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抽动障碍诊断标准的4~12岁儿童进行风池气池色泽的判断和辨证分型,并利用对应分析的方法分析、归纳、总结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79例抽动障碍儿童共分为肝亢风动证、脾虚肝亢证、痰热动风证、风邪犯肺证、阴虚阳亢证5种证型,其风池气池色泽分析结果显示,一是肝亢风动证风池气池色泽以淡青、青紫为主,脾虚肝亢证多表现为青紫、紫暗、色黄,痰热动风证多表现为色红、色赤、色紫,3种证型比较肝亢风动证较脾虚肝亢证色泽浅淡,痰热动风证较脾虚肝亢证色泽鲜亮;二是风邪犯肺证及阴虚阳亢证多无改变或色红,两证色泽颇为相似,均隐而难现、不显于外,但病机不同;三是气池色泽变化较风池更著,且随着疾病的发展、病邪的深入,风池气池色泽呈现浅淡、鲜亮、晦暗的演变规律,反映了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结论: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存在相关性,以期使风池气池望诊诊疗技术推广应用于临床,为儿科望诊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归一化权重计算等统计学方法对儿童抽动障碍进行中医证候的初步研究。结果 212例儿童抽动障碍最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型有4个:肝旺风动证65例(30.7%),肝肾阴虚证38例(17.9%),脾虚肝亢证55例(25.9%),痰火扰心证54例(25.5%)。结论肝旺风动、肝肾阴虚、脾虚肝亢、痰火扰心是儿童抽动障碍的常见证型;风、痰、火、虚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与IgE的关系。方法100例抽动障碍患儿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肝亢风动型、脾虚肝亢型、阴虚风动型,并给予相应中药治疗,同时检测抽动障碍患儿及正常对照者血清总IgE水平。结果通过辨证治疗,肝风亢动型总有效率为84.78%(39/46),脾虚肝亢型总有效率为90%(9/10),阴虚风动型总有效率为92.58%(38/44)。抽动障碍患者总IgE水平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抽动障碍在临床上有良好的疗效;其血清IgE水平略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4.
小儿抽动障碍,病机主要责之于肝风,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关系密切,治疗以平肝熄风为基本原则。王晓燕根据多年的经验,在临床分为肝亢风动、风热犯肺、脾虚肝亢、阴虚火旺四种证型。王晓燕辨证施治,在平肝熄风的前提下,予清肝泻火、宣肺解表、健脾益气、滋阴清热的治法,又因久病多瘀、怪病多痰的病理特点,治疗中注重活血化瘀、理气祛痰的治疗原则。本病来渐去缓,患儿治疗过程中,家长应积极配合,减轻患儿心里压力,使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王晓燕运用柴术调肝理脾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型、多发性抽动症型)脾虚肝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试验标准的120例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CMVTD)型、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型]脾虚肝亢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柴术调肝理脾汤治疗,对照组口服氟哌啶醇片治疗,治疗12周后参照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积分变化率和脾虚肝亢证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评定。结果:符合试验统计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5.745%(45/47),对照组总有效率91.111%(4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积分变化率和脾虚肝亢证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评分上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术调肝理脾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CMVTD型、TS型)脾虚肝亢证临床疗效显著,在中医证候改善,抽动类型、频度、强度、复杂程度、干扰程度改善上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以临床医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黄教授的治疗经验进行实践论证总结。黄教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临床以脾虚痰扰,肝亢风动型较为多见,治疗宜健脾平肝,豁痰止痉。对此,立足中医整体观念,注重辨证论治,予中药口服,副作用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证型与舌象的相关性,为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客观化、规范化治疗作出努力。方法将212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分为肝旺风动、肝肾阴虚、脾虚肝亢、痰火扰心4个常见证型,采用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对4组患儿的舌象进行测定。结果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多见淡红舌和红绛舌;苔色多见白苔和浅黄苔。舌象参数中舌质颜色、舌苔颜色等在不同证型中存在差异。结论淡红舌、红绛舌、白苔、浅黄苔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常见舌象,可以为儿童抽动障碍提供一定的辅助诊断依据。舌象参数中舌质颜色、舌苔颜色等可作为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金松鹤  应新德 《新中医》2024,56(7):52-55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亢风动型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肝亢风动型抽动障碍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健康宣教、耳穴压豆、盐酸硫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77.42%(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YGT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YGT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为12.9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能够显著改善肝亢风动型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现代医家多从肺金、肝木、肾水、心火、脾土等为切入点治疗抽动障碍。马丙详教授结合古籍文献记载及个人临床经验,认为抽动障碍病位主要在肝,"肝风内动"是本病的主要病机。"风邪"是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的关键。临床上把抽动障碍分为风邪犯肺、肝亢风动、痰热动风、脾虚肝亢及阴虚阳亢5个证型,治疗上从肝制动,以平肝、疏肝、清肝、扶土、柔肝之法对应抽动症不同证型。用药时灵活变通,久病辅以养心安神、补血活血之品,"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并重视动物药的应用,根据具体抽动症状及时加减变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文献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有关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分析。按中医证型文献出现的频数及病例频数排序。