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滤腹水回输与腹腔置管引流对肾血管调节因子、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以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采取腹腔置管引流的对照组以及采取超滤腹水回输治疗的观察组各45例,对两组肾血管调节因子(内毒素、血栓素、白三烯)、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钠、血钾)、血压、白蛋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肾血管调节因子、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白蛋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肾血管调节因子、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白蛋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置管引流相比,超滤腹水回输更有助于改善肾血管调节因子及肝肾功能,调节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方法 60例终未期肾病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每组15例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再联合血液灌流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所有患者血压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变化.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中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再联合血液灌流组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组治疗后比较,血压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维持血液透析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能有效的控制终未期肾病难治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F6型透析器进行肝硬化自体腹水浓缩透析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腹穿引流腹水,连接血路管泵前端,均匀输入腹水,应用F6型透析器进行透析超滤。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4h的体重、尿量、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白蛋白。结果:体重减轻(P<0.01),尿量增多(P<0.001),血清肌酐(P<0.01)和血清尿素氮(P<0.001)降低,血清白蛋白(P<0.01)增高,腹水减少或消失占总病例数90.62%。结论:应用F6型透析器进行肝硬化自体腹水浓缩透析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腹水静脉回输在重症布加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水静脉回输在重症布加综合征治疗中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7月期间在第二炮兵总医院对18例重症或复发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给予腹水静脉回输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一般情况、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电解质检测结果以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腹水回输量5000~7800ml,平均6940ml,患者腹水回输过程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腹围明显减小(P0.05),体重无明显变化,24h尿量有增多趋势(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明显提高(P0.05),尿素氮及肌酐明显下降(P0.05),患者肝、肾功能均获不同程度好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P0.05),血清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4~37个月,平均19个月。其中12例在治疗3~6个月后,因可以耐受手术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腹水静脉回输对重症布加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药用炭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11月仙桃市中医医院肾病内科就诊的尿毒症伴皮肤瘙痒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每周3次单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组(血滤组,每周2次血液透析和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在每周2次血液透析和1次血液透析滤过基础上使用药用炭口服),每组26例,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血磷、血β2微球蛋白、血甲状旁腺素、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血磷、血β2微球蛋白、血清甲状旁腺素、血尿素氮、血肌酐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滤组、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42.31%,69.24%,88.47%,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和血滤组(P0.05);3组治疗前皮肤瘙痒评分分别为(33.28±5.72)分、(34.12±5.88)分、(35.20±4.82)分,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分别为(21.28±3.56)分、(12.28±2.87)分、(5.25±2.12)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及口服药用炭能够明显缓解尿毒症性皮肤瘙痒,同时降低血磷、血β2微球蛋白、血清甲状旁腺素、血肌酐、尿素氮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尿毒症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合型人工肾组和血液透析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肾素活性、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组合型人工肾组肾素活性、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测定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和SOD水平,并与正常人比较,分析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高,与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明显相关,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透析患者血清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有动脉硬化并发症者升高更明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基础上发生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肝肾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0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终末期肝病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病因、诱因、并发症、肝功能分级、肝肾功能、病死率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肝肾综合征患者平均肝炎病史为14年,大量饮酒史为20.7年,肝硬化失代偿史为4.6年.顽固性大量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是肝肾综合征最常见的诱因,大量腹水多见于Ⅱ型肝肾综合征患者(P<0.05).肝肾综合征患者肝肾功能损害程度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血红蛋白、电解质、尿量及平均动脉压相关,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可能提示病情缓解或加重.84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中69例死亡,死亡率为82%,Ⅰ型肝肾综合征中位生存期为14.3 d,Ⅱ型肝肾综合征中位生存期为25.3d.在治疗后终末尿量≥1 000 ml/d的基础上,随着平均动脉压变化值升高,生存率明显升高.结论 终末期肝病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肝硬化失代偿期为4.6年,临床医生需引起高度重视;患者一旦发生肝肾综合征,死亡率很高,平均生存期短;在治疗后终末尿量≥1 000 ml/d的基础上,平均动脉压较诊断后升高6~30 mmHg(1mmHg=0.133 kPa)的患者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列地尔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7d,前列地尔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记录治疗3、7d后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肌酐清除率、尿量、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2015年我科血液透析治疗了3例马蜂蛰伤致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其中1例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1例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1例行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现将其病情总结如下:病例例1:男,50岁,因"马蜂蜇伤2 d,血肌酐升高1 d"入院,曾意识丧失,出现肉眼血尿,尿量减少。查血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640 Iu/L,磷酸肌酸激酶(CK)20 200 Iu/L,肌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对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热射病合并MODS患者12例,观察CBP治疗前后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计算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检测CBP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变化.