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医学应对方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的医学应对方式,以便找出其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为患儿家长提供针对性强且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应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130名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杲哮喘患儿家长的医学应对方式在面对、屈服方式的得分和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避方式得分与常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家长所采取医学应对方式得分不同,≤29岁年龄组、30-49岁年龄组在回避与屈服方式的得分均低于≥50岁年龄组,与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年龄段调查对象的面对方式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儿不同关系的家长所采用的医学应对方式得分也不同,父亲组、母亲组采用的回避、屈服方式得分均明显低于祖父母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与患儿不同关系对象的面对方式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家长采取合理的、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其祖父母的应对方式,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使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采取的应对方式,以指导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应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12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SAS评分高于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72±10.77)比(29.78±10.07)分,t=11.127,P〈0.01],SD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对方式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面对得分明显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8±3.88)比(19.48±3.81)分,t=2.046,P〈0.05];回避、屈服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HF患者大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且应对方式不良。帮助他们克服负性情绪,改变应对方式,可以延长患者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观察访谈法,以便利抽样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52例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对象的面对得分与常模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2,P〉0.05);回避得分(t=2.320,P〈0.05)、屈服得分(t=3.065,P〈0.05)均高于常模,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属肾移植受者未来的健康状况、经济负担、孤肾生存的危险等是影响供者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在准确评估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应对方式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帮助供者走出应对误区,最终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患者术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岑  胡雁  黄嘉玲 《上海护理》2009,9(1):39-4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运用个人信息表和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对97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面对、回避和屈服。结果97例患者的面对、回避和屈服得分分别为(20.77±3.25)分、(17.25±2.91)分和(8.05±2.49)分。与癌症患者常模比较,乳腺癌患者面对和回避的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屈服方面,与常模相比,P=0.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更倾向于采取面对和回避的应对方式,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避免采取向疾病屈服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3周后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MCMQ得分中面对分量表得分为(27.93±5.84)分,高于对照组,回避、放弃分量表得分为(10.91±5.90),(4.94±1.0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5,2.24,9.73;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面对、回避和放弃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回避和放弃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GSES总分为(20.50±5.50)分,低于观察组(30.35±5.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38, 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 总分及各条目均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变慢性乙肝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6.
范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9):2297-2298
目的了解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家属在患儿住院期间医学应对方式和应对能力。方法对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家属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进行调查。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家属的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应对的得分高于常模,屈服应对方面的得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3,5.401;尸〈0.05);回避应对的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05)。患儿家属感知率较高的前5个条目中,有4个条目是面对因子的内容;感知较少的后5个条目中有4个条目为屈服因子。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家属在患儿住院期间,能以正性的、积极的态度面对患儿的疾病,同时对大型的、正规的医疗机构非常重视和依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等待肝移植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对42名等待肝移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等待肝移植患者在"回避"和"屈服"量表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文化程度、收入、费用支付方式和年龄影响"面对"、"回避"和"屈服"量表得分,其中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患者"面对"量表得分最高;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患者在"回避"和"屈服"量表得分均最高。结论等待肝移植患者的应对方式处于应激心理状况之中,其中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收入对应对方式的影响较大;医护人员需要对待肝患者的应对方式予以重视,并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使之顺利接受肝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疾病治疗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患者的应对活动和身心反应,医学应对是影响临床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设计、时间及地点:问卷调查,于2005-01/2006-0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完成。 对象: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及门诊随诊的肾移植患者各6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肾移植手术时间≥3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自愿参加调查。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调查者采用统一的解释性语言,指导患者填写下列问卷。①一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家庭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医疗费用对家庭的影响、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肾移植手术时间等。②医学应对问卷:包含面对、回避和屈服3个分量表,各条目按1~4级计分,其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越倾向于采用这种应对方式。 主要观察指标:计算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的医学应对问卷各分量表得分,并与常模进行比较;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与各分量表得分的相关性。 结果:1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在医疗付费方式、医疗费用对家庭的影响以及血液透析/移植时间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液透析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面对、屈服量表得分均低于肾移植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回避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血液透析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量表得分低于常模(P〈0.05),回避、屈服量表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肾移植患者的面对量表得分与常模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回避、屈服量表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④血液透析患者的面对量表得分与性别相关(r=-0.277,P〈0.05);屈服量表得分与家庭收入相关(r=-0.287,P〈0.05)。肾移植患者的面对量表得分与婚姻状态相关(r=0.282,P〈0.05)。结论:治疗方法和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与血液透析患者相比,肾移植患者更多采用面对、屈服的应对方式。血液透析患者的面对得分与其性别相关,屈服得分与家庭收入相关;肾移植患者的面对得分与其婚姻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8例难治性IBS患者进行评估,对心理问题严重者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干预后再次进行评估,将SCL-90、SAS、SDS干预前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简易应对方式干预前的结果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进行比较。