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北省体检人群肺癌和肺结节阳性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情况,为肺癌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肺癌筛查的8 898名体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LDCT检查,并对肺结节阳性者和可疑肺癌患者进行后期随访。结果河北省8 898名体检人群中,检出肺癌患者66例,肺癌检出率为0.74%;检出肺结节阳性者1 038例,肺结节阳性检出率为11.6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检人群发生肺癌的风险为50岁体检人群的4.008倍(OR=4.008,95%CI=1.976~8.129),有肺部疾病史体检人群发生肺癌的风险为无肺部疾病史体检人群的2.298倍(OR=2.298,95%CI=1.200~4.402);年龄50~59岁和≥60岁体检人群发生肺结节阳性的风险分别为50岁体检人群的1.362倍(OR=1.362,95%CI=1.156~1.605)和2.204倍(OR=2.204,95%CI=1.880~2.585),吸烟和戒烟体检人群发生肺结节阳性风险分别为不吸烟体检人群的1.198倍(OR=1.198,95%CI=1.028~1.396)和1.962倍(OR=1.962,95%CI=1.352~2.846),有肺部疾病史体检人群发生肺结节阳性风险为无肺部疾病史体检人群的1.644倍(OR=1.644,95%CI=1.356~1.994)。结论 LDCT检查可有效筛查出肺癌和肺结节阳性患者,年龄≥60岁和有肺部疾病史的人群是肺癌和肺结节阳性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4—2019年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肺癌筛查结果。方法基于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以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区的80个筛查项目实施街道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街道/居委会所辖的88044名40~69岁北京市户籍居民纳入研究。对问卷初筛肺癌阳性的人群,采用低剂量螺旋CT(LDCT)进行筛查,同时每年通过主动和被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募集的全部人群进行随访,获取其健康结局信息(确诊肺癌/未确诊肺癌)。计算不同特征人群经问卷初筛的肺癌高危率、LDCT筛查参与率、肺部阳性结节检出率、肺癌发病密度(率)、累积发病率以及早诊率;采用Cox比例回归模型计算不同筛查模式下肺癌发生的风险。结果8804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57.4±7.4)岁,其中男性占38.76%(34128例)。问卷初筛肺癌高危率为23.14%,临床筛查参与率为52.26%,肺部阳性结节检出率为10.99%。平均随访3年后,40~69岁男性肺癌发病密度为172.82/10万人年,女性肺癌发病密度为133.52/10万人年;肺癌发生风险随年龄升高而上升(P趋势<0.001)。问卷初筛阳性人群发病密度为259.22/10万人年;与问卷初筛阴性人群相比,问卷初筛阳性人群肺癌发病风险HR(95%CI)值为2.27(1.83~2.81)。接受LDCT筛查且被判定为阳性结节人群的肺癌发病密度为1825.03/10万人年,3年内的累积发病率为4615.38/10万;与结节阴性人群相比,结节阳性人群肺癌发病风险HR(95%CI)值为13.80(8.91~21.36)。接受LDCT筛查者三年内确诊肺癌的早诊率为70.21%,高于未接受临床筛查者确诊肺癌时的早期比例(45.45%,P=0.016)。结论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肺癌临床筛查依从性较好;在高危人群中应用LDCT筛查肺癌,能够提高肺癌患者检出率和早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2013-2017年河南省城市地区肺癌高危人群的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依从性并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40~74岁城市户籍居民进行癌症危险因素调查和肺癌风险评估,并对评估出的肺癌高危人群进行LDCT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LDCT筛查参与率差异,并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对筛查参与率的时间趋势进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DCT筛查参与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肺癌高危人群35 672例,其中13 383例接受了LDCT检查,总体参与率为37.52%。LDCT筛查的参与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和时间差异:最高和最低城市的参与率分别为38.47%和26.73%;2013-2014年的总体筛查参与率最低,为29.22%,2014-2015年最高,为43.30%(P<0.05),且随着筛查年份增加,筛查参与率逐渐增加(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45~69岁、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既往吸烟、正在饮酒或既往饮酒、不经常体育锻炼、有肺结核史、有慢性支气管炎史、有肺气肿史、有哮喘支气管扩张史和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更愿意接受LDCT检查(均P<0.05)。结论 河南省城市肺癌高危人群的LDCT筛查参与率仍不高。针对本研究识别出的特定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能会在将来的肺癌筛查中提升LDCT检查的总体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低剂量螺旋CT(LDCT)在社区肺癌高危人群中筛查的效果,为肺癌早期筛查提供方法。方法于2013年8月至2017年7月对莘庄社区1 261名符合肺癌高危人群标准的居民在辖区内同一家二级医院进行LDCT筛查,将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居民转诊至三级专科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1 261名肺癌高危人群中,检出肺癌22例,检出率为1.74%,其中0~Ⅰ期10例,占肺癌检出病例的45.46%(10/22)。