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心房超声检查及血浆脑利钠肽(BNP)的检测,探讨心房顿抑与BNP的关系。方法:将76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40例)和持续性房颤组(36例),另入选对照组患者20例。在房颤复律后2h、1d、1周和1个月时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测定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和心房充盈分数(AFF),以A峰<50cm/s作为心房顿抑的标准,并测定上述时间点及复律前血浆BNP。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复律后2h心房顿抑的发生率为45.0%,复律后A峰和AFF至1周时恢复正常;持续性房颤组复律后2h左房顿抑的发生率为61.6%,A峰和AFF至1个月时恢复正常。2组复律后1d和1周时BNP与A峰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房颤复律后1d和1周时仍然存在心房顿抑的患者BNP显著高于无顿抑发生的患者(P<0.01),心房顿抑消失后,BNP迅速下降。结论:房颤复律后1d和1周时血浆BNP水平与跨二尖瓣A峰有相关性,较高的血浆BNP可能提示心房顿抑的持续存在,有助于了解左心房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大的影响.方法 将75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的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5例)和赖诺普利组(40例),两组均用药6个月.于用药前及用药后每一个月测量血压,据心脏彩超测量指标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 两组用药后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比用药前有显著性下降(P<0.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缬沙坦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病人的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大.其疗效与已知可逆转左心室肥大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赖诺普利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长期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标准治疗的60例CHF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运动训练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于治疗前、后抽血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及H-FAB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HF患者运动训练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BNP[(357±32)mg/ml,(343±14)mg/ml:(36±4)mg/ml]、H-FABP[(15.5±3.1)μg/ml,(13.0±5.4)μg/ml:(4.1±2.3)μg/m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运动组运动训练6个月后BNP[(357±32)mg/ml:(104±41)mg/ml],H-FABP[(15.5±3.1)μg/ml:(6.1±4)μg/ml]明显下降(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BNP[(343±14)mg/ml:(165±20)mg/ml],H-FABP[(13.0±5.4)μg/ml:(8.2±5.1)μg/ml]也有明显下降(P0.05),但运动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清H-FABP、BNP水平随心衰加重而明显升高(P0.05),H-FABP与BNP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长期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设逐步推进,并实施规范管理.但在实际建档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到2011年农村建档率达到30.0%目标的实现.温州某偏远乡镇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期间,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克服了当地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科学素养不高、卫生基础薄弱等困难,为当地居民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化健康档案.文章基于这一实践,论述党员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运作机制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某三甲医院有良好的品牌优势,但存在场地受限的"瓶颈"问题,造成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的矛盾。为缓解此局面,近年来医院利用品牌优势进行拓展,采取了与区级公立综合性医院成立医疗联合体、购买酒店大楼改特需医疗用房、与市外股份制民营医院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大胆进行改革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医院作为社会性服务单位别无选择地被推向市场,特别是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传统意义上的医院已不能满足病人的服务需求,医院应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运作模式和指导思想。而这就需要开展医院文化的建设,医院文化管理在现代医院的经营和发展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病例分2组:冠脉慢血流现象组(67例)和冠脉血流正常组(59例),所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除外心肌病、心瓣膜病及其他类型心脏病。在行冠脉造影检查时发现慢血流,均于冠脉内注射丹参多酚酸盐50mg,测量注射前后的血流速度。结果:冠脉慢血流现象组注射丹参多酚酸盐后血流速度明显增快。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改善冠脉慢血流现象,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观察活性维生素D干预治疗对RA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110例RA患者依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76例和无动脉粥样硬化组34例,同期体检健康者110例为对照组。记录3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及血清学检测结果,计算RA患者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joints,DAS28)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将血清25(OH)D缺乏(20μg/L)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非干预组33例,干预组口服阿法骨化醇0.5μg/d连续24周,非干预组不作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4周后检测血清25(OH)D水平及行颈动脉IMT;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无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25(OH)D[(12.84±1.54)、(17.27±3.01)μ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8.72±9.45)μg/L],且动脉粥样硬化组低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DAS28评分[(4.18±1.40)分]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3.99±1.8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DAS28评分(r=-0.594,P=0.001)、颈动脉IMT(r=-0.586,P=0.001)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OR=0.637,95%CI:0.486~0.788,P=0.006)是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干预组干预前血清25(OH)D、DAS28评分及颈动脉IMT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周时血清25(OH)D[(28.73±6.51)μg/L]较非干预组[(13.45±4.01)μg/L]高,DAS28评分[(4.04±1.82)分]较非干预组[(4.78±1.98)分]低,颈动脉IMT[(1.78±0.76)mm]较非干预组[(2.12±0.74)mm]小(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降低是RA患者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活性维生素D干预对RA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接受直径≥3.0mm的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患者再狭窄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管径≥3.0mm药物支架,并获得6个月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90例患者(95个病变)的资料(心肌梗死、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再狭窄及桥血管病变除外)。根据是否进行运动训练患者被分为运动训练组(42例)和非运动训练组(48例),对其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运动训练组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非运动训练组(9.5%比18.8%,P〈0.05)。结论:对于接受管径≥3.0mm的冠状动脉支架患者,运动训练也是减少再狭窄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改变以及卡维地洛对这类患者CFR的影响.方法 选择有胸痛症状但冠脉造影结构正常的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患者38例作为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至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另选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且运动试验阴性的无心脏疾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经常规超声及负荷超声检测,评价CFR.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较正常对照组舒张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hCFV)和CFR降低(P<0.05)[hCFV:(64.58±6.25) cm/s vs(81.64±8.45) cm/s,P<0.05);CFR:(2.31±0.30)vs(3.20±0.28),P<0.05];治疗1个月、6个月后hCFV和CFR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1个月后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hCFV和CFR仍减低[hCFV:(72.63±8.92) cm/s vs(81.64±8.45) cm/s,P<0.05);CFR:(2.61±0.30)vs(3.20±0.28),P<0.05],6个月后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FV:(78.93±6.89) cm/s vs(81.64±8.45) cm/s,P<0.05);CFR:(3.10±0.38)vs(3.20±0.28),P<0.05].结论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患者的hCFV和CFR减低,经卡维地洛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均可有效改善;负荷超声检测CFR可以早期评价卡维地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