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107-109+115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相关指导。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接诊的10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研究组(n=53)。对照组患者予以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门冬胰岛素与地特胰岛素联合治疗。治疗8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FPG、2 hPG、HbA1c[(4.17±1.37)mmol/L、(6.19±1.55)mmol/L、(6.20±1.5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36±1.28)mmol/L、(7.36±1.62)mmol/L、(7.5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FPG、2 hPG达标时间[(4.03±1.16)d、(4.66±1.4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6.81±2.20)d、(7.50±2.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5.66%、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加快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并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黄家鹏  陈慧 《中外医疗》2013,(23):109-110
目的探究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1月来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重。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患者皮下注射1次/d,并在餐前口服二甲双胍;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周,治疗中采用动态血监测仪监测患者血糖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低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分别为(13.0±1.2)mmol/L,(16.8±2.1)mmol/L,(61.7±5.6)kg;对照组分别为(13.2±1.2)mmol/L,(17.1±2.1)mmol/L,(61.9±5.6)kg;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分别(7.4±1.1)mmol/L,(10.1±1.6)mmol/L(63.3±6.2)kg,15.0%;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9.3±1.4)mmol/L,(12.1±2.1)mmol/L,(65.9±7.4)kg,31.7%。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血糖药控制血糖的效果要比预混胰岛素的效果要好,接受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后患者体重增加幅度小,治疗安全性高,治疗中患者1次以上低血糖发生率低,因此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餐后有氧运动对初治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瘦素的影响。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降糖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的同时进行餐后有氧运动。治疗3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瘦素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1±1.20)mmol/L vs.(7.31±1.46)mmol/L、(8.09±1.36)mmol/L vs.(9.42±1.34)mmol/L、(6.23±1.13)%vs.(7.13±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0、4.83、3.54,P<0.05);TG、TC、LDL-C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9±0.68)mmol/L vs.(3.02±0.58)mmol/L,(4.98±0.81)mmol/L vs.(6.01±0.72)mmol/L,(3.32±1.02)mmol/L vs.(3.87±0.9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6.58、2.69,P<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1.09±0.21)mmol/L vs.(0.96±0.23)mmol/L,t=2.69,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瘦素均低于对照组[(3.01±1.19)vs.(4.03±1.32),(5.43±2.64)μg/L vs.(7.09±2.2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8、3.34,P<0.05)。结论初治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联合餐后有氧运动效果更佳,能明显提高糖脂代谢的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Bu S  Guo XH  Yang WY  Lu GZ  Yang ZJ  Ren TT  G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15-3118
目的 探讨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的血糖控制情况与人群特征的关系及基础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方法 为随机、开放、两中心的平行对照研究,治疗期12周,选择每日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加或不加口服降糖药治疗),空腹血糖(FBG)在7.8~16.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7%~10%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至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加格列美脲3 mg或每日注射两次预混30 R(诺和灵)胰岛索加格列美脲3 mg治疗组,胰岛素剂量每3天调整1次,至目标FBG≤6.0 mmol/L.结果 治疗12周后,甘精胰岛素组和预混胰岛素组的HbA1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两组HbA1c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8.0% vs 8.9%→7.8%,P>0.05).治疗期间,预混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频率均显著高于甘精胰岛素组,总低血糖事件分别为123次、57次,经证实的低血糖例次(94 vs 21,χ2=23.692 P=0),其中午餐前低血糖发生尤其显著(64 vs 17,χ2=7.762,P=0.005).甘精胰岛素治疗后HbA1c≤7.5%者达28.2%(11例),剂量为(0.58±0.29)U·kg-1·d-1;HbA1c>8.5%者占23.1%(9例),剂量为(0.66±0.30)U·kg-1·d-1.甘精胰岛素两亚组治疗前HbA1c、糖尿病病程、餐后2 h C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1±0.8)% vs (9.6%±1.2)%,10年(6.0~14.5年)vs 13年(8~19.5年),餐后C肽:2.5 nmol/L(1.4~3.3 nmol/L)vs 1.4 nmol/L(1.2~2.6 nmol/L),均P<0.05.