年龄≥55岁居民肺异常及肺相关疾患比例(52.99%)高于年龄55岁居民(26.06%),男性(55.52%)高于女性(4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肺部疾病史的居民肺结节阳性率(16.55%)高于无肺部疾病史的居民(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查结节阳性者193例,其中检出肺癌15例,检出率为7.77%,其中部分实性结节者37例,其中检出肺癌6例,检出率最高(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DCT筛查肺癌高危人群能有效发现肺部病变,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市地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内镜筛查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优化城市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对策建议。方法选取2016—2019年北京市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结直肠癌项目参与人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内镜筛查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73 240名北京市40~69岁健康居民纳入风险评估,评估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12 135人,问卷初筛高危率16.57%;完成内镜筛查3 061例,参与率25.22%。内镜筛查依从性存在年份和城区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0.84, 95%CI:0.74~0.95)、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中专(OR=0.78, 95%CI:0.71~0.86)、大学/大专及以上(OR=0.88, 95%CI:0.79~0.97)、每周体育锻炼≥3次(OR=0.89, 95%CI:0.82~0.97)的人群接受内镜筛查依从性较差;而家庭做饭油烟较多(OR=1.76, 95%CI:1.46~2.13)、常饮酒(OR=1.22, 95%CI:1.11~1.34)、有精神创伤或压抑史(OR=1.37, 95%CI:1.25~1.50)、有结直肠疾病史(OR=16.65, 95%CI:15.25~18.18)、有癌症家族史(OR=2.30, 95%CI:2.10~2.52)的人群依从性相对较好(P0.05)。结论北京市城市地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依从性仍待提高,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进行精准健康管理,提升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内镜检查的总体依从性,提高内镜检查人群覆盖率,实现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最终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肝癌高危人群肝癌筛查的依从性,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关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于宿州市某医院参加体检且根据防癌评估结果评估为肝癌高风险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及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检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筛查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肝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802例肝癌高危者中,有386例接受了随后的肝癌筛查,参与率为48.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424)、汉族(OR=2.765)、饮酒(OR=5.551)、慢性肝炎(OR=4.250)、脂肪肝(OR=5.140)、胆结石病史(OR=2.757)、肝癌家族史(OR=5.590)是肝癌高危人群肝癌筛查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安徽地区肝癌高危人群肝癌筛查参与依从性不高,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提升筛查依从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肺癌高危筛查人群特征及高危因素,为完善肺癌筛查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癌症早诊早治肺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15年试行版》,在辽宁省肺癌高发地区(丹东东港市和朝阳北票市)利用问卷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分析高危人群的分布情况及高危因素对肺癌的影响。 结果 52 600人纳入筛查覆盖范围,从中筛选出符合高危标准的1 381人。 在高危人群中,吸烟暴露率最高为95.51%,室内污染暴露率80.38%,职业史、既往疾病史和家族史暴露率分别为1.81%、19.19%和26.00%,多个危险因素暴露率为95.94%,其中吸烟与室内污染同时暴露率为76.76%。通过低剂量螺旋CT检查,检出肺癌患者15例,检出率为1.09%,15名肺癌检出者均暴露于吸烟或室内空气污染。 结论 吸烟和室内污染在高危人群中分布最广,包含了99.13%的高危人群和100%肺癌阳性人群,提示可以简化筛查条目,即仅通过吸烟和室内污染情况筛查人群,减少筛查时间,并可避免因隐私、记忆等问题不愿意暴露或者描述不清自己或者亲属的状况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徐州地区女性乳腺癌高危风险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徐州地区乳腺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2016年徐州市区28个社区39 386人进行乳腺癌高危风险问卷调查及风险评估,评估为乳腺癌高危风险者将免费接受乳腺超声/X线检查,阳性者做病理诊断。结果 在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中,最终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共19人,乳腺癌检出率为0.48‰(19/39 38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吸烟(OR=3.80,95%CI:1.26~11.50)、经常饮酒(OR=3.70,95%CI:1.14~12.04)、有良性乳腺疾病史(OR=11.79,95%CI:3.34~41.70)是乳腺癌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月经周期规律(OR=0.24,95%CI:0.09~0.64),有哺乳史(OR=0.23,95%CI:0.07~0.82)是乳腺癌检出的保护因素。结论 经常吸烟、 经常饮酒和有良性乳腺疾病史是影响徐州地区女性高危人群乳腺癌检出率的危险因素,在筛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此类特征的人群。  相似文献   

9.
