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测定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重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对36例重型肝炎早、晚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 36例重型肝炎早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274.62±273.79)个/μl、(554.27±152.95)个/μl、(541.77±184.77)个/μl,晚期分别为:(874.14±312.89)个/μl、(467.77±144.57)个/μl、(326.86±124.01)个/μl(P分别<0.05、<0.01),有统计学意义;死亡患者早期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329.50±276.58)个/μl、(731.00±212.81)个/μl、(571.75±231.24)个/μl,晚期分别为:(662.75±187.46)个/μl、(376.50±120.09)个/μl、(205.25±186.03)个/μl(P分别<0.05、<0.01),有统计学意义;成活与死亡患者晚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肝炎早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晚期;成活患者晚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死亡患者;免疫调节剂的使用,可提高重型肝炎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红细胞ATP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顺斌 《淮海医药》2008,26(6):477-47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改变参与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按Reilni制膜法测定32例原发性高血压无肾病和40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含量,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无肾病组和肾病组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组与无肾病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的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液回收技术对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24例患者麻醉前静脉血、术野回收原血及回收红细胞血液标本采用沈茂星法测定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并予统计分析。结果 经血液回收技术处理后的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与术野回收血值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能使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芦珊  周玮  魏海云 《江西医药》2012,47(11):953-955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CD4+T、CD8+T、CD83+DC肿瘤浸润细胞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CD4T、CD8T、CD83+DC表达情况.结果 120例胃癌组织中CD4、CD8、CD83D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2.4%、63.7%、46.3%,均低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胃癌中CD4+T、CD8+T、CD83+DC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5%、58.1%、48.4%,高于CD4+T、CD8+T、CD83-DC组的5年生存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标本分成CD4/8(+1+)CD83+DC、CD48(+/-)CD83+DC、CD48(-/+)CD83+DC、CD4/8(-/-)CD83+DC、CD4/8(+/+)CD83-DC、CD4/8(+/-)CD83-DC、CD4/8(-/+)CD83-、CD4/8(-/-)CD83-DC八组,其中CD4//(+/+)CD83+DC组的5年生存率为68.7%,高于其余组(P<0.05).胃癌中CD4/88(+/+)与CD83+DC之间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72,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CD4/8(+/+)CD83+DC表达可能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并且CD4/8(+/+)和CD83+DC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听觉实验中NKCC1与Na~+-K~+-ATPase在耳蜗K~+循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动物中心提供的36只健康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取12只作正常对照组,检测听觉脑干反应(ABR)阀值;另取12只作NKCC1抑制剂呋塞米实验组,予以小鼠呋塞米注射,并于给药前后及停止给药恢复后分别检测ABR阀值;剩余12只作Na~+-K~+-ATPase抑制剂哇巴因实验组,予以小鼠哇巴因注射,并于给药前后及停止给药恢复后分别检测ABR阀值。根据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各组ABR阀值。结果在平均ABR阀值指标值上,给药前,对照组、呋塞米实验组、哇巴因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给药后,呋塞米实验组、哇巴因实验组平均ABR阀值均高于给药前(P <0.05),与正常对照组接近。停止给药恢复后,呋塞米实验组、哇巴因实验组平均ABR阀值均低于给药后(P <0.05),又与给药前接近。结论 NKCC1与Na~+-K~+-ATPase作为离子转运蛋白,其开展的离子转运体活动是建立耳蜗K~+循环,产生EP及维持听觉功能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液T细胞水平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及诊治规范,选取住院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202例,其中经筛选入选合格呼吸机相关肺炎组患者66例,检测患者撤机前外周血液T细胞水平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VAP患者撤机48 h和1周时撤机失败组与成功组比较CD3+CD4+/CD3+CD8+T细胞比值水平均下降明显( t =2.537, P <0.05;t =2.323, P <0.05),说明撤机失败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在撤机时是明显偏低的。结论血液T淋巴细胞水平测定可以为VAP患者撤机时机的掌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家兔实验表明:大黄素、大黄酸以30 mg/kg的剂量灌胃给药,2~4h后尿量、排Na~+和K~+量达最高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而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的作用较弱。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对免肾髓质Na~+-K~+-ATP酶活性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水为溶剂,在50℃和100℃条件下提取胃炎Ⅰ号和胃炎Ⅱ号的药用有效成份。提取液中含生物碱、甙类、黄酮类和多糖等化合物。体外酶学实验表明,该提取液在10mg/ml和1mg/ml时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而在1×10~(-2)mg/ml和1×10~(+3)mg/ml时则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不同浓度的提取液对Na~+-K~+ATP酶均呈抑制作用。对这种激活作用和抑制作用的生理生化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检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原发性肺癌患者43例(肺癌组),健康体检者2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结果 肺癌组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组患者术后30 d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增高;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下调,提示术后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有了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哮喘轻、中、重度急性发作患儿外周血CD19+CD23+B细胞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6例为试验组,依据哮喘急性发作程度分级标准,根据其发病情况,将其分为重度(A组)、中度(B组)、轻度组(C组);并收集参与山西省哮喘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的健康儿童36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外周血CD19+CD23+B细胞比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总IgE水平。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CD19+CD23+B细胞水平高于健康儿童,同时,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组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总IgE水平A组>B组>C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D19+CD23+B细胞与总IgE水平呈正相关(r=0.538,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CD19+CD23+B细胞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外周血CD19+CD23+B细胞阳性表达率联合血清总IgE水平可用作哮喘病情评估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3.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对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58例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分成2组,穿刺抽液+冷冻+加压包扎组(19例),手术切除囊肿前壁软骨+对穿缝合组(39例),随访3个月到1年,观察2组治愈率、复发率,有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1次治愈后痊愈5例,复发14例,治愈率为26.3%,复发率为73.7%,有效率为78.9%,其中耳廓增厚6例,1例并发化脓性软骨膜炎.观察组治愈38例,复发1例,经过1次穿刺后治愈,治愈率为97.4%,复发率为2.6%,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无耳廓变形、增厚,无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的并发症.结论 囊肿前壁软骨切除+对穿缝合是治疗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高效、首选办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