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三叶切除治疗巨大肝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1例平均直径15.7(12~36)cm的巨大肝肿瘤,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癌15例,肝平滑肌肉瘤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5例,在入肝血流阻断下行肝肿瘤切除。结果 2l例肿瘤均得以顺利切除,行肝右三叶切除术14例,肝左三叶切除术7例。切除肿瘤重量平均2010(1230~6725)g,平均出血量980(150~4000)ml,人肝血流平均阻断时间23(12~63)min,其中入肝血流阻断1次者16例(76.2%),2次者5例(23.8%)。术后所有病人均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害,1例(4.8%)发生肝功能衰竭于术后19d死亡,13例(61.9%)有一过性腹水,7例(33.3%)右侧胸腔积液,均经进一步处理后恢复顺利。20例获随访,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35.7%、28.6%和7.1%,1例肝平滑肌肉瘤患者术后生存29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及广泛转移,5例肝血管瘤患者术后均健康生存。结论 肝三叶切除术难度大,但只要术前正确评估,术中方法得当,肝脏储备功能良好.围手术期处理适宜.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接受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的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效果。结果在围手术期,1例术后发生移植肝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给予生长抑素治疗10d缓解;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行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逆转。10例受者顺利出院。出院后,3例分别于术后第5个月、第7个月、第19个月死于肝癌复发,1、2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至今最长存活的1例已达4年余。获长期存活的受者肝癌肝切除术前原发病均为小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行肝移植时肝癌均符合Milan标准。结论小肝癌行肝癌肝切除术后应密切随访,如发现肝癌复发且符合Milan标准可考虑行肝移植治疗,患者仍有可能获较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   

3.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肝细胞癌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Zhang Z  Wu M  Chen H  Chen D  He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26-829,W004
目的:探讨对于无手术指征或考虑手术疗效欠佳的较大肝癌(3-7cm)和位于肝门区的小肝癌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再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肝癌的意义。方法2000年1月至2001年7月对符合条件的15例肝癌患者先行TACE,而后进行B超引导PRFA治疗,另15例肝癌患者直接给予B超引导PRFA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甲胎蛋白(AFP)。1个月后复查MRI或CT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每2-3个月复查。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TACE加PRFA组肿瘤完全坏死率86.7%(13/15),单纯PRFA组为26.7%(4/15),差异有显著意义。前组AFP转阴率66.7%(6/9),后组20%(2/10)。前组6个月无瘤生存率100%(13/13),后组75.0%(3/4)。前组1、1.5、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66.7%,后组1和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0.0%和40.0%,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于较大的(>3cm)、位于肝门区的、边界不清的或较多个瘤灶的肝癌先行TACE,再适时给予PRFA,可以扩大肿瘤坏死范围,增加肿瘤完全坏死率、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肝三叶切除术治疗肝脏巨大肿瘤2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ui J  Wang S  Chen S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59-761
目的 探讨肝三叶切除术治疗肝脏巨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自1993年7月-1999年10月间行肝三叶切除术治疗肝脏巨大肿瘤29例,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癌23例,胆囊癌肝浸润、结肠癌肝转移、肝血管肉瘤和肝神经纤维瘤各1例及肝巨大囊肿2例,共行肝右三叶切除术26例,肝左三叶切除术3例。所有手术均采用常温下一次性肝门阻断法,阻断时间为15-40min。结果 本组肝三叶切除术取得较好疗效,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36.4%和27.3%,胆囊癌肝浸润和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均为6个月,肝血管肉瘤、肝神经纤维瘤和2例肝巨大囊肿患者至最近随访止已分别生存35、26、25和40个月,5例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手术病死率为3.4%(1/29)。结论 如能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肝储备功能好)和手术技巧(肝门阻断技术),肝三叶切除术治疗肝脏巨大肿瘤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再行肝切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1月至1992年12月,作者共为48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HACE)后肿瘤缩小的肝癌患者施行了肝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57.2%和44.9%。已有2例生存时间超过5年。本文对原发性肝癌(PHC)经HACE后再行切除的临床意义以及HACE后再作肝切除的手术时机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附10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和总结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2年9月实施的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108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综合疗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癌,配合射频、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经皮酒精注射、皮下药物输注系统化疗栓塞、冷冻、生物治疗等方法。