结果:难治性IBS患者干预前SCL-90、SAS、SDS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简易应对问卷积极面对纬度评分明显提高,消极回避评分纬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的抑郁、应对方式状况以及两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110例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抑郁和应对方式进行测评。结果肝癌患者TACE术后53.6%存在抑郁,其SDS总粗分明显高于国内健康人群常模(t=9.827,P〈0.01);其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各类患者常模(t=-5.284,P〈0.01),回避应对方式高于各类患者常模(t=4.743,P〈0.01)。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抑郁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23,P〈0.01)。结论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抑郁发生率较高,其抑郁与屈服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胃癌患者术后心理困扰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7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以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44例在此基础上予自我管理干预措施。术后第2天及出院前1d发放心理困扰管理量表(DM)及癌症应对方式问卷(CCMQ),评定干预前后心理困扰程度及应对方式状态。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困扰及应对方式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心理困扰得分(3.27±1.853)低于对照组(4.03±1.825)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7,P〈0.05)。应对方式各维度中,干预组面对维度得分(19.86±3.965)高于对照组(17.48±3.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1,P〈0.01),干预组回避压抑得分(10.16±3.277)、屈服得分(8.15±2.542),幻想维度得分(6.71zl:2.494)均低于对照组(11.40±2.642),(8.75±2.564),(8.36±2.3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4,-1.069,-3.621;P〈0.05)。结论自我管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心理困扰程度、优化其应对方式,具备临床实践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脊柱结核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疾病认知程度调查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68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脊柱结核患者的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P〈0.05),而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受年龄、文化程度、对疾病认知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社会支持程度的影响(P〈0.01或P〈0.05)。结论脊柱结核患者对疾病多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护理人员应根据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正性引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等待肺移植病人医学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的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简明健康量表(SF-36)和医学应对方式问(MCMQ)对55例等待肺移植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等待肺移植病人SF-36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01),MCMQ中屈服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高于常模,面对应对方式与SF-36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回避应对方式与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维度呈正相关(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精神健康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等待肺移植病人生存质量明显降低,尤其是生理机能和生理职能方面受损明显,且病人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患者的应对方式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食管癌患者的应对方式,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例住院食管癌患者应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调查,MCMQ包含20个条目,分为面对、回避、屈服三种应对方式。结果:食管癌患者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常模(P0.01),屈服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回避应对方式得分与常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家属关系,实施教育性干预,调整食管癌患者的认知结构,指导和协助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互助为核心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上海市某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68例肺癌患者,依据设定的配对条件随机分为试验组(34名)和对照组(34名).对试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团体干预,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进行效果评定.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试验结束后,干预组面对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屈服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回避分量表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医学应对方式各分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互助为核心的团体心理干预可促进肺癌患者趋向于选择积极的医学应对方式,适当选择屈服和回避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6.
刘霞  赵慧莉  夏英华 《护理研究》2014,(9):3226-3228
[目的]了解人工耳蜗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人工耳蜗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人工耳蜗患儿父母SAS得分、SCL 90得分与正常成人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MQ 中回避、屈服因子得分高于常模;患儿父母SAS、SCL90、MCMQ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及出院后1个月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耳蜗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较低,应制定合理干预措施,改善患儿父母不良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理韧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5月进行心脏手术的13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措施。采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MCMQ)对两组患者的心理韧性及应对方式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术后心理韧性总体得分为(71.78±12.85)分,应对方式的面对、回避、屈服总得分分别为(20.13±3.81),(17.12±3.01),(10.03±2.73)分;对照组手术患者术后心理韧性总体得分为(46.12±7.96)分,应对方式的面对、回避、屈服总得分分别为(17.25±3.12),(13.83±2.54),(7.98±3.5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81,3.724,19.322,2.513;P<0.01)。结论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韧性及应对方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30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的应对方式总体平均水平为(49.57±2.21)分。其中本研究组300例患者面对得分为(18.53±1.44)分,回避得分为(16.38±1.63)分,屈服得分为(14.67±1.10)分;癌症常模面对得分为(19.12±4.14)分,回避得分为(14.46±3.03)分,屈服得分为(8.55±3.33)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108,20.426,95.625;P〈0.01)。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指导患者采用正面的应对方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15例肝硬化患者,按肝硬化类型将其分为病毒性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以医学应对问卷及社会支持问卷为调查工具,对两组肝硬化患者进行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肝硬化患者应对方式有差异性,病毒性肝硬化组与常模比较,面对应对得分低于常模(P〈0.05),回避屈服应对得分高于常模(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与病毒性肝硬化组比较,采用面对应对得分高(P〈0.05),采用回避应对得分低(P〈0.05)。肝硬化患者社会支持与面对应对呈正相关,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护理人员高度重视为肝硬化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寻求干预对策,改善其应对方式,提高他们的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医学应对量表(MCMQ)对临床确诊的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治疗方式患者间心理弹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住院次数患者间心理弹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次数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193,P<0.05);患者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363,P<0.01),屈服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64,P<0.01).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弹性因不同治疗方式及住院次数而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对方式对患者的心理弹性有显著影响,其中回避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屈服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