结论 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治疗前HbA1c水平、糖尿病病程和餐后2 h C肽水平是影响一次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疗效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早餐前注射方案对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予原预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早餐前同时注射,晚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片)和对照组(35例,继续原方案),各组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用量。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3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及低血糖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FBG、3餐2hPG、HbA1C均下降(均<0.01);而试验组FBG、午餐2hPG、HbA1C、日胰岛素量及低血糖事件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0.01)。对照组胰岛素量和BMI增加(<0.01),试验组BMI无改变(>0.05)。结论用预混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改为早餐前甘精和预混胰岛素注射并晚餐前瑞格列奈治疗,可进一步改善FBG、午餐2hPG和HbA1C,并减少低血糖及体质量增长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液25R(优泌乐25)联合阿卡波糖(拜唐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每天早、晚餐前即刻皮下注射优泌乐25,餐时口服拜唐苹150 mg/d;对照组患者每天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即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液70/30(优泌林70/30).根据血糖水平,每3 d调整1次胰岛素剂量,以空腹血糖(FPG)<8.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0.0 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3餐后2 hPG、HbA1c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为(28.3±6.4)U/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5.7±5.8)U/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2.5%(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皮下注射优泌乐25联合口服阿卡波糖,能使患者的3餐后血糖、HbA1c控制更理想,所用胰岛素剂量更少,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更低,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每组各20例,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每晚10时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一次三餐前各注射普通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组每日早晚餐前或三餐前分别注射门冬胰岛素30.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口服(0.5g,2次/d),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胰岛素的调整原则是将空腹血糖(FBG)控制在5.5mmol/L以内.共治疗8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HbA1c、FBG和餐后2 h血糖(2h PB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明显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甘精胰岛素组联合普通胰岛素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组.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治疗满意度高,适合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降糖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野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6例眼压控制稳定的伴T2DM的POAG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观察组,33例,46眼)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3例,50眼).观察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视野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FBG[分别为(8.0±2.2)mmol/L、(8.1±2.8)mmol/L]、HbA1c[分别为(7.6±1.2)%、(7.7±1.2)%]、视野平均缺损(MD)[分别为(12.0±7.1)dB、(11.8±6.2)dB]、平均光敏感度(MS) [分别为(15.1±7.5)dB、(15.2±8.1)d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FBG[(6.1±1.8)mmol/L]、HbA1c[(6.3±0.6)%]、MD[(10.5±6.2)dB]均较对照组[分别为(7.4±1.6)mmol/L、(7.1±1.3)%、(12.0±7.2)dB]显著降低,MS[(17.1±6.1)dB]较对照组[(14.8±7.9)dB]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降糖可改善POAG合并T2DM患者的视野损害,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晓巍 《中外医疗》2013,(25):123-12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6月住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病程不超过5年,随机分为"诺和灵30R"治疗组25例(A组),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25例(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 hC肽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PBG、HbA1c、空腹C肽、餐后2 h C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组:(7.2±1.4)mmol/L比(10.6±1.2)mmol/L、(8.3±2.7)mmol/L比(14.4±1.6)mmol/L、(7.3±0.6)%比(9.1±0.7)%、(1.62±0.30)μg/L比(1.43±0.31)μg/L、(3.12±1.47)μg/L比(2.08±0.84)μg/L;B组:(7.3±1.6)mmol/L比(10.5±1.2)mmol/L、(8.2±2.3)mmol/L比(14.5±1.8)mmol/L、(7.1±0.4)%比(9.2±0.8)%、(1.66±0.37)μg/L比(1.42±0.31)μg/L、(4.06±0.86)μg/L比(1.87±1.0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治疗后餐后2 h C肽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低血糖4例(16%),进食后症状可缓解,B组发生低血糖1例(4%),B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平稳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反应少,HbA1c达标。  相似文献   

10.