1 314名四川省肺癌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地区肺癌高危人群的戒烟率从基线时的22.37%增至筛查后的41.78%(χ2=227.97,P<0.001),持续吸烟者的吸烟量从20支/d降至15支/d(t=11.76,P<0.001);肺癌筛查中出现阳性结果者更倾向于戒烟或持续保持戒烟状态,男性、年龄较小、教育程度较低将增加持续吸烟或复吸的风险(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40岁肝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40岁且在当地居住时间≥3年的居民参与肝癌高危人群评估,并对评估结果为肝癌高危的居民进行血液甲胎蛋白检测和腹部超声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筛查结果、筛查依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西安地区36 187名常住居民进行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其中6 514例居民评估为肝癌高危,肝癌高危率为18.00%。其中男性高危者比例高于女性,99.08%为汉族,96.65%为已婚,年龄≥60岁人群的肝癌风险更高,多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88.12%的BMI值为18.5~27.9 kg/m2,58.40%有吸烟史,43.71%有饮酒习惯,44.00%有家族肿瘤史,71.17%伴有慢性丙型肝炎,97.19%伴有慢性乙型肝炎。6 514例肝癌高危人群中有3 192例参加肝癌筛查,肝癌筛查依从性为4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444)、BMI(OR=0.694、0.820)、吸烟(OR=1.177)、饮酒(OR=1.178)、伴有慢性乙型肝炎(OR=1.266)、有家族肿瘤史(OR=1.579)、职业(OR=4.204)、锻炼次数(OR=0.774)、家庭人均月收入(OR=1.790)、定期参加检查(OR=2.542)是筛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安地区肝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整体偏低,影响筛查依从性的重要因素较多,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医护患三方沟通来进一步完善筛查机制,提高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某单位员工肺结节筛检情况,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单位2019年度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045名在职员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肺结节筛检和问卷调查,分析其肺结节的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311名员工完成了LDCT肺结节筛检和问卷调查,肺结节检出839例,检出率为36.3%。<40岁体检者中检出4类结节10例,检出率0.6%;≥40岁体检者中检出4类结节2例,检出率0.4%。不同年龄、偏好熏制腌制食品、偏好高油脂油炸食品、鸡蛋频率、蔬菜量、运动锻炼、接触电磁辐射、接触烹饪油烟的员工肺结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OR=1.64)、偏好熏制腌制类(OR=1.38)及高油脂油炸食品(OR=1.69)、接触电磁辐射(OR=1.27)、接触烹饪油烟(OR=1.32)、不参加运动锻炼(OR=1.59)是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建议增加40岁以下健康人群LDCT肺结节筛检。年龄、饮食偏好、运动锻炼、烹饪油烟和电磁辐射环境可能是肺结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蚌埠市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为该地区居民大肠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0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对蚌埠市居民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和粪便隐血试验进行初筛,对初筛结果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初筛结果及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肠镜检查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完成蚌埠市居民大肠癌初筛2 552人,年龄50~74岁,以60~69岁为主,占48.24%,男女性别比为1.07∶1,城市居民占51.88%。初筛阳性674例,初筛阳性率为26.41%,其中653例参加肠镜检查,肠镜检查依从性为96.88%。共检出病变392例,异常率为60.03%,以结肠息肉(65.57%)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252)、男性(OR=1.439)、粘液血便史(OR=6.197)、慢性便秘史(OR=4.162)、慢性阑尾炎史(OR=3.931)、吸烟(OR=3.083)的蚌埠市居民肠镜检出异常的风险较大。结论 蚌埠市居民中大肠癌筛查高危人群所占比例较高,肠镜依从性较好,肠镜异常检出率较高,异常以结肠息肉为主,影响当地居民肠镜异常率的因素较多,需加强大肠癌相关知识的宣教,并动员高危人群进行肠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东营区≥45岁常住居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并探讨初筛阳性者肠镜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辖区内2个镇和3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结直肠癌筛查志愿者招募点招募≥4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及问卷调查,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居民结直肠筛查结果及肠镜顺应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201人进行分析,男662人,女539人,45~59岁372人,60~69岁495人,70~79岁334人。初筛阳性人数总计371例,其中危险因素初筛阳性154例,FOBT阳性298例,危险因素和FOBT阳性双阳性者81例,初筛阳性率为30.89%。男性(OR=3.177)、黏液血便史(OR=7.683)以及肠道息肉病史(OR=5.008)为结直肠癌初筛阳性的危险因素。371例初筛阳性者中121例完成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顺应率为32.61%。