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SIRS/MOD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初步探讨SIRS及MODS的发生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室(PICU)住院患儿86例,用IMMULITE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入院1、3、5d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TNF—α、IL-1β和IL-6在SIRS组、MODS组及死亡组均较非SIRS组、非MODS组及非死亡组明显升高,且SIRS组、MODS组及死亡组TNF—α、IL-1β和IL-6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组内比较,1、3、5d有逐渐升高趋势,TNF—α、IL-1β和IL-6与MODS及死亡有一定程度相关关系。结论 TNF—α、IL-1β和IL-6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其中TNF—α是较敏感的指标,可为探讨细胞因子在SIRS/MO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为SIRS/MODS的辅助诊断指标,并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在早期诊断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SIRS病情变化,检测伤后(d0)及伤后第1天早晨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6例患者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而无全身感染(SIRS组),14例患者在并发脓毒血症(Sepsis组);血清PCT及IL-6在Sepsis组伤后第1天就有明显升高(P<0.05),但是CRP相近;血清PCT及IL-6水平结合SIRS表现诊断多发伤后脓毒血症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结论:严重多发伤后第1天血清PCT和IL-6水平变化可以作为脓毒血症的早期指标,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TNF-α及IL-6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53例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演变特点分为3组:急性单纯脑血管病组(ACVD)、急性脑血管病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组(ACVD引发SIRS组)、急性脑血管病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组(ACVD引发MODS组),采用ELISA测定ACVD患者外周血TNF-α及IL-6表达。结果(1)患者发病第3天TNF-α及IL-6表达明显升高;(2)对于TNF-α及IL-6的表达,ACVD引发SIRS组与单纯ACVD组相比较,P<0.01,ACVD引发MODS组与ACVD引发SIRS组相比较,P<0.01,而且其表达升高的程度均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呈升高趋势;(3) MODS积分越高,TNF-α及IL-6的表达也越高,且P<0.05;(4)ACVD引发MODS患者中,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较,死亡组的血清TNF-α及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 IL-6与TNF-α在ACVD发病的急性期可能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并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呈现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参考价值。方法将发病后立即入院的AP患者86例按病情轻重分为2组,其中59例轻症者为MAP组,27例重症者为SAP组;根据有无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52例与非SIRS组34例;根据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75例和死亡组11例;所有患者于入院48h内进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并分别于入院后第1、3、7和14天动态监测其血清IL-33和TNF-α水平。选择同期6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MAP组和SAP组在不同时间监测点血清IL-33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AP组升高更明显。SAP组血清IL-33和TNF-α水平在入院后第1、3、7、14天4个时段均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时SAP组血清IL-33和TNF-α水平均达到高峰,经治疗后(入院第7天)开始逐渐降低;SIRS组血清IL-33、TNF-α水平高于非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IL-33、TNF-α水平及BISAP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AP患者血清IL-33、TNF-α水平与BISAP评分呈正相关。结论动态监测AP患者血清IL-33和TNF-α水平结合BISAP评分,在AP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的分级,指导临床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老年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老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老年MODS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老年MODS组的血清TNF-α、IL-1β、IL-6、IL-10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TNF-α、IL-1β、IL-6升高的峰值较IL-10早,死亡组血清IL-10浓度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0的异常释放参与了老年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选择不同时机以纠正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是今后的救治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浓度在MODS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以及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MODS患者血清sFas、sFasL和TNF-α浓度,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Ⅲ)评分和改良MODS评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比较MODS组与对照组[包括非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MODS组内死亡和存活患者之间血清sFas、sFasL浓度的差异,分析患者血清sFas、sFasL和TNF-α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血清sFas和sFasL与TNF-α浓度的相关性。结果MODS患者血清sFas、sFasL浓度均明显高于非SIRS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且与病情严重度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1)。MODS患者中死亡组较存活组血清sFas、sFasL浓度明显升高(P均〈0.05)。