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检测84例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入院24h内血浆BNP和CRP的浓度,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BNP和CRP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BNP、CRP、LVED均显著增高(P<0.01),且随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增高;LVEF则明显降低(P<0.01),且心功能分级越高,LVEF越低.BNP与心功能分级、LVEF、LVED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CRP只与心功能分级相关(P<0.05),与LVEF和LVED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和评价心力衰竭中,BNP和CRP均可反应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临床可检测这两者的水平,辅助起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作为评价心功能的重要补充,但BNP的特异性优于CR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32例年龄(62±7.9)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组44例,氯沙坦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随访180天,以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射血分数(LVFE)、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评估治疗效果,并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在心力衰竭处理中的价值。结果180天时联合治疗组较氯沙坦组的心功能分级、LVEF、LVES、LVED、BNP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联合治疗组及氯沙坦组的心功能分级、LVEF、LVES、LVED、BNP 较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比单用氯沙坦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很好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伴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连续入选在我科住院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45例,按照QRS时限、形态分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组和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组,分别评估、测量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浓度.结果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和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组患者术后NYHA分级改善[(2.8±0.3)级比(3.6±0.2)级,(2.9±0.3)级比(3.5±0.4)级,P<0.05],LVED缩小[(67.2±7.5)mm比(74.2±6.5)mm,(66.4±9.9)mm比(75.8±9.1)mm,P<0.05],LVEF增大[(33.6±7.7)%比(26.6±7.2)%,(44.4±5.1)%比(28.6±5.7)%,P<0.05],血浆BNP浓度下降[(3988.4±628.3)pg/ml比(8542.6±1384.9)pg/ml,(3573.2±749.5)pg/ml比(6666.2±1110.5)pg/ml,P<0.05];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组NYHA分级没有改善[(3.3±0.2)级比(3.4±0.3)级,P>0.05],LVED无变化[(61.2±5.0)mm比(62.4±4.3)mm,P>0.05],LVEF没有增大[(35.2±12.3)%比(33.4±11.8)%,P>0.05],血浆BNP浓度无明显变化[(6844.7±774.8)pg/ml比(7558.6±1327.4)pg/ml,P>0.05].结论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能够改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及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功能,不能改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B型尿钠肽(BNP)、和肽素(Copeptin)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300例老年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2例、Ⅲ级134例、Ⅳ级84例。于入院后次日检测血清BNP、Copeptin水平,并采用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对症干预治疗后进行预后随访,分析血清BNP、Copeptin水平与心功能分级、LVEF、LVED的关系及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BNP、Copeptin水平比较,Ⅱ级<Ⅲ级<Ⅳ级;LVEF比较,Ⅱ级>Ⅲ级>Ⅳ级;LVED比较,Ⅱ级<Ⅲ级<Ⅳ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NP、Copeptin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正相关,与LVEF负相关(P<0.05);此外,BNP水平与LVED正相关,Copeptin水平与年龄正相关(P<0.05)。随访期间98例因心力衰竭(HF)加重再次入院,19例发生心源性死亡,共有117例(39.00%)预后不良。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NYHA心功能分级、BNP、Copeptin、LVEF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BNP、Copeptin联合预测不良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其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BNP、Copeptin水平与老年CHF患者病情、预后密切相关,尤其是二者联合检测对不良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对60例老年慢性心衰病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疗法,并与58例非康复组进行对照比较;观察出院时病人 6 min步行距离、运动耐量、平均住院日和心功能变化,同时测定血浆脑钠肽(BNP)含量,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观察随访一年时病人的心功能、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结果:出院时康复组运动贮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NYHA心功能级别显著改善(P<0.05或<0.01),BNP水平和心室重量指数(LVMI)则显著降低(P<0.05);较之对照组除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0.01)外,6 min步行距离增加非常显著(P<0.01)平均住院日显著减少(P<0.05);随访一年时康复组病人的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运动贮量、生活质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比值均明显增加,NYHA心功能级别显著改善(P<0.01),左房内径(LAd)、LVMI以及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运动康复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长期运动康复可能有改善心肌的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心房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74例,其中合并阵发性房颤35例(A组)、慢性房颤39例(B组);同时选择慢性心衰窦性心律患者36例作为对照(C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血清BNP水平的因素.结果 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加,各组血清BNP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A、B组血清BNP水平均高于相同心功能级别的C组(P均<0.05);三组间LVEF、LAD比较,P均<0.05.