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实施无痛病房管理后围手术期患者对疼痛的自我感受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选择骨折需行内固定治疗病例200例,其中入院后实施无痛病房管理100例为实验组,入院后按骨科传统常规管理100例为对照组。采用(NRS)和面部表情量表评分法(PRS-R)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评分结果,发放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无痛病房的建立,以及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的规范化疼痛管理,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及病人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骨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Ramsay镇静评分,并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术后48h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完善疼痛评估体系,制定个体化、多元化、分阶梯镇痛治疗方案,规范围术期的疼痛管理,能够有效地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全程无痛护理管理体系构建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程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对骨科住院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疼痛管理,试验组实施规范化的全程无痛护理管理,采用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度问卷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试验组患者对于疼痛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对患者实施全程规范的无痛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4.
张玉梅 《大家健康》2014,(7):291-291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护理疗效。方法:将本院在2011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00例肿瘤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无痛病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无痛病房护理后,疼痛有效缓解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有效缓解率;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8%,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患者实施无痛病房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具有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个案管理护理实践在骨科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骨科手术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单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骨科常规护理及疼痛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案护理管理。分别于术前、术后8 h、术后1 d、术后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价疼痛程度,出院当天采用Hunt疼痛控制量表测定疼痛认知情况,出院当天分别对两组患者对疼痛控制效果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两组 VA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观察组下降趋势大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分组之间有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除对“出现疼痛立即通知”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对疼痛认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疼痛控制效果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个案护理管理,可减轻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及对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和应用效果。方法:将280例在该院骨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140例),实验组根据无痛护理管理体系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无痛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化管理对膝关节置换术(TKR)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骨科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6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按照骨科常规术后护理方法,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比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疼痛管理情况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试验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NP标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管海梅 《大家健康》2016,(7):221-222
目的:研究分析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原因及其对疼痛进行护理所达到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急症创伤骨科患者2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 >0.05),但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P <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急症创伤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观察及评估,并针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这一护理模式可有效患者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观察6个月后,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和疾病恢复所需要时间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8.84%),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多于实验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减少疾病恢复所需时间,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护理流程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雄招  孙波  蒙丽婵  王雪莲 《吉林医学》2009,30(18):2079-2081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腹腔镜手术护理要求制定护理流程。搜集腹腔镜手术患者9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6例,患者参照操作流程给予围术期护理;对照组51例,患者实施普通手术护理,分析围术期两组之间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护理操作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试验组手术医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手术器械较对照组更为完备(P〈0.05)、试验组腹腔镜摄像系统的故障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流程的应用提高了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疾病患者30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医院和护士满意度(对病区管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出院1年内随访(不合作、高风险事件、复发率)、知识了解度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半封闭式病房开展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后期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提高三主动"护理模式在骨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为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提供经验。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1786例患者分成研究组(948例)和对照组(8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给予"一提高三主动"护理管理模式,即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以解决服务能力和质量问题,主动开口服务、主动观察病情、主动抓落实。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提高三主动"护理管理模式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细节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0例。观察组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运用细节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入院、治疗、出院等一系列的护理过程给予评分,对所给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需求满意度。结果运用护理细节管理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需求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除用药指导外的其他项目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细节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临床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针对本科室骨科病房13名护士进行临床护理持续改进,成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控制小组,总结并分析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并给予培训考核,对比改进后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持续改进后患者的满意率及满意度的评分情况显著高于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骨科病房内实施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有效的加强了护士的技术与能力,提高了护理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测评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有效地提高低年资护士急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护理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杨志宏  姚美玉 《中外医疗》2014,(17):167-168
目的:探讨可追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可追溯管理方法作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该科实施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和服务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和急救物品管理的护理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09%,观察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3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9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追溯管理可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在骨科提高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名在骨科实习的护士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基于课堂的学习教学法(LBL),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和带教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带教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BL教学法能够提高骨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增加护士生对带教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8.
金艳  郑则广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35-13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房设立“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COPD患者按整群分为优质服务组(53例)和基本护理服务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和呼吸疾病问卷三方面的区别以及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结果出院时优质护理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6.2%,基本护理组为84.2%,两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优质护理组在入院接待护士服务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宣教满意度、护理技术和服务满意度、护士巡房次数满意度、工作态度满意度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呼唤回应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疾病问卷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优质护理组和基础护理组在症状、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影响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优质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在症状、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影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为99%.基础护理组合格率为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但它对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母方  户建桦  谭芬华  张莉 《四川医学》2013,(8):1319-1321
目的探讨规范化带教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9月入我科实习的护生共94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带教模式,实验组采取规范化带教,并对两组带教效果通过护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仪器使用技能考核成绩和带教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各方面考核成绩有显著提高(P〈0.01),实验组对带教满意度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规范化带教能有效提高护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更快地掌握临床仪器的使用,而且护生对临床带教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对提高新生儿科带教水平起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