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凝胶对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CL)后腱一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24只兔行双侧ACL重建;一侧膝关节移植物予自体PRP凝胶预处理(实验组),另一侧膝关节移植物不予处理(对照组).于术后2,6和12周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生物力学评价.结果 2周和6周时Burak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12周时对照组腱-骨界面为成熟瘢痕组织,而实验组显示该界面为成熟纤维软骨带.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阳性表达在早期较对照组高,TGF-β1的表达持续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分析显示2周及6周时实验组极限负荷[(15.3±2.9)N、(33.2±6.9)N]明显高于对照组((7.9±1.4)N、(23.7±4.9)N](P<0.05).结论 PRP凝胶可促进同种异体移植肌腱早期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富生长因子液(PRGF)对兔异体冻干跟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早期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共选择1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2只兔切除双侧ACL,每只兔随机--侧植入经等量等渗盐水浸泡后的兔异体冻干跟腱(NS组),另一侧植入经PRGF浸泡后的兔异体冻干跟腱(PRGF组).2只兔设为空白组,仅切开一侧膝关节.术后2,4,6周对移植物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Weidner法定量检测移植物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术后2,4,6周,NS组MVD分别为2.52±0.45,3.41±0.44,2.57±0.51;PRGF组MVD分别为3.56±0.81,4.91±0.46,3.01±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PRGF组在微血管长人跟腱的时间及深度方面优于NS组.结论 PRGF能促进异体冻干跟腱移植重建ACL后早期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后移植物与骨道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取自体同侧部分腓肠肌腱作为移植物,构建ACL重建模型,双后肢均纳入研究,一侧使用混合bMSCs的纤维蛋白胶包裹移植物(bMSCs组),对侧后肢单纯使用纤维蛋白胶包裹移植物(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4,6,8周取材检测腱-骨界面的断裂强度和刚度. 结果 bMSCs组和对照组腱-骨界面的断裂强度和刚度均随修复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实验组腱-骨界面的断裂强度和刚度自第6周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bMSCs移植可明显提高兔ACL重建后早期腱-骨界面的断裂强度和刚度,促进移植物与骨道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 adenoviral vector mediated huma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Ad-HGF)修饰的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在兔肢体缺血模型中促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无菌取足月产妇胎盘胎儿面中心区域胎盘组织,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感染Ad-HGF 48 h后收集细胞用于治疗兔肢体缺血实验。左侧治疗组后肢缺血肌肉组织内多点注射总细胞数5×106/ml Ad-HGF修饰的PMSC,右侧对照组后肢缺血肌肉组织内注射生理盐水。结果治疗后第14天腹主动脉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可见左侧肢体缺血治疗后微血管生成数明显多于未治疗右侧肢体,血管形成能力明显增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HE)后置光镜下观察显示,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大于未治疗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后肢肌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H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经Ad-HGF基因修饰的PMSC能明显促进血管新生,加快局部缺血组织血流循环的重建,是治疗肢体慢性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关血管生长因子在血管生成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与子宫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其阳性表达率的关系。结果 在异位内膜中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63.89%,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42.86%和39.29%(P<0.01,P<0.05)。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组织、子宫肌腺症组织中无差异(P>0.05)。微血管密度在VEGF、bFGF的阳性组表达明显高于VEGF、bFGF的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VEGF、bF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生成密度相关,VEGF、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可吸收性材料(polyglactin 910)辅助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的组织学变化过程,探讨可吸收性韧带加强装置(ligament augmentation device,LAD)在ACL修复与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同侧自体单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双膝ACL,左膝在移植物中间纵向贯穿可吸收线进行辅助,作为实验侧,右膝不加可吸收线作为自身对照侧。分别于术后2周和1、2、4个月取材,肉眼观察关节腔内重建移植物的大体形态;运用HE染色观察关节腔内重建韧带中可吸收线的组织学变化。结果:关节腔内重建韧带中间的可吸收线在术后2周未见明显变化,1个月有降解吸收表现,2及4个月未再观察到可吸收线。术后各取材时间点,实验侧和对照侧的关节腔内重建移植物的肉眼和组织学表现无差别。结论:置于ACL重建移植物中间的可吸收性材料在术后2周~2个月内随自身新生组织的长入而逐渐被降解吸收,最后被胶原纤维组织完全替代,与胶原纤维组织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对重建移植物的组织学转归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活体组织中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为bFGF应用于改善组织血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家兔背部皮管模型的组织内分别应用bFGF(实验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利用组织学、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bFGF在活体组织中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情况,并作定量指标检测.结果给药组(bFGF)皮管内毛细血管增生明显,各项定量指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剂量bFGF组的新生血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亦优于低剂量bFGF组.