年龄、LAD和LVDD是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清BN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其可作为心衰合并房颤病情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为Ⅱ~Ⅳ级)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每组5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应用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心功能变化(测量LVEF),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和透明质酸(HA)的浓度.结果 ①厄贝沙坦组BNP、PⅢNP和HA治疗后比常规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LVEF值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且厄贝沙坦组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相比升高明显(P<0.05).②血清PⅢNP、HA与BNP值呈正相关,血清PⅢNP、HA与LVEF值呈负相关.结论 在常规治疗慢性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更能有效地抑制心脏HA和Ⅲ型胶原的产生,可以起到抗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计划的运动干预对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运动干预组,两组患者给予等同条件的血液透析和基础治疗,常规治疗组避免任何运动干预,运动干预组另加在家步行(或慢跑)与抗阻力运动相结合的运动干预,观察疗程为10周。结果 常规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所占比例由治疗前46.51%下降到44.19%;运动干预组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所占比例由治疗前44.19%提高到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治疗前41.2%±6.5%提高到41.3%±7.1%;运动干预组LVEF由治疗前41.9%±7.0%提高到42.9%±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由治疗前1120.9±310.6 ng/L升高到1143.9±282.3 ng/L,运动干预组血清BNP水平由1083.3±294.3 ng/L下降到928.8±279.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干预对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安全的;运动干预可改善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血清BN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与外周血B型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观察组),另选同期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30例(对照组)。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按NYHA分级进行分组:Ⅰ级+Ⅱ级组20例,Ⅲ级组16例,Ⅳ级组20例,共3组。比较分析BNP变化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4组研究对象BNP浓度、LVEDD、LAD、LVEF及F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AD、LVEDD分别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P〈0.05),LVEF和FS随心功能的升高而降低,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室结构的重塑。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 (BNP)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 ,分为A组 (心功能Ⅱ级 )、B组 (心功能Ⅲ级 )及C组 (心功能Ⅳ级 )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超声心动图 ,于入院后即刻、治疗 7~ 1 0天后、出院前进行血浆脑钠素水平检测 ,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并和 3 6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1、BNP水平与心功能 (NYHA分级 )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0 85 2、P <0 0 0 1 ) ,随着心功能的好转 ,BNP明显下降 ,治疗前后BNP浓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2、与LVEDD呈正相关 (r=0 65 1、P <0 0 1 ) ,当LVEDD≥ 60mm时 ,BNP ,浓度迅速升高 ,与LVEDD <60mm时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3、与LVEF呈负相关 ,当LVEF <40 %时 ,BNP浓度迅速升高 ,与LVEF≥ 40 %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BNP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YHA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预示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体代谢运动试验对心衰病人康复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Ⅲ级病人77例进行气体代谢运动试验(气体代谢试验组),根据气体代谢运动试验结果制定康复方案,半年后复查,与既往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NYHA心功能Ⅱ~Ⅲ级病人(常规康复组,65例)的疗效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运动时最大摄氧量(V.O2max),6min步行距离等参数。结果: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气体代谢试验组病人康复治疗半年后心功能分级无显著差异,而运动时V.O2max[(22.3±7.5)ml.kg-1.min-1比(26.5±5.9)ml.kg-1.min-1],6min步行距离[(315.2±25.5)m比(396.7±20.6)m]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基于气体代谢运动试验结果制订的康复方案可以改善心衰病人运动功能,最大摄氧量,6min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及坎地沙坦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①选择心衰组76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8例、Ⅲ级16例、Ⅳ级42例;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间血浆脑钠肽的变化.②将心衰患者按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成A组(<50%组)和B组(≥50%组),比较两组血浆脑钠肽值.③将42例Ⅳ级心功能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坎地沙坦治疗,12周后观察血浆脑钠肽浓度变化.结果 ①血浆脑钠肽在心功能正常组和NYHA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心室射血分数<50%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50%组比较有明显增高(P<0.01).③坎地沙坦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比较,血浆脑钠肽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均显著增高,并随心功能级别的增高、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水平明显增高.坎地沙坦能显著降低严重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T)、NYHA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老年病科治疗的老年心衰患者100例,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8.26±5.23)岁。根据血浆BNP水平分为4组,A组[(8.0~93.9)pg/mL]22例;B组[(94.0~349.9)pg/mL]30例;C组[(350.0~988.9)pg/mL]21例;D组[(989.0~5000.0)pg/mL]27例。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测量各组患者LVEF、6MWT、心功能分级以及随访出院2个月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135.13±32.24)pg/mL]比较,B组[(323.14±52.37)pg/mL]、C组[(568.47±132.13)pg/mL]、D组[(1687.57±432.66)pg/mL]血浆BNP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49.56±8.63)%]比较,C组[(42.24±4.41)%]、D组[(35.03±3.87)%]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血浆BNP水平升高,6MWT呈下降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功能也逐渐下降,MACE发生率增加。