MODS患者血清TNF-α浓度较非SIRS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并与MODS组血清sFas、sFasL浓度呈高度正相关(P均〈0.01)。MODS患者血清sFas、sFasL浓度随器官衰竭个数增加而升高。结论血清sFas、sFasL可用于临床MODS辅助诊断和协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TNF-α可能促进了MODS中Fas/FasL系统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s)的表达在诊断MODS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集66例MODS患者、78例非MODS患者和37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以CD14-CD11b+CD33+作为MDSCs的标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细胞的表达;以MODS评分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析患者MDSCs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和IL-10和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MODS患者外周血CD14-CD11b+CD33+细胞表达为(11.84±2.18)%明显高于非MODS组的(6.52±0.37)%和健康对照组的(1.18±0.22)%(P0.05);MODS患者死亡组(15.66±1.68)%较存活组(9.48±1.56)%明显升高(P0.05)。MODS患者血清IL-10、TNF-α水平较非MODS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MODS患者中死亡组血清IL-10、TNF-α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MODS患者外周血CD14-CD11b+CD33+细胞表达率与TNF-α水平和MODS评分成正相关(r分别为0.342 6、0.387 9,P0.05)。结论外周血MDSCs水平变化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uPA,uPAR与D-D,IL-6及TNF-α之间的关系及其在SIRS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的收集均来源于武汉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年龄>55岁的就诊患者,标本的采集均为清晨空腹静脉血清,检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者血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按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50例来源于重症医学科;非SIRS组35例来源于内科病房;另选30例体检科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均需排除:(1)孕产妇;(2)恶性肿瘤;(3)转入ICU后7d内死亡;(4)心肺复苏术后;(5)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6)入住ICU时即有SIRS的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中uPA,uPAR,D-D,IL-6及TNF-α含量.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Mann-Whitney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以24h血uPA、uPAR、IL-6和TNF-α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SIRS患者血uPA,uPAR,IL-6和TNF-α含量诊断MODS的应用价值.结果 SIRS组患者血uPA,uPAR,D-D,IL-6及TNF-α含量较非SIRS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uPA与IL-6、TNF-α不相关,uPAR与IL-6,TNF-α呈正相关(分别为r=0.395,P=0.004;r=0.606,P<0.01).以uPA,uPAR,IL-6及TNF-α诊断MODS做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59,0.76,0.86,0.83.结论 uPA和uPAR参与了SIRS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过程,但在SIRS中起作用的途径机制并不完全相同.uPAR在SIRS向MODS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AP患者110例为肺炎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CAP组(54例)和重症CAP组(56例);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82例)和死亡组(28例);选择同期26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检测所有CAP患者入院第1天与第4天、对照组体检当天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TNF-α、IL-1β、IL-10水平。分析各指标在不同分组间及肺炎组第1天与第4天的差异。结果重症CAP组的PCT、IL-1β水平高于普通CAP组,普通CAP组高于对照组,PCT、IL-1β水平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CAP组的TNF-α水平高于普通CAP组及对照组(P0.05),TNF-α水平在普通CAP组、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普通CAP组的IL-10水平高于重症CAP组及对照组(P0.05),IL-10水平在重症CAP组、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存活组患者第4天的CRP、PCT水平较第1天降低,IL-10水平较第1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4天的PCT水平较第1天降低,IL-10水平较第1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1、4天的CRP、PCT、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同期存活组,IL-10水平低于同期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CRP、PCT、TNF-α、IL-1β和低水平的IL-10的CAP患者预后较差,上述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CAP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死)在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55例,根据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并根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对病情程度进行分析,并于接诊第24 h和48 h检测患者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后IL-6、IL-10和TNF-α水平即升高,其中24 h时MODS组IL-6和TNF-α高水平即明显高于非MODS组,48小时IL-10亦明显升高,与非MOD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20分组IL-6、IL-10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APACHEⅡ10-19分组,而APACHEⅡ10-19分组又明显高于APACHEⅡ10分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伴有明显的细胞因子反应,检测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