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郑帆 《医学综述》2008,14(21):3349-3351
目的比较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和球后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疗效。方法应用复方樟柳碱对56例AION患者进行治疗,分别采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和球后注射的给药方法。观察用药前后视力、视野及眼底血管的变化,对两组的病例作疗效对比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治疗后皮下注射组患者视力提高、视野扩大、眼底改善的显效率分别为56.7%、66.7%、70%;球后注射组患者视力提高、视野扩大、眼底改善的显效率分别为57.7%、76.9%、76.9%。两组视力、视野、眼底变化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球后注射组的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暂时性瞳孔散大、眼球运动受限及上睑下垂等改变,皮下注射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颞浅动脉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AION,与球后注射给药有相当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在颞浅动脉旁区皮下注射治疗缺血性眼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180例缺血性眼病病人,在病侧或双侧颞浅动脉旁区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1次/d,14 d为1个疗程.注射方法为:45°皮下注射同时可加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治疗,比较注射前、后视力情况.结果 180例缺血性眼病患者治疗显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并分析了球后联合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显著疗效的临床病例观察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103例(103只眼)分为治疗组53例(53只眼)和对照组50例(50只眼).对照组给予血栓通 、硝酸甘油 、肌苷 、三磷酸腺苷等一般治疗,并行高压氧舱治疗.治疗组除应用对照组治疗方法外,另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眼球后注射 、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以视力 、视野改变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 3、7、14 d后在提高视力 、改善视野方面,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对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周口市眼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78例(102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水平为(0.51±0.30),显著高于对照组(0.3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够改善患者视力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20例(20只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2ml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或球后注射,每日1次,每疗程14天,3 ̄4疗程。另20例(20只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为对照组,使用血管扩张剂,营养视神经的药物,维生素B族药物等45 ̄60天。全部患者早期同时均给予皮质类固醇和甘露醇。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后视力开始恢复的时间早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或球后注射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治疗方便,而且是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张宝勤  赵剑虹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4):296-297,299
目的 探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20例(20只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2ml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或球后注射,每日1次,每疗程14天,3~4疗程。另20例(20只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为对照组,使用血管扩张剂,营养视神经的药物,维生素B族药物等45-60天。全部患者早期同时均给予皮质类固醇和甘露醇。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后视力开始恢复的时间早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或球后注射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治疗方便,而且是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9例,对照组59例.分别给予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和全身应用传统的抗血栓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复方樟柳碱的治疗有效率为96.6%;传统抗血栓治疗组有效率为8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效果好,应用有效剂量小,无毒副作用,用法简便,收效快,门诊条件下就可以应用,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急性视神经病变的护理经验。方法:对90例(98眼)急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在激素冲击治疗后采用复方樟柳碱2 ml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每天1次,每疗程14 d,共2~4疗程,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并对注射前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关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均能够较好地配合治疗,无明显治疗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治疗后总有效率96.94%。结论:心理护理联合注射前后针对不良反应的相关护理,对顺利进行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急性视神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纳多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上分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与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ION),对其静滴金纳多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与常规口服复方丹参片、维生素等药物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对比观察。结果:联合用药组有效率达93.27%。两组治愈率差异非常显著。结论:金纳多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无不良反应,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常军  吴怡 《吉林医学》2014,(7):1363-1364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58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8例(30眼),治疗组30例(32眼)。对照组采用妥拉苏林注射液25 mg,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均作患眼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疗程20 d。以视力、视野为疗效判断指标。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各项主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20%,治疗组有效率78.1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物理疗法用于弱视治疗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300例门诊弱视患者(3~14岁)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在物理疗法基础上联合复方樟柳碱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对照组只用物理疗法.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并比较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retinal artery peaksystolic velocity,PSV)及舒张期阻力指数(diastolic resistance index,RI)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68.0%,对照组总有效率36.7%,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不同年龄、不同程度弱视组间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樟柳碱后PSV增高(P<0.05),RI无变化(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联合物理疗法治疗不同年龄、不同程度弱视患儿均安全有效.其机制可能与视网膜血液供应增加、组织灌注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手术方法综合治疗眼睑痉挛的效果。方法本组32例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给予先行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对痉挛未完全缓解的患者应用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结果痉挛时间<6个月的12例患者经过复方樟柳碱治疗2周后,5例症状完全消失,7例痉挛频率减少且每次痉挛持续时间缩短;痉挛时间>6个月的20例患者应用复方樟柳碱局部注射后4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症状一般在注射后逐渐缓解,12例眼睑痉挛患者注射后部分缓解,4例眼睑痉挛患者注射后无效。对于部分缓解和无效的患者均采取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治疗后全部达到完全缓解。结论先用复方樟柳碱注射,后用A型肉毒素注射的综合治疗眼睑痉挛,为有效、可靠的治疗手段,并易于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4例(108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57眼)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对照组47例(51眼)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明显高于对照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g)均较治疗前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0.5%托品卡胺眼药水对青少年近视眼伴调节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50例100眼在校青少年近视眼伴调节痉挛患者的双眼分别设为A组和B组,各50眼。A组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0.5%托品卡胺眼药水治疗,B组仅用0.5%托品卡胺眼药水治疗,疗程为15d。比较两组治疗后矫正视力、眼压、自觉症状变化情况。结果:A组的矫正视力、自觉症状的改善均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的眼压,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0.5%托品卡胺眼药水对在校青少年近视眼伴调节痉挛的治疗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58-16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SAS、SDS评分的影响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每天1次,于患眼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疗程20 d。对照组予以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干预20 d后,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的变化、护理满意度。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治疗后分别显著下降,其中,心理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31.16±7.09)分、(42.27±9.0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分别为(32.06±8.57)、(41.52±7.4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7%、70.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对于促进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病情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莉  张坚 《河北医学》2016,(10):1621-1623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对于玻璃体切割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的眼底血液循环的作用。方法:将80例拟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n=40)于术后第1天注射复方樟柳碱,连续注射2周,并测量术后1d、14d的视网膜微循环血流参数[包括血容量( Volume)、血流量( Flow)、红细胞移动速率( Velocity)],对照组( n=40)不给予额外的扩血管药物,测量时间、内容和方法与观察组同。结果:对照组术后14d的Vol、Flw、Vel均较治疗后1d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观察组术后14d的Vol、Flw、Vel均较治疗后1d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4d的Vol、Flw、Ve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复方樟柳碱对于玻璃体切割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的眼底血液循环有着改善作用,能够减少继发性眼底缺血,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短期内对眼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介入性临床研究,纳入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前和注射后1周,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测量注射眼和对侧眼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体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阻力指数。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显著降低了注射眼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并显著提高了阻力指数(P<0.05)。注射后,注射眼与未注射眼在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阻力指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会短时间内改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注射眼的眼部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视网膜光凝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和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42例患者42眼,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试验组(21眼)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方口服血栓通胶囊和视网膜光凝治疗组,对照组(21眼)为复方血栓通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组。试验组先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同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3个月后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照组行视网膜光凝和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观察治疗6个月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试验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降低415.51 μm(61.45%),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降低120.51 μm(27.4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和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