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诱导剂利福平对肝星状细胞LX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TGF-β1/Smad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肝星状细胞LX2,给予不同浓度利福平终(浓度为10、20和40μmol/L)处理24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肝星状细胞LX2增殖。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TGF-β1及Smad4 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利福平能抑制肝星状细胞LX2增殖及TGF-β1及Smad4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XR诱导剂利福平可抑制肝星状细胞LX2增殖,抑制TGF-β1/Smad4信号通路,为PXR活化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丹酚酸B影响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胞内信号转导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正常大鼠肝脏链酶蛋白酶原位灌流消化与11%nycon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传一代培养.[~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丽春红染色、图像分析半定量细胞胶原沉积量,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Ⅰ型胶原分泌量,培养上清酸化处理后,ELISA法测定活性TGF-β1含量.RT-PCR法分析细胞前胶原α_1(Ⅰ)基因的表达,免疫沉淀与蛋白印迹法分析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活性.结果:丹酚酸B 0.1-100 μmol/L浓度依赖性抑制星状细胞增殖,丹酚酸B 1-100 μmol/L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的Ⅰ型胶原分泌量与总胶原的沉积.丹酚酸B 1-10 μmol/L抑制TGF-β1自分泌量,下调α_1(Ⅰ)前胶原的基因表达.而且丹酚酸B 1-PffiO卫几明显抑制TGF-β1刺激的MAPK活性.结论:丹酚酸B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与胶原生成,抑制TGF-β1的自分泌与MAKP活性,这些作用是丹酚酸B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宁方含药血清对人肝星状细胞(HSC-LX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与TGF-β1组SD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TGF-β1+肝宁方组及肝宁方组SD大鼠给予肝宁方灌胃给药(7mL·kg^-1·d^-1),连续灌胃10d后取血离心,制备干燥血清粉末备用。将HSC-LX2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组、TGF-β1+肝宁方组及肝宁方组。根据分组加入相应的20%大鼠血清对HSC-LX2进行培养造模。CCK8检测各组HSC-LX2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SC-LX2细胞的周期和细胞凋亡;q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α-SMA、Samd2、Samd3、Samd4、Samd7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TGF-β1+肝宁方组及肝宁方组HSC-LX2增殖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GF-β1+肝宁方组及肝宁方组HSC-LX2周期停滞在G0/G1期并能促进细胞凋亡;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GF-β1+肝宁方组及肝宁方组α-SMA、Samd2、Samd3、Samd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Samd7 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肝宁方具有抑制HSC-LX2增殖、促进HSC-LX2凋亡的作用,其作用与调控TGF-β1/Samd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基转移酶ppGalNAc-T2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激活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转染ppGalNac-T2的siRNA表达质粒,用RT-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以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Smad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相对于正常细胞,ppGalNAc-T2下调后,肝星状细胞中Smad2、Smad3、Smad4、胶原3αl(Col3α1)、转化生长因子β调节基因4(Tbrg4)、TGFβ、TGFβ2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3的mRNA及Smad3的蛋白表达几乎没有变化(P>0.05),但TGFβrl和TGFβ2都有较大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 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ppGalNAc-T2下调对于TGFβ1-Smad3激活途径基因表达基本没有影响,其在肝星状细胞中的具体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何梅英 《河北医药》2013,35(16):2456-2457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是所有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生是肝纤维化进展的中心环节,其中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最为重要[1]。为此我们拟观察注射用丹参(冻干)对体外培养HSC增殖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芍药二酮(palbinone, PB)的抗肝纤维化活性和抗炎活性,并初步探讨内在的调节机制,为其发展成为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候选药物奠定活性基础。首先采用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 SRB)方法检测化合物PB对人肝星状细胞LX-2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影响。并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TGF-β1)诱导的体外肝纤维化细胞模型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芍药二酮对肝纤维化标志基因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同时分析芍药二酮调控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另外,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联合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诱导的炎症细胞模型中,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芍药二酮对于细胞释放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并可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体外培养,分别用含梯度质量浓度(0,1,5,12.5,25,37.5μg·ml-1)青蒿琥酯的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青蒿琥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随着药物浓度的变化在RNA水平上的变化。结果:0~37.5μg·ml-1的青蒿琥酯作用大鼠肝星状细胞24 h后蛋白β-catenin和GSK-3β(ser9)逐渐降低(P<0.05)并且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而GSK-3β逐渐升高(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提示,1~37.5μg·ml-1的青蒿琥酯能抑制β-catenin的表达,且呈剂量相关性。