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骨自溶症1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3岁.因右大腿酸胀乏力、轻度疼痛,髋关节活动略受限年余就诊.否认外伤、家族史.体检:右大腿上部轻度肿胀并轻微压痛,皮肤正常.实验室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无异常.X线片示:右股骨上段及股骨头骨质完全溶解消失,溶骨区、残骨端无骨膜反应及新骨生成,溶骨区与残骨端分界不清.髋臼骨骨质疏松,髋臼缘尚完整.局部软组织轻度肿胀,未见软组织肿块.某三甲医院活检:血管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10岁。 1月前 ,无诱因感右大腿中下段酸痛 ,无放射 ,行走时加重 ,休息减轻 ,到我院就诊 ,摄X线片 ,诊断 :右股骨中下段孤立性骨囊肿 ,收住我科。查体 :右下肢行走呈轻度跛行 ,右大腿肌肉无萎缩 ,中下段有深压痛 ,左膝关节活动正常 ,双下肢测量等长。X线片 :右股骨中下段有一长约 7 5cm× 2 5cm ,呈椭圆形低密度影 ,骨皮质变薄。临床诊断 :右股肌中下段孤立性骨囊肿。手术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 ,取右大腿中下段前外侧切口 ,术中见右股骨中下段有长约 8cm膨大 ,距膨大部 1cm ,上下端呈“V”形截骨 ,截下的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状松质骨打压植骨联合骨小梁金属髋臼杯在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5月,我院42例骨质疏松性患者应用自体颗粒状松质骨打压植骨联合骨小梁金属髋臼杯进行了THA。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Conn影像学评价标准观察骨长人情况,Delee-Charnley三区法测量臼杯与移植骨间的界面宽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4±12.7)分,到随访结束时提高到平均(78.6±6.9)分;所有患者影像学x线表现稳定,植入骨生长良好,假体位置良好,髋臼假体周围未见透亮影;2例患者术后大腿远端有轻度疼痛,无翻修手术病例。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行自体颗粒状松质骨打压植骨联合骨小梁金属髋臼杯的THA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骨巨细胞瘤术后软组织种植较为少见。我院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2岁。7年前无明确原因出现右大腿间歇性疼痛、肿胀,在当地医院确诊为骨巨细胞瘤(Ⅱ级),行右股骨下端肿瘤切除术,痊愈出院。1月前无诱因又出现右大腿间歇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来我院诊治。体检:右股骨下端内侧有约12 cm长手术瘢痕,手术区周围皮肤紧张发亮,潮红,皮温增高,触之有鸡蛋大小质硬肿物,疼痛明显,膝关节活动受限。临床诊断为右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X线检查:右股骨下端内侧软组织内可见2个大小约6.5 cm×6.3 cm×6.5 cm的“…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9岁,因高处坠落致左大腿疼痛功能障碍2 h于2010-07-27入院。既往体健,无心脏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入院查体:心率68次/min,心肺腹无特殊。专科情况:左大腿明显肿胀,无流血伤口,有明显压痛,轴向叩击痛及骨擦音骨擦感,左大腿反常活动,肢端血运尚可。 X线提示左股骨骨折。  相似文献   

6.
