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患者病耻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8月于我院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不孕症女性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同伴教育,干预时间为进入治疗周期日至移植后14 d。比较两组IVF-ET女性患者干预前后病耻感水平、应对方式及其各维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病耻感及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对方式及面对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维度和退缩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可明显降低IVF-ET女性患者病耻感水平,改善患者应对方式,增强其成功助孕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与心理社会适应、应对方式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PAS)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对26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得分(54.3511.25)分;心理社会适应总分为(83.7915.27)分;应对方式中,面对型应对方式得分(16.284.15)分、回避型应对方式得分(17.29±2.22)分、屈服型应对方式得分(11.052.86)分。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与心理社会适应及面对型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与回避及屈服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面对和屈服型应对方式在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对病耻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不良,常采用回避和屈服型应对方式,病耻感较高;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患者能直接或间接通过面对、回避或屈服型的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病耻感,可通过提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采用积极面对的应对方式改善患者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技术对尿路造口患者出院后实施随访的效果。方法选取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的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出院随访,观察组在传统随访的基础上实施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技术实施随访。干预后,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病耻感、医学应对方式、生存质量以及术后3个月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医学应对方式的面对维度的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患者的病耻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医学应对方式的回避和屈服维度也随"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的跟进而降低(均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技术可降低患者的病耻感、并发症的发生率,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孕症病人首次参与人类辅助生殖治疗的病耻感水平和应对方式,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病耻感量表(ISS)、医学应对量表(MCMQ)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312例不孕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孕症病人病耻感得分为(51.95±20.64)分,处于轻度水平;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均高于常模。面对与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为-0.112,-0.122,-0.176,-0.115,-0.201,P<0.05);屈服和回避与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值为0.376,0.403,0.360,0.291,0.281,P<0.01;r值为0.162,0.184,0.211,0.175,0.131,P<0.05)。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和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不孕症病人首次辅助生殖治疗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共解释了26.4%的总变异。结论:首次参与辅助生殖治疗的不孕症病人病耻感处于轻度水平,采取面对应对策略有助于降低病耻感水平。护理人员可在病人首次治疗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保障在后续长期和不确定性治疗中积极地应对负面心理变化,同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护士进行心理支持和咨询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49例肠造口患者分为对照组(n=24)与干预组(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认知行为治疗。2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4周末以及干预后8周末均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医学应对量表(MCMQ)进行评测并比较。结果干预后4周,干预组SIS中社会排斥、内在羞耻、社会孤立和MCMQ中面对、回避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8周,干预组SIS和MCMQ的各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知觉压力、病耻感及应对方式现状,并探讨知觉压力在病耻感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79例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知觉压力得分分别为(60.20±14.57)分、(47.51±12.27)分,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2.18±0.64)分、(2.24±0.67)分、(2.40±0.67)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知觉压力在病耻感与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和屈服3个维度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9.88%、17.10%、35.28%。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耻感、知觉压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可通过帮助患者降低病耻感水平、改善知觉压力,以促进患者选择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和造口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并比较其效果量。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便利抽样选取某医院结肠造口患者228例,采用社会影响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造口适应量表测量其病耻感、应对方式和造口适应水平,使用Mplus 7.0建立中介作用模型。结果结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应对方式对其造口适应有直接影响;病耻感以应对方式的3个维度(面对、回避、屈服)为中介变量,对造口适应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效果量为37.3%;通过屈服维度的效果量最大,为22.3%。结论医护人员应当重视病耻感对造口适应的影响,在总结不同作用路径的基础上,开展以路径为依托的干预,提高患者的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疾病不确定感问卷对208例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面对维度得分低于常模(P0.01),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高于常模(P0.01或P0.05)。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90.33±10.32)分,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面对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呈负相关,而回避、屈服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多采取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鼓励患者寻求疾病知识与配合治疗,进而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互动平台的全程无缝连接护理对肠造口患者应对方式、病耻感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微信互动平台予以全程无缝隙连接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应对方式、病耻感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评分是(19.03±0.13)分,较对照组的(16.26±0.78)分高,实验组屈服维度评分是(8.19±0.16)分,回避维度是(14.08±0.23)分,分别较对照组的屈服维度(9.16±0.18)分、回避维度(15.71±0.53)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实验组病耻感评分较对照组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微信互动平台的全程无缝连接护理可改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应对方式,减轻病耻感,进而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头颈癌术后病人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4月—12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75例头颈癌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体中文版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羞耻与耻辱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头颈癌术后病人病耻感总分为(20.97±7.26)分。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气管切开、头颈手术史、消极应对和领悟社会支持是头颈癌术后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共解释病耻感总变异的48.2%。结论:头颈癌术后病人病耻感不容忽视。