结论bFGF可促进活体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对改善局部组织血运,提高组织移植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对心肌梗塞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2 4只犬随机分成对照组 (心梗区注射生理盐水 )和实验组 (心梗区注射bFGF)。每组观察 4个不同的时间点 (1d、3d、10d、17d)。各组分别在术后 3h内及处死前行MR心肌灌注成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结果 微血管的数量除第 1天外各个时间点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多 ;VEGF的表达除第 17天外各时间点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强 ;TTC染色和MR心肌灌注成像 2种方法显示心梗范围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个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局部心肌内注射bFGF有促进心梗区域新生血管形成、减小心梗范围的作用 ;VEGF的表达与组织中微血管的密度密切相关 ;MR心肌灌注成像可有效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和定量评价心肌梗死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对32例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胫前肌腱移植重建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所有病人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以及病毒、细菌感染;其中1例术后切口渗液2周,经换药后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激光焊接与传统肠管缝合的吻合口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含量在愈合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只。2个大组再根据术后观察时间不同分为3小组,分别为术后7 d组、术后14 d组和术后28 d组,每组10只大鼠。实验组采用CO_2激光焊接,用3针等距缝线以牵引固定肠管,激光焊接功率密度19.11 mW/cm~2,光斑直径0.1 cm,持续脉冲时间为0.2 s。激光焊接后将3根缝线抽走,激光焊接点40~50个。对照组采用3-0丝线行单层间断缝合,缝合需9~10针。分别于术后7 d、14 d和28 d,测定吻合口破裂压。另外取吻合口近远端各0.5cm的小肠组织分别测定Hyp和bFGF含量。结果术后60只大鼠均存活。实验组破裂压不同时期均高于对照组,第14和28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d实验组Hy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第14和28天实验组Hy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01)。实验组bFGF的含量不同时期均高于对照组,第7、14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_2激光焊接肠管可促进吻合口处小肠组织内羟脯氨酸和碱性成纤维胞生长因子的分泌,从而加速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度敏感的水凝胶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大鼠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部分损伤的愈合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按照既往文献报道的方法制备PRP,将其与温度敏感的水凝胶——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醇酸嵌段共聚物(m PEG-PLGA)在特定条件下混合,制备成复合体。共采用110只12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右侧膝关节,其中10只作为完整对照组(n=10,ACL无损伤),其余100只随机分为2组:损伤对照组(n=60,ACL部分损伤后用生理盐水处理损伤部位)、实验组(n=40,ACL部分损伤后将m PEG-PLGA-PRP复合体注射于损伤部位)。共观察三个时间点:手术后即刻、术后2周和术后6周。观察并比较组间与组内的组织学与生物力学变化。结果:组织学结果表明,实验组术后6周组织学观察可见ACL损伤已出现部分愈合,炎性细胞减少,出现新生纤维组织,但走行与正常ACL组织仍有差异,可见新生血管形成。韧带成熟度评分,实验组显著高于损伤对照组(20.6±4.9 vs 4.7±1.0,P<0.01)。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术后6周拉断强度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2.7±11.2 vs 30.3±8.8,P<0.05)。结论:在大鼠模型下采用m PEG-PLGA-PRP复合体治疗ACL部分损伤,术后6周在组织学与生物力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但是尚未恢复到损伤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持续被动活动对兔重建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CL),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对移植物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30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CPM组和非CPM组两组:CPM组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自制兔膝关节CPM器进行持续被动活动,共6周;非CPM组仅笼养。分别于术后第6、12、24周取材,每组每次取5只行生物力学观察。结果:与非CPM组相比,CPM组大部分标本两束融合成一体。从术后6周到24周,所有移植物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以及这些指标和其对照侧ACL的比值逐渐增加。在术后6、12、24周时,CPM组移植物最大载荷分别为22.72N、79.56N、122.20N,最大应力分别为4.58MPa、13.62MPa、21.79MPa;非CPM组移植物最大载荷分别为16.00N、70.68N、96.20N,最大应力分别为3.07MPa、11.58MPa、17.89MPa。3个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活动可明显提高移植物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利用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建立距跟骨间韧带重建的动物模型。方法:将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重建组、切断组和对照组。分别于4周、8周、16周、32周取材,对3个实验组术前术后体重变化,重建韧带的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结果以及术后距下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结果:术后8周以后实验动物体重变化出现差别,韧带切断组较重建组体重多增加0.32 kg(P=0.04);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均支持移植韧带成活,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韧带牵拉时出现2个张力屈服点;术后3组距下关节冠状面(P<0.05)和水平面(P<0.001)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距跟骨间韧带可有效恢复距下关节的解剖和功能。移植韧带经过坏死、塑形改建、成熟的过程与骨道形成末端结构愈合。对于研究距下关节稳定性、韧带断裂后关节的继发性改变、韧带移植重建的转归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植入转染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灭活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白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培养后感染稳定表达PDGF-BB逆转录病毒,种植于经γ射线照射灭活的同种异体跟腱上,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实验分对照组(移植物为单纯灭活跟腱)、细胞组(移植物为种植MSCs的灭活的跟腱)和基因组(移植物为转染基因的MSCs种植于灭活的跟腱)三组。