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87年3月至1989年10月,我们采用一期高位动静脉转流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32例(37条肢体)。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4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5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2例,下肢动脉栓塞后遗症1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94年5月至1998年12月采用深组低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慢性缺血病人7例,7条肢体,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46.1岁。病程1~18年,平均5.6年。临床表现为患肢冷、麻木、间歇性跛行与静息疼痛等症状。1例合并足趾坏疽。全组患肢足背与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多普勒听诊也未能听及。患肢肢端皮温较健侧低2℃~5℃。全组病人入院前经药物治疗无效。本组全部行DSA检查:6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条动脉硬化闭塞症;2条闭塞部位在月国动脉,5条在小腿动脉。延时造影下显示7条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5月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股浅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9例,股浅动脉-腓动脉旁路转流术5例,股浅动脉-腘动脉远端旁路转流术4例,腘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3例.结果:1例拟行股浅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患者术中证实远端流出道差而终止手术,20例完成手术,成功率为95.2%.患者术后肢体远端血供均改善、静息疼消失、间隙性跛行距离延长、溃疡愈合;平均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46±0.12上升到术后1.05±0.07 (P<0.001).18例获得随访5~59(30.6±7.5)个月,治疗效果稳定.结论: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是存在远端流出道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76岁,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个月,静息痛4天,既往冠心病史20年,高血压病史5年。查体:左侧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左足趾发紫,触痛,左足皮温减低。超声:左股浅、足背动脉闭塞,左腘动脉不完全闭塞,胫前动脉狭窄,血流减低,胫后动脉血流减低。下肢CTA:左股  相似文献   

5.
膝下动脉缺血性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非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中以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最多见,处理也更棘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已占总人口的9.6%[1],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造成的下肢缺血也越来越多.我国有学者研究发现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占2型糖尿病患者的20%~50% [2-3].因此,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造成的下肢缺血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国内外多项研究[4-6]均表明糖尿病下肢缺血与非糖尿病动脉硬化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更为常见,(2)发病年龄更小,(3)无性别差异,(4)多个节段发生病变,(5)病变发生在更远端.这些特点导致了糖尿病下肢缺血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总结了 1999~ 2 0 0 1年小腿动脉转流患者 32例 (手术 4 0例次 ) ,手术通畅率 90 %、半年通畅率 80 % ,通畅满1年 2 1例 (6 5 6 3% ) ,目前已有 8例患者肢体血运良好达 2年以上。应用小腿动脉转流是一种有效的救肢手段。1 资料与方法 :男 2 2例 ,女 10例。年龄 4 2~ 78岁 ,平均 6 1 6岁。动脉硬化闭塞症 11例 ,糖尿病动脉硬化 13例 ,股 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术后 5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2 1例 ,作过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或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 5例 ,有糖尿病史的患者 13例。血管造影显示病变严重累及股、动…  相似文献   

7.
下肢缺血性坏疽多由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栓塞等疾病引起.截肢率较高,为了降低截肢平面,提高切口愈合率,我们1996-2000年对85例患者采用小腿后长肌皮瓣截肢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外科1986年3月至1990年12月,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慢性缺血43例.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2例(脉管炎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1例(动脉硬化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外科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采用静脉动脉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9例(10条肢体),经10个月至1.5年随访,近期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和病程:9例均为男性。年龄21~38岁。病程3~9年。全组均有重度吸烟史。二、病变程度:9例中5例入院时患肢疼痛难忍,行走加剧,4例足趾已有坏疽。1例患侧多个足趾坏疽伴足背巨大溃疡。8例病变涉及一侧,其中5例位于右下肢,3例位于左下肢。1例病变涉及双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外科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60~1986年因糖尿病住院的病人724例,其中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经外科治疗者13例(1.8%)。手术疗效并不满意,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临床资料13例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2岁,51~55岁者占6例(46.15%).按池芝盛的分期法,除1例隐性糖尿病外,余12例为临床糖尿病。其中5例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表现:都有间歇性跛行,12例有剧烈静息痛。5例有足趾坏疽或溃疡,2例有足背溃疡。血管造影:除1例左侧髂股动脉硬化发生急性栓塞未做血管造影,余12例都于术前做了下肢血管造影。闭塞部位:股动脉中、下段3例,腘动脉2例,胫后动脉5例,胫前动脉2例。胫后动脉闭塞5例中3例狭窄段很长。手术方法:腰交感神经节切除3例,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5例,大网膜移植术1例,髂股动脉切开取栓加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只能行截趾治疗者3例。  相似文献   