结果 手术死亡率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7%,1年内肝内复发转移率56.1%,远处转移者为17.9%,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46%,61.83%,36.61%。结论 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满意,其治疗后肝内复发及远处转移率低,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无瘤生存率和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大肝癌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大肝癌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组(观察组,32例)及单纯对症支持治疗组(对照组,17例)的1,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一年生存率85.5%,三年生存率50.8%,对照组一年生存率39.7%,最长生存14个月,差异显(P<0.05),结论: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肝癌切除术后早/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晚期复发和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复发后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9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HCC)根治性切除的病例,经随访2年以上,选择18项临床、病理及治疗等指标分析对早/晚复发的影响。结果 全组有76例复发,复发率44.6%,早期复发(≤12个月)49例,晚期复发(〉12个月)27例。AFP和血管侵犯是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肝硬化则是晚期复发的惟一危险因素。早期复发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9.3%和14.3%;晚期复发相应的生存率分别为100%和29.6%。尽管复发后的治疗方式大致相同,但复发病例中经再次切除和肝移植治疗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7%和52.6%,而非手术治疗组的相应的生存率分别为71.9%和7.1%。结论 辨别病例存在的危险因素对于选择手术病例与术后辅助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复发的病例,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将明显延长生存期,取得较好的疗效。肝移植对于肝癌复发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48例,随机分为两组,肝动脉灌濂LAK细胞/白介素Ⅱ,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Ⅱ肌注治疗24例为观察组,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Ⅱ肌注治疗2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疗效和生存期分别作X2检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5%(21/24)高于对照组62.5%(15/24),差异有显著性(X2=4.00,P<0.05),1年,2年的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66.7%(16/24),25.0%(6/24),对照组分别为37.5%(9/24),4.2%(1/2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值为4.09,5.53,P值均<0.05),结论: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II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很有价值的。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II是原发性肝癌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辅助治疗联合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复发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群  刘权焰 《消化外科》2006,5(5):311-314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联合盆腔脏器切除术对复发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对35例复发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治疗方案。常规分次放疗,放疗总剂量(DT)46Gy,每周5次,每次2Gy。全身化疗2个疗程,每次予以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静脉点滴;甲酰四氢叶酸钙(CF)200mg/m^2,第1~3天静脉点滴;氟脲嘧啶(5-Fu)500mg/m^2,第1~3天静脉点滴。治疗结束后4~6周进行盆腔脏器切除手术。结果 经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6例,肿瘤平均缩小38.4%,65.7%的病例T期下降。全组无手术死亡,R0切除率为88.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本组总的3年生存率为82.8%;5年生存率为48.5%;其中获得R。切除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90.3%,5年生存率为54.6%。结论 新辅助治疗联合盆腔脏器切除术是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有效方法。通过降低肿瘤病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行急诊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58例,男49例,女9例,年龄45~74岁。术前均行CT检查。手术死亡率3.4%(2/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1%(14/58)。术后均行肝动脉栓塞(TAE)等综合治疗,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52%和46%。结论术前的影像学评估是判断能否行急诊肝切除术的重要依据,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急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可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2.
