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应用骨生物力学和micro-ct技术,探讨Co Q10对去卵巢大鼠的股骨显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48只3月龄SPF级SD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模型组(OVX)、小麦胚芽油组(WGO)、WGO+辅酶Q10组(高、低剂量)、戊酸雌二醇组(EV),连续给药90d。实验结束后,取右侧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然后进行Micro 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大鼠股骨的微观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骨密度明显减少,骨小梁分离度和结构模型指数明显增高;而股骨的骨生物力学参数: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及弹性载荷明显减少,刚度明显减少。与OVX组相比,EV组大鼠股骨的骨微观参数均得到了良好地修复,骨生物力学参数中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弹性载荷及刚度得到了明显修复。而小麦胚芽油+低剂量CoQ10组大鼠股骨的微观参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结构模型指数及骨密度和骨体积分数则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结论辅酶Q10(15 mg/kg)能够修复OVX大鼠股骨微观结构破坏,辅酶Q10(15 mg/kg)可以预防去卵巢手术导致大鼠股骨松质骨结构破坏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下降,其他剂量组对此无明显的预防作用。提示辅酶Q10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老年雌性大鼠骨量、骨代谢作用及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10只年轻雌性大鼠和20只老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0只年轻大鼠)、模型组(10只老年大鼠)和治疗组(10只老年大鼠)。在实验过程中,治疗组接受维生素E治疗。治疗12周后,通过Micro-CT和HE切片染色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微结构变化;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改变;通过蛋白质印迹检测维生素E对骨细胞自噬蛋白的影响。结果Micro-CT检测和HE切片染色表明维生素E治疗可以改善老年大鼠股骨干骺端骨密度和骨小梁微观以及微观参数[骨体积/总体积(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模型组比较,治疗组骨吸收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明显降低,骨形成指标骨钙素(OC)水平明显增加;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和Atg 5的蛋白质表达更高,p62表达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E能够通过提高自噬水平和改善骨转换来保护老年雌性大鼠的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刺五加苷E(Eleutheroside E,EE)对去卵巢(OVX)小鼠骨量以及神经肽的影响。方法 选取24只7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OVX组、EE低剂量组(EE-L组)和EE高剂量组(EE-H组),EE-L组和EE-H组在OVX基础上分别予EE 20 mg/(kg·d)和40 mg/(kg·d)灌胃,Sham组和OVX组以等体积1%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灌胃。12周后收集小鼠左侧股骨和血清标本。左侧股骨行Micro-CT扫描;ELISA法检测血清中骨吸收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骨形成指标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1NP)、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 (NPY)的含量。结果 与Sham组相比,OVX组小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P1NP、IL-10、CGRP、SP、VI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量、骨微结构和骨的受力方向与生物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6~7月龄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5只,去势模型组25只,1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测定大鼠全身、股骨和腰椎(L4~L6)骨密度,对左侧股骨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右侧股骨沿载荷倾斜20°角进行压力试验,对椎体(L4)进行压缩试验,把部分股骨和腰椎(L5)制成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它们的形态计量学变化。结果去势组大鼠的全身、股骨和腰椎(L4~L6)骨密度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去势组大鼠右侧股骨沿载荷倾斜20°角后的结构力学性能和椎体的最大压缩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两者左侧股骨的结构力学性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去势后大鼠股骨的材料力学性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组化染色显示去势组大鼠的骨小梁较正常组稀疏减少,尤以松质骨明显。结论大鼠去势后松质骨的骨量、骨微结构较皮质骨变化明显,且骨量、骨微结构和骨的受力方向对骨的生物力学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郭慧慧  张璐  申晋斌  冯娟  栗向东  张蓉 《骨科》2016,7(6):436-441
