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颈椎椎间孔狭窄是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对颈椎椎间孔解剖特点与形成狭窄原因,颈椎问孔狭窄引起神经根颈椎病的诊断,针刀治疗颈椎间孔狭窄引起神经根颈椎病思路与方法,以及治疗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颈椎椎间孔是颈脊神经根出椎管和周围血管进出椎管的通道,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往往存在着颈椎间孔的病理性变化。另外,颈椎活动时椎间孔也会产生一定的改变,对颈神经根产生位移影响,这种影响若超出生理范围,也会刺激颈神经根继而出现临床症状。本文围绕近年来颈椎间孔狭窄的病理变化及颈椎间孔动态变化两种情况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内窥镜后路椎间孔切开髓核摘除术治疗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7例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5.9 mm内窥镜后路椎间孔切开髓核摘除术治疗,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稳定性评价采用Katsumi标准。结果随访1个月,7例患者术后VAS评分(1.87±0.66)分,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颈椎稳定性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内窥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不会造成颈椎失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拔伸转颈顶椎板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索定型有效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方法:运用拔伸转颈顶椎板法治疗颈椎病140例,进行颈椎弧度、椎间孔改变及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结果:140例颈椎病人中有96例在颈椎弧度、椎间孔上有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达到痊愈,占68.57%;3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5.7%。结论:拔伸转颈顶椎板法有序结合,能在动态下拉宽椎间隙,纠正小关节紊乱,改善颈椎后凸弧度与椎间孔,放松颈项肩背部紧张痉挛的肌群,有效改善脑部血供,使受卡压的神经根得到松移,脱出的椎间盘得到回缩。  相似文献   

5.
颈椎失稳属X线术语,它是指在X线照片下,颈椎生理弯曲变浅或变直,椎关节不平衡,或有相应椎间孔变窄而言。临床症状以颈项疼痛、头痛、头晕为主,或伴有手臂和掌指麻木症状。笔者近2年采用颈椎牵引下使用弹拨手法治疗此症患者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根芳 《国医论坛》1993,8(3):28-2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或椎间孔附近的骨赘形成直接压迫其邻近的椎动脉,以及椎动脉孔纤维化使动脉固定,在颈椎活动时,动脉不能相应滑移而产生扭曲,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笔者近年来用祛邪扶正法治疗该病53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注射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痛点针刀闭合松解、颈椎椎间孔注射和针刀松解与椎间孔注射联合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价颈椎功能情况,并于3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三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联合组VAS及NDI评分均优于针刀组和注射组(P<0.05),且针刀组与注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治疗方案均能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改善颈椎功能,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的疗效优于两者的单一疗法,能更好地改善颈椎疼痛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观察角度整复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对颈椎椎间孔和颈椎生理弯曲的影响。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角度整复法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理筋手法,2个疗程后巩察两组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椎椎间孔和颈椎生理弯曲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患椎椎间孔的前后径和上下径均元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的颈椎生理弯曲大于对照组(P〈0.01)。表明角度整复法可以调整颈椎失衡状态,解除颈神经根受压,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2%利多卡因1mL+参麦注射液4mL进行椎间孔注射4次,对照组应用颈椎病推拿及颈椎牵引治疗4周。结果:2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VAS)以及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PRI、VAS、PPI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因为椎间盘变性后向椎间孔膨出、突出,或椎体后、外缘骨质增生导致椎间孔变窄,压迫神经根,严重者可引起局部神经根水肿,表现为运动、感觉及反射障碍与脊神经分布区相一致的病症.近年来笔者采用颈椎牵引下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因为椎间盘变性后向椎间孔膨出、突出,或椎体后、外缘骨质增生导致椎间孔变窄,压迫神经根,严重者可引起局部神经根水肿,表现为运动、感觉及反射障碍与脊神经分布区相一致的病症.近年来笔者采用颈椎牵引下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颈椎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其在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60%~70%)。临床上开始多表现为颈肩痛,伴有上肢部的麻木及疼痛感,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出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迹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本文就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是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内动脉所致的综合征。笔者 1999~ 2 0 0 0年应用静滴普乐林 (葛根素 )注射液治疗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 4 0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有持续性头痛或头晕等症状 ,颈部后伸或旋转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甚至突然昏倒 ;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2颈椎 X线摄片检查可见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及颈曲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图示椎内动脉供血不足。本组 4 0例中男 2 4例 …  相似文献   

14.
手法治疗颈椎病3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浩 《陕西中医》1993,14(5):201-201
采用中医弹揉、提拔、旋转、摇转、揉压等手法治疗颈椎病360例,总有效率为99%。提示手法有改变颈椎曲度、椎间孔、脊髓压迫和椎A血液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由于工作、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日积月累或外伤等使颈椎的解剖生理发生异常变化,造成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颈椎肥大、颈部周围软组织损伤、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使颈部力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椎基底动脉使脑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6.
颈源性眩晕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因颈椎骨质增生导致椎问孔变窄,刺激或压迫了从椎间孔穿过的椎动脉,使动脉发生痉挛,使血管腔变窄,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甚至椎动脉血流受阻而引起的。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结合中医药治疗该病39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8~2011年,我们应用炙甘草汤为主方治疗颈椎病所致上肢麻木7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73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性24例,女性49例;年龄31~77岁。均以上肢麻木为主诉入院。颈椎CR片均提示有:①生理曲度变直。②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变形。CT或MRI提示:椎间孔狭小变形。所有患者均至少有一项血虚体征,如头晕、心悸、神疲、面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2010年我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8例,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58例,女60例;平均年龄42岁;病程2周~1 a;教师28例,司机36例,公务员24例,企业职员19例,其他11例. 1.2诊断标准[1]①颈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②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或迟钝,腱反射异常,肌力减退;③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④颈椎X线片示关节突或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或椎间孔变小,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⑤CT或MRI示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受压.  相似文献   

19.
<正>颈性眩晕症是指颈椎及其相关的软组织,如肌肉、韧带和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产生功能或气质性改变所引起的症候群。多由于工作、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日积月累或外伤等使颈椎的解剖生理发生异常变化,造成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颈椎肥大、颈部周围软组织损伤、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使颈部力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椎-基底动脉使供血不足,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椎旁交感神经结引起反射性椎动脉痉挛,从而引起  相似文献   

20.
张伟  王臻  石小鹏 《陕西中医》2009,30(10):1433-1434
牵引按摩疗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的有效疗法,是一个调整椎体内外平衡的过程,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宽椎间隙,有利于外突组织的复位、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可松解神经根与关节囊的粘连,缓解神经根所受刺激压迫,并改善或恢复钩椎关节与神经根以及椎体后关节等的解剖位置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颈部拔伸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改善或矫正颈椎小关节紊乱,调整椎间孔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利于伸展黄韧带、后纵韧带,改变椎间与硬膜囊和脊髓的空间位置,改善脊柱颈段内平衡。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为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与附于其上的肌肉是维持颈椎静态稳定的主要因素,而以半棘肌为主的颈伸肌群是维持颈椎动态稳定的主要因素。而按摩手法通过对皮肤、深筋膜和肌肉韧带起止附着点的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