髋臼骨又称髋臼上缘骨、髋臼小骨.是一种先大性骨发育异常。我们得见1例巨大髋臼骨,表现特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利用截肢后废弃肢体的游离骨组织修复残端创面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们利用残肢游离骨塞技术急诊修复截肢后残端6例。确定截骨平面后,在其内及外侧保留骨膜瓣,用摆动锯截骨至骨面渗血,常规打磨处理残骨边缘。在清创后的离断肢的正常骨质上设计骨塞大小。剔除骨膜后制备成类圆锥型骨塞,其底面为骨皮质,4周为松质骨。其基底部则按截骨的横截面修整成一略带弧形的骨垫,塞入残端髓腔,修整骨塞基底部后,用骨膜瓣闭合残端骨髓腔。将事先设计好的软组织瓣依次包埋残端,皮下放置胶片引流,大量棉垫包扎,并石膏固定(硬包扎)处理。结果:4例患者创面甲级愈合,拆线出院。2例患者术后出现创缘下积液,予扩创换药后伤后20~25天创面愈合。患肢随访3~6个月,残端无窦道形成,伤后1年装配假肢残端皮肤无溃疡压疮,外形良好。结论:应用截肢肢体游离骨塞技术修复残端骨创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李勇  李伟 《西部医学》2010,22(4):680-680
病例男,24岁,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1天入院。患者1天前不慎剧烈活动后出现右大腿上部剧烈疼痛,肿胀,右下肢活动受限。既往体健无疼痛不适病史。专科情况:右股骨上段压痛、肿胀、轴向叩击痛(+),右髋关节活动障碍,右下肢末梢血循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髋关节X线正侧位(图1)片示右侧转子间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见多发骨嵴,呈皂泡样改变,转子间骨皮质断裂,部分断端分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行设计的骨水泥加压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运用及疗效。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55例患者,其中25例采用我科自行设计髋臼侧骨水泥加压器加压,30例采用常规髋臼加压技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后行髋关节X线检查,并对比分析假体周围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术后在X线片上按Delee-Charnley髋臼分区法,设计组无一例Ⅰ区透光区。常规组有1例Ⅰ区透光区,1例Ⅲ透光区。结论:骨水泥加压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加压灌注技术优势明显,与假体的松动及生成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骨不连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骨不连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在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5cm骨段(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10周后经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学及X线检查确定骨不连形成情况。结果:大体标本肉眼观察、放射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显示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为纤维瘢痕组织填充,骨端硬化。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骨不连的病理改变,符合骨不连的要求,故可以认为是一种可靠而实用的实验性骨不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8例(8髋)。平均年龄35.6岁(26-48岁),男3例,女5例。手术方法在田川髋臼旋转截骨术基础上进行部分改进,平均随访时间2.1年(15-36个月)。结果:以Lack的改良Tonis标准评定。优6例,良2例;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头之间恢复了正常匹配关系。结论:髋臼旋转截骨术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龄儿童(大于8岁)先天性髋脱位的手术方式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6例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病人行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截骨线距臼周缘1.5cm,凿断髋臼顶部外侧及内侧壁前部分,保留内侧壁及后侧部分,凿断后再用弧度骨凿将髋臼向下、向后逐渐旋转移位,髋臼矫正到较正常位置后,截骨间隙呈楔形状,外侧间隙宽2.5cm,用类似间隙大小的楔形同种异体骨块嵌入。股骨粗隆下短缩1.5cm,及向外旋转截骨,纠正过大的前倾角。四孔钢板固定,股骨头复位后,髋臼覆盖、“包容”好。结果 术后拍片见髋关节复位位置好,股骨头及髋臼形状基本正常。髋臼旋转截骨及植入骨块2个月后骨性愈合,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5例,城关节功能较差1例,随着时间的推移,髋关节塑形较好,股骨头无坏死现象。结论 髋臼周围不全旋转截骨治疗大龄儿童严重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城关节脱位,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髋臼转移范围大,能明显地改善髋臼指数,直接利用髋臼软骨面增加对股骨头的覆盖、“包容”,增加负重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压力,符合生物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假体周围骨溶解X线征象差异与磨损颗粒迁移特点及其易聚积部位之间的联系 ,分析磨损颗粒在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的 39个国产人工髋关节术前X线片 ,按部位及固定方式分组统计假体周围不同区域衬性和膨胀性骨溶解的发生率 ,并测算溶骨带宽或溶骨面积。