目的 初步探讨低磷食物对模拟失重下小鼠骨丢失防治的可能性及防治效果,为后期可能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将24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CON)组、对照低磷(CON-LP)组、悬尾(SUS)组及悬尾低磷(SUS-LP)组,每组6只.4周实验期满后取小鼠后肢骨标本,通过Micro-CT扫描分析比较各组小鼠股骨的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骨小梁密度(trabecular density,Tb.Density)等骨密度参数,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平均骨小梁数(trabecular number,Tb.N)等骨形态学参数.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丽春红三色(Ponceau S)染色对各组小鼠胫骨生长发育和改建情况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CON-LP组与CON组比较:骨密度参数BV/TV和Tb.Density减小(P<0.05),形态学参数Tb.Th增高和Tb.N减少(P<0.05).SUS-LP组与SUS组比较:骨密度参数BV/TV和Tb.Density减小(P<0.05),形态学参数Tb.Th和Tb.N减少(P<0.05).染色结果显示:悬尾的小鼠(SUS组、SUS-LP组)与地面的小鼠(CON组、CON-LP组)比较,骨小梁出现明显的骨吸收,Tb.N减少、骨小梁间距变大.CON-LP组与CON组比较,Tb.Density减低、Tb.N减少.SUS-LP组与SUS组比较,骨小梁变细、Tb.N减少.结论 低磷食物对模拟失重下小鼠后肢骨骨丢失防治效果不明显,甚至可能产生不利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对高血脂小鼠骨量丢失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 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CON,生理盐水:5 m L/(kg·d)]、高脂饲料组[HFD,生理盐水:5 m L/(kg·d)]、高脂饲料+低剂量积雪草酸组[HFD+AA-L:5 mg/(kg·d)]、高脂饲料+中剂量积雪草酸组[HFD+AA-M:10 mg/(kg·d)]、高脂饲料+高剂量积雪草酸组[HFD+AA-H:20 mg/(kg·d)]、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HFD+SIM:20 mg/(kg·d)]。除空白组之外,其他组别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6周并同时给药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经眼眶采血收集血清、两侧股骨和胫骨。结果高脂饲料引起小鼠血清胆固醇(TC)、丙二醛(MDA)和I型胶原C末端肽(CTX-I)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下降(均P0.05),且胫骨近端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受损,骨形成率下降,其股骨生物力学指标降低。HFD+AA-M、HFD+AA-H和HFD+SIM组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C、MDA、CTX-I水平,升高SOD和PINP水平(均P0.05),增加骨密度和改善骨微结构,提高骨生物力学指标,HFD+AA-H组效果稍优于HFD+AA-M,但稍逊于HFD+SIM组。HFD+AA-L组小鼠血指标、骨密度、骨微结构和骨生物力学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积雪草酸[10、20 mg/(kg·d)]灌胃给药可预防高血脂小鼠的骨量丢失,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葛根素、白藜芦醇单体与二者的复合药物对大鼠峰值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雌性SPF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09.45~119.44 g,平均115.87 g,大鼠适应3 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每日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葛根素组(PR组,每日灌胃15.4 mg/kg葛根素),白藜芦醇组(RES组,每日灌胃8.4 mg/kg白藜芦醇),复合药物组(P+R组,每日灌胃8.4 mg/kg白藜芦醇+15.4 mg/kg葛根素复合药)。每7 d监测1次大鼠体重,每月检测1次大鼠全身骨密度。3个月后处死全部大鼠。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和椎骨离体骨密度;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分析骨生物力学;采用VG染色分析骨形态计量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及用Micro-CT扫描仪扫描股骨微结构。结果:各组大鼠在实验期间的体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骨密度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其余3组股骨和椎骨骨密度均显著升高,且R+P组显著高于PR组和RES组。股骨三点弯曲和椎骨压缩试验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其余3组股骨和椎骨最大载荷值均显著升高,且P+R组高于PR组和RES组,而各组间弹性模量值无统计学意义;股骨VG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其余3组骨小梁数目显著增加,分离度明显减低,且R+P组明显优于PR组和RES组,而各组间骨小梁厚度无显著变化。Micro-CT扫描重建图结果显示:与CON相比,其余3组股骨骨小梁结构紧密,数目较多,分离度小,连续性好,且R+P组显著优于RES和PR组;Micro-CT扫描指标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其余3组股骨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显著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pacing,Tb.Sp)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P组显著优于RES和PR组。