老年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893,P0.05),与6MWT呈负相关(r=-0.913,P0.05),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r=0.927,P0.05),与2个月MACE发生率呈正相关(r=0.909,P0.05)。结论老年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心功能分级、6MWT及预后密切相关,为临床诊断老年心衰以及评估心衰严重程度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尿酸(UA)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程中的意义.方法 260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组,分别为82、80、98例;按UA水平分为UA正常组(144例)和UA增高组(116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时或急诊检查UA、肾功能、电解质、脑利钠肽(BNP)等项目;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UA水平明显升高,发生率为44.6%.随着心功能损害的加重,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增加(x2=33.01,P<0.01),UA水平增高(F=15.853,P<0.01).血UA增高者LVEDd明显增大,LVMI增加,LVEF值显著降低,BNP明显上升(P<0.01).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血UA水平呈正相关(r=0.295,P<0.01),LVEF与血UA水平呈负相关(r=-0.446,P<0.01),BNP与血UA水平呈正相关(r=0.404,P<0.01).结论 UA是CHF病变进展及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疗法对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30例)和运动康复组(30例,在常规抗心衰药物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疗法),观察3月后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6 min步行距离和再住院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运动康复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80.0%比93.3%,P<0.05);临床心功能明显改善[NYHA分级:(1.96±0.89)级比(1.48±0.72)级P<0.05],运动能力[(4.01±0.82)METs比(5.24±1.16))METs]、6 min步行距离[(322.5±23.4)m比(413.6±26.5)m]显著增加(P均<0.01),再住院率明显降低(56.7%比30.0%),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能力,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老年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DCM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65~75岁,平均年龄(71.3±4.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标准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血浆脑利钠肽(BNPo结果两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LVEF、6MWD、BN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2.1±0.3),对照组(2.5±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LVEF为(51.1±4.5)%,对照组LVEF为(43.1±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6MWD为(364.1±21.6)m,对照组6MWD为(280.0±22.4)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BNP为(113.0±22.4)ng/mL,对照组BNP为(221.6±26.4)n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老年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干预组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和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LVEF,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周后康复运动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525.3±114.2)pg/ml:(423.2±113.5)pg/ml].LVEF明显升高[(43.86±10.21)%:(48.37±9.48)%].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1.8±18.6):(34.7±15.6)]和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312.63±48.23)m:(482.52±56.34)m],(P均〈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运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运动治疗对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夹心法检测18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以及76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Ⅱ级24例、Ⅲ级29例、Ⅳ级23例)治疗(三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或运动治疗)前、后的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作比较。结果:(1)各组心衰患者的CK—MB、cTnl、H—FABP测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心衰程度加重,H-FABP、cTnI水平亦随之上升,在各组之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而CK—MB仅在NYHAⅡ级与Ⅳ级患者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2)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运动治疗组间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均可使各参数水平下降,但常规治疗+运动治疗组这种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时存在心肌细胞的损伤,且随着病情的动态变化心肌损伤程度亦随之改变;(2)运动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肌损伤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长期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标准治疗的60例CHF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运动训练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于治疗前、后抽血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及H-FAB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HF患者运动训练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BNP[(357±32)mg/ml,(343±14)mg/ml:(36±4)mg/ml]、H-FABP[(15.5±3.1)μg/ml,(13.0±5.4)μg/ml:(4.1±2.3)μg/m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运动组运动训练6个月后BNP[(357±32)mg/ml:(104±41)mg/ml],H-FABP[(15.5±3.1)μg/ml:(6.1±4)μg/ml]明显下降(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BNP[(343±14)mg/ml:(165±20)mg/ml],H-FABP[(13.0±5.4)μg/ml:(8.2±5.1)μg/ml]也有明显下降(P0.05),但运动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清H-FABP、BNP水平随心衰加重而明显升高(P0.05),H-FABP与BNP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长期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