李柏龄  李素霞  张晓凡 《吉林医学》2013,(25):5181-5182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T2DM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OAD)但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d>7.5%),随即分为两组:甘精组30例,预混组28例。分别采用每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三餐前口服阿卡波糖和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目标空腹血糖(FPG)<6.0 mmol/L,餐后2 h血糖(2hPG)<10.0 mmol/L,治疗12周。结果: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均低于治疗前,但甘精组FPG较预混组下降明显(P<0.05),达到FPG<6.0 mmol/L(63%vs50%,P<0.05)和HbA1C<7.0%(60%vs46%,P<0.05)的更多。低血糖的比例低(P<0.05)。结论:每晚1次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及餐前口服阿卡波糖治疗T2DM,使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服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经口服药物治疗失效的病例。糖尿病病程>1年且≤10年及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HbA1C>7%但≤10%,空腹血糖均≥7.0 mmol/L。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①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组(Gla-Gli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起始用量10 u/d,早餐前格列美脲2.0 mg/d,口服;②门冬胰岛素组30+格列美脲组(BIasp-Gli组),门冬胰岛素30起始用量早餐前6.0 u,晚餐前4.0 u,早餐前格列美脲2.0 mg/d,口服。每3 d监测患者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前、晚餐前、睡前血糖,并要求患者记录出现症状性低血糖、低血糖症,以及出现严重性低血糖的时间和频次。前8周,每周于门诊就诊,调整胰岛素剂量,格列美脲固定不变,此后每2周就诊,使血糖逐渐达标。要求患者治疗12周复诊,测量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空腹血糖,HbA1C。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9.4 mmol/L±2.1 mmol/L VS 6.9 mmol/L±1.1 mmol/L;9.6 mmol/L±1.8 mmol/L VS 6.8 mmol/L±1.3 mmol/L,P<0.05)、HbA1C(8.6%±1.3%VS 7.3%±0.6%;8.5%±1.2%VS 7.2%±0.5%,P<0.05)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间的空腹血糖、HbA1C没有差异(P>0.05)。在开始胰岛素治疗的12周中,Gla-Gli组与BIasp-Gli组的达标率无差别(55.9%VS 58.8%,P>0.05),均能有效地降低血糖。两组的胰岛素用量,Gla-Gli组0.35 u/kg,BIasp-Gli组0.30 u/kg。但是,Gla-Gli组的轻度低血糖次数更少(2.12 VS 4.78,P<0.05)。结论对于口服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列美脲均能够有效降低血糖。但是,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方案治疗妊娠糖尿病(G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GDM 患者64例随机分为 CSII 组32例和 MSII 组32例,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 FPG、2hPG、HbA1C、24h 血糖波动情况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 FPG 和 HbA1C 均较治疗前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SII 组24h 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值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低于 MSII 组,[MAGE:(1.9±0.5)VS(2.2±0.4)mmol/L;SDBG:(2.1±0.3)VS(2.4±0.4)mmol/L;MODD:(3.3±1.4)VS(4.1±1.5)mmol/L,P<0.05];(3)CSII 组低血糖发生率低 MSII 组,但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CSII 治疗血糖波动较大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 MSII。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80例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原有口服药的基础上,一组(治疗组)睡前注射地特胰岛素,另一组(对照组)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观察12周。结果:FBG、2hPG和HbA1c下降,在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每天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在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方面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睡前注射地特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NPH)联合口服降糖药(OAD)对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共入选36例2型DM患者,随机给予睡前注射地特胰岛素和NPH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HbA1c、FBG及行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结果 20周时地特组和NPH组HbA1c分别由9.19%和8.72%降至7.81%和7.39%,FBG分别由11.7mmol/L和11.0mmol/L降至6.59mmol/L和6.29mmol/L(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地特组血糖变异系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NPH组。治疗前后地特组和NPH组的体质量增加分别为(-1.22±1.84)kg和(2.19±2.81)kg(P〈0.05)。地特素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NPH组,且无夜间低血糖事件。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OAD治疗与NPH具有相似的血糖控制,但地特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5.
郭小芳  文希  李平 《海南医学》2016,(15):2456-2459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PCOS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接受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比索洛尔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胰岛素(FIN)、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RGE)、垂体泌乳素(PRL)、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皮质酮(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nRH)、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的变化,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IN [(18.5±3.9) mIU/L vs (26.3±4.7) mIU/L]、FPG [(7.13±1.4) mmol/L vs (4.72±1.7) mmol/L]、HOMA-IR [(0.65±0.13) vs (0.42±0.19)]、HOMA-β[(2.45±0.47) vs (1.69±0.14)]、E2[(56.9±8.7) pg/mL vs (46.9±10.5) pg/mL]、T [(58.5±4.2) ng/dL vs (39.6±6.7) ng/dL]、PRGE [(0.69±0.21) pg/mL vs (0.52±0.17) pg/mL]、PRL [(17.5±5.3) pg/mL vs (13.2±4.7) pg/mL]和环磷酸腺苷水平[(26.9±3.5) pmol/L vs (21.2±2.4) pmol/L]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SHBG [(18.5±3.9) nmol/L vs (26.3±4.7) nmol/L]、Cor [(18.5±3.9) ng/mL vs (26.3±4.7) ng/mL]、ACTH [(18.5±3.9) ng/mL vs (26.3±4.7) ng/mL]、CRH [(53.7±6.4) pg/mL vs (61.3±7.2) pg/mL]和环磷酸鸟苷的水平[(25.6±4.9) pmol/L vs (27.1±1.8) pmol/L]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FIN [(25.9±3.7) mIU/L vs (18.5±3.9) mIU/L]、FPG [(7.09±0.93) mmol/L vs (5.52±1.86) mmol/L]、HOMA-IR [(0.67±0.14) vs (0.45±0.11)]、HOMA-β[(2.39±0.96) vs (2.08±0.33)]、E2[(57.8±6.4) pg/mL vs (46.9±10.5) pg/mL]、T [(59.6±5.5) ng/dL vs (45.8±9.1) ng/dL]、PRGE [(0.67±0.19) pg/mL vs (0.53±0.15) pg/mL]和PRL [(17.4±3.3) pg/mL vs (14.2±5.6) pg/mL]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SHBG [(84.3±15.8) nmol/L vs (131.9±30.1) nmol/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r、ACTH、CRH、环磷酸腺苷水平和环磷酸鸟苷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治疗PCOS可明显改善患者机体的内分泌环境,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口服降糖药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仍未达标时,于餐前增加1次门冬胰岛素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30例经口服降糖药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而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但〈9%的患者,于主餐前加用门冬胰岛素治疗12周.结果12周后,患者HbAlc由治疗前的(7.96-t-0.57)%降至(6.83±0.46)%(P〈0.001),其中7例(23.33%)达到≤6.5%,22例(73.33%)达到〈7.0%.不同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组餐后血糖均较前明显降低,HbAlc分别为(6.93±0.41)%、(6.84±0.35)%和(6.52±0.61)%.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无夜间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患者平均体重及体重指数均明显下降.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于主餐前增加1次门冬胰岛素可以有效、安全地降低患者血糖,提高达标率,可减少体重增加,而且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冉锐 《广西医学》2014,(4):468-470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诺和锐3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肝源性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治疗组在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诺和锐30(12-40 U/d)及口服阿卡波糖片50 mg,1-3次/d;对照组仅给予诺和锐30治疗,用法与治疗组相同。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PG及HbA1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诺和锐3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2hPG、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控制高血糖的最佳方法。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32例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自愿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组(GA组,n=16)与重组人胰岛素N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纽(NA组,n=16),观察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GA组和NA纽空腹血糖(5.25±0.64)mmol/L、6.51±1.23)mmol/L和餐后2h血糖(7.32±1.05)mmo]/L、(9.46±0.52)mm01/L、所需胰岛素剂量(36.8±0.7)Iu、(42.8±1.8)Iu、血糖波动状况[(1.92±0.87)、(2.95±0.83)mmol/L]、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发生率及血糖达标时间等各项指标相比较,GA组明显低于NA组(P〈0.05),同时肝功能改善更明显。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是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控制血糖的理想治疗方法,但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单纯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6月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均每周进行随访,持续观察3个月.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和体重.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空腹血糖[(5.31±1.12)mmol/L vs.(6.48±1.09)mmol/L]、餐后2h血糖[(7.46±1.08) mmol/Lvs.(8.21± 1.4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39±0.98)%vs.(6.03±1.04)%]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指标、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实验组轻微低血糖事件3例,对照组轻微低血糖时间8件,夜间低血糖时间5例,2组均无低血糖昏迷发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3,P=0.005).结论 对于单纯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对控制血糖具有明显的效果,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活性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干部病科和内分泌科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于我院的100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R-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血清活性维生素D3水平,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血钙、血磷水平。结果(1)两组受检者的血清TG、TC、ALT、AST、CRE、血钙、血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FPG [(9.85±2.50) mmol/L vs (4.84±0.54) mmol/L]、2 hPG [(10.28±2.28) mmol/L vs (5.21±0.56) mmol/L]、HbA1c [(7.66±2.36)% vs (4.62±0.47)%]明显升高,FINS [(7.40±5.06)μU/ml vs (11.87±6.81)μU/ml ]、HOMR-β[(25.81±20.13) vs (254.33±102.14)]、1,25-(OH)D3[(15.57±3.58) ng/ml vs (51.72±8.96) ng/ml]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OMR-IR[(3.40±2.83) vs (2.32±0.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25-(OH)D3与HOMR-β呈正相关(r=0.72,P<0.05),与HOMR-IR无明显相关性(r=-0.11,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1,25-(OH)D3降低,低1,25-(OH)D3水平影响患者的胰岛素β细胞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