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其余3组血清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水平均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含量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且P+R组显著高于PR组、RES组,而TRACP 5b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葛根素与白藜芦醇单体按1∶1比例组合而成的复合药在提高青年大鼠峰值骨密度和骨质量,增强骨生物力学性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成熟,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方面的药效显著优于葛根素和白藜芦醇单体的作用,表明中药复方或复合药将作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哌嗪雌酚酮(piperazinyl estrone,PE)对去卵巢小鼠骨代谢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0只昆明种雌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Basal组,Ovx组,Ovx+PE 0.5mg.kg-1.d-1组,Ovx+PE 1.0 mg.kg-1.d-1,Ovx+PE 2.0 mg.kg-1.d-1,Ovx+E 0.71mg.kg-1.d-1灌胃给药共42 d,处死小鼠,采用骨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测定哌嗪雌酚酮对去卵巢小鼠的骨量及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去卵巢小鼠骨小梁面积明显减少63%,小鼠股骨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指标均呈现显著性降低,表现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高转换型骨质疏松;而哌嗪雌酚酮各剂量组的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小鼠股骨的力学参数有不同程度提高;雌酚酮通过明显抑制骨吸收,轻度抑制骨形成增加骨量。结论哌嗪雌酚酮中剂量组(1.0 mg.kg-1.d-1)轻度抑制骨转换增加去卵巢小鼠的骨量,改善去卵巢小鼠股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M 2.5对去势致骨质疏松症大鼠腰椎(L3~5)、右侧股骨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3周龄雌性SD大鼠(SPF级)适应生长一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PM 2.5低、中、高剂量组,行气道滴注PM 2.5混悬液或生理盐水,滴注5个月后将模型对照组和PM 2.5各剂量组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约1 g的脂肪组织。继续气管滴注至第9个月末,其间分别测定去势后滴注第7、9个月末各组腰椎(L3~5)、右侧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数值,处死大鼠后取左侧股骨进行三点弯曲试验。结果 气管滴注7个月后, 各组大鼠腰椎(L3~5)及右侧股骨 BM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滴注9个月后, PM 2.5各剂量组大鼠腰椎及右侧股骨 BMD 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且PM 2.5各剂量组之间呈现一定的剂量关联趋势,中、高剂量组BMD降低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从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对照组、PM 2.5低剂量组的弹性载荷、极限载荷、弹性模量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M 2.5各剂量组的股骨弹性载荷、极限载荷和弹性模量降低( P<0. 05),下降趋势与BMD一致,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显著。结论 PM 2.5加速了去势大鼠的骨密度降低,造成骨生物力学破坏,与PMOP的严重程度相关,具体机制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尾悬吊导致雄性C57小鼠骨质疏松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32只成年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ontrol,C),模型组(model,M),雌激素组(estrogen,E),雌激素+雌激素受体抑制组(estrogen+ICI 182,780,E+I)。除C组外其余组小鼠尾悬吊两周,所有小鼠在第15d处死,取小鼠血清进行生化指标分析,取小鼠右侧股骨进行显微CT扫描和形态学染色,取小鼠左侧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检测并取股骨远端研磨后进行蛋白检测。结果尾悬吊两周导致雄性C57小鼠股骨出现明显骨质疏松,M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干预能抑制骨质流失,E组多数骨相关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之后,雌激素骨保护效应消失,与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尾悬吊两周导致股骨远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亚型NR2A表达降低,雌激素升高骨组织中NR2A表达水平。结论雄性C57小鼠尾悬吊2w表现出显著骨质疏松,雌激素通过激活雌激素受体明显改善骨质流失,可能是通过促进骨组织中NR2A表达而实现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