结果 12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与治疗前比较,经CBP治疗12、24和48 h后,所有患者体温、心率、MAP均明显改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血肌酐、尿素氮、ALT、AST、CK、CK-Mb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也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CBP治疗能明显改善热射病合并MODS患者的肝肾功能,减轻心肌和骨骼肌损伤,清除体内炎症因子,稳定机体内环境,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在危重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三医院肾脏内科近2年收治的24例危重型HFRS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给予CBP治疗,采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或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持续治疗时间不少于24h。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动脉血气分析、二氧化碳结合力(C02CP),C反应蛋白(CR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24例危重型HFRS患者经CBP治疗后12~48h的PLT、动脉血气pH值、C02CP显著提高(P〈0.05),WBC、CRP、BUN、SCr、ALT、AS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降低(P〈0.01)。结论对于危重型HFRS患者给予早期积极CBP干预治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迅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全身炎症状态,为补液、营养支持及后续的药物治疗创造条件,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地震致挤压伤者血清肌酸激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地震致挤压伤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地震致挤压伤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清CK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CK〈1000U/L)150例;Ⅱ组(CK1000~10000U/L)31例;Ⅲ组(CK〉10000U/L)20例。比较3组临床特点和血生化指标,并对地震致挤压伤者血清CK水平与各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Ⅲ组多数为复合伤及有肢体肿胀,40%(8/20)患者行筋膜切开术,35%(7/20)患者接受截肢术,80%(16/20)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65%(13/20)患者行透析治疗,均高于Ⅰ、Ⅱ组。Ⅲ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钾、血磷和乳酸脱氢酶(LDH)较Ⅰ、Ⅱ组升高(P〈0.05),血钙较Ⅰ、Ⅱ组降低(P〈0.05)。地震致挤压伤者血清CK水平与SCr、BUN、ALT、AST、LDH、血钾及血磷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0.45、0.54、0.64、0.46、0.48、0.36,P〈0.01),与血钙呈负相关(r为-0.34,P〈0.01)。结论CK可以作为评估地震致挤压伤严重程度和选择治疗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大鼠肾组织中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蛋白与其受体UT表达和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KD组和MMF干预组,16周末测量24h尿蛋白定量、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取肾脏标本测肾质量,部分肾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小球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化观察UⅡ/UT表达。结果DKD大鼠肾组织中UⅡ/UT的表达增多。MMF能显著抑制大鼠24h尿蛋白的排泄,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减轻肾脏病理改变,下调UⅡ/UT表达。结论UⅡ/UT的表达增多可能参与了DKD的发病过程。MMF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肾组织中UⅡ/UT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和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患者,并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心率、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Na+、K+、Cl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观察患者心功能、血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心率(79.7±9.0)次/min、心脏指数(3.35±0.91)L/(min·m2)、左室射血分数(53.55±10.32)%、心输出量(4.47±0.35) L/min、SCr (392.00±86.32)μmol/L、BUN(11.2±4.5)mmol/L、K+(4.4±0.5)mmol/L]均优于治疗前[心率(128.2±14.2)次/min,心脏指数(1.96±0.57) L/(min·m2)、左室射血分数(39.25±8.55)%、心输出量(3.08±0.54) L/min、SCr(903.00±106.10) μmol/L、BUN(20.5±9.4)mmol/L、K+ (5.60±0.97)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l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张瑞花 《临床肾脏病杂志》2010,(12):564-566,F0002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联合阿司匹林对大鼠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大鼠糖尿病肾脏病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对照组、阿司匹林(A)治疗组、复方丹参(s)治疗组、复方丹参联合阿司匹林(A+S)治疗组。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24h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血栓素(thromboxane,TX)B2、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mRNA,并观察各组动物肾组织形态学。结果与DKD对照组相比,(A+S)组FBG、BUN、SCr、尿24hmAlb、MDA、TXB2、TGF-β1mRNA均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纤维化也明显减轻。结论复方丹参联合阿司匹林对大鼠糖尿病。肾脏病有治疗作用,其改善作用与降低血糖、抗氧化席激损伤和改善肾脏微循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不同分期及原发病脂质代谢紊乱特点及其变化相关因素,为临床调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18例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血脂特点及其变化相关因素。结果总胆固醇在前4期均高于对照组(P〈0.01),三酰甘油在前4期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在各期均与对照组无差异。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血总胆固醇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呈正相关(P〈0.01),与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呈负相关(P〈0.05)。三酰甘油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呈负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呈正相关(P〈0.05),与体质量、尿素氮、血肌酐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患者血脂水平异常与患者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功能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魏酸哌嗪片治疗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狼疮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激素加免疫抑制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哌嗪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尿蛋白定量、补体C3、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魏酸哌嗪联合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肾炎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对狼疮肾炎患者纠正贫血、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中应用手术床旁连续静脉一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替代治疗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肝移植且术中应用CVVHDF替代治疗肝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出血量、尿量、补液量、CVVHDF替代治疗时间及手术情况等。测定CVVHDF替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血清总胆红素等,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术后2周观察转归。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治疗前后两组Ser、Ccr、BUN和血清总胆红素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VVHDF治疗时间(415±197)min,脱水量为50—200ml/h。手术期间总尿量116(60,437)ml,尿量0.18(0.07,0.78)ml/(kg·h)。出血量3950(2200,5225)ml,补液量8837(7690,10012)ml。CVVHDF替代治疗后,Scr和BUN有下降趋势,Ccr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VVHDF替代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P〈0.05)。2例患者分别于CVVHDF替代治疗2d及6d后,肾功能逐渐恢复;2例死亡,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原发性移植物失功所致肾衰竭;4例术后继续CVVHDF替代治疗及综合支持治疗。结论对于肝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的肝移植手术患者,应用CVVHDF替代治疗,有助于平稳渡过手术期,减轻。肾功能损害,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泼尼松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1.3%)(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