性别(OR=2.776)、年龄(OR=0.511、0.433)、婚姻状况(OR=4.267)、文化程度(OR=2.782、3.916)、医疗保险(OR=2.743)是结直肠癌初筛阳性者结肠镜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东营市东营区结直肠癌初筛阳性率较高,应加强对存在黏液血便史以及肠道息肉病史男性个体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居民结直肠镜检查顺应性较低,尤其是60岁及以上、非在婚、文化程度较低、无医保的女性个体,可特异性强化对该群体个体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结直肠镜顺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驻马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风险行为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驻马店市某医院精神科造册在管的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资料收集,并由精神科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高风险行为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精神分裂患者高风险行为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高风险行为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对1 0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高风险行为评估,男性679例,占62.64%,女性405例,占37.36%。平均年龄(47.89±27.65)岁。评估结果显示高风险行为者78例,占7.19%。男性(OR=2.704)、年龄为18~50岁(OR=1.555,2.729,3.861)、户籍为外地(OR=1.967)、职业为失业或无业(OR=2.729)、监护人不是配偶(OR=3.762,4.250,7.822,8.306,10.064)、既往住院次数较多(OR=3.500,3.803,7.621)、既往应急处置次数较多(OR=10.644,31.218)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高风险行为的风险较高。结论 驻马店地区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一定的高风险行为比例,应对其中的男性、18~50岁、外地户籍的患者积极实施救助,保证相应的社会支持。对于多次住院、多次发生应急处置的患者需给予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5.
王金平  王丽萍  张燕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2):1451-145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防治依从性及血压控制达标情况,为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庐江县中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9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调查,进一步分析不同人群特征、不同防治依从行为对血压控制达标的影响。结果6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达标率为16.24%(113/696)。禁烟、限制饮酒、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遵医嘱服药的依从性分别为24.86%、28.45%、64.51%、58.05%、66.38%、83.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69岁(OR=1.567)、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上(OR=2.849)、病程≤10年(OR=1.431)、禁烟依从性好(OR=1.852)、限制饮酒依从性好(OR=2.083)、减少钠盐摄入依从性好(OR=3.511)、控制体重依从性好(OR=1.145)、适量运动依从性好(OR=1.670)、遵医嘱服药依从性好(OR=1.399)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且与人群特征、防治依从项目密切相关,应针对重点人群、危险因素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提高患者的防治依从性,促进血压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唐山地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冠心病患病情况,探讨该地区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冠心病患病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唐山市某医院体检中心完成健康体检并根据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标准筛查出来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冠心病相关补充项目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冠心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870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其中男性占55.45%,年龄40~78岁,平均(61.79±8.10)岁;BMI 16.9~28.4 kg/m^(2),平均(23.15±2.36)kg/m^(2);有冠心病家族史者274例。检出冠心病406例,患病率为10.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079)、BMI(24.0~27.9 kg/m^(2):OR=1.754、≥28.0 kg/m^(2):OR=2.675)、冠心病家族史(OR=4.882)、高血压(OR=2.812)、糖尿病(OR=2.323)、饮酒(OR=1.990)、体力活动缺乏(OR=1.245)、睡眠时间<6 h/d(OR=2.462)是唐山地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患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唐山地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冠心病患病率较高,根据该人群冠心病患病影响因素,将高龄、超重或肥胖、有冠心病家族史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作为重点对象,加强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冠心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治疗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10月在成都某医院行癌性疼痛治疗的患者进行依从性现状调查,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95名患者中,男122例,女73例,平均(63.10±11.72)岁。