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与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的关系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时,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术前影像学诊断确诊率不高,B超、CT和MRI/MPCP对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占位病变诊断率分别为40.9%(9/22)、53.8%(7/13)和66.7%(4/6);本组根治性切除率较低,总体预后较差,手术切除和肿瘤分化是影响预后重要因素。结论长期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作是引起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原因;重视结石型肝胆管癌临床延误诊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避免措施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肝内胆管囊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对经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由病理学确诊的2例肝内胆管囊性肿瘤患者(囊腺瘤和囊腺癌各1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CT、B超发现肝内囊性包块,但未获得肝内胆管囊性肿瘤的诊断。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B超、CA19-9和CEA随访9月和15月,均无复发。结论肝内胆管囊性肿瘤术前诊断非常困难,CT、B超或ERCP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确诊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根治性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根治性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结石伴晚期肝内胆管癌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研究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发生此种情况的方法。方法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连续收治49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36例合并存在胆管细胞癌,发病率为7.2%,有7例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术,7例CA199阳性中强阳性6例,合并腹水6例。7例均在术后8月内死亡。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继发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恶性程度较高,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CA199强阳性并且合并腹水的患者,应考虑到已发生癌变及已发生肿瘤扩散的可能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胆管细胞性肝癌和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行手术探查的胆管细胞性肝癌(CC)患者90例和肝细胞性肝癌(HCC)510例临床资料。结果CC患者和HCC患者在多种临床资料指标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在有无乙肝病史、是否合并肝硬化、AFP阳性率、CA199阳性率、r-GT是否增高、B超表现、CT典型表现以及姑息性切除率及其术后1、3、5年生存率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发病年龄、临床首发症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其术后1、3、5年生存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和HCC临床上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HCC多数有乙肝和肝硬化病史,AFP为HCC特异敏感指标。CC血清学无特异敏感指标,CA199阳性及r-GT增高提示胆管细胞性肝癌可能。B超和CT联合能发现病灶及病灶性质。CC易发生肝门淋巴结转移。CC和HCC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保证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 对1993-2007年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收治的32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肝胆管癌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1.9%,术前确诊率为59 .4%(19/32)。其中周围型胆管癌占43.8%(14/32),肝门部胆管癌占50%(16/32)。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为31.3%(10/32),姑息性手术46.9%(15/32)。有随访资料的28例中,根治组平均存活时间22个月,姑息手术组平均存活9个月。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造成的胆管系统内慢性炎症环境可能是诱发胆管癌的重要原因。对于有长期肝内胆管结石病史以及胆道手术史的病人,必须警惕并发肝胆管癌的可能。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对1990-2009年肝内胆管结石伴肝内胆管癌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的4.6%(84/1840),术前明确诊断47例;肿瘤均发生于含结石的胆管处,以左肝多见;病程1~40年,平均18年.20例迟发性肝内胆管癌发生于取石后6-16年,平均9年.临床表现为久治不愈的肝脓肿、难以控制的肝内感染、肝内阻塞性进行性黄疸和影像学提示结石部位的肿瘤性改变.84例中晚期病例65例(65/84,77.4%).行根治性切除者仅35例,姑息性切除26例,射频消融4例,单纯活检19例.结论 (1)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内胆管癌的概率较高.(2)对所有肝内占位性病变行术前、术中活检是避免误漏诊的重要方法.(3)早期诊断者行根治性切除可获得良好疗效.(4)对肝内结石伴胆管狭窄、肝段萎缩纤维化者行病灶肝段切除对继发胆管癌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肝内胆管细胞癌在成人原发性肝癌中位居第二位,约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0%,且最近几年发病率不断增加。尽管过去的几十年间,1年生存率有所改善,但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性变化(仍低于5%)。根治性外科切除是治愈肝内胆管细胞癌唯一有效的途径。由于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肿瘤晚期,且外科切除后早期复发等诸多原因,造成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较差。患者的预后与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密切相关,但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有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附24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发生的关系及提高早期诊断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收治的2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肿瘤在所有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中占2.8%(24/860),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部分切片中可见癌与不同程度的胆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同时存在。术前B超、CT和MRI/MPCP对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占位病变诊断率分别为40.9%(9/22),53.8%(7/13)和66.7%(4/6);手术切除率70.8%(17/24),根治性切除率为33.3%(8/24)例,姑息切除率为37.5%(9/24)。术后1.3年生存率:根治组为62.5%,25.0%,姑息性组为33.3%,11.1%,活检组为0%。结论长期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作是引起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结石型肝内胆管癌的延误诊断率高、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重视结石型肝胆管癌临床延误诊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避免措施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求实用和有效的诊断肝门胆管癌的方法。方法:对61例肝门胆管癌及50例良性胆道疾病(肝门胆管结石伴肝管狭窄、肝门胆管损伤性狭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检查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肝门胆管癌的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右上腹痛。肝门胆管癌病人血清CA19-9水平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P<0.01)。血清CA19-9,CEA诊断肝门胆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3.6%,17.4%和68%,100%。B超,电脑彩超,CT,MRI诊断肝门胆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0%,97%,71.9%,78.3%和95.7%,100%,90.9%,87.5%。所有46例肝门胆管癌病人行MRC均能明确显示胆管梗阻部位和扩张的肝门胆管树。结论:血清CA19-9有助于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彩超,MRI结合MRC是诊断肝门胆管癌的首选影技术。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内胆管癌(primary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指起源于二级及以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肝脏原发恶性肿瘤5%~30%[1]。ICC在浸润方式和肉眼形态上与肝外胆管细胞癌相近,但在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上又明显不同于肝外胆管细胞癌。本病症状隐匿、早期即出现转移、手术切除率低。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回顾性对我院2005-2010年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13例术前漏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