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酸氟替卡松组、穴位贴敷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应用鸡卵白蛋白腹腔注射、滴鼻和雾化建立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造模后模型组大鼠每侧鼻孔5μl生理盐水滴鼻;穴位贴敷组大鼠在其双侧"肺俞"、"脾俞"、"肾俞"处贴敷0.5 cm×0.5 cm的膏药2 h后取下;丙酸氟替卡松组大鼠每侧鼻孔丙酸氟替卡松鼻腔喷雾剂5μl滴鼻。各组大鼠均隔日1次,共7次。采用HE染色法观察鼻黏膜形态,并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鼻黏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破坏明显,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TLR4和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P0.05);丙酸氟替卡松组和穴位贴敷组大鼠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数、TLR4和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且穴位贴敷组较丙酸氟替卡松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穴位贴敷可能通过对大鼠鼻黏膜TLR-NF-κB通路的调节,改善鼻黏膜炎性症状,从而治疗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转化生长因子beta 1(TGF-β1)和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对AR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穴贴组,每组10只。采用卵白蛋白注射及鼻黏膜刺激法建立AR大鼠模型。穴贴组大鼠予双侧"肺俞""脾俞""肾俞"穴位贴敷,隔日1次,药物组每日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滴鼻,均治疗14d。观察大鼠治疗前后行为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gE、TGF-β1的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鼻黏膜EOS浸润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及血清IgE、TGF-β1水平明显上升(P0.05),鼻黏膜EOS数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穴贴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及血清IgE、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鼻黏膜无明显EOS浸润;穴贴组与药物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对AR的治疗效果显著,其对AR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中IgE、TGF-β1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穴位贴敷对过敏性哮喘大鼠行为学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IFN-?)水平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哮喘模型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穴位贴敷2 h组)和E组(穴位贴敷4 h组)。以鸡卵白蛋白(OVA)制备大鼠哮喘模型,14 d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大鼠治疗前后引喘潜伏期和发作总持续时间变化;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测血清中IgE、IL-4和IFN-?水平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引喘潜伏期显著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病理显示肺组织炎症明显;IgE、IL-4显著升高,IFN-?显著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治疗后引喘潜伏期明显延长、哮喘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病理组织观察显示穴位贴敷后支气管及肺实质炎性改变显著改善;血清中IgE和IL-4水平显著降低,IFN-?水平显著升高(P0.05)。D组、E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可以通过改善肺组织炎症,减低Ig E、IL-4,升高IFN-?的表达来治疗哮喘,且不同贴敷时间对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观察穴位贴敷"咳喘宁"贴膏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gE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数字随机表分组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内服"桂龙咳喘宁"对照组(C组)、内服"地塞米松"对照组(D组)、穴位贴敷"咳喘宁"高剂量治疗组(E组)、穴位贴敷"咳喘宁"低剂量治疗组(F组)6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用Elwood法造模.于诱喘前10h开始给药,并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血清IgE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IgE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gE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其中穴位贴敷"咳喘宁"贴膏能明显降低IgE含量,虽不及内服"地塞米松"组,但等同内服"桂龙咳喘宁"组.结论:"咳喘宁"贴膏能降低哮喘大鼠血清IgE水平,减轻免疫炎性反应,对哮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锋  朱雍鸣  张晓莹 《四川中医》2020,38(2):178-180
目的:观察通窍鼻炎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AR)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06月~2018年0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AR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窍鼻炎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清IgE、IL-8、IL-10水平、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E、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OS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窍鼻炎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AR的疗效显著,能够提高IL-10水平,降低血清IgE、IL-8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咳喘停贴剂穴位贴敷治疗对慢性哮喘大鼠Th2下游促炎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假穴位贴敷组、穴位贴敷组、布地奈德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来制备慢性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正常组和哮喘模型组正常喂养不做其他处理,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布地奈德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假穴位贴敷组予凡士林贴剂贴敷于双侧背俞穴,穴位贴敷组予咳喘停贴剂贴敷于双侧背俞穴。各组大鼠均予相应治疗14d后,观察肺组织细胞学变化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4、IL-6、IL-13含量差异。结果:正常组大鼠肺泡形态规则,肺间质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和假穴位贴敷组大鼠肺泡腔缩小,其内见炎性细胞浸润及黏液栓,肺间质增厚,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余各用药组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地塞米松组、布地奈德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6、IL-13含量明显降低;穴位贴敷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L-13含量明显降低,而IL-4含量有降低趋势,与地塞米松组、布地奈德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咳喘停穴位贴敷可通过显著降低慢性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13含量来减轻慢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7.