但是GSK-3β在低剂量青蒿琥酯(1~12.5μg·ml-1)的时候并无明显变化(P>0.05),在高剂量青蒿琥酯(12.5~37.5μg·ml-1)抑制GSK-3β的表达(P<0.05)。结论:青蒿琥酯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FB)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胶原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FB大、中、小剂量组和秋水仙碱阳性药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灌服相应的受试药物。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酶(PCⅢ)、Ⅳ型胶原酶(CⅣ)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Ⅰ型胶原、α-SMA、TGF-β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Smad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FB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PCⅢ、CⅣ含量,抑制肝组织中Ⅰ型胶原、α-SMA、TGF-β1 mRNA及Ⅰ型胶原、Smad2蛋白的表达。结论 TFB能明显降低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胶原含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表达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胶原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苦参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GF-β1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苦参素(OM)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实验的第12周末采血,检测ALT、AST、Ⅰ型胶原和TGF-β1。肝脏病理学检测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改变,Masson胶原纤维染色,每组样本随机观察8个视野的肝纤维化程度,RT-PCR检测TGF-β1mRNA表达。结果苦参素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Ⅰ型胶原和TGF-β1水平,同时病理组织学显示苦参素能明显改善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结构和肝纤维化;TGF-β1基因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苦参素可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胶原沉积,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TGF-β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朱佑民  杨明炜  苏全武 《中国药师》2006,9(12):1101-1104
目的:观察抗肝纤饮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 SD 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肝纤饮及秋水仙碱组,采用 ih40% CCl_4花生油溶液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分别灌胃给予抗肝纤饮、秋水仙碱及0.9%氯化钠溶液治疗。于11周末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水平,检测肝组织 TGF-β_1阳性面积及 TGF-β_1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抗肝纤饮组血清 HA、CⅣ及 TGF-β_1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 P<0.05),肝组织内 TGF-β_1阳性面积及 TGF-β_1 mRNA 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或 P<0.05)。结论:抗肝纤饮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及肝组织内 TGF-β_1有关。  相似文献   

11.
鬼针草总黄酮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FB)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FB大、中、小剂量组和秋水仙碱阳性药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给药组分别灌服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酶(PCⅢ)、Ⅳ型胶原酶(CⅣ)含量;取固定部位肝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肝组织中α-SMA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测定肝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TFB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含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TFB组肝脏组织结构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TFB大、中剂量组明显抑制肝组织中α-SMA蛋白和TGF-β1mRNA的表达。结论TFB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mRNA表达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姜黄素衍生物(Curc-OEG)抑制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化以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V型胶原酶、DNA酶消化SD雄性大鼠肝脏,percoll梯度离心得到纯化的肝星状细胞。细胞分离后1d分别加入0、6.25、12.5μg/mL的姜黄素衍生物,作用7d后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α-SMA、TGF-β1、Smad2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在第14天分别加入0、6.25、12.5、25、50、75μg/mL的姜黄素衍生物,作用24h后RT-PCR检测凋亡基因Bax、Bcl-2的mRNA水平和纤维化相关基因TGF-β1、collagen I、NF-κB及TIMP-1的mRNA水平。结果:药物作用7d后,6.25μg/mL和12.5μg/mL浓度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数目分别减少了56%和86%。在12.5μg/mL浓度药物作用下,原代肝星状细胞α-SMA、TGF-β1及Smad2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调83%、85%及7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94%、92%及73%(P〈0.05)。25μg/mL浓度药物作用24h后,细胞凋亡明显。在50μg/mL浓度药物作用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Bax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约2.3倍,Bcl-2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约5.6倍;TGF-β1、collagen I、NF-κB及TIMP-1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调90%、83%、74%、65%(P〈0.05)。结论:姜黄素衍生物可以明显抑制原代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促进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复方注射液(CGII)对猪血清所致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猪血清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成功后,药物治疗6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DGF-B和TGF-β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猪血清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CGII(5.4,10.8 mg.kg-1,im)能明显降低肝组织PDGF-B及TGF-β1 mRNA的表达;CGII(2.7,5.4,10.8 mg.kg-1,im)能明显降低肝组织PDGF-B及TGF-β1蛋白的表达。