结果:按文献出现的频数前10位的证型为:脾虚肝亢、肝亢风动、肾虚肝亢、风痰上扰、肝肾阴虚、脾虚痰聚、心肝火旺、气郁化火、阴虚风动、心肝亏虚;按病例频数前10位的证型为:肝亢风动、脾虚肝亢、风痰上扰、肾虚肝亢、脾虚痰聚、心肝火旺、脾肾两虚、气郁化火、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结论:脾虚肝亢、肝亢风动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最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调气解痉针刺法治疗发声性短暂抽动障碍(肝亢风动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发声性短暂抽动障碍(肝亢风动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口服治疗,治疗组口服天麻钩藤饮并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YGTS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基于YGTSS评分的疗效比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调气解痉针刺法针对发声性抽动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儿童抽动障碍是现代儿科临床常见病,证候多样,缠绵难愈。导师周正老师,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善从体质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疗效显著。主张辨证论治治标,体质论治治本,并把患儿分为痰火型体质、脾虚痰湿型体质、阴虚型体质、脾虚肝亢型体质。痰火型体质方选黄连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脾虚痰湿型体质方选半夏厚朴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阴虚型体质方选大定风珠合天麻钩藤饮加减;脾虚肝亢型体质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归脾汤加减,各司其方,疗效倍增,减少复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证素分布规律以指导临床辨证。方法:以证素辨证学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证素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260例儿童抽动障碍共提取出8个公因子,其中病位证素主要表现为肝、脾胃、肺(表)、肾、心神,病性证素主要为火(热)、阳亢、外风、痰、湿、气虚、阳虚、阴虚等,证素组合以脾虚、肝亢、痰热为主,其次是风邪犯肺。结论:抽动障碍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病性证素多见风、痰、火(热),治宜健脾化痰,平肝熄风。  相似文献   

14.
马丙祥教授为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副院长,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小儿脑瘫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中医管理局"112"人才临床专家.马教授认为多发性抽动症可分为风邪犯肺证,肝火亢盛证,痰热动风证,脾虚肝亢证,痰湿阻窍、肝亢风动证,肝肾不足、阳亢风动证.本文兹举马教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误诊验案2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宣桂琪名老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老认为该病与“风”有关;脏腑功能失调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基础,但与肝脏最为密切;治疗上分:外感型、肝亢风动型、痰火扰神型、脾虚肝亢型、阴虚风动型、瘀血内阻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不足型。最后介绍宣老治疗该病用药特点,为大家提供宝贵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3个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46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3个亚型与心肝亏虚、虚风内动型,肝肾阴虚、阳亢风动型,痰火扰心型以及肝郁脾虚型4个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抽动障碍3个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的证型以痰火扰心为主(P<0.01),慢性抽动障碍患儿的证型以肝郁脾虚为主(P<0.01),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患儿的证型以心肝亏虚、虚风内动为主(P<0.01)。结论:抽动障碍的不同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抽动障碍的诊断分型对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董玲  杨璐  李维彬  郑珊  何素蓉  曹霞 《新中医》2018,50(12):270-272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时期发生的一类神经精神疾病。因患儿体质不同故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及病变倾向性也存在差异。作者探讨了运用体质辨识,调理肝亢风动质、气郁化火质、脾虚肝旺质、阴虚风动质四型患儿的体质偏颇,降低其易感性及病变倾向性,以达到防病及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119例分为风痰火亢型、风痰瘀阻型和阴虚风动型,分析比较各证型患病率及并发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发病率风痰火亢型37.82%、风痰瘀阻型35.29%、阴虚风动型26.89%,合并肺部感染风痰火亢型42.22%、风痰瘀阻型28.57%、阴虚风动型15.62%,风痰火亢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风痰火亢型发病率较高且易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探究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发表的关于使用中药口服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中药处方信息表,利用SPSS 23.0与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别采取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关联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临床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常从"肝""脾""肺""风""痰"论治,治疗以平肝息风为主,佐以柔肝止痉、疏肝健脾,行气解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王晓燕主任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归纳王晓燕主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抽动症可伴发多种行为障碍,并不同程度地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身体及心理发育,进而影响其智力发育和学习、社会适应能力。王晓燕主任认为在治疗该病过程中应该以平抑肝风、熄风止痉以及疏肝柔肝、养阴活血祛痰为其主要治疗原则,结合患儿的临床不同表现进行辨证治疗和用药,同时应在日常生活中给予生活调理和饮食指导,只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才能取得满意疗效。结论:王晓燕主任治疗儿童抽动症理论依据充分,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