术后3周、6周、12周,分别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关节腔内移植物的变化过程及力学拉伸试验观察韧带的生物力学改变。结果:术后3周移植物表面已经覆盖大量从受体来的炎性细胞,对照组细胞量明显少于细胞组和基因组。细胞由移植物表面逐渐进入深部,基因组中随大量细胞进入的同时还伴有血管的增生,形成典型的肉芽组织。而对照组和细胞组血管增生不明显。手术后6周,对照组、细胞组和基因组都显现细胞到达移植物深部,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细胞组和基因组移植物的异染阳性,但对照组为阴性。手术后12周,对照组显现移植物内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甲苯胺蓝染色轻度异染;而细胞组和基因组细胞量减少,显现类软骨性状,细胞排列与正常前交叉韧带接近。胶原分型的免疫组化染色三组均显示Ⅰ型胶原为主的移植物在植入后经过Ⅲ型胶原替代,后由Ⅲ型胶原为主逐步过渡到重新以Ⅰ型胶原为主。这个转换过程基因组最快,对照组最慢。手术后3、6和12周移植物的刚度和最大载荷与移植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以3周下降最明显。术后6周,移植物刚度和最大载荷开始上升,细胞组和基因组上升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转染PDGF-BB基因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促进重建韧带血管化、加速韧带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依耐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来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为作用机制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基础及临床实验研究中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文就阿帕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对多种恶性肿瘤的抗肿瘤效应(临床前期及临床研究)、安全性及生物学标志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建立犬颈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建立18只犬新的颈总动脉(CCA)分叉部动脉瘤模型,随机分为分叉部顶端弹性蛋白酶处理组(实验组,n=9)和生理盐水处理组(对照组,n=9)。术后即刻、12周和24周分别行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顶端形态变化,术后12周和24周分别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血管造影显示实验组中5只模型动脉分叉顶部观察到新生动脉瘤形成,平均直径(3.2±0.4)mm,对照组中所有模型分叉部顶端均未观察到有新生动脉瘤形成。实验组中新生动脉瘤在随访过程中未见到动脉瘤破裂。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实验组中分叉部顶端动脉瘤表现为内弹力膜不连续、弹力纤维断裂、肌层变薄、平滑肌细胞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01)。结论犬重建颈动脉分叉顶端经弹力酶消化所致动脉壁退化可引起新生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 方法 将日本大耳白兔 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 3cm去细胞异体神经材料 (来源于新西兰兔 )修复异体神经缺损 ,术后每日注射bFGF到移植体周围 ,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 2 0周进行形态和功能学检测。 结果 实验组白兔诱发电位幅值及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分别为 (6 7.5 9± 2 9.6 3) %和 (5 9.79± 2 1.11)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 9.0 7± 15 .74 ) %和 (36 .85± 18.6 9) % (P <0 .0 5 )。实验组移植体中央再生有髓纤维数为 (87.2 6± 2 0 .18)根 / 10 4μm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 8.79± 17.92 )根 / 10 4μm2 (P <0 .0 5 )。 结论 去细胞异体神经材料结合bFGF能较满意地修复一定长度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Nd∶YAP激光结合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根尖周炎的疗效及其对龈沟液中相关生长因子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恒牙合并根尖周炎患者120例,按消毒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激光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以三联抗生素糊剂方式封药消毒;激光组以Nd∶YAP激光照射消毒。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消毒方法后,均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2年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牙根管壁厚度及牙冠根比,并计算治疗后两组患牙的骨质样组织沉积率。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量。结果激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略高于对照组(91.7%);激光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10.0%)略低于对照组(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牙冠根比、牙根管壁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牙冠根比、牙根管壁,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增厚(P0.05);但激光组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EGF、bFGF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d∶YAP激光联合牙髓血运重建术可能通过影响牙组织中相关生长因子,促进牙根的继续发育,对治疗年轻恒牙合并根尖周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体胭绳肌腱、同种异体肌腱对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骨隧道的变化和疗效差异. 方法 选择2008年6月- 2009年11月收治的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61例ACL损伤患者.根据移植物不同分为两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组(A组,27例)和自体胭绳肌腱重建组(B组,34例).术后1周、6~12个月进行MRI检查,测量矢状位骨隧道开口、开口1 cm、骨隧道最宽处三点骨隧道直径,以术后1周对应部位骨隧道直径为衡量标准,对其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各组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随访:A组平均8.4个月,B组平均8.5个月.两组患者资料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RI随访发现股骨侧、胫骨侧骨隧道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其中胫骨侧较股骨侧增宽明显,两组在股骨、胫骨三个不同测量部位骨隧道增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Lysholm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移植物不同是影响ACL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因素之一.自体肌腱、同种异体肌腱对ACL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临床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