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末梢型肝内总胆管细胞癌(PIHCC)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结果,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1999年间外科治疗的20例PIHCC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资料。结果 (1)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病例可并发乙型肝炎(35.0%)、肝硬化(45.0%)和血清AFP升高(25.0%);(2)影像学检查:B超、CT、MRI及ECT的诊断率分别为90.0%(18/20)、94.4%(17/18)、3/3及4/3;(3)手术切除率为60%,全组病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11/20)、35.0%(7/20)及20.0%(4/20),其中肝切除术病例分别为83.3%(11/12)、58.3%(7/12)、33.3%(4/12);(4)生存5年以上的4例患者中,直径≤3cm的小肝癌3例、包膜完整的结节型大肝癌1例,且术后均辅助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有助于生存率的提高。结论 本病缺乏特异性血清肿瘤标志物,治愈性切除术(包括术后辅助治疗)可获得良好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中肝叶巨大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甲梅  朱斌等 《消化外科》2003,2(2):110-112
目的 探讨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1年12月施行肝切除术的166例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术中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原因。结果 全组均为常温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下切肝,单例总阻断时间最长68min,最短7min,平均24.5min;输血量最多为5200ml ,54例未输血;肿瘤切除123例(74.1%),规则性肝叶切除43例(25.9%);术后并发症9例(5.4%),手术死亡2例(1.2%)。结论 术前良好的肝功能储备是保证中肝叶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顺利恢复的首要条件,术中仔细操作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解剖学方法行肝切除在老年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5例行手术切除的老年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为解剖学方法行肝切除的患者,53例为传统方法行肝切除的患者。结果解剖学方法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腹腔出血,术后并发症7例(9.7%),术后住院时间(12.6±4.5)d;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4%、70.1%、60.7%;传统方法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3.7%),术后腹腔出血2例,术后并发症15例(28.3%),术后住院时间(17.2±9.7)d,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53.9%、40.8%。解剖学方法组较传统方法组术中出血及输血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老年肝癌患者采取解剖学方法行肝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于预防原发性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997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68例行大肝癌根治术的患者按术后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TACE组(24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对68例原发性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后的患者,术后随访最长49个月。TACE组术后l、2、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7%、34.3%、49.5%: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3%、70.2%、53.7%。对照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6.4%、58.0%、68.5%: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3.6%、48.3%、25.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大肝癌根治术后辅以介入治疗是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段,能显著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小肝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和疗效。方法对22例70岁以上高龄小肝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年龄70-82岁,平均73.5岁,最大82岁。90.9%(20/22)患者合并肝硬化,59.1%(13/22)合并其他脏器慢性疾患,其中高血压6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同时合并多种疾病2例。手术方式:肝右后叶切除3例,右肝下段切除4例,肝左外叶切除6例,肝部分切除9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0.9%、76.9%、60.0%。结论手术切除仍是高龄小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积极、合理的围手术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余肺切除治疗肺部疾患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u XH  Zhang X  Wang S  Lu XK  Wang XQ  Wang KJ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6):1132-1135
目的探讨余肺切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并发症防治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1985年1月至2006年8月进行的24例余肺切除[占同期全肺切除的2.3%(24/1026)]患者的临床资料。余肺切除距第1次肺切除的时间为5.5个月-30年,平均65个月;肺癌复发患者间隔时间为术后5.5个月~10年,平均32个月。手术历时4-7h,平均5.5h;术中失血300-3000ml,平均1270ml。结果手术切除23例,切除率为9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9.2%(7/24)和4.2%(1/24)。术后病理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2例、原发性肺癌4例、复发性肺癌18例。术后随访率为91.7%(22/24)。肺癌余肺切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3%(17/22)、50.0%(9/18)和29.4%(5/17);其中复发性肺癌患者余肺切除术后的1、3、5年生存率为72.2%(13/18)、47.1%(8/17)和29.4%(5/17)。结论严格选择患者,术中精细操作,做好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余肺切除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序贯性应用较单纯应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势和实用价值。方法: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行单纯TACE治疗,25例行RFA联合TACE治疗。观察指标:(1)治疗后第4周肝功能变化;(2)治疗后4周增强CT/MRI检查肿瘤坏死率的情况;(3)局部肿瘤的复发率;(4)治疗后的生存率的比较。结果:治疗后两周行肝功化验检查,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在1个疗程结束后的2个月行强化CT和DSA检查,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3.3%(12/30)、92%(23/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半年复查随访,有13例复发,复发率46.7%(14/30);综合组半年复发率为12%(3/25)。复发率行统计学处理(X^2=7.34,P〈0.0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存率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半年生存率几乎相同,均在90%以上,无统计学意义。而1年及两年的生存率比较,综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显示有较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经皮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19.
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对7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先TACE后3DCRT相结合,观察疗效及生存率,并以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70例中单发病灶20例,多结节病灶50例。放射治疗总剂量48-62.5Gy。结果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41例,有效率68.6%。6个月生存率为62.9%(44/70),1、2年生存率分别为32.9%(23/70)、4.3%(3/70),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对放射治疗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结合3DCRT是治疗PHC的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P)在肝癌切除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方法和意义。方法3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手术后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检查。结果全组病例CTP检查发现5例(13.9%)术后早期复发,CTP清晰地显示了肝内复发、转移病灶的形态及血供变化。结论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可作为监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一种敏感方法。对于评价疗效及早期发现病灶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