11.
下肢重度缺血是指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下肢的静息痛、溃疡和(或)坏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导致下肢重度缺血的主要疾病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中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下肢缺血导致的重度缺血日益受到重视。尽管随着传统外科技术和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进步,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但下肢重度缺血的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医师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1]。目前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序贯立交搭桥或结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4月~2005年7月,对11例14条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序贯立交搭桥或动脉内膜剥脱术或腔内外结合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62~79岁,平均70.5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8例(FontaineⅡ期),静息痛3例(Fontaine Ⅲ期),足趾溃疡、坏疽1例(FontaineⅣ期)。彩色多普勒检查示14条下肢均为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index,ABI)为0.36±0.11。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示双侧髂总动脉闭塞2em、髂外动脉闭塞、双侧股浅动脉闭塞3例,右侧髂总动脉狭窄、髂外动脉闭塞、双侧股浅动脉闭塞1例,单侧髂外动脉狭窄、股浅动脉闭塞7例。术后行DSA、彩色多普勒检查及ABI测定,观察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术后无死亡。患者均获随访3~26个月,平均14.5个月。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均消失,ABI术后为0.89±0.1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获救率100%。术后3~280d行下肢DS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率为92.86%(13/14)。结论 序贯立交搭桥或腔内外手术结合,是治疗严重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可靠、安全、相对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超声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前列地尔与罂粟碱联合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评价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5例,治疗前应用超声测量股、腘、胫前、胫后动脉的舒张期内径,观察血管壁回声强度、血管走行及腔内彩色血流分布,脉冲多普勒定量计算血流峰值速度及血流量。经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治疗后,应用超声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股、腘、胫后、足背动脉的舒张期内径,血流峰值速度及血流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外科常见病 ,因大多数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病及肺肾功能不全 ,严重地威胁肢体的生存甚至生命[1,2 ] 。我院 1999年 9月~ 2 0 0 1年 10月 ,采用健侧髂外动脉 患侧动脉人造血管移植转流术治疗 8例髂总动脉至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7例 ,女性 1例 ;年龄 6 7~ 79岁 ,平均 73岁 ;右下肢病变 5例 ,左下肢 3例。患肢肌肉轻度萎缩 ,皮肤纤薄 ,患足苍白或部分青紫 ,皮温凉 ,股、、胫前 (后 )动脉均扪不到搏动。进行性间歇性跛行 5例 (步行间距由 5 0 0m减至 15~ 30m) …  相似文献   

15.
晚期动脉闭塞性疾病可导致肢体缺血坏疽而需行截肢术。本文就我院1958年4月至1987年4月19年间施行的61例下肢血管疾病的截肢术作一总结,并讨论下肢血管源性截肢术的特点以及手术处理原则。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61例,平均年龄35.2岁(24~83岁)。男性44例,女性17例。其中动脉硬化性闭塞症25例,男15,女10,平均年龄70.1岁(55~83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4例,男22,女2,平均年龄39.9岁(26~65岁)。急性动脉栓塞12例,男7,女5,平均年龄54.9岁(24~80岁)。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有房颤4例。频发房早1例,心肌梗塞2例,房缺、室缺1例,血管移植术后2例,不明原因2例。本组合并症(见表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胫骨迁移血管再生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手术成功率和长期有效率。 方法 对2000年11月至2006年11月黑龙江省医院周围血管病科胫骨迁移血管再生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资料进行分析。3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进行动脉造影,选择股浅动脉下段闭塞或腘动脉闭塞股深动脉流出道良好的病人行手术治疗。分离病人的胫骨并每天缓慢迁移分离的胫骨,通过刺激胫骨骨髓再生新鲜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网改善缺血区供血。 结果 35例中32例获得满意疗效,随访时间2~6年。临床缺血症状彻底改善。3例术后3个月后仍有严重下肢缺血行下肢截肢术。总有效率91%。 结论 胫骨迁移血管再生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且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血运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1998年7月~2005年3月,收治下肢动脉闭塞症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22~86岁。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9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al sclerosis obstruction,ASO)17例,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3例。左下肢17例,右下肢11例,双下肢1例。测定踝肱指数(ankle—branchial index,ABI)〈0.96例,〈0.523例。29例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其中ASO和DF患者均行MRA检查,提示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TAO股浅动脉下段3例,胭动脉5例,跖背动脉1例(双侧);ASO髂总动脉2例,髂外动脉4例,股动脉10例,胭动脉1例;DF均为股浅动脉。1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提示有合适的流出道。根据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和程度分别对11例患者行一期深组动静脉转流术;16例动脉旁路转流术;1例曾在外院行股总动脉血管旋切成形术者,作截肢处理;1例曾在外院行血管支架植入及人造血管移植术者,行动脉旁路转流术。结果术后TAO患者坏死组织去除后2例创面Ⅰ期愈合,4例经换药后愈合,3例表浅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生长出正常组织;As0患者中14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经换药愈合,1例曾在外院行血管支架植入及人造血管移植术者,术后血管闭塞,作截肢处理;DF患者中2例坏死组织去除后经换药愈合,1例术后症状加重,第2足趾进一步坏死后截肢。29例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7年。术后疗效评价:治愈12例,明显改善10例,改善4例,无变化3例。ABI恢复正常12例,〈0.914例,〈0.53例。结论一期深组动静脉转流术和动脉旁路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可提高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院收治髂主动脉硬化闭塞症 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平均 6 5 2岁 ( 5 2~ 79岁 )。主要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 8例 ,静息痛 3例 ,肢端足趾干性坏疽 1例。 8例股动脉搏动均消失。病人中伴高血压 4例 ,冠心病 3例 ,糖尿病 1例。有吸烟史 6例。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踝、肱指数 ,8例患肢均小于 0 5。术前经皮动脉穿刺插管完成包括腹主动脉分叉在内的双侧下肢动脉造影 ,术前造影结果显示 :腹主动脉下段狭窄 ,一侧髂总及髂外动脉闭塞 6例 ,一侧髂总、髂外动脉及同侧股浅动脉闭塞 2…  相似文献   

19.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疾病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性疾病主要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致 ,其次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964年 ,Dotter首次成功经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症。随着影像技术 ,材料工程学之迅速发展 ,血管腔内外科技术 (即可称微创治疗 )在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消融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Acolysis血栓超声消融仪治疗1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首先行Seldinger法股动脉造影,再小切口暴露股浅、股深动脉分叉处,直视穿刺,引入超声消融导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消融,至血管再通。结果 消融时间458s~1112s,平均801s,最长消融段35cm。全部病例术中造影证实血流通畅。同侧胫后、足背动脉立即恢复搏动9例;其余4例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分别由术前的0,5,0,32,0,6和0,55提高到术后的0,8,0.58,0,84和0.76,动脉多普勒血流图较术前改善。结论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行,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