咳喘灵贴膏贴敷穴位治疗豚鼠哮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反应为主,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辅的气道炎症性疾病.目的:探讨咳喘灵贴膏贴敷穴位对哮喘豚鼠血清总IgE、EOS、IgG及IL-4的影响,阐明其药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致敏法,建立豚鼠哮喘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内服组、穴贴组,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总IgE、IgG和IL-4的含量用常规法检测EOS计数.结果:咳喘灵贴膏贴敷穴位较空白组可明显降低EOS计数(P<0.01),提高IgG含量(P<0.01),对IgE和IL-4无明显影响.与内服组比较,穴贴组降低EOS计数和提高IgG含量较内服组更明显(P<0.05),IgE,IL-4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咳喘灵贴膏贴敷穴位可降低血中EOS计数(P<0.01),提高IgG含量(P<0.01),减轻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具有良好的平喘、化痰、固本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行为学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通针法治疗AR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和温通针法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和鼻腔滴入局部触发的方式复制AR模型。药物组大鼠每天予以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每天1次,温通针法组予温通针法针刺"风池""印堂""迎香",每日1次,每次每穴操作60s,两组均治疗10d。采用行为学评分方法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行为学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药物组及第7、10天药物组、温通针法组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第10天温通针法组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通针法组、药物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药物组比较,温通针法组IgE、IL-1β、TNF-α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AR发作后血清中过敏介质IgE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含量升高,温通针法可以改善AR模型大鼠发作期的症状,对AR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对症状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上游过敏介质IgE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芩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相关因子及鼻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7例予辛芩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对照组72例予氯雷他定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0 d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0、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辅助性T细胞1(Th1)/Th2比值,鼻腔功能鼻阻力(NR)、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和鼻黏膜纤毛清除速率(MCV)变化,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IL-4、IL-6、Ig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IL-10水平及Th1/Th2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R、MT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MCV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芩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不仅能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功能,还能调节免疫功能,对患者预后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辛鼻鼽散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建立卵清蛋白(OVA)诱导的BN大鼠AR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西替利嗪组及双辛鼻鼽散高、中、低剂量组。药物干预3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IL-4、IL-5、IL-17及鼻腔灌洗液中Ig E、组胺、IL-4含量。结果:双辛鼻鼽散各剂量组及盐酸西替利嗪组不同程度上调血清IFNγ、下调血清IL-4、IL-17水平(P0.05);双辛鼻鼽散高剂量组可显著下调IL-5表达(P0.05)。双辛鼻鼽散高剂量及盐酸西替利嗪组显著降低大鼠鼻腔灌洗液总蛋白浓度(P0.05);双辛鼻鼽散高、中剂量及盐酸西替利嗪Ig E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大鼠鼻腔灌洗液组胺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IL-4水平有不用程度降低,双辛鼻鼽散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辛鼻鼽散可通过调控T细胞因子进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丹  吕妍  唐方 《四川中医》2014,(4):70-72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IgE、IL-12、LTC4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卵白蛋白全身致敏及局部激发法建立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另设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用药高、中、低剂量组,通过比较各组间症状积分的差异确立最佳用药浓度,并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IgE、IL-12、LTC4水平。结果:模型组的症状积分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中低剂量组之间比较,高剂量组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确立为最佳用药剂量组。模型组血清中IgE、LTC4含量明显升高,IL-12含量明显降低,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青龙组血清中IgE、LTC4水平明显降低,IL-12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青龙汤对AR大鼠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尤以高剂量组最为突出,其多靶点抗鼻过敏反应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TH1类细胞因子IL-12含量,使TH1/TH2比恢复平衡,降低IgE水平,抑制过敏反应慢反应物质LTC4释放,实现降低炎性介质分泌从而改善鼻粘膜水肿,缓解鼻炎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注加贴敷对哮喘大鼠血清IL-10、IL-17和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贴敷组(C)、穴位注射组(d)和贴敷组+穴位注射组(E),建立OVA大鼠哮喘模型。通过HE评估呼吸道炎症, ELISA检测血清IL-10、IL-17和IgE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检测ICAM-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血清IL-17、IgE含量以及ICAM-1表达:模型组高于各治疗组,联合治疗低于单纯治疗组,IL-10含量模型组低于各组,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纯治疗组。结论:穴注联合贴敷可提高哮喘大鼠血清IL-10含量,降低IL-17、IgE水平及ICAM-1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联合麻黄素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将88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单独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腔喷雾剂,联合组联合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腔喷雾剂和1%麻黄素滴鼻液。