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MCAO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及血清中NSE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1 d时达到高峰,以后时间点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及血清NSE较MCAO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皮质缺血半暗带区(IP)磷酸化应激活化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P-SAPK/JNK)及原癌基因c-Myc mRNA转录的表达情况,探讨IP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后1、3、6、12、24 h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备大鼠pMCAO模型,提取缺血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皮质IP区的组织。应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检测法分析IP区皮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脑缺血后P-SAPK/JNK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检测P-SAPK/JNK蛋白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c-Myc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①大鼠pMCAO后3 h,IP区TUNEL阳性细胞和P-SAPK/JNK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12 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Western-blot结果证明,大鼠pMCAO后3 h,P-SAPK/JNK蛋白水平增加,12 h达高峰,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大鼠pMCAO后6 h,IP区c-Myc 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上调,12 h达高峰,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IP区皮质P-SAPK/JNK蛋白水平与神经元凋亡及c-Myc mRNA转录水平均呈正相关系(r=0.985,P〈0.01;r=0.887,P〈0.05)。结论 pMCAO模型IP区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与JNK/c-Myc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探讨I/R脑区AIF变化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形成,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大鼠假手术组、MCAO90min再灌注0、3、6、12、24、48、72h时额顶叶皮层缺血脑区AIF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程度的变化。结果脑I/R24h,TTC染色见明显的梗死灶形成。除缺血90min凋亡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6与12h以及24与48hAIF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与48h凋亡细胞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可诱导AIF阳性细胞表达增加,并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手术对照组和雌二醇组。后两组又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各分为3、6、12、24h四个小组,每小组8只。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缺血2h分别再灌注3、6、12、24h后断头取脑,应用TUNEL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测定梗死灶体积、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发现脑梗死灶和凋亡细胞及caspase-3阳性细胞。雌二醇组较手术对照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凋亡细胞数减少(P〈0.05);caspase-3表达减弱(P〈0.05)。结论雌二醇通过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脑细胞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依达拉奉组(n=12).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后恢复灌注,再灌注24 h后处死动物.依达拉奉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 mg/kg,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检测缺血皮质凋亡细胞,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缺血皮质LIM结构域蛋白4(LIM domain protein 4, LMO4)表达水平和阳性细胞.结果 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模型组和依达拉奉组均有细胞坏死,但后者程度减轻,形态正常的细胞数量显著增多于前者(P<0.01).TUNEL染色显示,假手术组未见TUNEL阳性细胞;依达拉奉组缺血皮质TUNEL阳性细胞显著少于模型组(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依达拉奉组缺血皮质LMO4阳性细胞显著多于模型组(P<0.01),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依达拉奉组缺血皮质LMO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依达拉奉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LMO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后Fas基因表达以及与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右侧近端大脑中动脉电凝术,建立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模型。分别在电凝术后3、6、12、24、48、72和120h取材,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用原位RT-PCR法检测Fas 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梗死灶周边区细胞从12h开始表达Fas mRNA,24h达到高峰,48和、72h逐渐下降,120h已经检测不到。缺血后3、6、12、24和48h未见凋亡细胞,72h在梗死灶周边区域出现散在的凋亡细胞,120h仍然有凋亡细胞,分布范围与数量与72h相似。Fas mRNA原位杂交信号阳性细胞的出现明显早于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后,而细胞形态和分布区域相似。结论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可诱导梗死灶周边区域Fas mRNA的表达,Fas基因可能介导了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肌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C)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 ,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 (10 0mg/kg) ,原位末端标记 (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神经细胞凋亡和CytCmRNA表达。  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2h皮质区与纹状体区即出现凋亡细胞并逐渐增加 ,皮质区和纹状体区分别于 1d和 2d达高峰 ,之后逐渐减少 ,至 14d接近于假手术组水平 ;经肌苷治疗后凋亡神经细胞减少 ,其中再灌注 12h~ 7d较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减少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ytCmRNA于脑缺血再灌注 2h开始表达 ,皮质区 12h达高峰 ,纹状体区 1d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肌苷治疗组CytCmRNA表达于再灌注 12h~ 7d在皮质区、12h~ 14d在纹状体区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CytC基因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 ,肌苷可能通过对二者的抑制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老年大鼠分为2组缺血预处理10min再灌注24h再次缺血24h组(PI)及单纯缺血对照组(CI),采用尼龙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及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大鼠大脑皮质bcl-2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I组较CI组缺血皮层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PI组缺血皮层凋亡细胞较CI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使缺血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增强,抑制凋亡细胞产生,说明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