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急救医学早已成为临床二级学科.急救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急诊科采取的模式应由急诊科救治患者的疾病谱来决定[1],因而综合医院的急诊科的医疗模式应适应独立完成涉及多专科的危重病人诊治、抢救任务.为研究急诊科急救就诊规律,探讨病谱构成梯次,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适应新形势下急诊急救工作的需要,我们对急诊急救患者的病种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79年起,急诊医学正式成为医学专业领域的第23个专科。1983年,我国第一个急诊科在北京协和医院成立。目前我国急诊医学目前还处在发展中阶段。急诊医学服务体系(EMSS)涵盖了院前急救、灾害医学、院内急诊及加强治疗等领域。急诊医学在发展中体现出与其他二级学科不同的时间重要性、特殊的临床决策思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密切关系等特点。将来,急诊医生的工作任务应扩展到急诊医学教学和预防、急诊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损伤预防、医学继续教育、灾害医学和(群体伤亡事件MCI)管理、中毒处理和中毒咨询、危险化学品和生物恐怖事件的处理、医院和EMS管理等。急诊科将来的发展需要政府及医院充分认识急诊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位置,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制定相关的准入制度、专科医师培养制度、福利待遇制度、风险分摊制度等,促进急诊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急诊专科医师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科医师的培养对于急诊科乃至急诊医学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近年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对急诊科医师专科化和系统培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其培训在实践上历经了以轮转为主到以专科为主的发展过程;在理念上产生了由转科医生到"急诊专科医师"的转变;在管理上实现了规范化,临床实践中实现了规模化和系统化,提高了急诊科作为窗口单位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床旁B超在英国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跃林  凌鹏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1):858-859
急诊患者床旁B超检查是近年来急诊医学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特点”,对于某些特殊急诊患者,例如创伤患者,急诊医师自己在床旁进行有针对性的B超检查,的确有助医师对于患者的确诊大有帮助。这在美英等两方发达国家床旁B超已是急诊医师所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目前,有在全球广泛发展的趋势,张茂等在急诊ICU率先开展应用B超诊断危重患者气胸的临床研究,并认为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我们有机会到英国伦敦皇家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一年,对英国急诊医学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在英国急诊临床工作中,其中许多独特的“亮点”,对于我国的急诊医学的发展有借鉴和帮助,在此,特别想就英国急诊科床旁B超的应用及其特点做一介绍,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急诊医学研究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医学的研究热点与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社会学特性,涉及如急诊医学运行模式的研究、急诊科拥挤现象的研究、如何进行医学知识转化和急诊医学临床决策、危重症绿色通道研究、弱势群体的急诊处理特点研究等新研究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急诊医学研究方向:急危重症评估和脏器功能支持.新的研究热点不断拓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急诊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急诊医学的飞速发展,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根据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在急诊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具体情况相结合,有可明显的操作性,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诊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的运行体制和专业范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 急诊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的概念1.1 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医学是研究急诊患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医学,是近30 a发展起来的独立临床学科。其服务对象是急诊患者,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都有各科的急诊患者,急诊医学的服务手段应按各科急诊常规进行。急诊科负责急诊医学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而急诊科的主要业务首先应该是威胁生命的危重病急救患者。  相似文献   

8.
王一镗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7):J001-J001
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 ,若从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之日开始计算 ,已逾 15年了 ,我国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城市医院的急诊科、急诊ICU ,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 ,从事急诊医学这一专业的医师 ,绝大多数均是“半路出家”。因此 ,当务之急是必须加强急诊医学教育的基本建设 ,在这样的形势下 ,全国第一个大学本科急诊医学专业经江苏省教育厅正式批准 ,终于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应运而生。办好大学本科急诊医学专业教育 ,是发展我国急诊医学的重要基础工程 ,也是继续保持和发展我国急诊医学特点的重要保证。我国幅员辽阔 …  相似文献   

9.
急诊建设与SWOT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SWOT分析法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急诊医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包括院前急救(急救医学)、危重病医学、灾害医学、毒物学和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等专业,其涵盖面非常广,不仅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内、外、妇、儿等各专科疾病中的急危重病,而且需要急诊科临床医生了解这些专业的知识以提高对患者的救助水平。应用SWOT法分析急诊建设可以对目前急诊科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2):I0011-I001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于2007年11月29日~12月2日举办全省急诊医学新进展暨急诊护理管理学习班圆满结束,参会者共163人。本次学习特邀国内著名急诊急救专家、心脑血管病专家等做专题讲座。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春盛教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主编马岳峰教授,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主任付研教授,哈医大一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心血管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中华医学会黑龙江分会急诊专业主任委员、哈医大一院急诊科主任王秀洁教授及省内多位专家分别对有关急危重症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新理念、新指南等前…  相似文献   