年轻、分期较高、气管切开和有过头颈手术史的病人病耻感更高,可以通过减少病人消极应对、提高病人社会支持水平,减轻病人的病耻感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的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应对方式各维度(面对、回避、屈服)得分及生活质量各项(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应用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能有效改善应对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PREMA的心理干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耻感及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样本,将入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27)和干预组(n=28)。对照组患者每月进行常规的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护理,干预组实施以PREMA的心理干预模式为基础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病耻感及创伤后成长水平情况。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病耻感的各维度平均分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病耻感总分处于中水平,干预组病耻感总分处于低水平,且干预组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平均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各维度得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PTGI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ERMA模式能够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耻感,提升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的76例病情稳定的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每周1次、持续12周的认知行为干预。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和第12周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屈服应对维度得分随干预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面对应对维度得分随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干预第4周和第12周时,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屈服应对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第12周时,观察组面对应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降低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可减少患者消极应对、促进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4.
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状况和应对方式,以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30例肠造口病人进行社会影响量表和医学应对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得分为(56.07±12.57)分,处于中等水平,倾向于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面对方式得分与病耻感呈负相关(P<0.05),屈服方式得分与病耻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专科护士应关注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回归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病耻感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鼓励病人积极面对,降低病耻感对病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促进其回归和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RCA)的预见性护理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肛周感染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1日~8月31日收治的40例HIV感染合并肛周感染术后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0年9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0例HIV感染合并肛周感染术后患者纳入研究组,实施基于RCA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对应方式[采用医学对应方式量表(MCMQ)]、防御方式[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病耻感[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WHOQOL-HIV-BREF)]。结果:MCMQ量表评分比较,干预1个月后,两组面对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DSQ量表评分比较,干预1个月后,两组成熟型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成熟型、中间型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掩饰因子维度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S量表评分比较,干预1个月后,两组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WHOQOL-HIV-BREF量表评分比较,干预1个月后,两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HIV感染合并肛周感染术后患者的护理中使用基于RCA的预见性护理,对改变患者对应方式及防御方式均有正面影响,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病耻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外胚层发育不良致患儿牙齿发育缺陷的病耻感状况和应对方式,以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58例外胚层发育不良致牙列部分或全部缺失的患儿进行社会影响量表和医学应对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 外胚层发育不良致患儿牙齿发育缺陷的病耻感得分为55.75分,处于中等水平,倾向于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面对方式得分与病耻感呈负相关性(P<0.05),屈服方式得分与病耻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 口腔专科护士应关注外胚层发育不良致患儿牙齿发育缺陷的病耻感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患儿积极面对,降低病耻感对患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促进患儿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降低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病耻感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鼓励病人参与造口之家活动,并接受造口随访,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对病人的病耻感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3.04分±0.88分,出院3个月后为2.35分±0.71分;对照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2.91分±0.89分,出院3个月后为2.87分±0.55分,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病人病耻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降低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病耻感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鼓励病人参与造口之家活动,并接受造口随访,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对病人的病耻感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3.04分±0.88分,出院3个月后为2.35分±0.71分;对照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2.91分±0.89分,出院3个月后为2.87分±0.55分,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病人病耻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节性护理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排痰效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节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排痰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7 d面对得分高于入院当天(P<0.05),回避、屈服得分低于入院当天(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7 d面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回避、屈服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排痰效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性护理能够提高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排痰效能,改善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陈涛 《当代护士》2023,(6):54-57
目的 研究补充与替代医学(CAM)心身疗法对癌性疼痛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诊治的75例癌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CAM心身疗法,两组均干预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正负性情绪[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估]、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和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估]。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VAS评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PANAS正性情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PSQ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MCMQ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维度评分和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CAM心身疗法应用于癌性疼痛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