结果 :非骨水泥固定髋臼假体周围各区 (Delee分区法 )衬性骨溶解发生率明显高于骨水泥固定组 (P <0 0 5 ) ,溶骨带宽以三区最重 (P <0 0 5 )并大于骨水泥固定组对应区 (P <0 0 5 ) ;膨胀性骨溶解以三区发生率最高 (P <0 0 5 ) ,但两种固定方式各对应区之间发生率及溶骨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柄周衬性骨溶解宽度人工股骨头组除一、四区 (Gruen分区法 )、全髋关节组除三、四区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 ,其它各对应区均以骨水泥固定组较重 (P <0 .0 5 ) ;膨胀性骨溶解发生率以一、七区最高 (P <0 .0 5 ) ,两种固定方式各对应区之间溶骨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生部位及严重程度与磨损颗粒迁移和聚集的部位有关 ,固定方式不同骨溶解的X线表现亦有差异。阻断磨损颗粒的扩散可能是防止骨溶解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邹宏恩  叶军  唐农轩  张明华 《医学争鸣》1999,20(10):892-894
目的:探索髋臼转盘截骨术对髋臼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E版画肋截骨 种病变引 髋臼畸形18例(20髋),纠正并重建髋臼拱形结构,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效应,以获得无痛、稳定和下沉活动的髋关节,随访时间1a ̄5.5a,依据患者髋关节的疼痛、步态、功能、活动范围、X线结果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大部分口才术4后疼产能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度无减少,无固定性畸形,头臼关系正常,负重良好,Shen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82岁。发现右足背外侧肿胀,疼痛,逐渐加重二月来院就诊。门诊拟右足背包块,性质待定。于2005年6月18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BP104/62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率,ST段下移。右足背外侧可及圆形软组织包块,大小约6x5cm^2,质地中等,局部压痛,与周围无粘连。X线及CT提示,右足骰骨溶骨性破坏,骨皮质不连续。右上肺见大片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影,胸膜肥厚,并胸腔少量积液。B超:肝、胆、胰正常。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病例 女性患者 ,19岁。因右踝关节疼痛 2年余 ,逐渐加重伴肿块 4个月入院。查体 :青年女性 ,心肺无异常 ,轻度跛行 ,右踝关节内后方可触及一约 3cm× 3cm的肿块 ,边界不清 ,肿块坚实 ,表面皮肤不红 ,无表浅静脉曲张 ,皮温高于对侧 ,肿块有压痛 ,不活动 ,纵向叩击痛明显 ,踝关节背伸30° ,跖屈 4 5° ,腹股沟区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末梢感觉、血运好。血尿便常规 ,碱性磷酸酶均正常。CT及X线片示右胫骨下端溶骨性改变 ,后侧骨皮质破坏 ,并见软组织肿块。全身骨扫描示 :右胫骨远端 ,右第 8、10肋骨及左第 6肋骨核素浓集。术前诊断为右…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0岁,因跌伤致左肘及右大腿肿痛、活动受限3小时入院.查体:左肱骨内髁及右大腿中上段压痛,畸形,可及骨擦音,肢端纵轴叩击痛.X线检查:椎体呈"夹心蛋糕"或"夹层点心"样改变,髂骨翼呈典型的晕轮样改变,左肱骨、桡尺骨及右股骨、胫腓骨骨质增生硬化,髓腔消失,呈大理石样;诊断:石骨症;左肱骨内髁骨折;右股骨中上段骨折.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示:脾稍大.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1岁,电工,于2014年12月17日工作时被36 000 V高电压电击伤头部、右上臂、右大腿、右足、后躯干后昏迷,被发现后送至山西某部队医院.具体诊断不详,分别于2014年12月17日行右前臂清创术,12月26日行右上肢、右足清创+右上臂中下段离断术.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5年1月9日转入我院,门诊以电击伤全身多处、7%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收住入院治疗.人院查体:神清,创面位于头部、右上臂、右大腿、右足及后躯干,总面积约7%;头顶部可见大小约13 cm×6 cm的创面,全层皮肤已碳化,黑痂附着,坏死颅骨暴露(图1A);右上臂中下1/3段已离断、右上臂残端肉芽组织裸露,右上臂及后躯干坏死组织附着,部分溶解中,右足内踝处皮肤、肌肉及肌腱缺损,内踝骨骨质外露,创面大小约17 cm×10 cm(图1E).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9.
骨内单发神经纤维瘤1例李立森刘汉光李增芳承钢职工医院骨科(067002)1病例报告患者男,36岁。以左髋股区隐痛20天于1995年1月21日入院。查体:心肺腹未见异常,周身皮肤无肿块,脊柱四肢无畸形,左大腿稍细,无色素沉着斑,左大腿粗隆下有轻度叩击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恶性骨巨细胞瘤(MGCTB)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GCTB的影像学征象.结果 12例MGCTB中,发生于膝关节3例,累及骨端,横向生长;发生于髋关节2例,侵犯骶髂骨、髋臼;发生于脊柱7例,呈偏心性生长,累及一侧附件区,3例呈压缩性改变.X线均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