11.
急诊科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基地.近一年来我们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急诊临床能力培训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建立了急诊专科理论体系和"学、练、考""三位一体"的急救技能培训体系,修订相关的考核方法,用于培训及评价急诊基地的住院医师和其他基地来急诊科轮转的住院医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急诊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这与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有关.急诊就诊病人疾病谱广,病史不清,发病急,病人和家属情绪不稳定,这些都是急诊过程中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因素.避免医疗纠纷的关键是提高急诊工作质量,保证医疗过程中无过错.由于文革中开始实行的门诊急诊手册式病历的广泛使用,使急诊病历管理成为急诊管理中的难点、盲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改变急诊病历模式入手,开发了急诊病历管理软件,增强了急诊病历管理和应用的可行性,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发挥了病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屈莉 《护理研究》2012,26(30):2820-2821
急诊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但从他发展之日始,就在为满足病人急诊医疗服务需求和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在我国,许多大型综合医院急诊科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为了解急诊住院病人的病因与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合理分配资源,对急诊住院病人采取及  相似文献   

14.
相对来说,结核专科急诊科的发展仍较滞后.现将我院2001年4月~2004年5月收治的急诊留院观察病人13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建立和发展结核专科医院急诊科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急诊医学不仅有更多社会学内涵,而且其它任何一个医学专科都不象急诊医学与社会学这样联系密切,可以这样讲,人类的健康需求和社会发展催生了急诊医学,管理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华急诊医学分会下设8个专业组[1],其之一的急诊质控学组应重在研究急诊运转模式和管理,使其高效节能,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确对待急诊科的医患纠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国萍  刘迎晨 《现代护理》2006,12(12):1175-1176
急诊科是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急诊工作自身的特殊性,急诊医疗纠纷有上升趋势,其上升的原因来源于社会经济、医护人员自身及患者等多方面.对于急诊工作者来说,防范医疗纠纷,需要加强法律和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和自身素质、树立医学人文理念,可望尽可能地减少急诊医患矛盾,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7.
4 急诊医学与公共卫生卫生保健体制的问题之一是单独受市场惯力所驱动,被称作“逆向救护规律”,这一规律表述了哪里的健康需求越大,资源越贫乏,哪里的自由经济便建筑在金融达尔文主义的基础上,而常常对环境、贫穷和弱者的保护便是无能为力。因此,一个为民众的政府应履行其保护和倡导之责。在少数发达国家,卫生保健经费多用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发展预防医学对急救医学的意义是减少急诊就诊患者的数量。从理想的角度出发,急诊科最好作为一个安全网络功能单位,也就是说,急诊科就诊患者数量直接反映人们的健康状况,急诊患者的数量越少,反映…  相似文献   

18.
孟金玲  杜巧红  张颖芳 《全科护理》2009,7(28):2625-2625
随着急诊医学的飞速发展,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根据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在急诊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具体情况相结合,有可明显的操作性,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6月建立重症急救医学部,组成包括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和院前科的急危重症诊治学科群.医学部为半开放式的内循环模式,以建立健全的危重病预警系统为导向,以危重病患者救治体系与监护体系为主导,以危重病患者医疗护理救治环节质量控制为重点,促进急诊医学、重症医学I临床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提高.半年多实践表明,重症急救医学部通过灵活应用"危重病病情评价与预测系统"、组建快速抢救反应团队参与院内其他科室危重病患者抢救、强化将重症医学学科理念和技术方法应用于急诊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缩短抢救和住院时间.因为资源整合,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重症急救医学部内的医生和护士临床、科研等综合能力明显增强.我们的经验表明,重症急救医学部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0.
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医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诊治措施为手段,从事危重症的及时快速救治的临床综合学科。急诊医学的定义和性质决定了急诊工作的特点。时间性——生命急救的时间性要求医护人员反应迅速、判断准确、救治及时和措施得力;复杂性——疾病涉及多系统,要求医护人员有较强的鉴别诊断能力和较高的综合救治水平;条件性——各级各类医院性质、任务不同决定了医院的软硬件水平。以上三个特点对急诊科护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科应配备一专多能、综合素质较高的护士,让患者得到全面的、高效率的急诊救治。下面就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与对策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