癌性疼痛治疗依从性得分为(0.91±1.40),依从性好的患者有120例(61.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算方式自费(OR=0.486)、肿瘤病程越长(OR=0.561)及无合并症(OR=2.395)是肿瘤患者癌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肿瘤患者癌痛治疗依从性有待提高,医务人员应多关注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高危人群早发现、早诊治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0日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招募健康体检且完成13C-uBT法测定Hp的≥40岁人群,将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或既往合并肥厚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溃疡以及术后残胃等胃癌高危因素或为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早发现、早诊治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早发现、早诊治认知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胃癌高危人群9852例进行研究,年龄40~76岁,60~76岁占35.48%,男性占62.51%,城市居民占52.46%,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所占比例较高,占52.38%。早发现、早诊治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低水平认知者5052例(51.28%),中水平者1910例(19.39%),高水平者2890例(29.33%)。胃癌相关知识的危险因素中得分率最高的为不规律饮食,得分率为52.05%,其次为经常吃腌制食物和经常吃熏制食物,得分率为51.08%、50.02%。早期症状预警中得分率较高的为消化道出血和上腹部肿块,分别为40.35%、33.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3.165)、性别(OR=2.303)、胃癌家族史(OR=3.327)、初始症状为呕吐(OR=1.840)、初始症状为腹痛(OR=2.445)、生活所在地(OR=8.069)、出现症状首次到医疗机构就诊时间(OR=2.171)为胃癌高危人群早发现、早诊治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胃癌高危人群对胃癌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症状早期诊断的认识掌握不足,医务人员应结合风险人群不同人口学特征开展个体化指导,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仍有待加强;同时应减少未经医嘱服药,提高胃癌高风险人群知识水平,以促进健康行为,降低胃癌风险。  相似文献   

19.
柏璐  白淑芳  卓娜  杨荣  赵丽莎  王欢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2):1492-1495
目的调查西安市建档建册孕妇高危因素及不良妊娠结局,并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西安市某医院产科建档建册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危妊娠情况对建档建册孕妇进行高危妊娠风险评估,并跟踪妊娠结局,分析基本情况以及高危因素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建档建册孕妇6332名,其中1508例高危妊娠者,占29.97%。高危因素分布依次为异常妊娠史(43.63%)、妊娠高血压(33.69%)、年龄≥35岁(26.86%)、妊娠糖尿病(19.83%)、瘢痕子宫(13.59%)、产前出血(12.86%)、前置胎盘(8.55%)。6332名孕妇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452例,占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1.581)、孕前BMI≥28.0 kg/m2(OR=1.432)、异常妊娠史(OR=2.121)、产前出血(OR=1.464)、前置胎盘(OR=1.766)、高危妊娠因素数量(OR=2.667)和妊娠风险等级(OR=3.367)是建档建册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危妊娠相关因素是影响建档建册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对高危妊娠孕妇的健康管理,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阜阳地区登记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阜阳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在册的1 2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随访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2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703例,女性561例,平均年龄(42.15±14.06)岁。共102例患者危险性评估为3~5级,高危险行为发生率为8.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离婚/丧偶(OR=2.03)、未婚(OR=5.07)、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OR=3.16)、既往高危险行为史(OR=3.12)、未参加年度健康体检(OR=2.67)、每月社区面访次数≥5次(OR=1.30)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每月社区面访次数1~2次(OR=0.57)、3~4次(OR=0.58)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相关因素的综合评估,及时采取分级分类管理,从而有效降低高危险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