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7天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3天,2组各评分、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第7天,2组鼻塞、体征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擤鼻、鼻痒及喷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丙酸氟替卡松联合麻黄素在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早期可产生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成A组(穴位贴敷)50例、B组(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联合穴位贴敷)50例、C组(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50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三组患儿治疗前后、随访时FeNO分值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及随访时FeNO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三种治疗方法均有效(P0.05),B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FeNO分值均较A、C两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A组总有效率为78.0%,B组总有效率为92.0%,C组总有效率为72.0%,B组临床疗效优于A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糖皮质吸入治疗哮喘缓解期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气道高反应,降低FeNO分值,使哮喘缓解期患儿预后更好,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清肺脱敏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A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n=150)与对照组(清肺脱敏汤+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n=150),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量化得分、免疫球蛋白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及鼻甲肿大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G、IgE及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物质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活动、睡眠、非鼻部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及情绪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得分更低(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脱敏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能有效减轻AR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其免疫功能及治疗有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并降低复发率,减轻复发症状,且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Li P  Fang JQ  Zhou YF 《中国针灸》2011,31(9):821-826
目的:观察雷马Ⅱ型贴膏穴位贴敷对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背部正中线皮内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诱发CI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基质对照组(B组)、低浓度贴膏穴位贴敷组(C组)和高浓度贴膏穴位贴敷组(D组),每组12只.C、D组分别贴敷低、高浓度雷马Ⅱ型贴膏,穴取“身柱”“至阳”“命门”,每日1次,每次贴敷约15 h,治疗时间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至第30天结束;B组贴敷方法同C、D组,但仅使用不合药物的基质贴膏;A组不施加任何处理.观察病变关节的形态及病理组织变化等.结果:C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在治疗30 d后较同期B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抗牛Ⅱ胶原抗体水平在治疗15d后较同期A组显著降低(P<0.05),关节滑膜细胞增殖反应较同期A组和B组显著降低(均P<0.01).D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在治疗25 d后、关节炎指数在治疗20 d后、大鼠足爪病理损伤和关节滑膜细胞增殖反应较同期A组和B组均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抗牛Ⅱ胶原抗体水平在治疗t5 d后较同期A组显著降低(P<0.05).D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在治疗25 d后较同期C组大鼠亦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雷马Ⅱ型贴膏穴位贴敷对CIA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高浓度贴膏疗效优于低浓度贴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抗牛Ⅱ胶原抗体水平起到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加味苍耳子散辅助糠酸氟替卡松鼻用喷雾剂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糠酸氟替卡松鼻用喷雾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苍耳子散治疗,疗程均为2周,连续治疗2个疗程。记录分析2组患儿治疗前后鼻部症状评分和眼部症状评分情况、鼻阻力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及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鼻部症状及眼部症状评分、鼻腔总阻力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血清总IgE水平显著下降及IFN-γ/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鼻部症状评分、鼻腔总阻力值、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g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IFN-γ/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苍耳子散辅助糠酸氟替卡松鼻用喷雾剂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联用比单用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AR)鼻黏膜上皮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建立AR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玉屏风散低、中、高剂量组。采用AR行为学指标进行评分,HE染色观察大鼠鼻黏膜形态;ELISA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5、IL-10、免疫球蛋白E(IgE)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Western blot、RT-PCR检测大鼠鼻黏膜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NF)-κBp65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4、IL-5、IgE含量显著升高,IL-10和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1),鼻黏膜TLR4、NF-κBp65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4、IL-5、IgE含量显著降低,IL-10和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鼻黏膜TLR4、NF-κBp65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玉屏风散可能通过调节模型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及相关炎性因子,而起到治疗A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玉  郭冬梅  胡晓灵 《河南中医》2011,31(11):1242-1243
目的:通过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观察三九贴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5天后,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地塞米松组(C组)、三九贴高剂量组(D组)、三九贴中剂量组(E组)、三九贴低剂量组(F组)6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经卵蛋白免疫造模成功并分别穴位贴敷治疗10 d后,观察血清IgE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g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三九贴低剂量组血清IgE水平略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血清IgE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三九贴中、高剂量组亦低于模型组(P〈0.05);三九贴高剂量组血清IgE水平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提示三九贴中、高剂量组对哮喘大鼠IgE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三九贴穴位贴敷能降低哮喘大鼠血清IgE水平,通过减轻免疫炎性反应,对哮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AR)大鼠的疗效,并从IFN-γ、IL-4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穴位假埋线组、穴位埋线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经改进后的卵蛋白注射及鼻黏膜刺激法制作AR模型,分别予不同治法。治疗末日在卵白蛋白激发后,观察30min,采集鼻中隔黏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IFN-γ、IL-4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变应性鼻炎行为得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治疗后变应性鼻炎行为得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与空白对照组相当(P0.05),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疗效相当(P0.05);穴位假埋线组大鼠症状得分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然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组织IFN-γ表达明显降低(P0.05),IL-4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IFN-γ表达明显升高(P0.05),IL-4表达明显降低(P0.05);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鼻黏膜组织IFN-γ、IL-4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明显缓解AR大鼠变应性鼻炎症状(喷嚏、流涕、抓搔鼻部),其可能的机制是对AR大鼠鼻黏膜中IFN-γ、IL-4含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