结论:CGII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组织PDGF-B和TGF-β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青蒿琥酯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Art组(5、15、45 mg.kg-1)、阳性对照Col组(0.1 mg.kg-1)。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Jamall法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用TGF-β1(5μg.L-1)刺激,与Art(终浓度6.25、25、50 mg.L-1)共培养后,检测HSC-T6中Ⅰ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Ⅰ)mRNA及Ⅰ型胶原(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rt各组能减轻肝组织纤维增生的程度,降低肝组织Hyp含量,使肝组织α-SMA、TGF-β1 mRNA和HSC-T6中procollagenⅠmRNA和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Art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SC活化,降低TGF-β1 mR-NA及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逆转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逆转恢复0、2、4、6、8周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Leptin和TGF-β1含量;取肝组织进行Masson染色,羟脯氨酸(Hyp)含量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Leptin、TGF-β1、瘦素功能型受体(OB-R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GF-βRⅠ)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在停止注射后发生逆转恢复;血清ALT、AST、HA、CⅣ、Leptin和TGF-β1含量以及肝组织Hyp含量在逆转恢复过程中逐渐降低;同时肝组织Leptin、TGF-β1、OB-Rb和TGF-βRⅠmRNA以及NF-κb蛋白表达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血清Leptin及TGF-β1水平与HA、CⅣ、Hyp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 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逆转恢复与Leptin及TGF-β1下降关系密切;可能通过受体表达下调降低促纤维化因子作用,进而影响肝纤维化逆转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生长抑制因子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活化肝星状细胞(HSC)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大鼠HSC经原代分离培养活化后,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组(5μg.L-1)、AcSDKP组(1nmol.L-1)、混合处理组(AcSDKP1nmol.L-1+TGF-β15μg.L-1),每组6个复孔,加入相应药物培养72h后,观察各组HSC形态学变化,检测其中Ⅰ型胶原(ColⅠ)mR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及HSC上清液中玻璃酸(H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1组HSCColⅠmRNA表达、H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AcSDKP组ColⅠmRNA表达、HA含量、α-SMA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TGF-β1组比较,混合处理组ColⅠmRNA表达、HA含量、α-SMA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AcSDKP可能通过抑制TGF-β1介导的活化HSC合成和分泌ECM,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酒精性肝损害的研究中发现, 乙醇及其代谢产物 (乙醛、NADH等)可作用于多种细胞(枯否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肝窦内皮细胞等), 使静止的肝星状细胞 (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活化,产生众多细胞因子如IL-6、TGF-β1、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IGF(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川芎嗪(TMP)对肝星状细胞(HS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传导的影响。通过检测TGF-β1及其Ⅰ型和Ⅱ型受体、Smad 3及Smad 7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川芎嗪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RT-PCR法检测HSC中TGF-β1及其Ⅰ型和Ⅱ型受体、Smad 3及Smad 7 mRNA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MP A、B、C各组均可显著降低TGF-β1 mRNA(P〈0.01);TMP B、C组TβRⅠ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MP B、C浓度组的TβRⅡmRNA、Smad 3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TMP B、C组可显著升高Smad 7 mRNA表达量(P〈0.01)。结论:川芎嗪可降低HSC中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及Smad 3 mRNA表达,同时促进Smad7 mRNA表达,表明川芎嗪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这可能与阻断TGF-β/Smad通路的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豹皮樟总黄酮(TFLC)调控瘦素(lept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TFLC灌胃给药第12周末,检测ALT、AST及HA、LN、PⅢNP、CⅣ含量;检测Ⅰ型胶原(CollagenⅠ)、瘦素、TGF-β1的含量;检测Hyp及组织病理变化;检测瘦素受体(OB-Rb)、TGFβ1Ⅰ型受体(TGFβR1)、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TFLC(200、400 g.L-1)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Ⅰ型胶原、瘦素、TGF-β1水平;降低Ob-Rb、TGFβR1、Smad3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 TFLC能有效预防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可能与下调肝内瘦素及其受体,抑制TGF-β1/Smad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对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低分子量肝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进一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动物的血清TGF-β1含量、肝组织原位TGF-β1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水平变化。结果低分子量肝素钙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实验型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分期(P<0.05);显著降低血清TGF-β1水平、肝组织TGF-β1转录、表达水平(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钙对CCl4所致的实验大鼠模型有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1转录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